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挑戰規則,一個軟件公司的蛻變動力


挑戰規則,一個軟件公司的蛻變動力

谷歌地區顯示:從Needham的肯迪克街140號的三層小樓,到波士頓商業區海港大道121號現代寫字樓的16層,行車距離只需24分鐘。但是對PTC來說,這不僅是一次公司總部的變更,更是一場從“傳統工業軟件企業”向“新興IT技術應公司”蛻變的過程。而這場蛻變,用了34年。值得欣慰的是:這次從業務邏輯到商業模式的全面轉型,已經得到包括哈佛商學院在內的眾多機構的認可,成為同行轉型成功的樣板。

不得不說,PTC轉型成功,與骨子裡的基因有關:雖然PTC公司也是一種工程師文化基因,當相對來說,PTC對於新生事物的嘗試更積極,對改變和顛覆某些市場和內在規則更有熱情。因為從一開始,PTC的誕生就是一個行業規則的“挑戰者”。

PTC的誕生與一位科學家有關:數學家塞繆爾·蓋斯伯格博士(Samuel Geisberg)。上個世紀80年代,圖形圖像技術和IT技術已經被大量應用於工業企業,而且正在形成包括CAD、CAM和CAE等在內的企業產品研發需求。當時的工業設計軟件的三維結構描述,普遍採用自由曲面建模和實體造型,但是這些方法有些運行速度緩慢,有些滿足不了CAM和CAE等系統對於三維模型的需求。

此時塞繆爾·蓋斯伯格提出了參數化實體造型方法——基於零部件的特徵,生成的三維模型能夠實現全尺寸約束、全數據相關,且尺寸驅動設計修改。但是採用塞繆爾·蓋斯伯格的方法,就意味著要將以往所有的軟件進行重寫。出於商業和風險考慮,沒有公司趕冒這樣的風險。於是在1985年,塞繆爾·蓋斯伯格帶領自己的研發團隊成立了一家公司:Parametric Technology Corporation(參數技術公司),就是今天的PTC。第二年,其就推出了至今仍然擁有大量擁躉的設計軟件Pre/ENGINEER(後更名為Creo)。

如果一定要為PTC的發展劃定幾個關鍵的時間點,1998年絕對是一個。

在這一年,PTC收購了Computervision,其中也包括後來成為PLM市場最主要產品之一的Windchill。更為重要的是,PTC公司得到了一位後來帶領整個公司實現兩次業務躍遷的人:James Heppelmann——當時是Windchill Technology公司的聯合創始人,被稱為Windchill之父。

“我們有一個非常有效的收購戰略,我希望繼續開展下去。”從高級副總裁到執行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再到首席產品官、董事會成員、總裁及首席運營官,直到總裁兼首席執行官,James C. Heppelmann通過一系列選擇精準、讓人眼花繚亂的收購,迅速將PTC從一個單純的CAD公司,打造成了一個PLM行業的有力競爭者。在2010年10月1日被正式任命為PTC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當天,James C. Heppelmann接受筆者專訪時強調:PTC的收購一般面向規模較小的、擁有特殊功能和知識產權的公司。而且PTC強調收購的目的,是將這些功能添加到PTC的產品線中去,將這些公司的技術與PTC產品集成,讓被收購公司的工程師則參與到PTC的產品開發過程中,而不是照其原有的狀況來運營。“這使我們能夠迅速擴大產品開發系統的功能足跡,而不損害我們的完整架構。”James C. Heppelmann說。

收購有價值的技術和產品,成為James C. Heppelmann給予PTC業務調整最大的價值。而再次讓PTC成為行業規則“顛覆者”的收購,發生在2013年。

2013年初,接受筆者採訪的Jim Heppelmann就曾經談到PTC未來策略的改變的問題,他反覆強調,PTC要做的事情,“不僅要解決應用企業所遇到的現實問題,而且要通過解決這些表面的現實問題,幫助應用企業找到出現問題的原因,通過解決本質的問題,實現業務的優化。”

當年年底,2013年12月30日,PTC就在官網發佈的收購聲明稱,用1.12億美元收購了物聯網平臺供應商ThingWorx。一年後,Jim Heppelmann在2014年全球用戶大會上推出PTC IoT(Internet of Things)解決方案,正式宣佈涉足物聯網領域——這相對於目前工業領域討論最多的工業4.0、工業雲、工業物聯網等概念,至少提前了3年時間。

根據當時James C. Heppelmann與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的文章顯示,當時在Jim Heppelmann提供的PTC工業物聯網邏輯體系當中,世界被劃分成“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PTC希望在數字世界當中,以傳統的CAD/PLM軟件為核心,而在物理世界則是以ThingWorx為主要平臺,兩個“世界”之間,會通過包括三維打印、智能製造、AR、VR等應用技術,實現聯動。這應該就是PTC提出“Digital twin”的最初雛形。

於是,從2013年到2016年,在Jim Heppelmann的領導下,PTC繼續投入7億美元佈局物聯網技術鏈體系,而這已經超過了PTC自成立以來到2013年,26年間在收購方面所投入的總數:2014年8月,PTC收購了Axeda公司;2015年5月18日,PTC宣佈出資約1.05億美元收購ColdLight;2015年10月,高通子公司的Vuforia業務以6500萬美元價格被PTC收購;2015年年底,PTC宣佈公司已簽訂最終協議收購為工業自動化環境提供通信連通性的軟件開發公司Kepware,收購價格為1000萬美元……

此時,PTC的目標是從一家軟件系統提供商轉變成一家技術提供公司:基於現有的物聯網平臺構建“物聯網生態圈”,通過與合作伙伴的深度合作,一起為行業用戶提供更專業的應用和服務。而通過一系列的收購,PTC事實上也完成了構建“一條完整的產品級物聯網技術組合平臺”的任務,基本實現了在工業企業當中對物聯網的業務需求:創建、互聯、分析和體驗等多個層次對數據操作的需求。

在後續幾年的市場推進當中,用戶和PTC都逐漸發現:由於源自傳統的CAD工業軟件領域,PTC在“數字世界”當中擁有足夠的知識優勢和控制能力,而在這種“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這種二元邏輯中,ThingWorx的物聯網平臺能夠實現從現實世界到數字世界的數據價值傳遞,但是整個閉環依然缺少實現從數字世界到物理世界的價值傳遞路徑,因此並不能真正完成從兩個“世界”之間形成閉環。

於是從2018年起,PTC開始強調兩個“世界”之間的聯繫,試圖完成整個IoT應用場景的閉環——PTC所強調的“兩個世界”之間的聯結,主要是從“數字世界”到“現實世界”。PTC從兩個方面開始解決這一問題。

從“數字世界”到“現實世界”實現聯結的一方面,AR成為將數字模型映射到現實的捷徑。

2018年4月,PTC又收購了Waypoint Labs,首次外部投資增強現實空間;其後,在2019年初,PTC又宣佈投資一家專業提供沉浸式3D技術 的Matterport公司,並收購了一家專門開發AR應用的荷蘭公司TWNKLS。從而在AR領域完成了從技術、應用場景構建和應用的全流程解決方案。

“我認為Jim Heppelmann是一個真正有遠見的人,他可以預見未來。”Hillary Gaeth Ashton,PTC高級副總裁,直接向Jim Heppelmann彙報的負責AR項目的總經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她強調AR對於PTC來將,其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能夠在PTC現有的產品框架下,能夠將各種來自數字世界的數據進行整合,並能夠聯結現實的智能硬件,向企業現實的物理應用場景進行投射:“能夠更只能低控制產品生產,優化工廠效率,最重要的是,能夠通過互聯網將數據信息以更容易被理解的方式直接聯結到工人,從而改變工廠多年來一成不變的業務模式和業務形態。”Hillary Gaeth Ashton反覆強調,在過去的一個財年,PTC的AR解決方案已經增長了87%,這在很大程度上,證明PTC的判斷是正確的。

從“數字世界”到“現實世界”的另一方面,用“數字世界”的數據驅動“現實世界”的設備進行加工生產,是工業企業一切數字化轉型的終結目標,這方面PTC也進行了具有針對性的投資:2018年6月11日,羅克韋爾自動化對PTC進行了10億美元的股權投資,收購了PTC 8.4%的股權,從而使得PTC能夠將在企業業務線上的影響力,可以抵達生產加工一線。

“PTC正在通過提供CAD+PLM+AI+VR+IoT的技術平臺,幫助企業完成對設計、製造、供應鏈和客戶運營等方面實現業務優化和轉型。”在2019年PTC LiveWorx上,Jim Heppelmann將PTC的定義修正為:數字轉換技術的領導者,而其中,產品線被劃分為設計組Creo、數據管理組windchill、IoT平臺thingworx和增強現實vuforia。同時,Jim Heppelmann尤其強調PTC還擁有世界一流的合作伙伴生態系統(ANSYS的仿真能力、Microsoft的共有云和Rockwell Automation的工業自動化硬件設備),能夠在價值鏈上實現從產品設計到製造再到服務的轉換。

至此,實際上PTC已經完成了從技術架構到產品邏輯、應用場景和業務模式的完整閉環。然而這實際上也給PTC帶來了兩方面的挑戰:第一,從以往垂直行業領域應用的CAD工具和PLM業務管理模式,到只強調數據價值和業務場景的IoT平臺,PTC產品適用範圍得到了空前的拓展,不僅是在傳統的離散製造業,在流程製造業也具有相當的適用性。這就需要PTC找到一個更有利的方式做業務領域的拓展;第二,強調將包括AI、IOT和AR引入工業領域解決方案當中,就意味著要在整個IT技術的頂端和前沿,做更快速的技術迭代,以贏得更多先機,類似於互聯網公司的產品迭代,而這需要擁有更多的科學家和專業IT技術人員。

“事實證明,波士頓是一個偉大的城市。但是同時,也意味著我們沒有辦法把喜歡這裡的人帶到郊區:當我試圖僱傭一位頂級的麻省理工學院的專家時,他會說:呃,PTC是一個偉大的公司,但是如果我來這裡工作,你知道,我必須買輛車。”Jim Heppelmann在此次2019年PTC LiveWorx接受全球媒體採訪時說:將公司總部從Needham遷到波士頓市區,最大的價值在於希望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哈佛、MIT的頂尖人才和青年人,從而讓PTC能夠從內到外都建立起一種更積極、更熱情、更勇於創新的文化,實現某種企業內在氣質的改變。

而對於業務拓展,擔任PTC副總裁,產品解決方案總經理的Howard Heppelmann在接受採訪時強調:PTC的策略是通過合作伙伴的方式去推進,而其中“合作伙伴”除了在各個行業領域有專長的系統集成商、系統提供商外,還包括各種服務提供商。“PTC更側重解決方案的提供,而對於不同行業企業實施、部署和應用等方面的服務,我們更多是依賴於整個合作伙伴系統去提供這些服務:包括像埃森哲、德勤、麥肯錫、波士頓諮詢等,甚至還有很多做自動化的系統集成商。”Howard Heppelmann說。

寫在最後

從IT技術到企業業務轉型,我們更多時候討論的是轉型的方法、途徑、步驟…… 很顯然,對於大多數企業而言,所謂的“轉型”需要一個已經被驗證成功的經驗作為方法論,才有足夠的勇氣去嘗試。但是很多時候,根據成功經驗所做的“轉型”已經一種落後的表現,是一種跟隨,難以真正成為同類企業的領袖。從概率上看,率先嚐試的成功幾率雖然只有50%,但一旦成功,領先的可能性將是100%;而作為跟隨者,雖然成功的比例大於50%,但是取得先機、領先行業的幾率卻很低。當然,這對於很多企業來講,不僅僅是一種對於概率問題的判斷,更是一種氣質和文化的表現:敢於領先,勇於領先,不是說起來那麼簡單,因為敢於領先不是莽撞,更是對未來準確的判斷,對用戶市場精準的掌握,以及對自身能力的充分自信。從這個角度看,PTC不僅是軟件行業當中的“規則破化者”,更是一個具有敢於領先性格的企業。更幸運的是,它至今的幾次轉型,都獲得了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