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癌症治療帶給我的缺陷,後來,我也學會了如何去接受

癌症治療帶給我的缺陷,後來,我也學會了如何去接受

很多癌症病患在患病時會接受各類治療,包括手術、放療、化療等等,這些治療總是會在病患身上留下印記,例如手術治療後會在病患身體上留下暴露在外的刀口疤痕亦或者外人無法看到卻會對患者自身造成極大衝擊的創傷(乳房切除、子宮摘除、造口等),亦或者由於長期接受放化療,使患者皮膚變黑、身體消瘦、掉髮、精神萎靡等等,這些治療所帶來的病患身體狀態的改變往往是突然之間發生的,病患基本毫無準備進行前期的思想建設便要接受這種巨大的衝擊,因此常常會出現一些應激性行為,例如脾氣暴怒、少言寡語、角色混淆、脫離原來熟悉的生活圈子而自我封閉等等;

癌症治療帶給我的缺陷,後來,我也學會了如何去接受

同時,在醫護人員或家屬看來,這些改變是必要的因為要通過這些治療來延緩病患的疾病發展,因此他們的關注點較多放在疾病治療上,對病患本身由於此類治療而帶來的心理改變關注度較低,因而無法正確理解病患的心理狀態,使病患心理更為封閉,苦悶與難過無處發洩,而再次加深其對自身的否定。

癌症治療帶給我的缺陷,後來,我也學會了如何去接受

面對由於疾病而帶來的缺憾,病患要正確認識和看待,可以嘗試運用以下方法重新迎接自我的美好:

一、給予足夠時間:面對突如其來的外貌改變,患者感到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一來不知家人親屬、愛人朋友包括陌生人會用什麼樣的眼光看待自己,二來不知道這種改變會自己自己今後的生命歷程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因此,需要在治療前儘可能抽出時間與患者溝通治療後可能帶來的變化,給患者足夠的時間來認識接下來的治療方法並給予他們時間來思考應對策略;同時,在治療後,患者出現由於身體意向改變而產生的負性情緒和自我懷疑是正常的,病患應知道他們有權利用時間來消化這些變化,更有權利選擇自己舒適的方式進行;

癌症治療帶給我的缺陷,後來,我也學會了如何去接受

二、正確的自我表達:

(1)家人朋友的語言表達:當癌症病患試圖向旁人表述自己由於外貌改變而產生的不良情緒時,親人朋友往往會說:“能治好病就行,不要太在意外表了”,這樣的表達不僅不能安慰到病患反而會適得其反,因此家屬應學會使用正確的方式來回應病患的心理感受,首先應肯定病患出現這些情緒是正常的,之後表達出其將與病患一起來尋找適合的解決方法,例如:“你的感受沒錯,一下子要面對這樣的改變(可以根據具體疾病和治療方法具體說明)的確不好接受,但我會跟你一起來面對,相信會有很多辦法來幫助我們緩解這個問題,不要著急”;

癌症治療帶給我的缺陷,後來,我也學會了如何去接受

(2)病患的語言表達:病患在此階段應積極尋求家人朋友的支援,用正確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從而讓家人朋友清楚的明白你需要什麼樣的支持。例如,“我剛剛接受了xxx手術,我覺得目前我還沒有辦法走出去與朋友們見面,可否幫我向朋友們表達歉意,並給我一些獨處的時間”等等;

(3)嘗試製作並使用心情卡來便捷溝通:可以製作一些代表心情和動作的卡片來便捷溝通,有時,病患不想去表述更多自己內心的狀態,家屬也不知道如何來提供幫助,這時就可以使用心情卡片,例如:當病患感到傷心難過時,可使用代表“傷心”的表情圖放置於床頭,並選擇合適的動作卡片來告訴家人你需要什麼樣的支持,例如“擁抱”,這樣家人便能對病患的情況一目瞭然並提供合適的幫助,減少了由於溝通及表達不暢而帶來的誤會和猜疑。

癌症治療帶給我的缺陷,後來,我也學會了如何去接受

三、尋找同路人的支持:病患在自身身體狀態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嘗試參加病友小組和病友活動,多與有相似經歷的病友聊天活動,能夠增加病患的自我確定感和認同感,有利於疾病和心理狀態的恢復;

癌症治療帶給我的缺陷,後來,我也學會了如何去接受

四、嘗試學習一項技能:結合自己的興趣所在,在狀態較好時學習一項技能,例如插花、瑜伽、美妝等等,通過技能的學習充實身心,逐漸將關注點從外在身體轉移至內在心理,明白內在的美好才是最能吸引目光的美。

最後,給大家分享一個乳腺癌患者表達情緒的方法,我覺得很實用!

1. 準備一些代表心情的表情圖,例如:開心、難過、害怕、生氣、焦慮、無助等,此類圖片可以用表情貼紙代替;

2. 準備一份空白的日曆,並將日曆放置於家中醒目的位置;

3. 與患者進行溝通並達成一致,當遇到不便於直接語言表達的情緒時,可通過在日曆對應日期上張貼對應的表情貼紙;

4. 當某類情緒消失或產生變化時,可以進行去除或更換;

5. 照顧者能夠十分直觀的通過表情貼紙來辨別患者目前的心理狀態,從而能夠更好的理解患者在此狀態下做出的一些行為方式,同時照顧者也可以通過表情貼紙來及時判斷患者的需求並給到相應的幫助,例如當患者張貼“難過”的表情貼紙時,照顧者可以前去進行安撫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