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宇宙大爆炸也許才過一秒,為什麼?

首先我們要從時間開始說起,時間並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它是一個人人都知道,但又不知道是什麼的存在。

在哲學領域,時間是一種主觀存在,是人們為了生活方便而設計出來的一種概念,大腦自然的一種產物。但是物理學家就很不同意了,大部分物理公式都有時間這個變量,沒有時間就沒有距離,沒了距離就沒有了空間,整個物理學就坍塌了,什麼都沒有了。宇宙最終變成了一個點。



宇宙大爆炸也許才過一秒,為什麼?


在物理學領域,時間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它是宇宙組成的一個要素,根據大爆炸的模型,宇宙在138億年前發生了大爆炸,產生了空間和時間。在一百多年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提出了,時間的流淌速度是可以改變的,速度越快時間越慢。在1971年,美國物理學家,哈菲爾與基廷他把兩個原子鐘,一個放在飛機上,一個放在地面,飛機繞地球飛了一週,飛機上的那個原子鐘就比地球上的慢了一些,證明了這一點。



宇宙大爆炸也許才過一秒,為什麼?


在後來根據速度越快,時間越慢這個結論,又推導出,質量越大,時間越慢。整個宇宙各個地方時間都是不一樣的,越大的星球附近,時間越慢。那麼整個宇宙得有多大呢?是否就意味著對於我們來說宇宙大爆炸發生在138億年前,但對於它來說才剛過一秒。




宇宙大爆炸也許才過一秒,為什麼?


根據上面所說那麼我們是否又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既然質量越大時間越慢,質量越小時間就越快。

那麼高等文明是否就在極小的微觀世界中?因為我們的幾年在極小的微觀世界中可能就是幾百上千萬年,因為它們有足夠的時間去發展形成高等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