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驭人在攻心,惩罚只能痛其表面,不如用仁慈直抵其心灵


驭人在攻心,惩罚只能痛其表面,不如用仁慈直抵其心灵

严刑峻法,秦之亡也,三代盛典,德之化也。

——《度心术》

施行严刑峻法,使得秦王朝二世而亡;而尧舜禹三代之所以能够维持长久盛世,就是由于施行了仁爱宽松的德政。

驭人在攻心,惩罚只能痛其表面,不如用仁慈直抵其心灵

爱能遮掩很多罪。有时候,仁慈的力量远远超过了严厉的惩罚,它能以柔克刚,唤起浪子和罪人的灵魂的迷失,收服他们的心。

一味地责罚惩治,可能会激起更加强烈的对抗,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加深矛盾。对待别人的错误和过失,我们必须学会宽恕。因为只有仁慈和宽容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憎恨和敌意。如果对方心中对你充满了仇恨的抗拒,那么任何的道理和建议,都不会令他心悦诚服地接受,更无法达到攻取人心的目的。

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因为偷了面包而被抓进监狱。出狱后无家可归,米里哀教主收留了他,给他住最好的房间,吃最好的食物。

但是冉阿让不但不心怀感激,反而偷走了主教家里值钱的银质餐具。可是不久就被巡视的警察发现,带到主教家中核实情况。

冉阿让垂头丧气地以为,主教一定会失望至极,让警察再抓他回监狱。可是主教望着他说:“我真高兴看见你!那一对银烛台我也一同送给你了,为什么你只拿了餐具呢?”

驭人在攻心,惩罚只能痛其表面,不如用仁慈直抵其心灵

冉阿让十分惊异,不敢相信主教的话,主教一边将银烛台拿给冉阿让,一边低声说:“永远不要忘记你向我许诺过,你用这些银子是为了成为一个诚实的人。”

主教的仁慈唤醒了冉阿让即将泯灭的良知,后来,他果然成为一个正直诚实的人,还当了市长,为了苦难的百姓而奔走,付出许多辛劳。

冉阿让本来就是一个有罪的人,他偷走好心收留他的主教家的贵重器皿,更加深了他的罪恶。倘若警察抓他回来时,主教愤怒地斥责他一顿,并请警察将他再次带回监狱严惩,那么,最终的结果就会完全相反。冉阿让将会变成一个更加冷酷、残忍、丧失灵魂的人,还会继续干出许多违法犯罪、危害社会的行为。

驭人在攻心,惩罚只能痛其表面,不如用仁慈直抵其心灵

其实惩罚和仁慈地宽恕有罪的人,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让这个人得到教训,然后醒悟并改正过失。但往往这两种方式所产生的效果确实截然相反的。宽恕所起的作用要胜于惩罚。这是一种细润无声的教导,会从内心深处感动对方,让他深刻领悟到自己的过错,心甘情愿地彻底改变自己。宽恕不仅是一种胸襟,一种境界,更是攻心的方法中最有力量的。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军队背信弃义,残暴地对待美军俘虏。种种行为激怒了麦克阿瑟,他曾怀着无比仇恨的怒火发誓说:“有朝一日,我一定打败日本法西斯,为战友们报仇!”

日本投降后,麦克阿瑟担任驻日盟军总司令。人们都猜测,这下日本要遭到疯狂报复了。

谁知,麦克阿瑟却决定采取宽容政策。

军官们都和日本人有着深仇大恨,大家提议处死天皇裕仁这一头号战犯,还有的建议把裕仁传唤到司令部羞辱一番。麦克阿瑟都没有同意。他认为那样做会激起日本人的抵触心理,不利于盟军的占领和战后重建工作。他还在会见厅礼貌地接待了天皇,表示盟军将会善待他们。

驭人在攻心,惩罚只能痛其表面,不如用仁慈直抵其心灵

很多人对麦克阿瑟的做法表示强烈愤慨,他们要求血债血还,对天皇和重要战犯要严惩不贷。然而麦克阿瑟却说:“我和你们一样与日本人有着深深的仇恨,但是一旦取得胜利,作为战胜国的盟军长官,就不能完全凭感情用事了。”

这些宽容政策收到了正面效果,盟军在日本的占领和重建并没有遇到很大阻碍。

仇恨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但会将自己的对手置于死地,同时也会将自己的内心深深刺伤,他带给对手的伤害反过来会第二次伤害自己。

面对与日本人之间的国仇家恨,麦克阿瑟并没有失去理智,对日本进行血腥的大报复,而是用仁慈的宽容原谅了这些双手沾满鲜血的罪人。最后总,麦克阿瑟用博爱的胸怀消灭了敌人的抵触与憎恨,把敌人变成了朋友,而这也就相当于消灭了敌人。

一定要置人于死地,并不是化解仇恨的最好方法,我们应该懂得以仁慈的包容来赦免他们。因为有时候,宽恕所引发的心灵震撼,要比惩罚强烈得多。

驭人在攻心,惩罚只能痛其表面,不如用仁慈直抵其心灵

仁慈并不是一味地无原则地放纵,也不是软弱的妥协,它恰恰是最有力的指责和惩罚。凭借手中的权势无情地声色俱厉地批评别人,以为这样就会让对方印象深刻,吸取教训。而事实上,那样做只能让人口服心不服。相反,让人刻骨铭心、真诚悔过的却是那些将情理融于无声的批评。

驭人在攻心,惩罚只能痛其表面,不如用仁慈直抵其心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