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腾讯会全资收购京东集团和拼多多吗?

樊哥说天下


这个问题不用回答

现实已经证明一切

凡是腾讯投资的公司都是作为财务投资的,提供社交入口流量可以,收购是万万没有可能的。

第一:目前京东,拼多多市值都很高,财力不允许。

第二:腾讯都获得了财务投资回报,未来还会继续,给他们独立发展有助于打仗,进步,你说一个人是天天坐在那里收钱好还是自己下场去厮杀的好,毫无疑问坐在那里售票很好,尤其是流量门户是自己的,不需要他们的流量消费入口。

第三:腾讯鼓励内部创新,不需要拿钱去摘取他人的果实,他人也不会愿意,尤其是刘强东和黄睁这种思想很独立的创始人。

躺着赚钱总比自己动手的强,何况自己的手还没闲着。


天机老人徒弟


腾讯集团全资收购京东集团,这百分百不可能

简单三点告诉你:

1.全资收购京东集团旗下所有业务股权等等,收购后试问腾讯集团的现金流还能正常周转么?(腾讯集团资金链)

2.京东集团光旗下‘物流公司’2008年开始兴建(总投资和融资)近两百亿美金现金形成全球模式,快拖垮京东集团也是最费钱的物流业务的时候近年开始盈利收成了,单单这重点刘总会卖么?

3 一个做社交和游戏形成垄断中国的腾讯互联网集团,一个做电子商务并开始转型发展成‘多元化经营’的京东集团,两者王国没有交集,谈可收购 !腾讯和京东两者只能互利共同赚钱才是经商之道!

腾讯集团重然最大的缺点业务是电商和物流之路,但投资几百亿人民币给京东做股东不参与高层管理发展,腾讯未来不就分‘电商王国’一杯羹了?

还有腾讯市值价值五千亿美金大关有什么用,几年后集团发展一旦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三个月跌三千亿美金也有可能!

你看看近期苹果集团最高市值近1万亿美金市值,这才三个月4000亿美金市值没了!有用吗?

(总的来说集团现金流才是王道)


Lostli


嗯,回答本行业话题,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楼主在思考!但我想说的是,显然腾讯不会全资收购京东和拼多多,且不说腾讯没有这个实力,就算是有,那拼多多和京东也不会同意!

腾讯有实力收购拼多多和京东吗?

众所周知,当年腾讯电商战败,于是转投了京东。随后又投资了唯品会和拼多多,按照腾讯的投资风格来看,只要自己不行的,那投资就好!

就目前公司体量来看,京东和拼多多的市值都超过了300亿美金,腾讯显然没有这个实力去收购,就像马云现在也无法收购软银剩下在阿里的股份一样!

京东拼多多不会卖

大家还记得吗?当年刘强东曾说过,如果失去公司的控制权,那就宁愿套现走人!再说拼多多,拼多多虽然名义上是黄铮,但背后其实是投资大佬段永平,段永平的财富到现在就是一个迷,人家就是玩资本的,压根就不缺钱!

现在拼多多已开始转型,而且要逐渐脱离微信的体系,这一点就说明了拼多多也是有实力有野心的玩家,岂能轻易送人?

腾讯京东战略同盟关系

无论是京东还是拼多多,他们之所以接受了腾讯的投资。一方面是因为腾讯拥有中国最大的流量,再一个就是说他们有共同的对手阿里巴巴。不然腾讯压根就没有机会投资拼多多和京东。如果说未来中国的电商格局出现变数,那么以后我们可以再探讨这个问题!


春公子


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持续投入亏损10年的京东经历了这么多年的磨难开始持续盈利,其市值达到336亿美元,2018年前3季度业绩都保持着20%以上的增长,最新的Q4虽然没有发出,但本人预估不会低于30%的增长。当然这只是京东主营业务这一块,还有王牌京东物流、京东金融等,若健康长远发展其市值不会逊色于亚马逊。且京东的终端销售市场的网点、京东科技、京东健康、京造等等,那一个板块做起来都会做大做强京东的基石。现在的京东也是处于转型期了,不仅仅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更是一家科技公司、金融公司。

拼多多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12个月期间,平台GMV(成交总额)达344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386%;年度活跃买家数为3.855亿,较去年同期增长144%;平台移动客户端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为2.317亿,较去年同期增长226%;活跃买家年度平均消费894.4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9%。2018年第三季度,平台实现营业收入33.724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增长679%。

作为2018年3月刚上市的拼多多,其市值已达到240亿美元;近4亿平台购物活跃用户是其最大的本钱,且市场主要是被其它平台遗落的农村34线市场,庞大的农村市场电商仍处于开发阶段!虽然拼多多货物质量问题饱受诟病,但其最新的战略已经布局中高端品牌了,这种转变很可能再次焕发拼多多新的生命力!

反观腾讯早年以QQ起家后,在那个年代网络了中国最多的用户,但就是含着金钥匙却始终迈不出电商这道门槛。起家后的腾讯在门户网站、SNS、游戏等领域都获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在电商领域却一直默默无闻。时至今日,腾讯的电商业务已经耕耘 13年之久,从 05 年的种子项目 C2C 拍拍网到 08 年 B2B2C 平台 QQ 商城,一直到后来的入股阿里、京东、苏宁、蘑菇街、唯品会等,甚至现在困境中微信商城,我们不难看出腾讯的电商焦虑:拿不起来,又放不下。占尽了天时、地利,电商始终是腾讯的一道魔咒。

纵上,无论处于京东还是拼多多那一家公司,至少短时间内没有收购的可能,顶多就是业务或投资上的交集!



图南点评


腾讯不会全资收购京东和拼多多,简单地说这不符合商业游戏规则,全资收购与自已业务不搭界的公司,显然不智行为。

腾讯是社交网络基因公司,主要业务与电商重叠度并不高,收购京东和拼多多不符合腾讯公司战略规划。社交以即时通微信,QQ为代表,微信里面流量无限,成为国民标配的网络联系交流工具,人手一个有的甚至有几个微信号。渗透率几乎百分百。微信旗下小程序,公众号,成为商家必争的流量入口。其次腾讯最大业务,游戏是其主要业务收入,占据中国游戏市场52%份额,年收入有1200亿游戏收入。金融科技的微信支付和云计算服务企业的业务,最后一项收入网络广告,音乐和视频生态收入。

所以从整合资源,腾讯无理由云全资收购两家公司。如果收购也会考虑与业务相近的,比如网易,完美世界,三七互娱,世纪华通的游戏业务。或者收购与微信支付相关软件公司,云计算相关的公司,如东华软件,互联金融宇信科技之类有可能的。

全资收购不符合商业并购规则,控制一家公怀并不需要全资控股。就算收购一家公司也不可能采取全资收购,只要获得控股51%股份,甚至只要成为第一大股东,可能有时只需20%股份,就可控制一家公司的运行和重要决策管理。

腾讯投资众多电商公司,只是财务投资并不参与具体管理,腾讯作为最初电商公司的创业者,经过几年营运,发现经营管理不理想,将自已电商业务交于京东,并支付一定金额,现在持有京东公司的21.25%股份,超过刘强东15%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但只是财务投资,入股时已明确不参与公司管理。

腾讯现在拥有拼多多,30.9%的股份,黄铮持有50.7%,所以腾讯入股第二,第三大电商的股份,扶持其抗衡阿里系。另外腾讯还入股蘑菇街,唯品会并电商公司。另外美团,滴滴,甚至特斯拉等公司,都可见到腾讯的身影。

腾讯公司不会全资收购京东和拼多多,商业逻辑不合理,与业主业经营不合拍,作为财务投资或者说风投,腾讯天才般的投资是成功的,有望成为中国的巴菲特。


看透大市


完全没有可能。


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腾讯的投资理念

腾讯投资的企业,都会给到流量支持。这是因为腾讯系产品能产生流量,比如好友间聊天,一来一回,产生了流量。而阿里巴巴的电商业务是消耗流量的。所以两者会在投资上有完全相反的理念。

腾讯投资的企业,会给到流量支持。如果企业成了,那腾讯赚收益,要是黄了,那也没办法。阿里投资的企业,首先会看重对方的流量,来为自己的电商业务输送流量。等到流量割到差不多的时候,再收归自有或转卖等,比如阿里投资微博。再有一种就是弥补自己的业务短板,建立更深的护城河,比如阿里收购考拉。

基于这个理念下,腾讯不会收购京东或者拼多多。


二、公司的企业文化

每家公司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像腾讯、京东这样的巨无霸,更是有非常深重的企业文化。

我们设想假如腾讯收购了京东,那腾讯面临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企业文化不同,势必会带来一大波的离职潮,特别是核心人员。那新补员工是否能将京东业务很好的发展下去,这是个很大的未知数。再假设,如果新补员工能有做好京东业务,为什么不让这些人单独去做电商业务,反而去收购京东呢。

实际上,一个业务的成功与否,与创始人和创始团队关系很大。很多时候,同样的业务在创始人手上能开花结果,换了个人,就很快会叶落枝散的。


三、腾讯没那么多钱

截止到目前(2020年1月13日),京东市值571亿美元,拼多多446亿美元,加一起约1000亿美元。这还没有算入京东数科和京东物流的市值,这两者加在一起也将近500亿美元市值。

而腾讯目前市值约5000亿美元。但要注意,这是腾讯的价值,不是手上有的钱。腾讯很难拿出1500亿美元的现金来收购这两家企业。

如果用换股的方式,腾讯就有这么多钱,拿出三分之一股换下这两家公司的百分百控股。但相信腾讯的股东们不会答应这个方式,毕竟目前腾讯的价值要远比其他两家要高的多。


小书人


不会。因为既没有必要。也没有那个能力。

1、从实物产品销售方面来说。腾讯好像天生没有这个能力。

从如果从流量天然的丰富和入口来说,当初腾讯的拍拍没有理由失败。因为当时没有人会没事就打开淘宝。但是上班第一件事,就会打开QQ。但是无论拍拍本身的招商,还是平台的服务功能,都比淘宝差了好大一截。笔者在08年做淘宝的时候,最初拍拍上的生意比淘宝还好。但是拍拍的装修功能实在是让人忍无可忍。尤其是和淘宝相比。其他的助销功能就更不用说了,以后和万达合作的电商,也是无疾而终。即便是拍拍现在沦落到京东的二手拍卖市场,也是无法和咸鱼相比。所以腾讯深刻的意识到,专业的事情,还是由专业的人来做。自己全部独吞。没有阿里系的那个胃口。

2、腾讯持之以恒的是亲儿子放养,是赛马机制。

作为和阿里系并称的腾讯系,其实在很多有初心,有愿景的创业者眼里,比阿里系显得更加亲切可爱。因为虽然阿里系看中了,最初会被并吞,拿钱上岸。但是对很多创业者来说,赚钱并不是唯一的目的,这个时候,投资后对团队进行放养的腾讯系,似乎更加的通情达理。你做好了,恭喜你,继续努力吧。很少会有被吃掉的。这个也是腾讯持之以恒的儿子放养政策。让孩子们遵循赛马机制脱颖而出。这个政策几乎不可能被动摇。


3、以京东和拼多多的市值,不可能卖身给腾讯。

京东现在的市值是408亿。拼多多的市值是265亿美金。虽然腾讯市值是4000多亿美金。但是一下子让腾讯拿出这么多现金收购,是不可能的事情,谁家也不能说有这么多的现金储备。就是有,日子不过了么。如果采用股票置换话,反而会危及到本身的控制权。

即便是微软,在2018年的现金储备额上,微软也就是1329.01亿美元而已。苹果才741.81亿美元。再说京东和拼多多,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家也不会卖身求财。

综上所述,楼主描绘的事情不会发生,如果发生了,那就贱卖了,比方家乐福卖身给苏宁。200家中国门店,也就卖了48亿,还是人民币。换成美金,不到6亿啊。


下乡知中


.华尔街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对京东下手?

纵观百度、人人网、新东方、腾讯都没有避过做空。当他们正在经历股票价格的急剧下跌,并被做空机构的一些负面调查搞的心力交瘁的时候,京东交易量和市场规模和现在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全球都看好的一匹潜力巨大的快速成长的黑马。

人们可以看到,电子商务平台正在成为京东的壳,现在的京东已经成为一个超级物流企业,快递可以实现第二天抵达全国数百个城市。更重要的是,物流已经分离和独立,并成为京东集团的子公司,但没有上市资产。当初上市的只是电商资产部分,这不仅意味着股票市场的资金为物流提供了所有的成本,而且意味着京东正在摆脱资本控制,实现企业转型。

更大胆地说,电子商务平台的未来与京东的未来已经无关系,刘强东

的集中点是物流,这才是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对于野心勃勃的刘强东来说,牢牢掌握着京东的绝对控制权,正常的做空不能再快速奏效,只能采取这种低质的手段了。

2。为什么只针对刘强东的京东用这种方式?

丑闻是生活中最容易被玷污的事情。无论你是政治家还是商业大亨,在这个层面上,你只是一个男人。美国有两种方法可以让一个人迅速发臭,一种是现在这种,另一种是贿赂。掌握着京东绝对控制权的刘强东来说,京东多年来一直是他一个人的,但显然,做空这不想再看到这样的局面。最好的办法是让他在短时间内陷入名誉危机,以此剥夺他对京东的控制权。马云英语好又是个高级社交家;马化腾太过精明又很少去美国;只有这个凡事喜欢冒头的刘强东最好搞定了。

美国的主流媒体都对刘强东的丑闻事件争相大幅报道,唯恐无人知晓,再加上流言蜚语不断爆发,这些都有专业运营团队的影子。

在中美贸易战的关键时期,这已不再是企业家的个人问题,而是外资势力企图做空中国境外上市企业,抢夺控制权的卑鄙手段。我们所能做的不是相信谣言,而是相信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企业和企业家能够在这场贸易战中取得最终胜利。


上海情感语录


1.全资收购京东集团旗下所有业务股权等等,收购后试问腾讯集团的现金流还能正常周转么?(腾讯集团资金链)

2.京东集团光旗下‘物流公司’2008年开始兴建(总投资和融资)近两百亿美金现金形成全球模式,快拖垮京东集团也是最费钱的物流业务的时候近年开始盈利收成了,单单这重点刘总会卖么?

3 一个做社交和游戏形成垄断中国的腾讯互联网集团,一个做电子商务并开始转型发展成‘多元化经营’的京东集团,两者王国没有交集,谈可收购 !腾讯和京东两者只能互利共同赚钱才是经商之道!


局思想


先说我的答案,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腾讯都不可能收购京东和拼多多,我正好写了一篇文章讲腾讯和阿里的投资理念问题,有兴趣也可以看下。

为什么腾讯不会全资收购,这得从腾讯的产品特点还有公司基因说起。

腾讯早期是抄抄抄

我们都知道腾讯在刚开始的几年里面,基本上什么产品热门抄什么,盛大做一个游戏,腾讯就对标出一个游戏。淘宝出来了,腾讯就出个拍怕网。

不过在抄到杀毒软件的时候,终于遇到了一个硬茬,也是我感到非常骄傲的老乡,湖北人周鸿祎。按道理来说,做产品也是腾讯的强项,杀毒这一块对于腾讯来说,当时技术上不一定输给360。

当腾讯搞出2选1的时候,周鸿祎完全没有认怂,以小的多的用户体量跟腾讯抗衡。然后当时天下是“苦腾讯久亦”,纷纷占到了360这边,甚至很多人真的卸载QQ了。其他公司看见这个机会,纷纷推出替代产品。这一次把马化腾吓的不轻。

最终因为各种因素,两家握手言和,马化腾每次回忆到这件事,都是表情凝重,差点成了腾讯的一个转折点。事后马化腾召集所有管理层,反思公司的理念,足足反思了几个月。

从抄袭到投资

经过这次事件后,加上拍拍网也一直成绩不佳,发现自己也不是什么都能做的了。所以开始更关注自己的核心产品,放弃对其他产品的抄袭,改为入股投资。

后来腾讯陆续投出了很多独角兽,最被大家熟知,并且得意的就是京东和拼多多。两家电商公司通过几年的发展,成为了行业第二和第三。抢占了阿里的中高端的天猫和低端淘宝的市场份额,搞得阿里一直都很难受,但是无奈投不出一个可以跟腾讯抗衡的社交产品。之后只有一直靠收购其他产品,来保持自己的流量增长。

腾讯的能力在于赋能

为什么腾讯不再抄袭,也鲜见全资收购的案例。除了腾讯的基因在于做社交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占据流量入口。

腾讯的社交软件是粘性很足,使用替代性很低的产品,所以完全不用宣传,基本上所有生态都是靠着社交软件导流。微信靠QQ导流,直接干爬了米聊。腾讯的游戏靠着微信导流,现在成了最大的网游运营商。

京东和拼多多的发展,也离不开腾讯的扶持和导流。没有腾讯的导流,这两家电商公司也不可能发展的这么快,这么顺利。这些决定了腾讯的强项就是赋能,扶持被投公司。

如果这些产品都由腾讯自己来做,自己来运营,结果可能就像阿里收购的企业一样,慢慢的都消失掉。

而腾讯也不担心这些被投企业会反过来脱离自己,因为失去了腾讯这个超级免费流量入口的话,谁的日子都不好过。流量就像一根风筝线,你飞的再高,失去了我的线,都会掉下来。但是如果不把风筝放手的话,也不会越飞越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