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湿疹与湿气有什么区别,是不是一种病?

十春夏七


中医讲究“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人身体致病的原因是由于邪气的入侵,风、火、寒、暑、湿、燥就是侵犯人体的六大外邪,是导致生病的重要原因。湿气是六大外邪的一种,中医认为自然界中气候潮湿、食肉等是湿气的来源,湿邪过重则易伤阳气,引起一些临床表现。



湿疹属于西医的概念,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目前西医认为湿疹是一种过敏性变态反应性疾病。

其发生的病因复杂,常为内外因相互作用结果。内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内分泌失调、感染、新陈代谢障碍等。外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干燥、炎热、热水烫洗以及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


因此,谈到湿气与湿疹的关系,湿气过重,可以作为一种外因而引起皮肤出现相应的是湿疹样改变,虽然两者不完全等同,但是有彼此交叉相符合的一部分。

湿疹分急性,慢性,亚急性湿疹,湿疹可以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最重要特点就是瘙痒。其治疗中医可能强调祛湿,西医强调抗过敏治疗,局部外用止痒,以及较少过敏性物质刺激等方式,湿疹有时会比较顽固,治疗迁延不愈。


急诊科鲜医生


皮肤的水分一直都在蒸发的过程中,这是一个人体的自然过程,但只要蒸发的速度和新来的水分补充互相平衡,那就完全没问题了!皮肤会变干燥,通常是由天气,环境,护肤品,药物,过度清洁,年龄,本身肤质造成的皮肤脂质含量过低等,因素,导致皮肤屏障能力下降,逐步丧失了防止水分挥发的能力,水分的供给量赶不上流失量,导致干燥!皮肤最外层的角质层有助于锁住水分,如果角质层受损并且不能保留水分,就会导致皮肤干燥!选择了错误的保湿产品或护肤姿势不正确,可能比不使用更加严重!有些皮肤干燥带来的症状只是暂时的,但是如果不管怎么保湿,这些情况还一直不消失,通常是严重的皮肤疾病,比如湿疹,牛皮癣的症状!

异位皮炎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神经酰胺严重不足,这是角质细胞间脂质发生异常时衍生出的疾病,主要的表现就是干燥!好发在老年人身上的干性湿疹也是肌肤屏损伤,虽然两个的特征都是肌肤缺乏水分,不过原因不同,而干性湿疹是由于缺乏胆固醇而引起的!若能努力恢复肌肤屏障的功能,就能改善异位性皮炎,比如使用能恢复肌肤屏障的保湿剂!健康肌肤的酸碱值呈弱酸性,肌肤必须维持弱酸性的状态,才能免受各种细菌等微生物的侵害,才能维持该有的机能!因此,需要注意的是持续使用这种碱性的洁颜产品,会导致肌肤酸碱值越来越倾向碱性,反而会让病情恶化!以往针对异位性皮炎和肌肤干燥都只能用处方药类固醇治疗,现在有了新的保湿剂,就再也不用担心类固醇的副作用了!

湿,就是没及时排出的废物,而且是围绕消化系统而生的湿,因此和吃进去的东西有关系!夏天,人体的正气主要去卫外了,所以夏天人的胃口普遍不好,消化能力也下降,这个时候湿很容易趁虚而入,比如吃了难消化,不干净的或过凉的!湿疹一般是过敏导致的,想根除,必须知道是什么导致的过敏?首先要注意观察,湿疹会在什么时候加重?吃了什么还是接触了什么?一般情况下,食物过敏的比较多,其次就是花粉,螨虫,霉菌等,每天能记录就可以从中发现湿疹加重的规律,避开引起过密的原因!当过敏原就在环境中时,唯一的办法就是针对过敏人,在中医里就是提高卫外的能力,就是抵卸过敏原和细菌病毒的能力,具体到治法上,就要益气固表!要么避开引起过敏的微生物,要么是自己的免疫系统给力,后者可以吃中药,因为免疫系统在中医里属于脾的范畴,脾虚的人容易过敏,容易感冒,补足人体的卫外功能,就包括对免疫系统的调节!脾虚不能消化正常食物,饮食积滞导致湿重,湿疹是湿重的表现!脾虚本身是过敏的基础,而脾虚是中国人常见的体质和症状,消化功能弱!内外同治,攻补兼施,帮助建立身体的防御战线,从体质的角度减轻或避免过敏,同时也能改善脾虚导致的消化系统及全身的气虚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