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果子如何增甜著色?

愛華農業


在當前全國大宗水果面積嚴重飽和的大形勢下,今秋水果遭遇價格“滑鐵盧”,各地農業技術部門紛紛提出“提質增效”的經營思路,意思就是要在提高果子品質上做文章、下功夫。其中,果子如何增甜著色便是一項重要工作。

果實色澤是果實外觀的重要表現,漂亮、香甜可口的水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大大提升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所以,果實著色、增甜的問題一直以來都受到果農的廣泛關注,它們對於提高果實商品價值,起到關鍵作用。

影響果子增甜著色的因素

糖分積累

花青素的形成須有糖的積累,糖度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即可上色。在一定範圍內,葉片不使果實過度遮蔭的情況下,葉面積越大,上色越好。影響葉果比的措施,也會影響上色。但樹徒長,枝葉停止生長晚,雖然葉果比增多,但碳水化合物消耗在枝葉生長上,不利於上色。

光照條件

光照是決定植物葉片光合產物形成的第一要素,對於花青素的合成,光是非常重要的。光照不僅可以影響糖、苯丙氨酸等有機物的合成,還能調節花色素合成的有關酶的活性。果實接受光強是自然光強的70%以上時,著色良好。光照在果實後期可以抑制生長素的濃度促進葉綠素的降解,促進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合成,這就是一般都是受光面先著色的原因,也就是說後期的強光照和日照時長能加快果實增甜著色降酸。

光照也是某些礦物質營養物質的運輸必須條件,比如說鈣。果實的生長髮育所需的主要營養都必須有光的參與合成,合理的光照強度有利於同化物的合成。但是,即便是正常的光照,光合產物的積累也會受光合休息,光合疲勞,光呼吸消耗等條件的限制而消耗掉一部分的營養積累,這些也就造成了整體同化產物的消耗而影響果實的產量和品質。

溫度條件

溫度對果實花色苷合成的影響比較複雜,晝夜溼差對果實糖份積累和色素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決定性的影響。在一定溫度範圍內,白天溫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強,碳水化合物製造越多,而夜間溫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消耗越少,相對碳水化合物積累越多,這樣就為花色素的合成提供了必備的物質前提。

溫度不但影響了根系對礦質元素的吸收,而且也影響到了光合產物的製造運輸與積累,就拿果實膨大來說,光合轉化需要合理的溫度配置。果實膨大期葉片製造的幹物質轉化需要較高的夜溫來提升光合產物轉化和輸出,對於棚室的果實膨大期來說,保持前半夜較高夜溫可以促進幹物質的轉運,從而清空一天光合製造的產物。而後半夜的低溫可以促進光合產物的積累,進入增甜著色期,降低夜溫形成較大的晝夜溫差,有利於果實糖分積累,當轉色結束了再提高夜溫促進呼吸作用加快果酸的分解,這樣就能得到品質一流的果實。

土壤條件

果樹要求土層較深,有一定的肥力,不論何種土質都可以栽種。需要有較好的透氣性,這樣才能有利於果樹根系的健康生長。因此要合理田間耕作,增施有機肥和生物菌肥等,提高耕層土壤肥力,促進土壤肥水的有效供給,滿足果實膨大、增甜和著色。

水分供應

水是所有地表生命之源,無論人或動植物,其體液含水量都與地球表面的水陸比大體一致。水分與花色苷的合成與分解有著密切的關係,並與溫度因子共同作用影響花色苷的含量和穩定性。

轉色期水分過多,由於澆水不當或雨水較多,排水不及時,導致果皮細胞含水量過多,從而降低糖、酸和花色苷的濃度,影響糖分積累,著色緩慢,所以果實著色差。

土壤水分適當欠缺,可促使不溶性碳水化合物轉為可溶性糖而有利著色,所以在後期要適當的進行控水管理。

如何促進果子增甜著色?

◆改善光照促進增甜、著色:結合調整樹勢,促花進行合理的修剪,運用拉、拿、扭疏枝等措施,提高樹體的通風透光條件,促進果實著色增甜;果實著色期進行巧摘葉,實現比較理想的葉果比。並且,對果子進行轉果都有利於果子均勻著色。

◆科學用水肥促進增甜、著色:在果實生長過程中,合理利用與控制水肥有利於果實著色。氣候乾燥時,適當滲灌、溝灌等補充果樹必要的水分,雨水過多時應及時排澇,採取果園生草消耗果園中過多的氮素和水,使果實著色期土壤的含水量在55%左右;施肥重點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有機肥、無機肥和生物菌肥等,多施鉀肥少施氮肥,增加果實的含糖量,促進色素花青苷的合成,有利於著色。

◆注意分階段正確補充硼、鈣、鎂等各種中微量元素,均衡營養,促進果子膨大、增甜、著色。

◆樹下鋪膜促著色:在樹下鋪設反光膜,能夠充分利用光線反射,大大改善樹體內膛的光照水平,顯著促使內膛果實著色。

總結

果子增甜著色是一項系統果園管理工作,果農朋友要從改善果樹營養(光、肥、水)和提高作務技術(套袋、鋪返光膜)兩大方面下功夫,至於網上吆喝售賣的催紅增甜產品還是要謹慎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