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司馬炎明明有26個兒子,為何卻偏把皇位傳給一個傻子?

用戶65521726277


對於司馬炎來說,更多的是政治考慮,而不是司馬衷的德行問題。司馬衷雖傻,可他背後的嫡長子繼承製、外戚楊氏、功臣賈氏,這些力量可不是紙糊的。在王朝的穩定等各方面因素後,司馬炎才最終決定將皇位傳給司馬衷。

一、司馬衷為何被立為太子?

司馬炎兒子雖多,但皇后楊豔只有三個兒子,也就是說,司馬炎嫡子只有三個:司馬軌、司馬衷、司馬柬。司馬軌早死,因此司馬衷成了司馬炎的嫡長子。

當然,一個強勢的皇帝也不一定要立嫡子,但是對於西晉王朝來說,有兩點導致司馬炎必須要考慮嫡長子繼承:

其一,當時司馬懿父子三人從曹魏奪權時多有不光彩事蹟,畢竟天下不是司馬父子打下來的。因此一直到司馬炎時期士大夫多有不合作者,司馬王朝的正統性和合法性得不到士大夫的認可。而嫡長子繼承製是自西周確立的正統繼承法,採用嫡長子繼承製可以有效增強西晉王朝的華夏正統性,贏得更多士大夫們的認可和歸附。而如果不採用,就給了士大夫甚至官僚們以口實,為帝國的未來埋下動盪的隱患。

其二,對於司馬炎本來即位來說,司馬炎之父為司馬昭,司馬昭之位繼承自其兄司馬師。司馬昭常說大位會還給司馬師一脈,生前也曾考慮過將世子之位傳給司馬攸—過繼給司馬師、實際上是自己的兒子。司馬炎最終得以即位就是因為司馬氏的賈充等人在司馬昭面前堅持立嫡立長。而現在如果自己不遵守嫡長子繼承製,那麼,不是否定了自己作為皇帝的合法性?而且,西晉建立後,司馬師也被追尊為皇帝,因此如果否定嫡長子繼承製,司馬攸的潛在威脅很大。

本來司馬炎即位前參與政治軍事活動就很少,政治威望就不足,上位晉王后又僅僅數月就代魏稱帝。因此,滅吳之前,司馬炎本人作為皇帝的政治威望都不足以震懾群臣。如果此時還主動否定了自己即位的合法性,那麼難保會有人興風作浪,司馬炎自己或許還能彈壓得住。然而,司馬攸比自己還年輕,那麼司馬炎死後,司馬攸奪位的概率相當大。

事實上,武帝后來生病時,也確實發生過大臣謀擁立司馬攸的事情。

加上司馬炎本來也還年輕,司馬衷年紀還小,還有培養的潛力。即便司馬衷的確不行,等到自己完全掌控了朝政和國家,再改立也不遲。

因此,武帝初年,司馬炎立司馬衷為太子是最好的考慮,也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公元267年,西晉泰始三年,司馬衷正式被立為太子,確定了他帝國皇位繼承人的身份。

二、關於司馬衷的痴傻

司馬衷被立為太子是267年,而晉武帝死於290年。其間20多年,司馬炎是有足夠的時間來培養和觀察司馬衷的。司馬衷是不是痴傻不好定論,但司馬衷執政能力不足卻是公認的,司馬炎對此也有著充分的認識。

在西晉重臣衛瓘(《晉書•列傳第六》)的記載中,發現了這樣的記載:

惠帝之為太子也,朝臣鹹謂純質,不能親政事。瓘每欲陳啟廢之,而未敢發。後會宴陵雲臺,瓘託醉,因跪帝床前曰:“臣欲有所啟。”帝曰:“公所言何耶?”瓘欲言而止者三,因以手撫床曰:“此座可惜!”帝意乃悟,因謬曰:“公真大醉耶?”瓘於此不復有言。

惠帝(司馬衷)被立為太子後,大家都知道他不具備理政之能。衛瓘多次想說而不敢說,終於再一次宴會中假裝喝醉了,手撫龍床說:此座可惜了!而司馬炎的反應值得推敲,按說這樣大逆不道的言論武帝至少應該很生氣,然而司馬炎知道衛瓘知道他的意思是指司馬衷時,卻只是半開玩笑的說,你大概是真的醉了吧?衛瓘從此不再提此事。

這段記載信息量很大。首先,西晉朝廷對於司馬衷的政治能力是有共識的(朝臣鹹謂純質,不能親政事),對於改立太子的聲音也不小,只是不敢說而已;其次,司馬炎也並不是不知道司馬衷的政治能力,否則他不會那樣回應衛瓘。但是因為前文我們提到的原因不能改立太子,而這些原因又不能向朝臣們啟齒。這樣,司馬炎對於衛瓘的話,有那樣的回應也就合理了。

瞭解了這些,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一些事情,就能更加清晰的看懂司馬炎的意圖。

其一,關於司馬衷的痴傻。司馬衷曾與侍從一起出門,聽到荷塘裡的蛙叫。司馬衷問侍從,蛙為官家而叫,還是為私家而叫?從這個故事來看,衛瓘列傳中對司馬衷的“純質”一詞形容之準確,司馬衷並不是傻,而是純真,小孩般的思維。

其二,司馬炎的測試。司馬炎給司馬衷出了一份行政能力的測試題讓司馬衷回答,司馬衷的太子妃賈南風找來太子的老師們幫他回答,最終交上去的答案讓司馬炎很滿意。大多認為是司馬炎自己要測試司馬衷的能力,從前面的信息來看很可能是群臣要求換太子的聲音太大,司馬炎為了堵住重臣之口而做的此事。如果司馬炎真要測試司馬衷的能力,他大可以閉卷考試,老師們根本沒機會;司馬衷的智商看也看的出來。因此,司馬炎此舉純粹是多此一舉,而司馬炎這麼做的原因就是前面那些不能說的理由。

而這一切,終於在太康年間迎來了改變。

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司馬炎成功完成了伐吳大業,統一了自東漢末年以來分裂的中國,他個人的威望達到了頂點。283年,齊王司馬攸也死於封國,朝堂已經完全在司馬炎的掌握之中。

自此,司馬炎心中的石頭終於落了地,司馬衷已經不堪培養,是時候考慮換太子的事了。然而,當司馬炎回顧太子司馬衷時,發現他的背後已經站立著兩個龐然大物。

三、司馬衷的背後

司馬衷背後是誰呢? 司馬衷的母親楊豔出身於弘農楊氏。楊豔死後,其妹楊芷繼為皇后。楊芷無子,因此支持姐姐的兒子為太子是她最好的選擇。 公元年,在賈充等人的操作下,司馬衷娶賈充之女賈南風,立為太子妃。 因此,司馬衷背後的勢力是世族弘農楊氏、功臣賈氏。

在魏晉時期,世族的政治勢力在東漢的基礎之上取得了進一步的發展。曹丕九品中正制的出臺,標誌著曹魏政權與士族們開始由對抗走向了全面合作。司馬懿與部分曹魏功臣們共同打垮了曹爽,而司馬氏卻憑藉掌握朝政的機會凌駕於其他士族之上。司馬炎又沒有足夠的威望,因此司馬炎採取了與其他世族進一步合作的態度來籠絡他們。西晉時期世族們的地位可以從兩件事來說明。

其一,王愷與石崇鬥富之事。司馬炎將皇家珊瑚樹借給舅父王愷與石崇鬥富,石崇竟然將珊瑚樹打碎。這件事一方面說明石崇富可敵國,而另一方面,司馬炎並沒有給石崇以任何懲罰。石氏是因為石苞受司馬師的信任而上升為世族的新貴。而石苞的兒子石崇竟然就有實力與出身於琅琊王氏、身為國舅的王愷鬥富,可見部分世族實力膨脹之快。

同時,司馬炎並沒有直接對此行為加以阻止,還支持王愷。珊瑚樹被打碎後司馬炎並沒有對石崇進行懲罰(藐視皇族),可見司馬皇族對於士族控制力是比較弱的。

其二,是謝玖的遭遇。謝玖本是司馬炎的才人,被司馬炎派去侍候不知男女之事的太子司馬衷,已而有孕。後司馬衷的太子妃賈南風善妒,凡司馬衷妃嬪懷孕,賈南風都要除掉,甚至出現用戟殺死嬰兒(以戟擲孕妾,子隨刃墮地)的慘劇。

謝玖擔心腹中胎兒的安危,向司馬炎要求離開東宮回到皇宮,司馬炎同意了。謝玖後生司馬遹,而司馬炎將司馬遹養於宮中,數年後司馬衷才知自己有這麼個兒子。

這件事前半段常為笑談,而後半段鮮為人知。面對如此強橫跋扈的兒媳婦,作為皇帝,司馬炎大怒,準備將賈南風囚禁於金墉城,然而在楊氏、荀氏等的勸諫之下,賈南風竟然逃過一劫。司馬炎才只好退縮,將司馬遹養於宮中。

妃(賈南風)性酷虐,嘗手殺數人。或以戟擲孕妾,子隨刃墮地。帝聞之,大怒,已脩金墉城,將廢之。充華趙粲從容言曰:“賈妃年少,妒是婦人之情耳,長自當差。願陛下察之。”其後楊珧亦為之言曰:“陛下忘賈公閭耶?”荀勖深救之,故得不廢。

難道司馬炎懦弱到不能料理一個小小的婦人嗎?並不是,他所不能料理的,是賈南風背後的賈氏一族與其他世族的聯盟。

司馬衷的母族弘農楊氏自東漢起就是士族的代表,於袁氏同為“四世三公”。在武帝朝,楊氏一門中,楊駿、楊珧、楊濟等三人又因武帝寵信,權傾朝野,時人謂之“三楊”。

司馬衷妻族賈氏乃是汗魏重臣賈逵之後,賈逵之子賈充更是充當了司馬氏兩代三人的股肱,西晉代魏中立有大功,官至太尉。司馬炎時期,賈氏家族正是如日中天。

從上面兩件事可以看出,司馬炎已經難以制衡世族的發展,而世族們開始聯合起來維護他們共同的利益,隱隱有制衡皇權之意。

而此時因為聲色犬馬掏空了身體,司馬炎不敢與世族徹底翻臉。因此,司馬衷雖然無能,但他的太子之位卻是再難動搖。

四、註定的傀儡和一線希望

從司馬炎晚年的安排來看,他對即將要接管帝國的司馬衷是不抱什麼希望的。他一方面以外戚車騎將軍楊駿、汝南王司馬亮共同輔政,制衡宮中的賈南風;一方面大封宗室為王,削弱州郡權力,以諸王掌握地方軍政,拱衛中央。

司馬炎的宗室諸王政策廣為詬病,然而,實際上,在皇權微弱之時,比起將諸王裹足於京城,外放諸王是保證皇族延續的有效手段。漢高祖劉邦死後,正是憑藉宗室諸王的拱衛,劉氏帝位得以延續,呂氏覆滅,功臣不敢自專而擁劉,這些都是劉邦分封諸王的政治安排的高明之處。

且不論,司馬炎的政策最終由於朝中賈南風、楊駿等人的胡作非為和諸王野心的膨脹而導致八王之亂,司馬炎如此安排已經註定司馬衷只能作為一個傀儡,本來行政能力不足,內製於賈楊,外不能令於眾王。

那麼司馬炎為何要如此安排呢?因為在司馬炎心中,還有一線希望。

這個希望就是謝玖和司馬衷所生的兒子司馬遹。司馬遹五歲的時候,有一次宮廷失火。司馬遹急忙將司馬炎拉到暗處,對司馬炎說,現在宮中混亂,非常之時,您身為人君,不應該暴露在明處(暮夜倉卒,宜備非常,不宜令照見人君也)。從此,司馬炎對自己的這個孫子刮目相看,司馬炎曾說,此兒當興我家,還對人說,司馬遹像司馬懿。可見,司馬遹在司馬炎心中分量之重。

正是這一絲希望,讓司馬炎選擇了繼續以司馬衷為太子,繼承他的帝國,同時建立了一套類似於劉邦的政治格局,希望能讓司馬遹作為下一個漢文帝中興司馬氏。

多有疏漏,歡迎指正!我是子彧,期待你的關注!


一品饞史官


史載,晉武帝司馬炎共有25個兒子。司馬衷是次子,是正宮楊皇后所生, 所以於武帝泰始三年被立為太子,時年9歲。

司馬衷一、兩歲時, 大家發現他簡直就是個弱智,是一個什麼都弄不清楚近乎白痴的低能兒。因長子已於兩歲時夭折,按封建皇族禮法只能立他為太子。但司馬衷實在讓老爹晉武帝瞧不上眼。武帝司馬炎見他痴愚異常,恐怕難繼大統,所以想在其他兒子中選個聰明能幹的當自己的繼承人。武帝和楊皇后商議改立太子一事,楊皇后當然希望自己的兒子能繼位,就不厭其煩地嘮叨“自古立長不立幼”祖制 ,堅決要立司馬衷,武帝拗不過她,又不便擅改古訓,只好立司馬衷為儲君。

一晃兩年過去了,司馬衷已經11歲了,無論說話還是讀書均愚不可及。晉武帝看著心焦,心裡後悔起來,又動了改立太子的年頭。楊皇后仍堅決不同意,說:“太子憨厚純真,只要慢慢教誨、引導,日後必能成才。如果將他廢黜掉,就會破壞嫡長子繼承製的祖宗之法,還會由此引發皇室內亂”。武帝聽後覺得似乎有理,遂作罷。於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智障太子司馬衷的儲位,由於其母楊皇后的極力袒護,終於穩固下來。

司馬衷13歲時,按當時的習慣到了選太子妃的年紀了。太子妃的候選人有兩位:武帝青睞大臣衛瓘的女兒,楊皇后依然和老公唱反調,她更喜歡大臣賈充的女兒賈南風。

賈充時任宰相,為保住相位,就想把女兒嫁給太子司馬衷。賈充想盡辦法取悅楊後,一些依附他的人也在皇后面前竭力吹噓賈家女兒如何溫柔賢惠、貌美有才,楊後信以為真,就極力攛掇武帝選賈充之女為太子妃。武帝再次讓步,最後只好放棄了聰明賢德的衛氏女,同意立賈南風為太子妃。賈南風比司馬衷大兩歲,長相矮胖黧黑,生性善妒且兇悍,非常善於玩弄權術。在楊皇后的堅持下,賈南風終成太子妃。這樣,傻逼娶潑婦,一對絕配成了堂堂西晉王朝的帝、後。楊皇后做夢也想不到,他力主選賈南風為媳婦,竟是引狼入室,埋下了日後自相殘殺的禍根。

到了武帝咸寧四年,楊皇后已死,皇太子司馬衷已年滿20。滿朝文武都知道太子愚蠢昏昧,哪能當一國之主,要是晉武帝一死,讓這個智障兒做了皇帝,指不定會鬧出啥大亂子來。於是,他們找機會委婉規勸武帝,勸他趁早另立太子。

晉武帝很猶豫,對這個傻兒子的斤兩,他也不是完全不知道,於是他想試一試太子究竟糊塗到什麼程度。某日,他特地給太子送去一卷公文,讓他處理一下。太子雖傻,但太子妃賈氏卻十分精明能幹, 她特地請來了丞相府裡的幾位老師,替太子處理案牘。老師們寫完後,賈妃又覺得太完美怕引起皇上懷疑,於是讓太子依樣畫葫蘆抄寫一遍,再呈給晉武帝。武帝看後,覺得兒子字雖寫得歪歪扭扭還不如3歲小兒,文理也有些不通,但意思還算到位,也有應對辦法,覺得兒子雖非大才,頭腦還算清楚,能夠將就對付過去,於是再也不提廢立太子的事了。

說也奇怪,太子司馬衷天生痴愚,但他和賈氏所生一子司馬遹卻聰慧異常,武帝司馬炎十分喜愛這個孫子。武帝的打算是:兒子當皇帝確實難寄厚望,但皇孫聰明穎悟,將來司馬家的江山還是後繼有人的,這也是使司馬衷太子地位徹底穩固下來的主因。

晉武帝本人的生活也是驕奢淫逸、糜爛不堪的,楊皇后死後他又納其妹為皇后,還大肆挑選民間秀女充實後宮,晉軍滅東吳後從吳宮擄來數千美女,佳麗多達萬人。公元290年,耽於酒色的晉武帝病入膏肓,太子司馬衷已年過30了,按理說早就可以打理政事、獨當一面了,可武帝還是不放心,他立下遺囑,命自己的岳父楊駿和叔父司馬亮一起輔政。楊駿篡改遺詔,開始獨攬大權。

晉武帝死後,太子司馬衷繼位,他就是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 晉惠帝。司馬衷當了皇帝,治國理政一竅不通,整日渾渾噩噩,啥事也管不了,還鬧了許多笑話。有一年,天降巨災,糧食顆粒無收,地方官上奏朝廷說,災區饑民遍地,餓殍遍野,希望朝廷開倉賑濟災民。晉惠帝聽後突然靈光一閃,腦洞大開道:“何不食肉糜(為何不叫他們多吃些肉餅呢)”? 大臣們聽了面面相覷,哭笑不得,不知說什麼好。晉惠帝司馬衷在位17年間 ,賈后專權,政出群下,綱紀敗壞,小人爭附,忠賢絕路,政治黑暗腐敗,宗室內訌不休,血肉相殺,司馬衷淪為傀儡之君,其昏聵愚蠢已成為千古笑柄。

【寫作不易 剽竊必究】【插圖源自網絡】


鐵馬冰河wu


這就是命啊,司馬炎他們家謀權篡位,偷了曹家天下,開創晉朝。得國不正。雖然他司馬炎算是一統天下一,創下不世之功業,但卻在死後把自己的皇位傳給了兒子中最傻的那個。



在歷史上晉惠帝司馬衷給人的印象就是白痴一個。有一年鬧災荒,老百姓沒飯吃,到處都有餓死的人。有人把情況報告給司馬衷,但司馬衷卻對報告人說:“沒有飯吃,他們為什麼不吃肉粥呢?災民們連飯都吃不上,哪裡來肉粥呢




司馬炎死後,司馬衷無能,朝政被皇賈南風后操縱,引發八王之亂,西晉王朝最終亡於親戚打架,僅僅只存在了36年,成為了歷史上有名的短命王朝。

或許這就叫報應吧!



司馬炎的決策現在看來讓人不解,為什麼晉武帝會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傻兒子呢?要知道司馬炎可不止這一個兒子,據史料記載在冊的皇子就有18位之多,“八王之亂”中有三個都是司馬炎的親兒子,分別是楚王司馬瑋、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

大致的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其一,在當時,皇位的傳襲要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只能立皇后的兒子,即使妾室的孩子再聰明也成為不了皇位繼承人。司馬炎的大兒子死後,二兒子司馬衷就理所應當的成為了繼承人。而且西晉等級制度森嚴,司馬炎作為皇帝也不好帶頭違反這個制度。所以可能迫於制度的壓力,司馬炎選擇講位子傳給司馬衷。



其二,司馬衷的生母楊皇后是一個有手段的女人。出身很好也懂得討司馬炎歡心。哪個女人不希望自己的兒子當上皇帝,自己坐上皇太后的位子有權有勢?楊皇后大兒子死了,即使二兒子又傻又笨,她也不會傻到將皇位讓給妾室的兒子。所以楊皇后可能在司馬炎面前多多美言了自己兒子幾句,再吹吹枕邊風,司馬炎可能也會對這個兒子更上點心。而且楊皇后死前再三囑託司馬炎,請求他不要更換太子,司馬炎出於對亡妻的吊念,可能也會尊重她最後的願望。



其三,司馬衷並不是極其愚笨。司馬衷不聰明,但是也沒有傻里傻氣的地步。司馬衷雖說有點笨,但是他性格老實,沒有勾心鬥角的心思。司馬炎可能覺得自己兒子經過後天教導加之好好培養,還是能成為一個很好的皇帝。

世事難料,誰知道晉王朝最終竟然會斷送在了司馬衷的手上。不知道在棺材裡的司馬炎知道了,會不會死的跳起來,嘆息自己當初做的決定呢?


白話歷史君


【晉武帝身邊有奸臣】

晉武帝受到矇蔽,最大的原因就是身邊有奸臣,這個奸臣就是曾經幫助司馬家族奪得天下的尚書、常侍、車騎將軍賈充。而晉武帝自從天下太平之後,就花天酒地,不理朝政,就讓小人鑽了空子。

如今的朝廷大權很大一部分掌握在了賈充的手裡,他為了讓自己的女兒賈南風當皇后,就必須想方設法讓白痴司馬衷登上太子之位。賈充矇蔽晉武帝,而有些人就看不慣,為了朝廷社稷考慮,就想方設法想告訴晉武帝實情。這個人就是衛瓘,是個很正直的大臣,他看不慣賈充這幫人禍亂朝綱,但是又不能明說,怕惹來殺身之禍,就藉機對晉武帝旁敲側擊。

其實晉武帝對司馬衷的智商還是有一些懷疑的,為了驗證司馬衷是不是真的是白痴,他就親手出了幾道題,讓司馬衷來回答,這下子可把賈充和賈南風給嚇壞了。於是匆忙找人代筆,文章寫得花團錦簇,引經據典。恰好給使張泓看見了,便說:“這麼寫不行,應該用大白話回答才最合適。否則皇上會起疑心。”

張泓親自捉刀成文,半文半白,意思勉強通順,送給了晉武帝,晉武帝一看,誇讚道:“回答得還不錯嘛,這種兒子怎麼能說是白痴呢?”於是得意洋洋地將文章給了衛瓘,這下子,滿朝大臣都知道是衛瓘在從中搗鬼了。賈充給氣得暴跳如雷,對賈南風說:“衛瓘這個老奴才,差點毀了咱們全家!” 最終,衛瓘在八王之亂中被賈南風所殺。

晉武帝在賈充的矇蔽之下,就冊立司馬衷當了太子,也就是將來的晉惠帝,而實權就落到了醜女賈南風手中,這個潑婦便開啟了滅國開掛模式,短短數年時間,就讓天下大亂,胡人南侵,自己也被毒殺身亡。


輕雨素紗月初涼6


司馬炎有26個兒子,期中8個夭折,剩餘的看似機會均等,但是在古代“立長不立賢”的繼承製度下,基本上只有嫡長子才有資格繼承大統。司馬炎自己就是嫡長子,當時差點被弟弟取代,所以登基後肯定要堅決維護這一制度。

司馬炎的嫡子只有3個,為楊皇后所生,老大很小就夭折了,老二是司馬衷,8歲時被立為太子,8歲的孩子呆呆傻傻也不算什麼大事,說不定長大就好了。當時老三司馬柬才4-5歲,而且也不善言語,難保將來一定會比哥哥強,其他庶出的兒子更小,很多還沒出生,而且廢長立幼也要承擔巨大的政治風險,所以司馬炎可選擇的範圍並不大。司馬炎後來在楊皇后的影響下,為司馬衷迎娶了賈充的女兒賈南風,使得司馬衷的地位進一步得到鞏固,而且司馬衷還有一個聰明伶俐的兒子(母親是司馬炎送去服侍太子的宮人,後來又召回),司馬炎非常喜愛,不過這個小孩子很難說清到底是司馬炎的孫子還是兒子,司馬炎愛屋及烏更不願意改立太子。

司馬炎臨終前讓司馬衷的外公和叔祖司馬亮輔政,其他的宗室王爺出鎮各地,本以為能江山永固,可惜恰恰是自己人坑自己人,狗咬狗,才使得整個國家陷入深重的災難。


耗電快


回答:


這個問題,我想從一下三個方面進行介紹:

  • 一、事件背景

  • 二、司馬炎稱帝的曲折

  • 二、事情發生的原因

事件背景

開國皇帝大部分都是文治武功很強的皇帝,但是晉武帝司馬炎是一個例外,他能夠當皇帝,在很大程度上是其祖父司馬懿、伯父司馬師和父親司馬昭為你鋪墊的基礎。但司馬炎能夠當上皇帝也是有一個不大不小的曲折,但是由於其父親司馬昭的支撐和操作,他幸運的稱帝了。

司馬炎稱帝的曲折

司馬懿死後,其位子傳給了大兒子司馬師,司馬師沒有兒子,這時候司馬昭把自己的二兒子司馬攸過繼給了自己的哥哥。鑑於當時嚴峻的形式,司馬師死後,沒有傳位給司馬攸,而是傳給了能力強,有實力的弟弟司馬昭,司馬昭也同意自己死後,傳位給司馬師的養子,也就是自己的二兒子司馬攸。

但是司馬昭即位後,卻有了自己的私心,他沒有傳位給司馬攸,而是傳給了自己的長子司馬炎。我相信這件事對司馬炎一定影響很大,因為他的得位可以說就有點“名不正,言不順”,所以說在他選太子的時候,一定會對他本人造成一些影響。

有了這個前車之鑑,我們就可以來分析他的傳位心思了。

為什麼傳位給白痴兒子司馬衷呢?

第一、司馬炎自身的影響。從上述背景我們就可以看出,司馬炎自身的位子來的有愧,這直接影響到自己立太子的態度,我相信,他在立太子的時候,是要堅定的要立自己長子的,而且還是嫡長子,由於嫡長子司馬軌二歲夭折,那麼司馬衷就變成了事實上的嫡長子。

第二、皇后楊豔實力支持。司馬衷作為司馬炎和楊豔的嫡長子,司馬衷是白痴,雖然司馬炎猶豫過,但是楊豔堅決支持,畢竟楊豔是皇后,而且其出身是“弘農楊氏”,晉書記載:“武元楊氏預聞朝政,明不逮遠,愛弱私情,深杜衛瓘之言,不曉張泓之詐,運其陰沴,韜映乾明,晉道中微,基於是矣。”出身高貴,背後有一股強大的勢力在支持楊豔,進而支持司馬衷,司馬炎不得不有所顧忌。

第三、太子妃賈南風的保障。為了給自己的孩子司馬衷有一個堅強的保障,楊豔給司馬衷找了一個強勢的太子妃賈南風,他想借助賈南風極其家族的力量保障自己兒子,這也是讓那個司馬炎放心的一點。但賈南風“賈后天性兇狡,以兇狡之性,役下愚之質,猶縱烈火而燎於原野”,後患無窮。

第四、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表現突出。司馬衷雖然白痴,但是他有一個聰明兒子,很得司馬炎喜歡,《晉書》記載:“愍懷挺岐嶷之姿,表夙成之質。武皇鍾愛,既深詒厥之謀;天下歸心,頗有後來之望。”司馬炎甚至說:“此兒當興我家。”這也是讓司馬炎堅持的重要一點。

結論:

司馬炎明明有26個兒子,為何卻偏把皇位傳給一個傻子?

立太子是一件大事,關乎方方面面,司馬炎要顧忌各方面的考慮。無論是司馬炎自己的經歷還是其外戚楊氏、賈氏等世家大族的利益博弈,還有司馬衷的聰明兒子等方面,都導致了最後立了一個白痴司馬衷為太子。


你喜歡的那些事


晉惠帝司馬衷作為有名的白痴皇帝,之所以能繼承皇位,靠的是九分貴人扶持和一分自身努力。想深入瞭解此事,還要從晉武帝司馬炎上位說起。


司馬炎出生在準帝王之家,爺爺司馬懿,伯父是嫡子司馬師,老爹司馬昭,個個都是人中龍鳳。司馬師無子,司馬昭便把自己的二兒子司馬攸過繼給了兄長。司馬昭作為司馬家族的第三位掌門人,帶領司馬家族完全掌控了曹家政權,曹魏政權名存實亡,誰來做司馬家第四位掌門人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這個人終將在司馬昭的努力下,成為司馬王朝的開創者。司馬炎作為司馬昭的長子最有機會成為這個人,偏巧過繼給伯父的弟弟天資聰穎,深受爺爺司馬懿的喜愛。而父親的位置也是從伯父那裡得來的,弟弟作為伯父的養子,又是老爹的親生兒子,如果位置傳給弟弟,雖然名義上是把位置傳回給伯父那一支,實際上還是老爹這一支把持著位置,豈不是兩全其美?不過幸運女神還是眷顧了司馬炎,大臣們全都擁護嫡長子繼承製,都在老爹面前誇自己有帝王相,司馬昭最終還是選擇了司馬炎繼承了自己的位置。


一晃許多年過去了,司馬炎建立了西晉王朝,也到了選擇繼承人的時候。自己的嫡長子司馬衷是一個智力有缺陷的人,自己其餘二十五個孩子都很聰明,(這裡插一句,如果不聰明的話也不會出現後來的八王之亂了)到底是擁護嫡長子繼承製呢?還是另選賢能?司馬炎在傻兒子身上看見了當年自己的影子,如果自己都不擁護嫡長子繼承製,那我的位置又是從哪裡來的呢?兒子雖然傻,但是兒子姥爺厲害啊!自己老丈人楊駿政治素養極高,輔佐兒子必定不會出現差池。再加上兒子的老丈人賈充在自己建立西晉時出了大力,居功甚偉,兒媳婦賈南風也是出名的聰明,必定能做好賢內助。老婆楊豔也常吹枕頭風,覺得他倆把兒子生成這樣,心懷愧疚,一定要補償兒子。有這麼多貴人扶持,司馬炎開始考慮把位置傳給傻兒子司馬衷了。


為了考驗兒子,司馬炎出了一套試題,用來考驗兒子處理政務的能力,雖說這場考試很重要,卻是一場開卷且不定時的考試一一他讓兒子把卷子拿回寢宮答題,第二天一早再來交卷。這時候兒媳婦賈南風的聰明才智便就派上了用場,她讓小太監去找當世大儒來答題,然後讓司馬衷再抄寫一遍。小太監卻看出了其中端倪,如果這樣回答的太過完美,反而會暴露題目不是太子親自回答的,不如換小太監來答題,太子再抄寫一遍的好,這樣就不至於回答的莫名其妙,也不至於露出馬腳。賈南風欣然同意,照此計劃實施,果不其然司馬衷順利通過了司馬炎的考核。

經過這兩件事司馬衷的太子之位得到了鞏固,但還不能完全讓司馬炎放心。傻人有傻福,此時司馬衷又給司馬炎打了一針強心劑,那就是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一一這孩子深受司馬炎喜愛,司馬炎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爺爺司馬懿的影子。並且這個孩子是自己的才人(小老婆)謝玖生的一一因為怕兒子傻,不知道如何行夫妻之事,才把她賜給了兒子,作為兒子的啟蒙老師,好延續司馬衷的香火。誰知不到一年謝玖就生下了司馬遹,這孩子極有可能是司馬炎的兒子,不是司馬衷的兒子。即便到頭來兒子不中用,孫子也能挑大樑,更何況孫子萬一是自己兒子呢?最終司馬炎放下了心結,傳位給自己的傻兒子司馬衷。

或許這就是上天註定,有老婆賈南風,姥爺楊駿,老媽楊豔的正面扶持,有叔叔司馬攸的反面扶持,有自己的努力出的司馬遹的助攻,司馬衷最終成為了西晉的第二位皇帝,也為這個風雨飄搖的短命王朝埋下了巨大禍根。西晉國袏五十二年,便樹倒猢猻散,不知司馬懿在地下會作何感想!

歡迎大家關注並閱讀小編其他文章,臨表涕零,感激不盡!


里爾1204




司馬炎這個皇位說實話比別的開國皇帝要來的輕鬆很多,畢竟上面已經有了司馬懿和司馬昭兩代人的幸勤耕耘,可以說司馬炎是坐享其成。司馬炎一生算是中規中矩吧,沒有特別突出的豐功偉績,也沒有什麼太多被人所詬病的事蹟,唯一被後人津津樂道的可能就是駕羊車找妃子的事吧。司馬炎生平好色,以至於後宮妃子太多了,自己都不知道該臨幸哪個妃子。後來司馬炎索性駕著羊車在宮裡溜達,羊車停在哪裡就臨幸哪個妃子,當時的妃子為了吸引羊兒更是用盡了招數。至於司馬炎為什麼要將皇位傳給司馬衷那個傻子。原因有很多。



第一,司馬衷的哥哥司馬軌早亡,所以司馬衷成為了司馬炎的長子,按照傳統他是皇位的第一繼承人。



第二,司馬炎與楊皇后感情甚篤,楊皇后經常在司馬炎耳邊吹風,司馬炎便堅定了立司馬衷為繼承人的想法。



第三,據說司馬衷雖然傻但是還挺孝順的,所以作為父親的司馬炎還是比較喜歡自己的這個兒子的。



第四,雖說司馬炎決定立司馬衷為自己的繼承人,但對司馬衷的智商還是表示堪憂。於是他打算出題考考司馬衷。答卷送到司馬衷那裡之後,正好讓賈南風看到了,賈南風知道如果當司馬衷自己回答肯定是過不了關的。於是便找了一個機靈的小太監幫司馬衷作答。司馬炎看到答卷之後覺得司馬衷的回答雖然不是很出彩,但差強人意 ,於是就放心了。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司馬炎十分喜愛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這就跟後來的康熙喜歡自己的孫子乾隆一樣。因為想讓孫子繼位,所以不得不將皇位傳給了孫子的父親。但不同的是,雖然司馬炎本著把皇位傳給司馬衷,以後司馬衷好把皇位傳給司馬遹的想法。但後來的事實是,司馬遹卻被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給設計殺害了。司馬炎如果知道皇位最終沒有傳位給司馬遹,不知道會不會後悔。



話說司馬遹小的時候就非常聰明,討人喜歡。有次宮中著火,人們都趕去救火,司馬遹缺拉著司馬炎的衣角往暗地裡走。司馬炎問司馬遹為什麼要這樣做,司馬遹說宮中著火是不吉利得,希望爺爺往暗處走,不要被火光照到。而且人來人往的怕他們不小心撞到爺爺。司馬炎聽後非常吃驚,而且大為感動,覺得自己的這個孫子日後一定不同凡響,會有很大的出息。


三七的歷史書屋


三國時期,曹操,劉備,孫權三分天下,但最後統一天下的確實司馬家。司馬家族經過三代的努力,才最終完成魏晉易代,到司馬炎這裡,他並非司馬家族的最老的長輩,也非魏國最有軍功的將領,他能成為晉朝的開國皇帝,可謂是子成祖業。

單看司馬炎個人的能力,可以說是後生可畏,極具才華的一個人,要不然也不可能在當時那種大環境中脫穎而出。但如此精明人,為什麼會在晚年做出了讓後人不可思議的愚蠢決定。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其中的秘密。



司馬炎一生有26個兒子,封王的有18個,早夭沒封王的有8個。按理說,18個兒子中,要選一個優秀的出來,當皇帝治理國家,也不是什麼難事。可為什麼最後偏偏選中了白痴兒子司馬衷,因而造成了滅國的悲劇呢?我覺得有以下原因。

第一,古代皇位傳承“立嫡不立長”。

立嫡不立長是指在中國宗法制中,帝王傳位或公侯傳爵時,即使庶子為長子也應傳給正妻所生的嫡子.首先,司馬衷是嫡長子。



本來司馬衷上面還有一個一母同胞的哥哥,後來夭折了,因此就輪到了他。朝中的很多大臣也都非常贊同立嫡長子為太子。再加上司馬炎非常愛司馬衷的生母楊豔,所以就順其自然的選了司馬衷繼承自己的皇位。


第二,皇后馭夫能力強。

我們都知道司馬炎的第二位皇后是他原配妻子的表妹楊芷,據說就在楊豔嚥下最後一口氣前,拜託司馬炎立楊芷為後,畢竟一日夫妻百日恩,司馬炎也是非常愛楊豔的,那麼她生前的願望肯定要幫她實現。所以楊芷能當上皇后,少不了楊豔的幫忙,日後,楊芷對楊豔的兒子視如己出也就不能理解了,而且司馬衷雖然心智不成熟,但對楊芷還是十分尊重的,所以司馬衷能登上帝位,楊芷沒少出力。另外,楊皇后不僅深得司馬炎的敬重,還在晉朝臣民心中地位頗高,對於她支持的兒子,司馬炎自然會好好考慮。


第三,太子妃賈勢隻手遮天。

司馬衷的原配是一個叫賈南風的女人,她的父親是西晉的開國大臣賈充。賈南風長相醜陋,心腸歹毒,曾經參與朝政,謀殺太子。如此心狠手辣之人, 有她在背後為司馬衷出謀劃策,想不登皇位都難。例如,天下做父母的都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兒子是傻子,所以司馬炎就出題考驗司馬衷,這些題對痴傻的司馬衷來說肯定是一大難關,但對賈南風就不一樣了,他請來諸多才子為之解答,當司馬炎看到答案時,內心很是滿足,認為自己的兒子並不傻,可能只是心智不夠成熟,其實是他自己自欺欺人罷了。


第四,司馬炎優柔寡斷,沒有廢立的果斷魄力。

司馬炎深知司馬衷是一個傻子,自欺欺人,卻沒有殺伐果斷的魄力,重立一個正常的兒子,而後司馬衷只是一個擺設,真正的權利卻掌握在賈南風手裡,拼死打下的江山日後就這麼被斷送了。


小姐姐講史


司馬炎雖然有26個兒子,但是其中八個因早夭並沒有被封王。而且和司馬衷競爭皇位亦不是他的兄弟,而是他的叔叔司馬攸。當時司馬炎是有意將皇位傳給他的弟弟司馬攸的,但是最終沒能成功,下面來說說。

皇權不再畏

都知道東漢末年皇權凋零,士族崛起。司馬氏之所以能掌權,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曹魏打壓世家大族而司馬氏聯合世家大族的結果。前面兩輪大臣篡位成功又更讓這些世家大族更加不那麼畏懼皇權,既然不再畏懼皇權,所以就更敢放開膽子來擴充自己的勢力,所以就有了後來的門閥政治。

世家大族勢力大了當然說話有分量,當初司馬氏壯大自己的原因之一就是與世家大族聯姻,而司馬氏竊得皇位之後,與其聯姻的這些世家大族勢力就趁機做的更大了,司馬炎的皇后楊氏就是弘農楊氏出身,在當時勢力也不小,所以楊氏所說的“立嫡以長不以賢”才會有分量。其他的那些世家大族則是巴不得司馬炎讓一個白痴即位,這樣他們就更能肆無忌憚的擴張自己的勢力,但是他們也沒有明面上干預。



司馬攸雖有支持,但是勢小

朝臣之中還是有一幫真心為司馬氏好的人,所以才提議兄終弟及讓司馬攸來繼承司馬炎的皇位。不過這些人基本上不是司馬炎的寵臣,提議顯然不能讓司馬炎拍板定音。司馬炎的寵臣像是荀勖之類的就是挺司馬衷的,而且還慫恿司馬炎遣司馬攸回到他的封地。就這樣快要煮熟的鴨子就飛掉了,司馬攸氣的吐血,死在了洛陽。



可見司馬炎還是有想法把皇位傳給一個能勝任大位的司馬攸,而不是他的任何一個兒子。但是奈何阻攔的勢力太大,有實權的都想司馬衷這個腦子不靈光的人即位,皇位最大競爭者也在這時候被氣死,故最終司馬衷才當上了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