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有才華的人就是不一樣,詩仙李白為拍馬屁寫的三首詩竟然流傳千古

沉香亭畔賦新詞——李白《清平調詞三首》賞析

中國是詩的國度,唐朝是詩的王朝,唐代289年的時間,《全唐詩》、《全唐詩外編》和《全唐詩補編》記載有名有姓的詩人2800多人,收錄55000餘首詩歌,唐代詩歌真的是空前絕後的繁榮。那個時候寫詩是整個國家的事,上至皇帝、丞相,下至百姓、僧侶,年長如八旬老翁,年幼如7歲頑童,都在寫詩。科舉考試有省試詩,宮廷遊宴要應制詩,求官入仕要寫干謁詩,任誰多清高也都不能免俗。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寫過干謁詩、詩聖杜甫寫過應制詩,就連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大詩仙李白也給玄宗皇帝和楊貴妃寫過“馬屁”詩。

清平調詞三首

唐·李白

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

一枝穠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清平調是唐大麴名,在《樂府詩集》卷八十中列於《近代曲辭》,後用為詞牌。

有才華的人就是不一樣,詩仙李白為拍馬屁寫的三首詩竟然流傳千古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的意思是看到燦爛的彩雲就想到貴妃華豔的衣裳,看到妖嬈的花朵就想到貴妃美麗的容顏,春風吹拂欄杆,美麗的牡丹花在露珠的潤澤下顯得更加嬌豔和迷人。通過互比的方式描寫楊貴妃的霓裳羽衣和玉容花貌,再輔以春風與露水的襯托,國色天香的形象躍然紙上。“想”字有正反兩面的理解,可以說是見雲而想到衣裳,見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說把衣裳想象為雲,把容貌想象為花。點染花容,使其更加豔冶的“風”與“露”,暗喻君王的恩澤。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承接上文,以天馬行空的想象,精妙至極的誇張之詞將楊貴妃比作天女下凡:這樣的天姿國色,如果不是群玉山頭上才能見到的飄飄仙子,就必定是王母娘娘瑤臺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玉山、瑤臺、月,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襯嬌豔的牡丹,升騰了人們對仙女所擁有的花容月貌的無限聯想。

第一首詩從空間角度,以牡丹花讚譽了比楊貴妃的美貌。

有才華的人就是不一樣,詩仙李白為拍馬屁寫的三首詩竟然流傳千古

“一枝穠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是說貴妃美麗得像一枝凝香帶露的紅牡丹,那朝為行雲暮為行雨的巫山神女與之相比也只能是枉斷肝腸。起句不但寫色,而且寫香;不但寫天然的美,而且寫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華濃”更進一層。第二句“雲雨巫山枉斷腸”借用楚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為神女而斷腸,其實夢中的神女,根本比不上當前的花容人面。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是進一步發問:大漢皇宮美女如雲,又有誰的容貌能與今天的貴妃相比呢?就算所謂的絕代美人——著名的漢成帝皇后趙飛燕,也只能依仗新妝才可以和眼前不須脂粉的天然絕色略略比對。相傳趙飛燕體態輕盈,能站在宮人手託的水晶盤中歌舞;而貴妃楊玉環則以豐滿肥美,故有“環肥燕瘦”之語。

第二首詩從時間角度,表現了楊貴妃的美貌,壓低神女和飛燕,抬高楊貴妃,借古頌今,亦是尊題之法。

有才華的人就是不一樣,詩仙李白為拍馬屁寫的三首詩竟然流傳千古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的意思是名花和絕色美人相與為歡,常常讓君王帶著滿面的笑意觀賞。“名花”是牡丹,“傾國”美人指楊貴妃,“兩相歡”把二者合為一,“帶笑看”將牡丹、貴妃、玄宗三者融合到一起。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是由第二句的“笑”引起的,君王的無限春愁在沉香亭北倚欄消魂之時全部消散。“春風”指代君王,“解釋”是解散、消解之意。牡丹花美,貴妃人美,花在闌外,人倚闌干,情趣盎然,又優雅風流,君王帶笑看自然沒有無恨,縱有些許煩惱也很容易消解了。

第三首詩總承第一、二兩首,從仙境、古時回到現實,把牡丹和楊貴妃與君王糅合,融為一體。

李白作清平調詞,是遵命文學,就是要拍君王和妃子的馬屁。但李白不愧是天才詩人,在詩中極有自己的主張,帶著一種超逸之氣,不似一般文人創作應制詩時極盡諂媚之能事,李白的詩中毫無媚態,是一等一的好詩,以其詩詞本身文學藝術的魅力流傳千古。

有才華的人就是不一樣,詩仙李白為拍馬屁寫的三首詩竟然流傳千古

《清平調詞三首》構思精巧,辭藻華美,先將花與人渾融在一起寫,描繪出人花交映、迷離恍惚的景象;然後把美人比作仙境女神;再通過古今對比,抑古尊今;最後回到現實,將鮮花、美人與君王融為一體。給人感覺春風滿紙,花光滿眼,人面迷離,真的是語語濃豔,字字流葩,顯示了詩人高超的高超的語言天賦和藝術功力。

這三首詩在《全唐詩》中有個題注:“天寶中,白供奉翰林。禁中初重木芍藥,得四本紅紫淺紅通白者,移植於興慶池東沉香亭。會花開,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輦從。詔選梨園中弟子尤者,得樂一十六色。李龜年以歌擅一時,手捧檀板,押眾樂前,欲歌之。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遂命龜年持金花牋,宣賜李白,立進《清平調》三章。白承詔,宿酲未解,因援筆賦之。龜年歌之,太真持頗梨七寶杯,酌西涼州蒲萄酒,笑領歌詞,意甚厚。上因調玉笛以倚曲,每曲徧將換,則遲其聲以媚之。太真飲罷,斂繡巾重拜。上自是顧李翰林尤異於學士。”

有才華的人就是不一樣,詩仙李白為拍馬屁寫的三首詩竟然流傳千古

題注講的其實就是這三首詩背後的故事。天寶年間,李白在皇宮中做翰林供奉,就是專門給皇帝和王公貴戚們寫詩粉飾太平的御用文人。當時宮中種了很多木芍藥花,從中間選出了紅色、紫色、淺紅、白色品相最好的四棵,移植到興慶池東面的沉香亭。等到花卉盛開的時候,唐玄宗乘坐照夜車,楊貴妃(當時還不是貴妃,是太真妃,但是地位尊崇)乘坐步輦(一種轎子),來到沉香亭畔欣賞牡丹。奉旨隨從帝、妃的有李龜年等梨園子弟中最優秀的十六位音樂家。李龜年手執檀板帶領眾人正欲獻唱,玄宗說:“今天賞名花,對美人,怎麼還能用舊歌辭呢!”便讓李龜年手持金花箋,宣召李白前來創作新的歌詞以配曲演唱。李白來到時,還帶著隔夜的醉意,在醉眼朦朧中接過李延年遞上的金花箋,拿起一支毛筆,似乎不假思索,寫成了這三首《清平調詞》。玄宗將李白的新作吟哦品味,心內大喜,命李龜年等即席演唱。楊貴妃手持盛著涼州葡萄酒的頗梨七寶杯,邊飲邊聽,微笑著接受了歌詞對她的讚美,感到十分滿意。玄宗也興致大發,拿起玉笛,吹起了清平調的曲子。每曲吹到最後待換新曲時,還故意將笛音放慢以討貴妃歡心。楊貴妃喝過酒,整理衣襟拜謝皇帝的恩寵。沉香亭畔邊的即興創作讓玄宗對李白的文才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眾翰林中對李白格外青睞。

然而,《清平調詞》雖然深得唐玄宗讚賞,卻沒有給李白帶來好運,讓他通過絕世的文才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相反卻為高力士伺機報復提供了口實。之前李白酒醉後被玄宗召去為楊玉環作詩,李白衣著破爛,玄宗賜李白衣物;李白醉酒無法更換,便喚高力士為其脫靴。高力士是唐玄宗最為寵信的宦官,自視尊貴但在皇帝面前無法發作,只得勉強為李白脫靴,但以此為大辱耿耿於懷,懷恨在心。後來,楊貴妃得意地吟詠《清平調詞》時,高力士便挑撥說:“我原來以為您會因為這幾首小詩而對李白恨之入骨,沒想到您反而欣賞起來。”貴妃聽了,一時莫名其妙。高力土說:“以飛燕指貴妃,賤之甚矣!”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出身歌女,在古代,歌女的地位是低賤的;楊貴妃的父親楊玄琰只做過地方上的小官,身份也不高。李白將貴妃比飛燕,原意是以美人襯托美人;高力土卻鑽了空子,利用喻體的多義性,乘機中傷李白,楊貴妃因此記恨李白。據說玄宗曾三次打算任命李白以正式的官職,都因楊貴妃、高力士等人讒毀而作罷。

當初曾高唱著“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興沖沖地滿懷希望進入長安的李白,這時便不得不改換腔調,悲憤地唱出“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主動上疏玄宗,請求還山,終於在經過了一年半左右的跌爬滾打之後,毅然把京城長安留在了自己的身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