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怎样才能把小孩教育的不胆怯,自信的孩子?

WEIXIAO123


我是一位老师,也是推广家庭教育的志愿者。有一次给家长做分享时,开展过一个有趣的小游戏:

把“么、都、跟、什、你、人、不、没、谁、像、一、家、有、能、样、比、用、啊”这些字拼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有家长拼出的是“什么都不能跟人家比,谁像你一样没有用啊”,有家长拼出的是“没有谁能像你一样啊,不用什么都跟人家比。”这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孩子的态度。

前一种家庭教育态度,培养出的是胆怯、不自信的孩子,后一种态度才能培养出自信的孩子。

不胆怯,同时又自信的孩子,通常自我评价良好,能欣赏他人,会积极主动争取,即使失败也不失落和难过太久,能很快调整心态,汲取经验和教训,持续不断地努力。

胆怯又不自信的孩子,基本相反,他们对自己缺乏的评价不太好,态度拘谨,遇到困难容易退缩。他们往往容易依赖别人,容易害怕挑战,畏惧困难,行为被动,遭到打击时难以自我调整,容易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很难走出,或者选择压抑自己的情绪。

有心理学专家研究过孩子的性格表现,结果表明,孩子85%的性格在3-6岁已经养成,7-12岁性格巩固。可见,对于成长中的3-12岁是孩子来说,性格培养非常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把小孩培养得不胆怯又自信呢?

我分享8个实用方法:

1.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家长尊重孩子,从尊重孩子的选择开始。尊重本身,就是对孩子的认可和鼓励,会让孩子肯定并认可、悦纳自己。

例如,给孩子买东西,应该让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种类、式样和颜色。如果他的选择家长不喜欢,也别轻易否定他。因为只有认同和尊重孩子的选择,才是帮孩子建立自信的起点。

比如,带孩子外出就餐,可以先征求孩子的想法。如果家长心里已经有了目标,也可以提供给他几个选择机会和范围,可以这样问“去吃中餐还是西餐?”孩子拥有选择权,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重要,增加自我认同感,进而增添对自己的信心。

2.让孩子拥有独立的空间

孩子如果有独立活动的房间,就可以在里面身心自由地玩耍,不觉得拘谨。孩子有专用写字桌,用来放置属于自己的书籍、文具和学习资料。孩子有独立的衣帽柜、书柜,就可以自主地收纳自己的物品。这些属于孩子的小小空间,会让他有种主人翁的归属感,增强他的自我认知,也让孩子更为自信。

3.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孩子如果能经常做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事,他就能经常感受到快乐,在做这些喜欢之事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进一步提升自我认同,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培育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自我评价。

4.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自己的事,让他自己做,家长不应事事包办,剥夺孩子的锻炼和成长机会,而应该主动地、尽可能多地给孩子提供锻炼机会。

比如,让孩子参与端碗、拿筷子,清洗自己的小物件,承担家里的一项家务劳动,只要孩子做了,家长就积极认可他,不断加强孩子的成就感。生活小事中累积的认可与肯定,会不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5. 积极回应孩子的提问

面对孩子的好奇心,以及由好奇心生发出的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家长可以先耐心倾听,用引导式的语言和孩子互动,让他主动探究出问题的答案。如果问题太难或生僻,家长也回答不了,就可以诚实地告诉孩子,并与孩子一起通过查资料等方式解决难题,切不可随意敷衍。让孩子从家长的示范行为中明白,“办法总比问题多”,面对问题,不应害怕,而应积极乐观地用行动解决问题,从而增加自信。

6.亲子交流时,多用正面表述

亲子交流时,父母应态度诚恳,用积极、正面的语言表述问题和看法,尽量少用否定性语言,使孩子乐意倾听父母的交流,乐于接受建议和指导,从而产生对自己的良好认知。

比如带孩子去听音乐会,孩子还没养成安静的习惯。家长可以把“到了音乐会的时候,管住你的嘴,不要那么吵!”改成“宝贝,你如果有话要和妈妈说话,可以说悄悄话。音乐会需要安静欣赏,我们不能打扰到别人哦。”

7.给孩子独特的评价

每个孩子都独一无二,特质与境遇各不不同。父母别拿孩子与别人比,要认识、肯定孩子的独特所在,给予孩子独一无二的评价,帮他认识、欣赏、接纳并热爱自己,也接纳和欣赏与自己不同之人。

8.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困难

孩子遇到困难,父母要鼓励他自己想办法解决。孩子无论如何也想不出办法时,父母也最好不要直接出面解决,而是应该侧面启发、指导。因为,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困难,这能让孩子自信倍增。

遭遇挫折时,父母不指责,而是用缓和的语气和孩子一起分析,让他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就能重新鼓起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气。

总之,自信的孩子容易在学习、生活中成功,培养孩子自信有法可循,祝愿大家都培养出乐观自信的孩子。

若您觉得不错,请关注“用心教语文”,并点个赞哦!若有不同看法,欢迎评论留言,共同交流!感谢!


用心教语文


爱因斯坦小时候,老师和同学们都认为他有智力缺陷。因为他功课很差,甚至连话都说不清楚。爱因斯坦的父亲,面对这些讥笑,并没有对孩子失去信心,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可以成才,并期盼他做出伟大的事情。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爱因斯坦的父亲买了积木,让他搭房子,当搭好一层,他的父母就鼓励他一次,最后爱因斯坦兴趣高涨,一直搭到了14层。父亲还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他建立自信,消除爱因斯坦的消极情绪,点燃了爱因斯坦心中的希望之火,让爱因斯坦振作起来,他不断努力,积极进取,最终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物理学家。

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富豪范德比尔特曾说过:“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自信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

自信心可以让一个孩子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并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李开复在美国上学期间,曾经因为能背出很多数学公式而被老师夸奖为数学天才。其实李开复心里清楚,自己只不过是把之前记住的东西说出来了,自己根本不是什么天才,但是自信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种自信心的驱使下,李开复开始认真学习数学,并在全州的数学竞赛中获得冠军。

如何培养自信的孩子?自信心是孩子潜力的放大镜,是孩子取得成功的基石。

1.给予正面的夸奖与鼓励

自信需要逐步来培养,妈妈可以给孩子列计划,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孩子。比如:让孩子每天自己讲故事,最后妈妈进行评价,坚持一个星期可以奖励孩子。一年之后,你会发现孩子原意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

2.相信自己的孩子

妈妈们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有能力的,这对孩子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说明的救世主这个问题。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进行了7项实验。 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让人意外,因为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每一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而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其实,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天才,是否能实现,取决于妈妈能否给予孩子足够的信心。

3.肯定性的评价

培养自信的孩子,最好的办法是对孩子多鼓励,多做出肯定性的评价。如:“你做的真出色”“我对你有信心”等等。

卡耐尔在人际交往课中提到这样的例子,如果想改变一个孩子读书不专心的态度,妈妈会说:“孩子,我真以你为荣,这个学期你进步了,但是假如你的数学可以再努力一些就更好了。”孩子听到这样的话,非但不会从心里感到高兴,反而觉得妈妈在批评他,前面的表扬只不过是为了后面的批评做铺垫。而聪明的妈妈会这样说:“孩子,这个学期你进步了,我们真的以你为荣,而且,只要你下个学期继续努力,你的数学也一定会更出色的。”

4.换种方式去批评

如果孩子犯了错真的需要妈妈批评,在不伤害孩子自信心的前提下,可以这样说:

  • 低声交谈

低而有力的声音更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让孩子倾听你的声音,这种说话方式比大声斥责好一千倍。

  • 沉默的方式

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心里多少有点自责。这个时候如果妈妈对孩子保持沉默,孩子的心里反而会更加紧张,进而反省自己。

  • 旁敲侧击给予暗示

有些妈妈面对孩子的过失,不是直接批评,而是用启发式的教育,孩子很快会明白妈妈的用意,原意接受批评和教育,这样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 推己及人的方式说教

当孩子犯错了,妈妈们问一句:“如果你是那个人,你会怎么想”,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孩子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孩子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反省自己,主动承认错误。

  • 看到孩子犯错及时批评


妈妈看到孩子犯错,要趁热打铁,及时批评,不能拖泥带水,因为孩子刚刚犯的错,可能一转眼就忘记了。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自信,离不开妈妈对他的信心。妈妈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赏识和信任,要把正能量转化为孩子的自信心,使源源不断的自信成为孩子不断进步的动力,让这些动力创造出孩子精彩的一生。

【我是栋果宝妈,一位二胎妈妈,每天分享实用的育儿百科知识,关注我,帮您解答生活中的育儿难题,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记得点赞,转发分享给更多的人。】


栋果妈育儿


我家孩子也是曾经极不自信,现在已经好多了,分享下我的经验。

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不敢表达自己。跟孩子聊过,她说不知道怎么说,害怕说错了。

我先是找了她幼儿园的老师,跟老师聊了孩子的情况,也拜托老师在学校多鼓励孩子去表现自己。

我自己也是随时随地的鼓励孩子,经常给她看同龄甚至比她还小的孩子单独上台表演的视频,激发她表现的欲望。

在外面玩的时候,鼓励她主动去接近同龄的孩子。

经过一次次努力,在去年元旦的时候,外出遇到商场搞活动,邀请小朋友上台表演,我家孩子主动上台,没有害羞,没有紧张,全程表现良好。前几天还做为班级代表在全校师生面前讲话,回家跟我说,她讲话时一点都不紧张。

孩子不自信,确实是令家长很忧心。多多鼓励孩子,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对于一些孩子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切记不可因为这个问题吼孩子,否则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困扰。



妮娜的米粒儿


有点点经验可以分享一下:

1.首次我们父母要不胆怯,自信,我们的感受和情绪会直接传递给孩子,您是什么样的 小孩就是什么样。这个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之前也很自卑胆小,不敢和别人说话,有一天走街上,我发现我的行为影响到了小孩,她也和我一样,我觉得首先我的改变我自己,我克服了所有的懦弱和胆小,后面小孩也就自信不怕交流。这个事情让我感触很深。

2.小孩就是一篇白纸,她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和说话是对是错,一开始都是随意发挥,比如在公众面前唱歌跳舞,第一次我们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要鼓励他,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合可以发表自己观点的。当然,在他说错话做错事情的情况下,也要明确的告诉他错了。让他知道为什么错了。以至于在后面的时间里面,他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遇到尴尬的事情而后面都胆怯害怕。

3.我们要把自己爱传达给孩子,我们用心去爱她,她是可以知道的,她感受到了我们的爱,她也会去用同样的方式去爱别人,别人也会同样的去爱她。这样会使孩子不受挫,也就会自信。

其实说这么多,就是我们要培养好孩子的情商,主要还是我们要以身作则,自己的行为举止为人处世都会直接影响小孩子。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898


我家宝宝目前就是挺自信的,也很勇敢,马上两岁半了。

我是一个人带娃,每天都会带孩子出去玩两三个小时,她很喜欢小朋友,她认为自己在"交朋友"。我对面有个宝宝比她小两个月,是爷爷奶奶带,刚开始他们怕我一个人带孩子,孩子容易内向,经常叫我过去玩。

我也就过去玩了,老人家一片热情,但是我发现老人家带孩子,规矩有点多,沙发是不能弄乱的,玩具也只有一种玩法,什么事情都比较规矩。在我家,只要是不危险的东西,孩子们可以随便玩,东西乱点也没关系。

我一个朋友说自己儿子胆小,去了幼儿园以后反而好多了。平时跟奶奶在一起,出去啥都不让摸,不让碰,生怕孩子弄坏了要赔。我觉得这样也会造成孩子胆小,小孩子都有一个好奇心,当他对一个事物好奇时,鼓励他去接触这个东西。如果这个是不能碰的东西,那我们也要认真的说明,为什么不能碰,孩子会明白的。

孩子不光需要语言上的鼓励,还需要爱的支持。我家宝宝很喜欢爸爸妈妈带着一起出去玩,如果只有爸爸带着她出去,她就会很想念妈妈,出去玩都带着牵挂。

别看孩子小,她什么都懂,就算离婚了,孩子也离不开爸爸妈妈的陪伴,希望经常能看到自己的父母。你觉得孩子习惯了没有你们任何一方,她只是不会表达,爸妈在心中的地位。



当妈在途


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为不胆怯、自信的孩子?首要的一点,就是父母千万不要溺爱孩子,这是当下小孩教育中最大的问题。因为我曾经是一名军人,职业的原因孩子小时候很少与孩子在一起。后期到机关工作后发现孩子见生人不敢说话,不敢自己一人睡觉,不敢一人过马路,我就下意识的锻炼他。过马路告诉他应该先看哪边的车到路中间后又应该看哪边来的车,确认安全后快速通过,然后带他走了几次,后期让他自己一人过马路,我在后面偷偷跟着,上学回来后我给他鼓励,告诉他很棒,孩子上小学四年级后他就自己一人背书包坐公交上学了。我们作为父母的一定要懂得放手,孩子在什么年龄应该具备什么能力,不要什么事都替孩子想都替孩子做,你想了你做了他(她)肯定不会去想更不会去做。孩子上学我从来不叫他,给他买闹钟后,他自己定点,有一次上学晚了老师罚站后,他自己更自觉了,小学初中高中就迟到过一次 。家长在锻炼培养孩子的同时,一定要给孩子多鼓励,少打击,这样就能逐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遇到事情独自处理的能力。不要在思想上认为孩子什么也不会,你不培养他他当然不会,更不要太过心疼和溺爱孩子,希望看到我胡侃的这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孩子5岁半上学,他妈妈说孩子早上学早结婚[捂脸],高考620分)





吉林市连平有约


孩子胆怯、不自信,很多时候是和父母的批评教育有关系的。有些父母想让孩子变得更努力、更优秀,就不断的指责孩子,长期以来,孩子的自信心就受到了打击,总觉得自己不如其他人,遇事往后躲,变得胆怯。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一、不做强势的父母,而是柔弱的小草

我家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经常拿一些幼儿园做的手工折纸给我。当然了,小朋友做的会比较粗糙,但是我都会很认真的看,在手里比划,问他这个是怎么折的?孩子就会很高兴的告诉我,同时也会笑话我,妈妈什么都不会,好笨啊!此时,我就会“戏精”上身,继续扮演傻白甜,问孩子很多的问题。孩子顿时就觉得自己是超人,什么都会,非常认真的告诉我怎样去做。

不仅如此,在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上,我都是示弱的,孩子都会主动去做。通过做事,孩子发现,原来自己可以这么能干,内心充满了力量,脸上展现出来的都是自信的笑容。

二、孩子遇到畏难情绪时,要多鼓励

孩子上小学时,老师布置了一次手抄报选修作业。孩子拿着作业本回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就想放弃,并且和我强调,是选修作业,可以不交的。但是我想让他试一试,于是就告诉他,“做做试试看,有妈妈帮你呢。”在我的鼓励下,孩子开始动手去做。遇到难题,我就帮他上网搜集资料,引导他思考。在我的陪伴和鼓励下,孩子做完了手抄报,并且还被老师评为优秀作业。孩子回家后一脸的得意,我趁热打铁,告诉他以后遇到难题要多尝试,不能轻言放弃。所以孩子现在做什么事情都不胆怯。

三、只要孩子有一点点的进步,就要肯定

我的一位朋友迷信棍棒教育,在自己孩子身上进行“实践”。结果,他那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屁股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我问朋友:“学习成绩上去了吗?”回答:“零蛋、不及格、五十分……”其他方面表现好吗?朋友皱起了眉头。

一位哲人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对人的肯定的表现,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所必需的。

所以能够看到孩子的进步并加以肯定,并创造机会让孩子表现,这样才能教育出自信的孩子。


何小元


孩子胆小,不自信大部分时候跟父母疏于这方面的教育有关,而小部分情况则是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如果要改变孩子这方面的缺陷,最终还是要靠父母改变教育方式方法改变孩子成长环境才行。

我也有过这方面的教育困扰,从孩子两岁开始我已经在不断地摸索和做出改变,并且孩子现在三岁半相比以前确实开朗自信了很多,我讲一下我的教育经历,希望对情况相似的父母有参考意义。

我家孩子出生就被认为是性格乖巧文静的类型,是别人嘴里的“天使宝宝”。她文静到有时候我甚至为她担忧,这么形容吧。在一堆玩具中,其他家的孩子可以咿咿呀呀地玩得不亦乐乎,但是我家却是会在玩具堆中不动声色地玩很长一段时间。在她两岁左右,我发现带她出去她从来不敢跟别人相处,邻居跟她打招呼她会躲到我背后,把脸藏起来,如果别人靠近她想跟她握手,她马上抱紧我想往我身上爬。更重要的是,我发现即使是同龄小孩靠近她想要跟她一起玩的时候,她会很羞怯地一直往后退。我开始意识到我们忽略了对她这方面的教育,于是从那时候起,开始做出改变。

鼓励孩子做家务。简单的家务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而且孩子在做家务中很容易获得成就感。晾衣服的时候帮忙递衣架,口渴的时候要求他帮忙倒杯水,搬凳子,浇花等等,孩子完成一件事情,无论完成情况如何,大人也要不忘夸奖孩子。

在小区内鼓励孩子找一个固定的玩伴。固定的小伙伴相互比较熟悉,在一起玩的时候也相对会比较合拍,矛盾也就相对会少一些,玩伴的夸奖会让孩子更加容易相信自己。

不要在餐桌上说教。孩子不好好吃饭的时候,很多家长会忍不住在餐桌上开始说教。一次两次可以忽略,但是多次后不仅影响孩子食欲,还会造成孩子对吃饭失去兴趣,影响孩子进一步探索的主观能动性。

不要在外人面前给孩子下定论,特别是当着孩子的面。“我家孩子就是胆小”“他就是属于胆怯不自信的孩子。”“他太害羞了。”这些话语看起来是大人不轻意的聊天内容,在孩子心里却是对自己的否定。孩子会认为就像自己的父母说的那样,自我心理暗示,“我就是胆小鬼,我就是不自信。”大人可以换一个说法,“宝贝还没准备好,下次我们就可以做到了。”

胆小、不自信的孩子内心往往细腻而敏感,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求父母要更加细心观察,温柔对待。大吼大叫的育儿方式或许可以带来短暂的效果,但是会对孩子的心智成长形成阴影。


喂奶有学问


您好,我来回答一下您的问题。

我女儿是一个相对内向的孩子,曾经有段时间几度不喜欢男性,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甚至有一次因为我老爹家里来她没见过的陌生男性,有一两个月都不敢再去爷爷家,即使带她到爷爷家门口,也哭闹着不进去。见到除了妈妈和姥姥的女性也比较腼腆。由于我和孩子妈妈都属于偏内向的人,好多人都会把孩子的情况归结为遗传因素,老话讲就是随爸妈了。但我并不认为是这样,孩子的性格是完全可以塑造的。

以我自身为例,从小我都是一个安静的人,除了读读书,钓钓鱼,没有任何爱好。后来参加工作,必须不停的跟各种人沟通,讲话。尤其在管理过程中,演讲,沟通,协调几乎成了每天的工作,十年的教育行业管理运营经验,完全把我变成了个“能说会道”人。郭德纲也经常说他是一个安静内向的人,但并没有把他变的胆怯。因此,胆怯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缺少与人接触的结果。

那我是如何把女儿塑造成敢交流,能沟通的呢?

第一阶段,改变见人就怕的问题。对于喜欢不喜欢男生的问题,我会叫一些男性下属来家里做客,增加接触机会,适应一点时间后,我会偶尔叫部门内的核心人员来家里开会,经过一点时间,小家伙见到陌生人,尤其是男性就没有那么胆怯。

第二阶段,鼓励敢于表达自己意愿行为,我女儿比较喜欢去超市,因为超市有她喜欢的各种各样的东西(看来“逛街”是女人的天性啊),那每次带她去超市的时候,我就会鼓励他自己去拿东西,鼓励她去找店员咨询,鼓励她在结账的时候给收银员阿姨说谢谢。买任何她想要的东西,我几乎都会鼓励让女儿自己去找刚店员问一下“阿姨,这个东西我喜欢,小朋友可以买么”,刚孩子肯定不愿意,我女儿都是冲我或者她要交流的对象羞涩的微笑,没关系,多鼓励孩子,一般人见到孩子也都愿意说话,孩子发现没有什么可怕的,自然而然的就不害怕了。

第三阶段,鼓励敢于展示自己的行为。孩子上幼儿园后,我发现孩子很少举手回答问题,很少在小朋友面前进行展示。我自身是做教育培训出身,知道外面的培训机构孩子少,会有很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就依据孩子的兴趣参加了美术和舞蹈培训。刚开始,我女儿依然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跟老师有太多的交流,后来每次送女儿去参加舞蹈和美术培训的时候我都会跟她打赌:“小妮子,你才你是第几个到舞蹈学校或者美术学校的?”,他都会跟我说:“爸爸,如果我猜对了,你就回家给我洗衣服,好不好?”,如果我猜对了,我就会要求她在课前或者课后当着全体小朋友的面给大家表演节目,小孩子一般都比较愿意参与这种活动,女儿输了几次,表演了几次后,就变得胆子大多了,与小朋友们玩得很好,跟老师的互动也多了起来。胆子大了,上台表演也就不胆怯,到现在为止,女儿参加过三次大型上台表演活动,一次升级考试,都很成功,起码我觉得比平时表现要强,简直是考试型选手。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亲身经历,与您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妮儿的老父亲


我家大宝幼儿园时期都是爷爷奶奶带在农村老家上。一年级的时候过来我们身边的。

当时我最担心的问题是:会不会不适应城市的学习生活?会不会怕生啊?自卑啊之类的。但大宝表现的一直很自信阳光。一年级就是优秀班干了。很乐意为同学们服务,有分享精神。所以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1.我孩子虽然从小是我婆婆带的,但我婆婆是个开朗爱说话的老太太。所以我孩子在她的影响下也很开朗,喜欢说话,不怕生。

2.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注意孩子的一些良好习慣。如果完成的比较好的话,会表扬她的。应该算是比较少打骂孩子,但我们会有意识地培养她遵守规则的习慣。

3.我们还是比较重视亲子时间的。就是我们会每天抽固定的时间出来陪伴她。周末或假期也会带她到別的地方玩一下,增长一下她的见时。平时也会有陪她一起看书的习惯。

4.我们还会注重和她班主任的交流。会及时的了解她在学校的状态。比如她在学校表现不好挨批了,我们可能会跟她讨论一下为何挨批啦,会有意识地把她往正确的方向引导。所以她现在就会比较"皮实",不会因为一点小挫折就玻璃心。

以上是我的一点经验,希望与大家一起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