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月薪多少才能算是中產?

耂江不糊


瑞信財富報告以每人擁有5萬至50萬美元的淨財富來界定中產階級成年人。這樣的中產階級標準並不算高。

另外還有一個根據不同城市定義不同的中產階層,這個相對而言好處就是不會“被平均”:

一線城市,中產為月入30k(一線強則40k,一線弱則25k)以上,78.55k以下(強、弱分別/0.618^2,下同),低產標準則為月入11.46k;

二線城市,中產為月入15k(二線強則20k,二線弱則13k)以上,39.27k以下,低產標準則為月入5.73k;

三線城市,中產為月入10k(三線強則11k,三線弱則9k)以上,26.18k以下以下,低產標準則為月入3.82k;

四線城市,中產為月入7.5k(四線強則8k,四線弱則7k)以上,19.64k以下,低產標準則為月入2.86k;

五線城市,中產為月入6k(五線強則6.5k,五線弱則5.5k)以上,15.71k以下,低產標準則為月入2.29k;

六線城市,中產為月入5k(六線強則5.5k,六線弱則4.5k)以上,13.09k以下,低產標準則為月入1.91k;

七線城市,中產為月入4.3k(七線強則4.5k,七線弱則3.5k)以上,11.22k以下,低產標準則為月入1.64k。

儘管對於中產階級標準不一,大概可以總結出三句話:衣食無憂、有房有車、養老不愁。你達到中產階級的標準了嗎?


跪射俑


您好,這裡是鯉財行動派,我是阿鯉叔。

一線,二線,三線城市的財富標準不一樣。我不瞭解其它城市,我自己所在城市是三線城市。

我認為在我這個城市有一萬就可以自由支配使用。如果有房貸(我們這裡的房價平均萬元左右,一百平米左右的房子,貸款三十年,每月還貸三千多)加上車貸共五千左右。還可有錢支配生活。基本就能滿足需要。

有孩子的家庭,必須雙方都有一萬的工資才可以。

但是就是一萬的工資在我們這個城市也非常少。極少數人能掙到一萬元。我家親戚或我認識的朋友沒有一個工資上萬元的。

達到這個水平我是達不到,也不敢想。


鯉財行動派


又來了!小招這裡特意邀請了社區的理財達人來回答!

多少月薪才能算是中產,這是很受關注的話題,很多人對於中產階級的定義也有歧義,而恰好最近出了一份中國各階層收入統計表。

這個表劃分的比較細,9項大類階級,36項細分階級。

9大類階級的最低月薪要求如下:

大無產階級最低月薪500元,中無產階級最低月薪1500元,小無產階級最低月薪4600元。

小中產階級最低月薪1.43萬,中中產階級最低月薪4.5萬元,大中產階級最低月薪14.2萬元。

小資產階級最低月薪44.86萬元,中資產階級最低月薪141.75萬元,大資產階級最低月薪447.98萬元。

從具體數據上來看,只要達到1.43萬元的月薪就可以稱作為中產階級。不過同樣是中產階級,大中產階級的最低月薪是小中產階級的10倍。從人數上來看,全國能夠達到中產階級的人口僅佔11.8%!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城市的不同,生活消費水平也有所區別。消費水平對於中中產階級及更高收入水平階級的影響相對較小,但是小中產階級受到的影響相對會大點,畢竟一線和三四線城市在生活成本上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胡潤研究院發佈《2018中國新中產圈層白皮書》將中產階層定義為:在除去家庭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基本生活消費支出後,仍具備更高消費能力及投資能力的社會群體,中產家庭基本消費支出佔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低於50%。具體來說,設定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家庭年收入至少在30萬,其他城市在20萬以上。

從國際對比來看,鳳凰網曾經做過一期專題報道,以加拿大這樣的北美髮達國家來說,2017年3.3萬-130萬美元都算中產收入家庭,以當時匯率計算,相當於人民幣22.5萬,摺合每月大約1.87萬,也就是說,在我國月入超過2萬,放在加拿大也能步入中產門檻。

綜合來看,月薪達到2萬,就能夠達到中產階級!

以上是社區理財達人帶來的答覆,僅供交流參考。如果覺得有用,記得關注一波!

招商銀行App


相對於北大清華一眾專家,還是網友對中產階級的歸納更到位,更接地氣。網友對中產是這樣定義的:不管在哪個城市,也不管你做什麼工作,更不用管你掙多少錢,只要達到了以下5項標準,你就算標準的中產階級:

1、在實際工作地有1套房,無貸或者還貸無壓力!
2、有一部代步車,無貸!
3、能達到菜市場基本自由!
4、手裡的積蓄能夠維持目前生活水準至少3年!
5、有空享受週末時光!

這五項標準都是以具體的生活形態來定義的,大家想必也發現了,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的退休大爺大媽,很多都是標準的中產階級。而那些天天以中產階級自居的都市白領,反而不太符合這個標準,這些人被網友稱為“局部中產”。


什麼叫局部中產?舉四個例子吧:

1、小王在老家縣城有一套房,但在北京工作,無房,年薪20萬,積蓄20萬,有車無貸。算不算中產?答案:不符合標準的第一條,在實際居住地(北京)無房,不算中產!最多局部中產!


2、小李在深圳工作,有房,月薪2萬,房貸車貸每月加起來1萬2,有一個娃4歲,手裡積蓄10萬,算不算中產?答案:不符合標準的第一、三、四條,不算中產!最多算小局部中產!


3、小馬在上海工作,有房有車,月薪5萬,房貸車貸每月2萬,但是工作壓力很大,經常每月工作30天,夜裡熬到12點是常態,算不算中產?答案:不符合標準的第五條,不算中產!最多算局部中產!


4、小丁在杭州工作,有房有車,月薪2萬,有一娃,小丁對娃的教育很捨得投入,所以每月基本都是月光,積蓄5萬,算不算中產?答案:不符合標準的低4條,不算中產!最多算局部中產!


好了,總結一下,網友總結的這個中產階級標準,其實核心內容很簡單,就是首先你不是負資產,然後再有些積蓄,能簡單享受生活就可以了。由於房產貸款的因素,其實很多自封的“中產”,還都是負資產呢!


我估計,大部分閱讀這篇文章的人,應該都屬於局部中產,不信就問你菜場自由能做嗎?想買啥吃買啥吃!

世界500強全國培訓經理,資深管理與職場專家,每天分享職場乾貨,請點擊【關注】,歡迎留言交流討論。

職場再出發


中產是前幾年比較火的一個概念,各國和各機構對其標準不一,一般認為我國共有4億中產。

筆者認為純粹以年收入來界定中產比較狹隘,不同職業有不同的標準。以目前市場上的用工價為例,目前深圳和東莞的普工,如果肯吃苦的話,能夠達到月薪7000左右。如果是送快遞、外賣和滴滴,辛苦一點也能超過1萬。所以月薪1萬肯定不是中產的標準,工薪階層的話,起碼要達到月薪2萬左右,也就是年薪40萬上下,至少也要在30萬上下。

公務員的話,考慮到職業特殊性和一些福利,也需要達到7000左右。沒有經受過高等教育的個體戶要求會高一點,這樣我們可以把中產家庭(雙職工)的年收入定位在20萬到60萬之間。

綜上所述,我們大概可以總結出中產的臉譜:至少大學本科以上的學歷,家庭年收入在20萬到60萬之間,從事公務員、教師、醫生、公司白領、個體小企業主等社會主體職業,掌握一定的文化和經濟資本。有15萬以上的代步車,6到10年內基本能解決二線城市左右的住房問題等,每年都有一次以上的國內或出國旅行的機會,有一定的閒錢理財或休閒。


青年史學家


這個問題得全面分析,用數據說話。

據世界銀行和胡潤財富榜的統計,年收入在12萬元至50萬元以內的,屬於中等階層收入;年收入在50萬元以上的,屬於高收入階層;而年收入或者淨資產在600萬元至1億元以上的,屬於富人或者富豪。

所以,按照新時代經濟發展的速度和新型行業的繁榮,中產階級越來越多。而年薪在12萬至50萬元的話,月薪基本得在2萬至6萬元之間,因為還要扣除個人所得稅和五險一金個人扣繳部分。


從上圖可以看出,中產階級又分為幾個小階段:

  1. 初級小康:年家庭收入8-12萬;
  2. 中級小康:年家庭收入12到20萬元;
  3. 高級小康:年收入在20萬元到30萬元之間;
  4. 有錢人:年家庭收入在30萬元到100萬元之間。

準確來說,中產階級則指的是從中級小康到有錢人這個階段。這部分人年收入必須包含個人工資收入、投資理財固定性收益、租金房產收入、兼職或辦企業收入等等。

就是說,光靠工資收入是無法實現中等階層收入的,必須有資產性收入等構成。

《2017年中國新銳中產調查報告》,將年薪10萬~50萬元的人群定義為新銳中產。此次調研共觸及49989名職場人士,其中,男性佔比67%,女性佔比33%。行業多集中在IT互聯網,金融行業,房地產等,區域多分佈在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


所以,越來越多的新銳中產階級在湧現,併成為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



借你來往


2018年11月23日,胡潤研究院發佈《2018中國新中產圈層白皮書》。

所謂中產,指的是:

在除去家庭衣食住行等方面基本生活消費支出後,仍具備更高消費能力及投資能力的社會群體,中產家庭基本消費支出佔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低於50%。具體來說,設定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家庭年收入至少在30萬,其他城市在20萬以上。

年齡大概是在35歲左右,基本都是企業中高層管理者,以IT、金融、房地產等行業居高,大部分都有本科學歷,家庭平均年收入65萬元。

差不多也就是每個人平均30+萬,每個月大概3萬左右。

當然,其實我們還可以找一些更加符合各個地方的指標,包括:

  • 有房,且無貸款;

  • 有車,且無貸款;

  • 超市自由,消費不用過於擔心;

  • 有閒暇,有投資能力。

不管你是啥收入,只要你符合這幾個條件,其實就算得上是中產了。


不知道大家覺得如何?


馮起升


中產階級,是指人們低層次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滿足,且中等層次的“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較好滿足,但不到追求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的階級;由於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且大部分人的財富是以家庭為單元擁有的,所以中產階級主要由“中產家庭”組成。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新中產階級是指以30歲到40歲左右的人為基礎的一個強大族群。物質的豐富讓他們內心深處有強烈的安全感,同時,良好的教育也讓他們保持工作上的強烈進取心。


中國還是而且仍將長期處於發展中國家的階段,目前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隨著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產階級算是在中國出現的一個全新而又模糊的階層。

而在不同地區和不同工作屬性下,中國中產階級在收入上並沒有一個固定的要求。


地域遼闊,城市區別大

中國從北上廣深超一線城市,到成都、武漢、南京、杭州等一線城市,再到廈門、青島、東莞等二線城市,每個地區的房價水平和物價水平,都有很大差距。

所以,單純從月薪出發無法定義中產階級。

19世紀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根據統計資料,對消費結構的變化得出一個規律: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的比例就越大,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比例則會下降。推而廣之,一個國家越窮,每個國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於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比例就越大,隨著國家的富裕,這個比例呈下降趨勢。
恩格爾係數達59%以上為貧困,50~59%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為富裕,低於30%為最富裕。

2013年筆者所在的濰坊按經濟總量來算,算是二線三線之間搖擺的城市。

房價水平,處於山東省最低點,均價3500元/平。

地處平原地區,又有壽光一個全國知名的蔬菜基地,再加上發達的畜類禽類養殖業,再加持便利的鐵路、高速公路交通,物價水平低到“令人髮指”。

當時接待從北京出差而來的同事,粗略算來,用6000元月薪可以等同於對方20000元的月薪。

這就是地區差距。


所以,月薪多少算中產,首先要看你在哪兒了。

北京,月薪5萬;青島月薪3萬;濰坊可能月薪2萬就夠了。

你在哪兒呢?


你在從事工作有多大的持續性

能不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滑的職業在當前社會佔比本就不大,而有提升的就更少了。

比如部分工程師和高級公務員,都是屬於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有提升的。


但是我們能聽到的更多的是,35歲的“中年危機”。

很大一部分人,在35歲之後回遇到自己的職場半坡。

比如中年的程序員,腦力和精力必然不如一個年輕他十歲的年輕人,更不用說人力成本的性價比。工資收入的連續十年的增長和精力的下降,自然把他送到了一個危險的職場邊緣。

比如中年管理者,很多中年管理者都是從一線做起來的,但時間越長,離一線越遠。當遠離一線十年,而你的一線又變成了差你十幾歲人的時候,自然就慢慢的跨不過去了代溝,失去的團隊的統治了,而中生代顯然就成了你的替代品。

比如在一線的銷售人員。都說銷售崗位是最容易改變人生的崗位之一。但上升的道路總是窄的。十年後,變成超級銷售,或者管理者的總是少數。慢慢的就產生了一個巨大的職場之謎:消失的中年人。

比如……………………


在這種背景下,即使是高薪。

高薪是一時的,並不是穩定的。

接下來這個概念就扎心了,偽中產。

三十歲月薪三萬,在二線城市按揭了一百八十平的大房子,按揭了五十萬的豪車,喜提二胎並就讀於私立學校……

直到一天,失業了。

一朝一夕間,從中產,到破產。


所以,中產階級不僅講月薪,更要講穩定性。

飛的高不算贏,平安著陸才是勝利。


加油吧!中年!加油吧!中產!


拾年職場成長筆記


月薪多少算中產,對於這個問題,你首先要明白中產的定義,什麼樣的條件算中產,在此基礎上再來反推月薪多少算是中產。

中產階級

中產階級雖然最近幾年炒的的很火,但是目前並沒有一個官方上的定義,不同的研究結構給出的定義不同,不同的國家對於中產階級的定義也不同,所以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

舉個例子:比如按照印度“國家應用經濟研究理事會”發佈的標準:凡年均稅後收入在3.375萬盧比到15萬盧比(約合700-3000美元)的家庭均可算是中產階級家庭。如果以印度中產階級的標準而論,700美元按現在我國的外匯比價,也就相當於4900元人民幣左右,分攤到一家4口,年人均大約只有1225元人民幣左右,平均每人每月100元人民幣。這樣的收入水平,在中國的許多地方恐怕連吃口飽飯都成問題,就別提什麼“中產”不“中產”了。

再比如按照《福布斯》對於中國中產定義:1、生活在城裡;2、25到45歲間;3、有大學學歷;4.、專業人士和企業家;5、年入1萬—6萬美元。按照這個標準來說,其實也不算難,畢竟現在年入1萬美元(摺合為7萬元人民幣的),同時滿足其他的標準的人絕對不少,但是一年7萬元的收入,對於大家來說,肯定都不認為算是中產,要知道在城鎮非私營單位的就業人員2018年的平均薪酬都已經達到了82461元了,按照這個標準,我國大部分人都是中產階級了。

當然對於部分誇張學者的數據,我認為也是極其不合理,如下圖所示,對於中產家庭的定義標準為年入50-80萬元,這個在中國應該不算是中產,而是富人標準了。

按照網上的評論,在廣大網友心中,目前稅後年入20萬元就可以算是中產了,我認為這個數據是相對合理的,稅後20萬元,稅前應該在25萬元左右,這個金額如果不是在一線城市,那麼基本上生活都可以過的不錯,不說人上人,但是基本標準以上沒有任何問題,特別是在三四線城市或者縣城裡,一年25萬元,可能都夠一套房子的首付款了,所以我認為按照目前中國的經濟水平,中產的標準就是一年在20-30萬元之間,你如果能保證月入2萬元及以上的金額,那麼算箇中產不成問題。

總結

其實不管中產的定義是多少,只要自己的收入可以讓自己和家裡的人過得開心快樂就可以了,至於是不是中產,我認為並不重要。


鯉行者


中產階級的定義

所謂“中產階級”概念,是從以美國這種,橄欖型社會結構演變過來的,指的是財富狀況處於中間部分的這類人群。按照瑞士信貸集團2015年全球財富報告中標準劃分,在美國,擁有5萬到50萬美元(按當時匯率計算,約 30.65-300.65 萬人民幣)財富的人被認定為中產階級 。

中國的中產年收入是多少

在中國,由於近兩年來,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大家的投資渠道有限,資產增速放緩,福布斯18年發佈的,中國中產階層白皮書指出,中國中產階層劃定為,私人可投資資產為 30萬 -200 萬的人群。

可投資是什麼概念?通俗的說,就是除了平時的吃喝拉撒住,剩餘的錢。如果你有房子是自住,而且還在還貸款,對不起,房子的這部分要排除掉。

但我認為,這樣的劃分,要求有點太高了,試想下如果在不買房的基礎上,一線城市的白領除去吃、穿、房租、娛樂一年能攢下來的可投資資產也很難到30萬。

於是我找來了吳曉波2018年發佈的,《新中產白皮書》。

如圖所示,家庭淨收入在10-50萬,如果是夫妻都在一線城市做白領,這個標準也是可以夠得到的。

月薪多少才能算是中產呢

以上海為例,我們做個假設,一位在上海工作的白領日常花銷

租房:2000元

吃飯:1500元(按平均每天50)

日常通勤、電話費等:500元

娛樂購物等消費:1000元

總計:5000元

如果想要達到淨收入10萬,也就是每個月要攢下8000元左右。那收入就要在13000元,還要稅後。那稅前差不多要15000

一算,突然有種扎心的感覺!

當然,我這只是粗略的計算,城市不同,收入不同、年齡不同,標準也不同。

數據也僅僅是作為大家的參考,也不必因為達不到中產而焦慮,做人呢,還是開心最重要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