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國手機科技未來15內能否做到從設計到生產的完全國有化?為什麼?

蒙牛PK伊利


不同意前面回答說的,國產手機不能實現全面國產化,理由是三星這樣的企業都做不到。拿三星一家企業和一國產業鏈對比,你得有多崇拜這家企業,對一個製造業大國得有多輕視才做得到!實話實說,三星只是在半導體存儲、顯示屏製造方面出類拔萃,但論全面全能,真的和中國消費電子產業鏈沒得比。

回到題主問題:中國手機能否在15年內做到從設計到生產的全面國產化(原問題描述有錯,所以做了修正)?

答案是,不用等15年,現在已經可以做到手機的全面國產化。這不是煲雞湯,而是有事實做支撐。

下面,我一一列舉:

  • 手機SoC芯片設計,中高端有華為海思,中低端有展訊;

  • 手機SoC芯片製造,中芯國際可以替代臺積電(如果它撂挑子的話),目前14nm工藝已經量產,下一步就是10nm工藝;

  • 手機運存DRAM製造,紫光可以頂上,現已有量產產品;

  • 手機閃存製造,長江存儲可以頂上,現已有量產產品;

  • 顯示屏,LCD有京東方、深天馬等五六家,OLED同樣有京東方、深天馬等,只要錢管夠,屏幕不是問題;

  • 電池、手機殼、攝像頭等,統統有對應的國產廠家;

至於前面回答列舉的音頻DAC,可以交由手機SoC芯片承擔,現在音頻方案採用常規設計也就是無Hi-Fi模塊的手機,都是由SoC芯片完成音頻解碼。wifi模塊、藍牙系統等外圍芯片,國產廠商也能做。

我們還可以從國產供應商佔蘋果公司供應商的比例一窺國產消費電子產業鏈的成熟和完善程度:2015年,蘋果所有供應商中,有44.9%在中國,到2019年,這一數字上升到了47.6%。

但問題是人家說的三星Note10+5G的零部件供應商裡確實出現一大堆美系廠商(借用的圖片如下),這個怎麼解釋?難道國產供應鏈廠商還能強過美系、日系供應鏈廠商?

大家忘了三星Note10+5G號稱安卓旗艦麼?高端手機自然要高端用料,所以零配件里美系日系廠商佔了C位。有高端,自然就有中低端,國產廠商就處於供應鏈中低端位置,換句話說,用純粹的國產零配件,可以輕鬆攢出一部百分百的國產手機,當然還要加一個限定詞“中低端”。

這其實反映出一個現實:

國產消費電子供應鏈很完善、很成熟,但處於中低端位置,高端還是美系、日系的天下,不過和國產手機已經可以全面國產化並不矛盾。

聊到這裡,需要釐清兩個國產化誤區:

  1. 國產化不等於放棄西方技術,我們從0開始自搞一套,這個想法既不現實也很幼稚可笑,因為現代文明建立在西方科技的基礎之上,沒有誰能和它徹底脫鉤;

  2. 國產化是指知識產權的國產化,指經過自主研發擁有的專利;


魔鐵的世界


我先給出答案,中國手機未來15年不可能做到全部國有化,也不需要做到全部國有化。然後再糾正一個錯誤,三星手機並沒有全部國有化,一旦三星把全供應鏈自己做完了,那麼它就離死不遠了。

我們以三星Note 10+ 5G這部最新的手機來作為例子,看看這部手機的核心部件

先將Note 10+ 5G拆解開,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零部件還是不少,所有的這些設備供應都是三星自己或者說是在韓國生產的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一部手機,雖然不大,但是內部的技術還是不在少數,處理很多的硬件設備需要不同的供應商提供,還有很多軟件解決方案的供應商。例如:指紋識別、人臉識別等等的軟件技術,其實背後都有很多的解決方案提供商。

我們先來看看一部分三星Note 10+ 5G的硬件結構供應商有哪些?

在Note 10+5G的供應商列表裡面,我們看到了三星,但是並不多見,大部分還是來自於美國。當然,這份清單裡面沒有攝像頭和屏幕,關於屏幕,三星自然AMOLED屏的全球霸主,Note 10+上自然也是使用的自己屏幕。但是攝像頭又可以分解成很多的部分,雖然三星攝像頭是自產的,但是依舊有很多的解決方案和零部件是來自於國外供應商。

所以,三星也並沒有全國產,只是部分核心部件自產了而已。

那麼,三星能夠大包大攬,自己把一部手機的全部供應鏈環節都生產了麼?

三星不能,蘋果不能,我們國家的手機品牌也不能。

當年的諾基亞為什麼會突然倒下?就是因為他控制了全供應鏈。

一旦全供應鏈控制後,確實在生產環節上能夠快速的響應,而且,成本也是能夠很節約,利潤能夠得到最大化。但是,也會遇到一個最大的難題,轉型困難。

例如:現在有大量的新技術出現,蘋果想要應用這些技術對iPhone進行升級換代,蘋果要做的就是,找這些新技術的供應商合作,然後替換掉自己原有的供應商。然後,iPhone就得到了提升,消費者也覺得iPhone就是香。但是,加入,蘋果的供應鏈都是自己的,有了新技術出現,那麼蘋果有兩個選擇,要麼把自己原有的自有供應鏈(可能是蘋果的子公司)砍掉,和新供應商合作;要麼自己也去研究這種新技術。

砍掉自己的子公司,那損失肯定是不小的,但是能夠獲得時間。而自己去研究新技術,可能損失小一些,但是時間確花費較多。而現在蘋果在5G上就已經遇到這個問題了,和高通鬧掰了以後,自己買了Intel的基帶業務,開展5G的研發。

這還僅僅是一個部件供應環節,如何現在到了新技術革新的時代,所有的技術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那麼自己原有的引起為傲的自有供應鏈,就會成為拖垮自己的負擔。而這,也是諾基亞倒下的其中一個原因。

所以,在這個信息時代,手機廠商只需要抓住一個東西——生態。無論硬件怎麼變化,只要我能夠找到替代品,那麼就能夠很好的發展下去,沒必要去做大而全的事情,佔用資金,佔用資源,還讓企業臃腫不堪。


會技術的葛大爺


謝謝您的問題。15年以後手機到底還存不存在?

不能忽略的人工智能與物聯網。5G是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最好載體,在今後10年內,我們也將融入其中,實現無縫的整合。手機的使用頻率肯定變低,想詢問天氣、衣服搭配,只需要問家裡的智能音箱和智能大屏就可以。想要實現通話,隨便一個可穿戴設備就能實現,華為暢連已經有雛形。想要刷網頁看視頻,也會有其他呈現方式。智能社會與智能經濟發展超乎我們的想象,不只限於手機。


手機會消失嗎?支付寶曾經有“如影計劃”的智能物聯服務項目,目的就是讓手機消失,支付寶與人的身體融為一體,不需身份證、手機、鑰匙、錢包等實物,支付寶就在手掌心。互聯網大佬都斷言手機會消失,馬雲認為是是5年,李彥宏認為是20年。越來越多的傳感器將為人們服務,智能手機通信基礎功能減弱,可穿戴移動智能硬件和物聯網設備在逐步取代手機社交通信的載體功能。

強調零部件國產化是偽命題。做手機的邏輯是確保整體性能最優、性價比最優的情況下,整合全球合適的硬件,而不是迎合所謂國產與非國產。國外與國內一樣,都有高品質的手機零部件廠商,京東方、天馬在進步,三星、LG也在進步。就算國內廠商非常努力,恐怕也做不到一個螺帽、晶體管都是國產的。在全球一體化的未來,純國產化沒有太大意義,芯片、軟件生態等核心軟硬件掌握在自己手機已經足夠。日本沒有非常出名的手機整機,但是零部件出現在幾乎每一部手機中,能說它弱嗎?不要說15年、哪怕是50年,只要手機存在,供應鏈全球化就不會改變。

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追科技的風箏


不能

幾乎沒有國家能實現完全的國有化,而不依靠其他的國家,包括你說的三星以及現在的美國的蘋果這些都做不到。而中國這方面差得更遠。

除非15年內,手機出現顛覆性的換代,就如同當初智能手機淘汰功能機,以後有類似量子手機一類的完全新技術出現,而且完全以中國主導,否則是不可能實現的。

以目前的手機而言,涉及的技術相當多,一臺手機從基礎技術到最後的手機包含各個領域,完全國有化幾乎是不可能的。

就以CPU為例,這個大家都瞭解的比較詳細,完全國有幾乎是不可能的。

目前華為用的海思麒麟,也不過是僅僅是自己做了設計,而且還是基於ARM構架的。

要想完全國有,必須先自己開發設計軟件(目前CPU的主流設計開發軟件,全是國外的)。

然後,自己開發構架,擺脫ARM,而且這個構架還必須得到軟件系統的支持,考慮一下華為準備自推鴻蒙的難度就知道,自己推構架有多難。

然後就是所謂的半導體材料,光刻機,測試封裝這些。這是全產業鏈的難題。

這僅僅是CPU,目前手機的拍照,鏡頭幾乎多是日本的或者歐洲的。

而且這些技術,也不是說你達到或者突破了,就可以使用的。這還涉及知識產權的問題。

手機在初始發展階段,我們沒有進入,這就使得手機的初始知識產權和技術都不在我們一方。比如你要超越高通CPU,你就是完全獲得了高通技術,你也不能用,人家高通有專利權,甚至一些不成功的方向,高通都已經以專利堵死了,你只能走完全不成功的路。

再比如,手機初始階段的通信專利,基本都在功能機時代的諾基亞和摩托羅拉手中,只要你手機還是手機,還要打電話,你就繞不過他們的專利和知識產權。除非你不用無線電傳輸改用量子。

所以就目前而言,完全的國有是不可能實現的。


葉飄刀


全球化時代沒有哪個國家能完全不依賴外國技術。

國產化可作為備胎應對科技戰。

中國計劃到2025年國產化率達到70%。


小杰80164096


這是一個s×問題,逆時代而動,在全球化中走向閉塞,當然核心關鍵技術的掌握是必須的!


ywmx


不需要15年吧!智能機從產生到現在才多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