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實拍喜洲古鎮,白族民居建築值得一看,建築藝術的一大景觀


雲南大理古城以北18公里處,有一個名為“喜洲”的古鎮,隨著雲南旅遊的發展,喜洲古鎮已經不再是深在閨房人未知了。喜洲古鎮東臨洱海,西枕蒼山,還是一處白族聚居的重要城鎮,這裡有著保存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築群。

喜洲鎮是一座有著1000多年曆史的白族歷史文化名鎮,自古以來就是洱海西岸白族政治、經濟、文化的重鎮。在隋唐時期被稱作“大釐城”,是南詔時期的“十瞼之一”。到了清光緒年間,這裡形成了馳名三迤的“喜洲商幫”。

喜洲民居建築群重點保護單位有楊品相宅、嚴家大院、董家大院、趙府建築群等。其中嚴家大院是遊客參觀最多的一處。在這裡,可以全面系統地瞭解白族建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獨特風格。

白族民居的建築特點很是鮮明。白族崇尚白色,其建築外牆均有白色為主調.就從院落佈局、建築結構和內外裝修等基本風格來看,白族民居與中原民居建築有著傳統 上的承襲。白族民居的大門大都開在東北角上,門不能直通院子,必須用牆壁遮擋,遮擋牆上一般寫上"福"字。

喜洲鎮壓中心四方街,是由店鋪圍成的小廣場。這裡豎著一座石坊,這就是近年來修建的“文明坊”。這個地方原來的石坊叫“題名坊”,是明代鎮上出了幾位進士之後建的,那時候凡是在科舉中取得功名的村民都可能性以把名字刻上,喜洲是一個行政區劃鎮壓徵府的所在地,但歷史上它卻具有一個城市的規模。


嚴家大院是嚴子珍的老宅,樓上樓下以迴廊串起所有房間,環境清幽。在這裡可以觀看歌舞表演,品嚐白族三道茶。

白族一切建築,包括普通民居,都離不開精美的雕刻、繪畫裝飾。木雕多用於建築物的格子門、橫披、板裾、耍頭、吊柱等部份。卷草、飛龍、蝙蝠、玉兔, 各種動植物圖案造型千變萬化,運用自如。

整個古鎮,沒走一處便可看見特色分明的白族民居。雕樑畫柱很是讓人不得的讚歎一番。走入巷子,有些斑駁的牆上,滿是歲月的痕跡,門口上的木雕卻依舊精細。白族人對民居的執念想必也是深入了骨子,才會家家都如此,在我們看來是奢華的,但是他們的內心該是滿足的。


大理石頭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廣泛採用石頭為主要建築材料。大理民間有“大理有三寶,石頭砌牆牆不倒"的俗語,指的就是建房取材的特點。石頭不僅用在打基礎、砌牆壁 ,也用於門窗頭的橫樑。這種用材的特徵沿襲的是南詔時的建築方式。據記載,南詔的民居建築就是"巷陌皆壘石為之,高丈餘,連延數里不斷"。

"粉牆畫壁"也是白族建築裝飾的一大特色。牆體的磚柱和貼磚都刷灰勾縫,牆心粉白,簷 口彩畫寬窄不同,飾有色彩相間的裝飾帶。以各種幾何圖形佈置"花空"作花鳥、山水 ,書法等文人字畫,表現出一種清新雅緻的情趣。

喜洲古鎮,淳樸的白族之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