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科比:這是一道單選題——要麼愛我,要麼恨我

我與籃球

融入環境對我而言從來都是個無法克服的挑戰。

當時我父親決定退役,一家人都搬回了美國,我放棄了意大利8年生活中培養的友誼和習慣。那時候我13歲,個子高高,意大利語比英語講得好。幾乎不瞭解美國文化,而美國本地人也只知道我是前NBA球員的兒子。

科比:這是一道單選題——要麼愛我,要麼恨我

對我來說不僅僅是避難所,也成為我發洩心中鬱結的渠道,治癒我心中那些因為與別不同而造成的沮喪,就好像站在高山頂盡力吶喊,全世界只有我一人聽見一樣。

在意大利生活的時候,我總是無休止地在操場練球,我的朋友會告訴我,我永遠都成不了NBA球員。但我獨自練習,模仿我在電視上看到的球星動作,並加入自己的創造,身邊什麼都沒有,我就是這樣學會了與比賽交流,全身心地投入進去,追尋自己的未來。

不管誰再重複那樣的質疑,說我不行,我總會找回那種鬥志,提醒自己這些質疑存在的理由。我總有目標,有對成功的渴求。那些試圖貶低我的人,只會讓我的鬥志更加熊熊燃燒。我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有新挑戰和新獎勵,在某種程度上,我一直都是個失敗者。但每次面對困境,籃球都在我身邊,它從未離開。

從6歲開始,籃球就成了我的習慣。我用籃球運動員的視野看到、讀到和感受一切。幾何課讓我明白投籃的角度;歷史課讓我懂得領袖的不同;通過莎士比亞,我學到了人性;12歲時我讀到荷馬的《伊利亞特》,開始思索古希臘英雄赫克託耳和阿喀琉斯之間的不同。學校裡的考試則鍛鍊了我的承受力,讓我在壓力之下拿出更好的發揮。

科比:這是一道單選題——要麼愛我,要麼恨我

0分。這是我12歲在費城的"索尼-希爾未來訓練營"中打了一個夏天得到的分數。一分都沒得,沒有一個罰籃,一個上籃,運氣球都沒有。我簡直在給家族丟臉!或許我真該放棄籃球,專注於踢足球算了。但我願意把失敗的經歷轉化為燃燒的鬥志,我開始沉迷於向家人——更像我自己證明,我能行。

我開始瘋狂地學習關於籃球的一切。歷史、球員、基礎……我不要再得0分,那時候我還不懂得這種被失敗激發的情緒,就是我的殺手本能。

我熱愛比賽,真的。小時候在學校或家裡遇到難過的事,我總會到公園,暢想自己的美夢。你可能也跟我想過一樣的場景:為湖人效力,奪得總冠軍,投進絕殺球,聽著觀眾席上山呼海嘯,你成為埋葬對手的英雄。我現在已經做到過這些,但在那時候,就已經重複過千千萬萬次,彷彿早已成為真實。在我還沒踏上球場的時候,我也已經做到過了。

勝利的渴望

渴望定義了我的人生。我對勝利一直充滿渴望,這種動力就像血液在血管裡奔騰不息。我曾經攀登過的高山如今又橫在了我的眼前,我知道這有多難,要做出多大的犧牲,會遭到多少人的質疑。我接受這挑戰,並從中獲取動力。挑戰讓我找到目標和靈感,讓我定義自己的人生。

科比:這是一道單選題——要麼愛我,要麼恨我

在我們的社會,運動員似乎只要在乎勝負,娛樂大眾,簽下代言就行了。我能否只為了勝利而勝利?我能否認定只要這樣就值得我的一切付出?我是否應該為了總冠軍而犧牲陪伴孩子的時間,錯過她們的成長,錯過感恩節聖誕節?

我必須保證動機的純潔,勝利也會讓人分心,有人會開始追名逐利,我見過無數被名利吞噬的運動員。而我的渴望和動力只來源於比賽本身,我拒絕受到外界的干擾。

做一個榜樣並不僅僅意味著賣品牌產品,而是真正能給下一代帶來正面的影響。作為運動員,我相信自己絕對可以做到,很多孩子把我們當做英雄,因為我們能贏,更因為我們敢輸。他們見證我們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一切都是那麼真實。他們看我們跌倒後爬起來,又再次跌倒。在82場48分鐘的比賽中,他們見證我們攀登高山。我的責任,是讓他們明白失敗是人生的一部分,而選擇站起來,則是一種態度。

我不懼高山,只懼無山。一次又一次的奮力攀登激勵著我,我渴求這樣的挑戰,因為不管有多難,不管路多遠,不管有多少障礙,我堅定依然。

科比:這是一道單選題——要麼愛我,要麼恨我

在我心底,從來沒有為所謂的"關注"奮鬥過。我打球時因為我熱愛比賽,因為它對我的意義太重要了。當我需要依靠,需要逃避,需要慶祝,或需要哭泣的時候,我有我的籃球。因為籃球給了我這麼多,所以我必須保持足夠的尊重面對它。

我必須刻苦訓練,打磨技術。我能在壓力之下保持發揮是有原因的,比賽本身就能幫助我拿到勝利,這跟得多少分無關,因為籃球能幫我克服很多困難。我越來越覺得自己如此拼命訓練、逼迫自己挑戰極限的原因正是在此。阻礙越多,我就越飢渴。

在我的觀念中,你要麼獵殺,要麼被獵殺。即便是在全明星,我也不會收起鬥志。球迷投票選我就是想看我面對最好的球員,我熱愛這樣的競爭。

不管對手有沒有準備好,是否有足夠的休息,都跟我無關。當我上場,我就會競爭。假如你只顧著在粉絲或場邊名人面前扮酷,那我就會當著他們的面把你摧毀。

我想要MVP,我不覺得這樣的想法令人羞恥。為什麼要羞恥?我想要世界看到自己的統治力。作為球迷,我只希望能夠看到職業球員能從開賽第一秒起就拿出競爭力,消極競爭就意味著你甘願隨波逐流,不願打破水面的平靜。我認為這是個弱點,人類的天性就是競爭。

科比:這是一道單選題——要麼愛我,要麼恨我

可能我就是這麼老派,也許我的思維方式就像古老的翻蓋手機。現在的智能手機們喜歡分享統治力,或許也喜歡輪流得獎,享受這種消極的競爭。也許我才是有病的人,也許一個球隊可以有很多老大,也許我才是自私的弱者,也許……不管怎樣,我拒絕改變。獅子總要覓食,要麼跟我一起,要麼就遠離我。

朋友時有時無,但冠軍旗幟永存。

我再也不是呆在一群老將身邊的年輕人,再也不是那個試著毀掉一切阻擋我前進的障礙的孩子了。我必須要退一步,搞明白我該怎麼做,目標是什麼,會受到什麼影響。我要做球場上的殺手,還要學會以領袖的方式和管理層對話。但我做的讓步太多,我一直在尋找逼迫和鼓勵之間的平衡。

我不能容忍懶人,我們的語言都不一樣,我無法理解也不想理解懶人。如果我要求某人太高,某人因此受不了,那我反正也不會想和這樣的人做隊友……有些人就是受不了,覺得無法忍受。如果這樣,那咱們沒法一起打球,我覺得這樣的人需要被提醒,如果我不告訴他又懶又蠢,那什麼問題都不能解決。

那些曾經追捧我的人都開始質疑我,但我真正介意的,是我的鬥志和急切有時候讓隊友難以適應。是我的期待太高了嗎?如何能讓他們也跟我一樣每場都帶著同樣的熱情去打球?

科比:這是一道單選題——要麼愛我,要麼恨我

愛我還是恨我,你只能選擇其一,一直以來都是如此。恨我的比賽,我的驕傲;恨我的後仰,我的渴望。恨我是經驗老將,是冠軍。用盡力氣恨我吧,因為我正是以同樣的原因被人熱愛著。

曼巴精神

客場的噓聲從不會困擾我,我的想法很簡單,當這些球迷離開球館,我希望他們能感受到我的拼命和熱情。哪怕他們高喊著"爛透了",但我希望他們離開時能對我有新的看法,我希望他們能意識到自己見證了一位球員在場上投入了一切,把身體和靈魂都賭在了球場。也希望當我生涯結束時,他們能尊重和感謝我這些年來的付出,這比賽對我來說意味著一切。

跟腱撕裂帶給我的沮喪是難以承受的,我的憤怒超乎想象。為什麼這樣的事會發生在我身上?真TM沒天理。我要怎麼恢復到原來的水平,在35歲還變得更強?或許這就是我生涯的終章了,或許我最終還是敗給了時間……但或許還不會!

科比:這是一道單選題——要麼愛我,要麼恨我

但世界上有太多事情比一次跟腱撕裂要慘痛了,不要再為自己感到難過,在悲痛中找到一絲希望,繼續保持信念去訓練。

曼巴精神就是不放棄,不退縮,不逃避。我們忍受,然後征服。

科比:這是一道單選題——要麼愛我,要麼恨我

我不覺得我真的能找到的替代品,但我必須去做點別的事。

我一生都是個格格不入的局外人。在意大利小城,我是唯一一個黑人孩子;17歲作為高中生進入NBA,仍然是格格不入。讓我與別不同的,不只是膚色或年紀,更有我的飢渴和使命感。

有些人就是充滿鬥志,我可以一眼就瞧出這樣的人。我曾因此飽受批評,被孤立在外,有人對第二名沒有意見,我不認同,他們恨我;也有人說我再也無法取得成功。

但最終我明白想成為最好的沒有錯;認為第二名就是頭號輸家沒有錯;失敗之後想做出更強的反擊也沒有錯。做自己,沒有錯。

現在,我的身體知道是時候說再見了。

沒關係的。

我現在想要你知道,

我已經準備好放手了。

這樣我們就可以繼續一起享受剩下的每一刻,

不管是美好還是糟糕。

我們都為彼此付出了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