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大數據殺熟?點外賣越來越貴,省錢都靠運氣,吃貨:我哭了

大數據殺熟?點外賣越來越貴,省錢都靠運氣,吃貨:我哭了!


確切地說,大數據殺熟是前年的網絡流行語,互聯網發展至今已經很成熟了,各類應用的使用自然與大數據脫離不了關係。2018年,開始曝出了同一個服務或者商品,新老用戶看到的價格是不一樣的,進而出現了“大數據殺熟”這樣的詞語。

大數據殺熟?點外賣越來越貴,省錢都靠運氣,吃貨:我哭了

這對用戶來說是很反感的,甚至氣憤,畢竟老用戶才是你的忠實用戶,但新用戶卻更讓你上心,真是有了新歡忘記舊愛。前年這話題最火的時候,像滴滴、美團、淘票票、攜程等都被捲入其中。經過時間的推移才慢慢淡出我們視野。


大數據殺熟?點外賣越來越貴,省錢都靠運氣,吃貨:我哭了


而最近,有人在研究了某團外賣的智能滿減新工具以後驚呼:這不就是曾經的“大數據殺熟”嘛,現在變成工具供商家使用了。我們點過外賣的都知道,平臺採用的玩法就是提高商品單價然後通過滿減進行最終結算,幾乎每家店鋪都會參與滿減活動,筆者很少看到直接標實價的店鋪。而這款有著濃濃“大數據殺熟”味道的工具便是“智能滿減”。

大數據殺熟?點外賣越來越貴,省錢都靠運氣,吃貨:我哭了


據悉,這個新功能背後是來自大數據的支撐,通過數據會對用戶進行判斷,根據官方的說明,在保證顧客儘可能下單的前提下,會智能調控金額,出現隨機的差異化補貼。具體是分場景的,比如商戶設置的是滿20減10,30減15,50減25元,有5元的津貼,那麼經過某團大數據智能滿減調整後,則出現如下這樣的兩種場景:


價格不敏感用戶看到的促銷就是滿20減7,30減12,50減22元(含2元津貼);

價格敏感用戶B看到的促銷就是滿20減12,30減17,50減27元(含7元津貼)。


大數據殺熟?點外賣越來越貴,省錢都靠運氣,吃貨:我哭了


這樣的做法用戶是比較難以察覺的,總體而言,對平臺來說是有利的,畢竟價格低的部分用戶下單更多了,平臺的訂單越多,抽取的利潤就更多了。


對商家而言,總體的補貼基本一致,但是新用戶的訂單更多了,總體銷量也就上去了,也是好處更多。


大數據殺熟?點外賣越來越貴,省錢都靠運氣,吃貨:我哭了


對用戶來說,部分價格敏感的用戶或許能得到更低的價格,但是那些經常點外賣而且豪爽的用戶們就難受了,難怪身邊總有點餐老用戶時常感慨,點同樣的外賣竟然越來越貴了。


你平時點外賣嗎?是否遇到越來越貴的情況呢?歡迎留言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