03.03 英国为什么要脱欧?

null147198478


英国是欧洲经济的领头羊,虽然近几年稍微风头逊色于德国,但在撒切尔夫人对英国打造的根基之上,英国仍然是欧洲吸引外国投资最多的地方,金融服务业发达。英国也是诸多世界企业想要进入欧洲大陆的桥头堡,不少外资企业都将欧洲总部设在伦敦。


然而,经济发展的繁荣一面的背后,也带来了浓浓的影子。那就是东南欧的移民来到英国寻找工作,挤压了当地蓝领的生存空间,这些移民工资便宜,也比本地人勤奋,这本来是一个经济规律,然而他却打翻了人们心中的那份嫉妒和不平衡之心,引发了族群问题。


与此同时,大量移民中也是良莠不齐,一些心怀不正的人来到英国,也带来了当地的治安恶化等问题,本地居民心怀不满。


本来这是欧洲一体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需要政府及各方力量去协调解决,出台新的应对之策。然而当人们的不满汇集,需要一个出口时,欧盟就成了一个比较大的靶向。


人们质疑是欧盟让他们失去了工作,赔上了稳定生活。也质疑英国完全是在补贴欧洲大陆,浪费英国纳税人的钱财。


本来英国人在历史上就与欧洲大陆保持着适当距离,现在强行在一起,发现还是不行,于是又想分家。英国脱欧,无疑将对英国本身的经济以及在英国投资的世界企业带来深刻影响。然而英国人似乎这一次失去了冷静和理性。抑或着他们觉得脱欧才是最实事求是的决策。



北京不冷东京热


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来解释啊。

2007年 1英镑换15块多人民币,当时英国人来中国旅游,想买一个30块钱的东西只需要2镑钱。2019年1英镑换9块。那么同样来中国买一个30块钱的东西要花3磅多。

英国在欧美呆的时间越长,货币会被欧盟的经济拉的越低。等有一天拉平了,英镑就没用了,还不如用欧元呢。那整个英联邦加入欧元区吗?那个时候更麻烦。

不如赶紧脱欧,英镑对人民币可能能回到11或者12的样子。英国很多老百姓就是这么想的。而且这只是和中国比。



北京土著大叔陆先森


英国是欧洲最富的国家。比德、法都富。英国没有用欧元。有独立的英镑货币,如果有需要可以自己决定贬值或升值。欧盟成员国27个。如有问题需要全体成员国一致同意。这27个国家贫富差距太大,语言不一样,互相间没有什么互补优势。如希腊的国家债务危机爆发。只有德国有钱相救,其他国家都是无能为力。还有就是难民问题,德国说欢迎难民,现在又限制难民。难民里有很多isis 控怖分子,你很难发现。这些人对社会影响很大。一个控怖分子需要多少警察来監视他?而且许多欧洲的穷国的人越来越多的人都来到英国,带着一家老小来英国吃住医疗孩子上学都免费。这给英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他们从没有给英国交过税坐吃英国。欧盟成员国之间人员自由流动。人当然会去好的地方。英国富,也不能养全欧洲的穷国家人民?想得太好太容易了……欧洲一体化。国家穷富差距太大,原来的12个国家已经成为了经济共同体。就不应该扩大。现在的意大利也出现问题,欧盟一点办法都没有。意大利和中国签订协议,这才有望改变意大利的经济危机。希腊的经济危机也是中国出手,改变了希腊的经济。


YanYan184920861


英国要脱欧,这不是第一次。其实早在1975年,英国在加入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2年后,就曾动过脱欧的念头。当年度关于是否脱欧的民意测验中,68%的人回答yes,其中包括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官员。中左翼的工党,差点因此而分裂。

二战期间,欧洲各国遭受巨大创伤,战争结束10年后,经济上依然举步维艰。法国曾数次向英国提出要求,或者双方合并为一个国家,或者加入英联邦,尊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为国家元首,但最终都被英国拒绝。

为了抱团取暖,1957年,法国找到西德、比利时、意大利、卢森堡和荷兰,在罗马签署协议,成立了如今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他们希望通过经济和贸易合作,建立起统一的大市场共同发展,更重要的是,避免互相之间再次开战,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话。

当时美苏之间的对峙,战争的阴影无处不在。1963年,英国第一次申请加入欧共体,但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否决。戴高乐认为,英国总是会和美国站在一边,而与欧洲离心离德。戴高乐对身边的人说,欧洲的游戏,只能欧洲人自己玩,不能带着假欧洲人英国玩。

戴高乐去世后,蓬皮杜上任。英国继续申请,终于在1973年加入了欧洲经济共同体。但是1975年,英国已经在是否退出欧洲经济共同体这一问题上摇摆不定。虽然英国最终留在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内,但是两者之间早已貌合神离。

1984年,英国与欧盟的紧张关系正式浮出水面。保守党首相撒切尔夫人,态度强硬地要减少向共同体缴纳的费用预算。当时,英国是欧洲经济共同体诸国中算不得富裕的国家,但每年缴纳的费用,却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多。

因为当时的英国农产品高度依赖欧洲进口,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农产品补贴,占总支出的70%。受到民众激烈批评的撒切尔政府,自然要大大缩减这笔预算。由此引发的矛盾是,英国的产品遭到共同体成员国的抵制,贸易摩擦时时发生。

1993年,欧洲经济共同体诸国,在荷兰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宣告欧盟成立。欧盟的目标,是要在政治、经济、贸易、外交、国防、公民身份和权利上,整合各个国家的政策,建立自由统一的大市场,并发行单一的货币―――欧元。

从欧盟成立之初,英国就没有打算进入这个统一自由的大市场,所以既没有加入欧元区,也非申根成员国家,并缺席欧盟许多统一行动。撒切尔夫人之后的英国首相约翰·梅杰,秉持的是相同的政策,与欧盟仍然若既若离。

其间,英国和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战,连续不断。如因疯牛病引发的牛肉大战,及后来的巧克力大战、蔬菜及植物油大战等等。在一些贸易战中,虽然欧洲法庭判定欧盟不得拒绝英国产品,但不少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和卢森堡,坚持贴上特制的标签,或限制销售。

2007年,“欧洲宪法条约”被否定,成员国不得不签署极负争议的《里斯本条约》,该条约给了欧盟更广泛的权力。时任英国首相戈登·布朗没有和其他26国的领袖一起,出席签字仪式及随后的庆祝仪式。英国人认为他没能在谈判中,最大限度地保护英国的利益。

英国与欧盟的分歧,日益扩大。到2013年,英国国内脱欧之声,已越来越成为主流。加之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形势持续动荡,移民冲突越演越烈,几乎成为整个欧洲的危机。卡梅伦政府虽然与欧盟就相关问题展开了新的谈判,但成效不大。

激烈的争议之中,2016年,英国开始脱欧公投。超过3000万英国人参与了投票,51%的微弱多数主张脱欧。就地区而言,北爱尔兰和苏格兰赞成留在欧盟, 英格兰和威尔士主张脱欧。就这样,英国脱欧进入了倒计时。


世界真的很大


为什么英国要脱欧呢?

第一,英国作为老牌的日不落帝国,一直有着历史优越感,但是加入盟后,整个欧洲成为了一个整体,所有国家都是平等的,再也显不出英国高贵的头。

第二,一方面英国和其它欧洲发达国家一样,近年经济下滑,人们收入降底,引发不满。另一方面,英国作为发达国家,在欧盟会费分摊比例上却很高。引发英国民众不满,认为加入了欧盟吃了亏。

第三,近年来,美国和欧盟出现裂痕,并且渐行渐远。美国对欧盟的指责越来越多,做为美国的忠实盟友,英国脱离欧洲,有利于和美国保持良好关系,防止美国制裁欧盟时,把英国也夹带其中。

第四,英镑和美元在国际上有着同等的地位,加入欧盟,欧盟内部使用欧元结算,难以体现出英镑的优越性。

第五,在欧盟内部也存着分歧和矛盾。不光是英国要脱欧盟,另外还有别的国家有脱欧的打算。原因是老欧盟和新欧盟存在矛盾,欧盟统一后,许多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在内在欧盟内部自由流通。于是,东欧(新欧盟成员)低收入劳动力就向西欧(老欧盟成员国)高收入发达国家流动,侵占了老欧盟成员国民众的就业机会,引发民众不满,英国也是这样。

第六,欧盟内部西欧发达国,时不时总要对东欧欠发达的新成员国援助,也是引起西方发达国家民众不满的原因之一。

总之,英国脱欧是英国国内外多重因素影的结果,并非一单一事件造成的。


王儒枰


文|小河对岸

英国脱欧,从表面上是看,是英国政治右倾,而再度重拾其传统上的“光荣孤立”政策。但是,现今世界已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世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依赖。在这互相依赖、日益全球化的进程中,每个国家都需要自己的朋友圈。而欧盟无疑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朋友圈(国家联盟),不但是欧洲国家想登上这辆豪华巨轮,就连部分亚洲国家也渴望加入。可是,英国却从欧盟这辆巨轮上,下了船,出乎了很多国家的意料。

英国退出欧盟,看似与全球化进程背道而驰,但实际上却并不然。英国退出欧盟,是有政治家引领的,没有一位政治家,哪怕是政客,希望自己的国家越来越遭。再则,英国退出欧盟乃是公投的结果,作为世界上最早实行民主政治(君主立宪)的国家,民主政治相当成熟,而英国人的受教育程度,也一直位于世界前列。所以,英国退出欧盟,并不能说是简单的民粹排外,而是多数英国人经过深思熟虑达成的共识。

从表面上看,英国退出欧盟有两方面原因。一则,欧盟是政治、经济共同体,英国加入欧盟,必然让渡一部分国家主权。而欧盟是以法、德两国为双核动力,英国虽实力并不弱于法国,但作为岛国,英国对欧陆的事务,在历史上就一直若即若离。在欧盟内部,英国也相对被边缘化,而有一种“大国”的失落感(曾经的世界霸主,如今的欧盟小三),英国在欧盟的政治话语权相对较弱。

而欧盟却又干涉了成员国(英国)的政治自主,如东欧、南欧等国家的劳工,大量涌入英国这些经济发达的国家,还有成员国被迫接受海外“难民”等问题。从普世价值上说,英国也的确应该“敞开”大门,但实际上却又会增加国家负担。即便,在法国、德国,也因诸多如“劳工”、“难民”问题,而头痛不已,更助长了右翼排外势力。

再则,欧盟内部的发展不平衡。欧盟内部,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西、北欧经济发达,而东欧、南欧却比较滞后。对英国这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来说,会觉得不公平,虽然欧盟也为英国提供了诸多便利与优惠政策,但代价也比较大。经济越发达的国家,承担的责任也越大(欧盟会费等)。英国总觉得小国、弱国在搭便车(占便宜),而自己在拿自己的辛勤劳作去救济贫困国家。随着欧盟的渐渐东扩,这辆巨轮越来越沉,而英国觉得自己的负担越来越重。

最终,英国人觉得加入欧盟实在是得不偿失,而选择了退出。但为何退出欧盟的是英国,而不是法国或德国呢?实际上,是英国觉得自己有更好的归属,而法国、德国却离不开欧盟。

欧盟的前身,是1952年,由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西德)、法国、意大利等六国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的初衷,就是小国之间抱团取暖,以增强各自的经济话语权。欧盟的成立,最早就是为了抗衡美国与苏联。随着联合带来的种种收益,合作的领域也越来越宽,并且从经济上的联合,走上了政治上的联合,甚至还要加强军事上的联合。

而任何圈子都有排他性,就经济总量而言,欧盟仅位于美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二。而在经济、政治上,欧盟与美国也存在很大程度上的竞争。但就国家之间的亲密关系而言,英国即便在欧盟,其与美国的亲密关系,也超过了与欧盟任何一个国家。

虽然,在国际事务上,英国对美国亦步亦趋,是美国最忠实的跟随。但就血脉根源上来说,美国是英国的长子,虽然最终分了家,还打得头破血流(美国独立战争),但毕竟“血浓于水”。就实力而言,无论是政治、军事、还是经济,欧盟都无法与美国抗衡(经济差距,相对还最小)。

而在情报领域,有一联盟,被称为“五眼联盟”,其成员国有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五个国家在血脉上同源,且经济都高度发达,美、加、澳、新四国,可以说都是英国的亲生子,这个圈远比欧盟亲切,称得上是英国的“家庭圈”。虽然,这一联盟是“长子“(美国)当家,但“老爹“(英国)的分量显然是不容忽视的。

五眼联盟,虽目前来说,仅是情报领域的合作。但情报领域的合作,本身就是一种最为亲密的合作,其涉及到国家的战略安全与核心机密。但随着,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关系越来越激烈。“五眼联盟”的合作范围也会越来越宽泛、深入,其将来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等方面也会形成合作共同体。

英国与其在欧盟被边缘化,让渡部分国家主权与利益。还不如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建立更为亲密的合作关系,而这目标的达成也比欧盟更为现实。五眼联盟的实力,是欧盟不能比拟的。而英国在这一联盟中,不但能得到足够的尊重,反而不需要承担不必要的负担(如欧盟提倡建立联合军,显然英国依靠美国的保护,就要比躲在欧盟的羽翼下更会有安全感)。


有知社


对于像英国为什么要脱欧这样的国际性问题,涉及到太多国家与国家组织、国家与国家、政党与政党、政府与议会、还有不同社会阶级之间诸多的观念矛盾与利益冲突,根本不是一篇几千字的文章就能够阐述清楚的。

所以笔者只希望自己的片言只语能让大家对于整个事件有个大致的了解,并在思考的基础上产生自己的理解。

因为我一直都觉得,只有当我们开始去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格局才不会被局限在每日的柴米油盐。

脱欧的直接原因

早在1975年,欧盟还被称为欧共体的时候,英国就对是否要留在欧共体这一问题,发动过全民公投。而当时投票的结果是67%的民众选择留在欧共体。

虽然当时的英国并没有脱离欧共体,但我们仍可以看出英国与欧盟之间的矛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而导致如今英国脱欧的最直接的原因,则是在2016年进行的第二次——关于英国是否要留在欧盟而发动的全民公投。

第二次全民公投的结果让很多人始料未及,甚至是组织公投的执政党领袖——卡梅伦。


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导致卡梅伦在公投结果出来后就宣布辞职,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接连辞去其他职务,退出政坛。

所以我们不妨先来分析一下那次导致英国脱欧的全民公投。

卡梅伦发动脱欧公投有以下几个原因:

在卡梅伦接手保守党领袖的时候,党内有两派人士都对欧盟很不感冒。一派是质疑待在欧盟能否给英国带来益处的疑欧派;另一派则是已经认定英国继续待在欧盟只会对损害英国的国家利益的退欧派。

于是为了安抚这两派以便保持党内的团结,卡梅伦选择了全民公投。(毕竟当时他认为公投的结果肯定会是继续留在欧盟)

但质疑欧盟却不仅仅是党内人士。英国民众的日子越来越惨淡;贫富差距扩大导致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越发尖锐;失业率与恐怖袭击都让英国民众对于英国待在欧盟的未来抱着悲观的态度。

卡梅伦的做法也是为了顺应这种疑欧情绪,进一步争取支持率。


虽然英国与欧盟之间一直存在着矛盾,但卡梅伦本身其实没想过要脱欧。他之所以宣布发动公投只是想对欧盟施压,以此获得更多的自主权。

英国对于欧盟来说是很重要的存在,光是英国缴纳的会费就每周就有两亿英镑左右。所以卡梅伦刚开始的时候对于施压还是很有自信的。

然而公投结果却让很多人大跌眼镜——约52%的英国民众选择脱欧。

学者对投票的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愿意脱欧的都是收入较低、受教育水平也比较低的人群。

因为英国社会在经济危机与欧债危机的侵袭后,阶层的矛盾日益突出。脱欧派,利用人民对于现状的不满,通过宣传把内部矛盾转变为了外部矛盾。

那些贫困的英国人都以为自己贫困的原因是英国向欧盟缴纳了太多的会费。


真正的原因:

主权意识:英国议会的主权从1215年的《大宪章》开始确立,在之后的无数次革命或是改革中,唯一不变的就是英国对于议会的主权的尊重。

因为议会(议会的下议院是平民组成的)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着人民的意志,只有议会的权力得到保证,独裁才不会发生。英国的政府更是直接从议会中产生。

由此可见,议会就是英国人民的信仰。它既代表着人民的利益,又代表了国家的主权。

而欧盟倡导的欧洲一体化,势必会逐渐吞食成员国的主权。

从农业、贸易、货币到难民政策,英国向欧盟让渡了很多的权力。而这些让渡的权力有些时候却会危害英国的利益,特别是难民政策的制定。

虽然我们都宣扬人道主义精神,但从国家的层民上看,难民就是包袱。难民不仅会增加政府的开支、拖垮经济,甚至还会带来社会动荡。

难民危机也是大部分欧美国家都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



出于人道主义精神,欧美国家大都只能默默地忍受着山芋的温度,而不好把山芋扔掉。

欧洲的难民往往都是叙利亚、阿富汗、伊拉克等阿拉伯地区的人民。因为经受不住战乱与贫穷的摧残,所以用尽各种办法:偷渡也好、移民也罢,疯狂地向欧洲涌入。

除了位于西亚的阿拉伯还有北非地区。他们和欧洲之间只隔了一个地中海。所以对他们而言,去“人间天堂”只需要一张船票。

无数的难民疯了一样地涌入欧洲,以至于连偷渡行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欧洲的难民策略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当时正值第一次难民潮。欧盟声称各个成员国都有均摊难民的责任,山芋人人都得拿。

这样的声明刚一提出,就受到了一些国家的猛烈对抗,这里面自然也有英国。当时的难民政策推行实在缓慢。

第二个阶段,起源于2015年9月。人们在土耳其海滩上 发现了一个遇难的叙利亚难民小男孩的尸体。于是国际社会一致谴责欧洲国家对人道主义精神的蔑视。

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英国只能增加均摊到的需要安置的难民人数。


即便到了现在,因偷渡遇难地中海的难民人数仍在增加。今年7月的时候,就有一艘偷渡船在利比亚沿海地区倾覆,110人失踪。

这其实也和日益发展的偷渡行业密不可分……

第三个阶段,则是发生了更让人头疼的事件。

以15年巴黎的恐怖袭击事件与16年德国的大规模性侵事件为导火索,欧洲所有国家出于对本国利益的考虑,进一步收紧了难民政策。

巴黎的恐怖袭击事件与德国科隆的大规模性侵事件的嫌犯都是难民。

难民的受教育水平甚至都没有,素质自然也是极低的。让这些人进入文明更为发达的社会,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治安问题:偷窃、抢夺、性侵甚至是恐怖袭击。

人道主义精神又一次遭到了质疑。人道主义危机也逐渐开始转变为政治危机。英国脱欧便是政治危机的体现。

难民不仅会影响社会治安,还会影响本国居民的就业。如今英美国家猛增的失业率,很大程度上是难民危机的余波,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为什么要修墙的原因之一。(挡住难民潮)



疑欧情绪

英国对欧盟一直都是三心二意。因为英国有着辉煌的历史(美国之前,是英国在称霸世界),所以他或多或少地瞧不起其他欧洲国家,自然也瞧不起欧洲国家构成的欧盟。

英国人认为即便是战后,英国还是有着强大的军事、政治影响力。他们之前加入欧盟是想要领导欧盟,然而如今却被欧盟牵着鼻子走。英国人自然会怀疑欧盟——这个由一堆小国与组成的组织有没有资格带领英国。

那些脱欧阵营的人也都认为欧盟拿了英国的钱与和主权,却没有让英国人过得更好。

欧债危机

说起西方国家,最令人羡慕的就是他们的福利制度。据说在欧洲一些国家,即便不工作也能靠社会救济过着中等水平的生活。

除了对劳资关系的纠偏以外,民粹主义也是福利制度只升不降的原因之一,民粹主义又是什么呢?

在欧洲,人们信奉民主,于是所有的政党想要执政,就得获得人民的支持。

而获得人民支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给人民好处,也就是福利制度。所以一个政党想要上台执政,就不好削减福利制度,就算是国家的经济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为了上台处理问题,甚至还得增加福利制度的支出。


这就使得某些生产力一般的国家,福利制度却好得惊人。(教育水平不高的民众往往缺少远见,但是他们却能决定什么政策会被推行,这就是民粹主义)

(PIIGS笨猪五国)以这几个字母开头的某些国家,国内的工业体系很糟糕。在经济萧条的时期根本没有多余的收入,只能靠债务解决国家因福利制度引起的过多的开支。

钱从哪里来?欧盟成员国向欧盟借钱,欧盟的钱大多数又是从英国、德国这些发达国家那里收取的。也就是说,英国待在欧盟就得出钱养那帮小弟。

这就让英国很不爽。经济危机之前,那些小弟靠着旅游业还能有些收入,勉强还英国钱。

经济危机之后,英国自己都负债累累,更何况那些因经济萧条旅游业惨淡而没有什么收入的国家?

外交政策

最后我们从英国的外交政策着眼,再来看一看英国脱欧。


二战之后,英国的霸主地位被美国取代。但在那之前,英国在欧洲乃至世界一直是老大,英国的外交政策也一直贯彻着扶弱抑强的原则。

并不是英国人喜欢匡扶正义,只是英国人害怕某国的实力增长会威胁到自己霸主的地位,所以才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帮助弱小的国家。

当英国发现自己在二战之后地位没有以前那么高了,很着急,就希望借助欧盟来掌控欧洲,顺便恢复昔日的地位。但是欧盟却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好搞定,自己反而还被欧盟牵着鼻子。


史之策


首先英国脱欧并不完全是民意的选择。大于70%的年轻人是反对脱欧的。在发达的大城市这个比例更高,甚至高于90%。但是由于投票规则的设定,要求必须连续在相同地址居住几年(好像是三年,记不清了)以上的居民才可以投票,这就造成了很多年轻人不符合投票资格。投票脱欧的人群组成很大一部分是老人,尤其是住在小地方的老人,他们信息不发达,脑子里还停留在英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的阶段,他们对英国的现状并没有清醒的认识,同时这一部分人也是受传统媒体影响最大的人群(报纸,电视)这里面主要有默多克这个传媒大亨的功劳,他是绝对的脱欧派。他甚至在采访中说过:他不管去哪个国家,都能得到当地领导人的尊敬(意思是他的话人家听),就只有在欧盟,人家不鸟他。所以他支持脱欧。还有一大部分支持脱欧的人群是移民!(可笑吧,尤其是允印度的移民)因为他们觉得如果英国脱欧了,每年的移民指标会多留个他们在印度的亲戚,原因就是这么简单。还有一部分支持脱欧的是富人,为了保护他们自己利益,而嘲讽的是,这些人都是有除了英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护照的,他们自己也并不住在英国!所以,这些人投票脱欧,是非常自私的,不客气的说,他们毁了英国的年轻一代!

好忘记说一点,我说这个俄粉们肯定要喷。但是普京在背后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利用网络媒体散步了很多假新闻,煽动蛊惑了很大一部分教育地下的人群支持脱欧。


Tao768


谢谢英国为什么要拖欧?

2016年6月23日英国全民公投,支持者占1570万人,反对者占1458万人。近期以经接近拖欧完成。

咱们看看最近几年出现了欧元债务危机,救助希腊危机,叙利亚战争爆发后难民危机,之后又出现了乌克兰危机等等,在众多危机利益面前,英国人撑不住了,永赶的打了退堂鼓,其实英国商届很不同意这样的做法,这将失去欧洲市场很多份额,对英国并没有好处。当然对欧盟也是一个很沉重的打击!

英国保守党认为现在的欧盟内部政策对现在和未来的利益都有损害。英国早就有自己的独立货币政策,还有自主的财政政策,经济体系,在国际上拥有自己的品牌出口能力。认为一些经济不景气国家拖累和,影响英国经济利益和工作机会,有些事务上,或与欧盟处理债务和各种危机面前,和难民危机上意见分歧,有于政见不和,意见不统一,这使英国正在逐步走向很难容入欧盟这个大家庭,经济状况处理上,和政务处理上。都在逐步丧失参与权和决定权。说白了在政务不和的情况下,权衡了权力与利益的之间,有了着自己的算盘,只能同甘不能共患难了!

欧盟方面也有怨言和不满意,欧盟方面认为英国身为欧盟第三大经济体,和欧盟第三大人口大国在欧债危机时不出力不积极,关键时刻还拖欧盟的后腿,不支持欧元,还反对金融监管政策等。

退出欧盟也不定好事,我们适目以待!


用户2858162355553


幽默点的回复是:

欧洲几十号人自从二战后被远房亲戚美国借苏联威胁搞了个北约给废掉了军队和国防,还天天被美国指挥着干点坏事,心生不满。

为了自己能有点说话权,一帮欧洲小伙伴说好一起玩的,赚钱,吃饭,找女人,搞了个欧共体~然后又是欧盟~欧元共同货币等共同市场等等。

但是总要有个老大领着吧,于是就有了轮值主席国这么个制度。但是德国,法国比较强势而且有什么事还出奇的统一,渐渐地英国找不到存在感了。

随着欧洲经济逐渐下滑好多小兄弟家揭不开锅了那就要动用大家的钱来报团取暖。英国就觉得没有得到利益还要往里面送钱,对于这个曾经日不落帝国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干脆散伙。

但是哪能这么干呢,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你以为这是公共厕所呢?其次美国这个搅屎棍一直想把欧洲拆散,因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欧洲本身对美国也是一种威胁如鲠在喉。这么多年没少搞小动作,忽悠这帮小兄弟几乎参加了美国发起的所有战争和军事行动。出钱出人出力但是结果却不太乐观,不但没获得利益还直接导致经济萎靡欧元市值下滑。

此时英国一定窃喜还好英镑保留了下来,但是你小子跑了谁还愿意跟你玩呢最后一定咬你一口。

所以英国脱欧这出戏演的太久了,英国现在只能掀桌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