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人瘦血压高胆固醇又高,是什么原因?

用户9246291535736


门诊来了一位患者,男性,47岁,大概1米74,偏瘦,体重大概110斤。

来的目的是复查一下血脂,因为前两天在外院查了一次血脂,胆固醇6.4,低密度脂蛋白4.2,甘油三酯1.6。


这位大哥说外院给他查错了,王医生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他说他这么瘦,平时饮食也很注意,怎么可能高血脂呢?

王医生解释:这没有直接关系,瘦人也可能高血脂。

患者还是执意复查,不得开了单子,复查的结果显示:胆固醇6.3,低密度脂蛋白4.1,甘油三酯1.4,基本和前两天查的结果一样。

大哥问:不是说吃的不健康和胖人才会高血脂吗?我平时饮食很健康,还这么瘦,怎么可能血脂这么高。

您如果知道胆固醇是怎么升高的就不奇怪了!

您看这位大概甘油三酯才1.4,说明饮食控制的不错,因为甘油三酯跟饮食关系密切,所以这位大哥的甘油三酯正常。

但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主要原因是自身代谢造成的,简单说就是遗传导致的,亲看下图

只有少部分是饮食造成的,也就是说即使我们饮食控制,胆固醇仍会升高,低密度脂蛋白仍会升高。

那么是不是就不用控制饮食了?

当然不是,饮食健康是基础,不控制饮食,不但会增加胆固醇升高的风险也会造成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风险,增加甘油三酯升高风险,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笨想,本身胆固醇一方面是遗传导致的,就会升高,您再不控制饮食那只能是胆固醇更高。所以,控制饮食是基础。

要不要吃药?

这位大哥,没有糖尿病高血压,没有心脑血管疾病,低密度脂蛋白4.2,暂时不用吃药,但需要密切观察,如果低密度脂蛋白高于4.9,就需要降脂治疗。

如果合并糖尿病或心脑血管疾病,也需要降脂治疗!


心血管王医生


为什么瘦人,也会出现高血脂。

血脂一般是检测身体的脂类物质,脂类物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是体内的一种主要能量来源;另一类叫类脂,主要是胆固醇,还包括磷脂、糖脂。而胆固醇在血液中存在于脂蛋白中,其存在形式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几种。

因为引起高血脂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过多进食含高胆固醇的食物,比如肥肉、蛋黄、肝等动物内脏。身体内摄入过多的胆固醇,引起总胆固醇偏高,这是造成总胆固醇偏高的常见原因之一。

二是:体内胆固醇的合成增多或代谢减少,胆固醇的代谢主要是构成细胞膜和合成激素的重要组成成分,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等,或是肝脏氧化生成的胆汁酸,随胆汁排出。如果人体内胆固醇的合成远远大于代谢,也可以引起胆固醇增高,所以瘦人胆固醇增高多是因为合成增多。

为什么会出现高血压呢?

高血压是不分胖瘦的,高血压一般跟遗传,饮食,环境,生活习惯都有关系,这个没有去具体确切的病因。遗传高血压的发病有较明显的家族集聚性,高盐、高脂肪、抽烟喝酒、情绪失控都是诱发高血压的病因。并不是瘦人就不得高血压的。

如果再加上生活作息不规律,晚睡早起,熬夜,喜欢吃油腻油炸食物、高脂肪、高盐等饮食,则高血压的发病率提高。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了解更多健康知识,关注小晓医生。


小晓医生


  在人们的印象当中,高血压以及胆固醇应该是肥胖人的专利,殊不知身体瘦弱的人,也一样会有血压高、胆固醇高的问题!又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胆固醇高并不是说脂肪含量过多,而是脂代谢能力出现了问题!所以胖的人是因为脂肪过多对身体造成负担,而导致脂代谢异常,但不胖的人就是因为本身脂代谢功能出现了问题!而引起胆固醇偏高的。

  以下的这些行为是引起胆固醇高的常见因素:

  一、不良的饮食习惯,过度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高胆固醇食物,不爱吃蔬菜和水果,不注意运动,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就算是瘦人,胆固醇也会“超标”。

  二、长期吸烟,尤其是长期处在二手烟的缺乏当中。

  三、精神压力过大可以导致高胆固醇高。现在胆固醇高的低龄化趋势,与压力大、易紧张等不无关系,这些精神因素也是胆固醇水平升高的原因之一。

  四、不喜欢运动也可以导致高胆固醇。很多瘦人以为自己本身身体单薄,不喜欢运动,或者觉得自己偏瘦不需要运动,但这样就可以导致高胆固醇。

  五、“家族性高胆固醇症”是一种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病人虽不胖,有的甚至很瘦,但胆固醇却非常高。

  血液中的胆固醇升高,会导致血管硬化,进一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的发生。因此特别提醒,瘦人千万不要认为高胆固醇是胖人的“专利”而掉以轻心,瘦人同样要注意关注自己的血脂水平。血脂出现问题,也一样是会引起高血压的。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家庭医生在线


高血压明确病因的只占5%,95%的都不明原因。不明原因的高血压为原发性高血压,属于代谢紊乱性疾病,代谢紊乱性疾病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由于糖、脂,蛋白,核酸代谢相关基因缺陷导致。

这类代谢紊乱性疾病多见于肥胖患者,但也有瘦的患者。对于肥胖患者在必须减肥。

代谢紊乱性疾病首要治疗得从饮食入手,饮食治疗可以明确降血压血脂。参看中国知网,三高疾病饮食。


运动医学硕士谈瘦身


家中有长辈也是这种情况,人瘦但胆固醇不低,有高血压但在服药控制,基本比较稳定不影响生活质量。

对这种情况我们也算是久病成良医了,从两个方面说这个问题吧,先说高血压的情况,高血压跟身材没有太大的关系,更多的诱因是饮食和情绪因素,当然过度肥胖的人患高血压的几率是正常人的2.5倍,这才给了我们胖人才得高血压的误解。

其次是高胆固醇的问题,胆固醇本身并非洪水猛兽,只要有就对身体不好,他就跟血糖一样对身体其实都非常重要,但是度的问题很关键,太高和太低人体都会出问题,瘦人胆固醇偏高多数是因为胆固醇的代谢出了问题,即便饮食中胆固醇含量很少,身体中的指标依然超标,所以单纯的控制饮食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以上是我的一点经验,希望可以帮到你。


起居郎杂记


人瘦也会有高血压或高血脂症,肥胖只是引起三高或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因素,但并非是绝对因素也不是仅仅只有这一个因素。例如我们的素食者人可能是苗苗条条的,结果可能其中不少会出现脂肪肝,这可能是因为日常蛋白质摄入的缺乏,减少了肝脏中运输蛋白质的载体,也让肝脏缺乏了修复自己的蛋白质引起;另一方面,糖分摄入的过量,因为在动物性食物上没有得到满足,所以摄入了更多主食类、面包、饼干等糖分多的食物,同样会引起糖分堆积,造成中间产物甘油三酯增多,而引起脂肪肝、甚至高血脂。


血压高、血脂高的原因也有不少,大部分可能和肥胖相关,毕竟肥胖人群日常的饮食更无节制,高油、高脂、高糖食物摄入量更多,血液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更容易累积,诱发血管堵塞、血栓等问题。不过三高同样和遗传因素相关,也和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如久坐久躺、吸烟饮酒等等。只有维持身体中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我们的脏器寿命才能更长,我们才可能会更健康长寿,对于瘦一点的人来说,可能怎么吃也不胖,怎么睡也不涨肉,但这并不是绝对不会诱发慢性疾病的必要条件。并不是维持合理体重,身材匀称就可以掉以轻心,因为遗传因素、生活环境同样是可能会造成内分泌紊乱,内环境不平衡的,我们只能尽量改善饮食、尽量改善生活习惯,参加运动去进一步降低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威胁的几率。


我身边有个活例子就是我父亲,他胃还不好,人特别瘦,经常吃生冷就疼,饮食上特别注重,不抽烟也不喝酒。不过前一段时间他还查出有高血脂,一问才知道,是“高胆固醇血症”,主要原因是因为“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咱们的胆固醇有大体三个指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这低密度脂蛋白在体内的效果是让胆固醇在血液中不断循环,让胆固醇提供原料;而高密度脂蛋白的效果是让胆固醇运输到肝脏代谢掉,两者必须维持一定平衡,我们的血脂才能在适宜范围,现在低密度脂蛋白高了,血液中循环的胆固醇偏多,自然血脂也就高了。这个一个可能和遗传有联系,另外仔细琢磨的话,和他生活饮食习惯也是有关的。

比如我父亲虽然三餐都吃得很讲究,不过他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吃点心,比如桃酥、麻薯、米花糖、沙仁条、巧克力一类的食物,虽然吃得不多,不过两餐之间他都会吃上一点。父母自己吃饭的时候节约,不怎么喜欢均衡营养,餐桌上也不怎么吃海鲜、鱼虾;另外,因为胃总难受,他不太愿意坚持运动,最喜欢的就是静坐着看报、看书。加上自己可能本身遗传就容易高胆固醇,那可能就更容易胆固醇偏高了。其实饮食中高糖食物虽然对胆固醇没有直接的太大影响,但如果糖分摄入较多,它们最终也可能会转化为脂肪,对血脂多少有点影响,另外,加工类的食物中含有较高的“反式脂肪酸”,它们就正好是增加“低密度脂蛋白”的助手,例如薯片、蛋糕、面包、油炸食物、速溶饮品、罐头食物、午餐肉等等。

如果也有同样情况的朋友们,建议咱们日常多补充一些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食物的摄入量(多不饱和脂肪酸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还有助抵抗过敏、炎症等问题)如深海鱼类(金枪鱼、带鱼、三文鱼),一周1~2次,对于大部分朋友的经济状况来说应该是可以接受的,每日吃一些坚果,10g左右,可以包含多种种类,如核桃、花生、杏仁、腰果等;大豆类食物(黄豆、黑豆、大红豆、青豆)每日适当吃点(20g)左右,可以做豆浆,可以和饭一起煮,也可以加在菜里面。日常坚持运动,很多研究都发现,运动能有效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可以让它压压低密度脂蛋白的锐气,另外,肥胖的、超重的朋友最好维持适宜体重,因为肥胖更容易让人诱发这些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