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凌雲:靠山吃山 脫貧路寬

廣西日報 | 凌雲:靠山吃山 脫貧路寬

廣西日報報道凌雲:靠山吃山 脫貧路寬

11月21日,2019年廣西文化旅遊發展大會在桂林召開,凌雲縣委書記伍奕蓉接過自治區政府頒發的“特色旅遊名縣”牌匾,為該縣的綠色脫貧再增加一張亮麗的名片。

廣西日報 | 凌雲:靠山吃山 脫貧路寬

凌雲是珠江源頭,是國家生態功能區。很長一段時間內,對於“靠山吃山”的凌雲人民來說,環保和溫飽是一對突出矛盾。

“大山難移,貧窮要移,思路決定出路。”伍奕蓉表示,依託良好的生態,凌雲大力發展生態產品、生態旅遊,培樹生態文明,帶動群眾脫貧增收。

廣西日報 | 凌雲:靠山吃山 脫貧路寬

今年,該縣實現2056戶9167名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1.6%,11個貧困村將脫貧出列,力爭實現整縣脫貧摘帽。

久久為功嚴守綠色

千百年來,“靠山吃山”是凌雲人的生存之道,更是凌雲人艱苦奮鬥、勤勞肯幹精神的體現:墾荒由山腳延伸到山頭,放牧牛羊馬由土山到石山。

然而,一味向大自然索取式的“靠山吃山”,導致種植區域水源減少、水土流失加劇、土壤肥力減弱、生態功能退化。

廣西日報 | 凌雲:靠山吃山 脫貧路寬

靠山吃山,必須要有新的吃法。“凌雲的生態破壞了,一切發展無從談起。”縣長莫庸介紹,該縣歷屆黨委政府咬定青山不放鬆,從2000年開始,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開展退耕還林、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石漠化治理等。

久久為功呵護綠色,迎來喜人成績單。截至目前,該縣森林覆蓋率達到83.63%,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國家溼地公園、飲用水源保護區等受保護面積佔國土面積的39.5%。

廣西日報 | 凌雲:靠山吃山 脫貧路寬

該縣還通過飲用水達標工程、藍天保衛工程、城鎮汙水管網新建和改造等一系列保護措施,讓“淨水碧空”長駐。

目前,全縣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2018年全縣空氣環境質量優良率達97%,城鎮生活汙水集中處理率達94.2%,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青山變身金山銀山

阻礙凌雲發展的是山,凌雲的發展繞不開山。

綠色生態是凌雲最大的優勢,向生態要發展、要效益,最直接的路徑就是發展生態高效農業。

廣西日報 | 凌雲:靠山吃山 脫貧路寬

2018年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16.5億元,比2015年增長30.9%,帶動貧困群眾3萬多人增收。

“三張葉子”讓群眾腰包鼓起來。近年來,按照“政府推動,企業帶動,市場牽動,農民主動”的思路,該縣大力發展茶葉、油茶、桑葉三大產業:茶園面積11.2萬畝,其中有機茶2.1萬畝,年產值4.9億元;油茶麵積28.1萬畝,年產值3.9億元;桑園面積8.1萬畝,年產值2.14億元。“僅凌雲白毫茶一項,就累計帶動1.5萬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凌雲縣茶葉中心主任謝再騰說。

廣西日報 | 凌雲:靠山吃山 脫貧路寬

與此同時,該縣還將種植牛心李、百香果、中草藥、林下雞等作為治理石漠化和治貧“藥方”,打造“靠山吃山”的凌雲樣本。凌雲牛心李、凌雲烏雞先後成為地標產品。

在生態工業方面,該縣瞄準農、石、水“三篇文章”。引進龍頭企業,重點發展特色農產品深加工、建材和礦泉水等產業。全縣24家上規企業中,農產品深加工企業17家、建材企業3家,並培育了唄儂山泉、岑山泉等水企業。其中,唄儂山泉成為廣西首款供港礦泉水,去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8.3億元,比2015年增長27.6%,提供就業崗位1150人,輻射帶動貧困群眾2500人。

廣西日報 | 凌雲:靠山吃山 脫貧路寬

無煙工業風生水起

擁有秀美山川而不知道珍惜,無疑是暴殄天物!

青山綠水之間,凌雲還擁有浩坤湖、泗城古州府、茶山金字塔國家4A級景區3個,有文廟、納靈洞、水源洞、獨秀峰、博物館國家3A級景區5個。

廣西日報 | 凌雲:靠山吃山 脫貧路寬

以自治區打造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遊區為契機,該縣不斷在“城古、茶香、湖秀”上做旅遊文章,逐漸打響“生態茶鄉,長壽凌雲”的旅遊品牌。

今年1-8月,該縣接待遊客226.64萬人次,同比增長23%,綜合收入21.06億元,同比增長13%。如今,全縣旅遊從業人員達1萬多人,通過發展旅遊帶動5000多人脫貧。“年底百色至樂業高速公路通車,將串起黃果樹瀑布、大石圍天坑、浩坤湖、百色起義紀念園等旅遊景點,凌雲生態旅遊春天即將到來。”該縣文旅局領導說。

廣西日報 | 凌雲:靠山吃山 脫貧路寬

泛舟浩坤湖,彷彿盪漾在水墨畫中。浩坤湖按照“水墨浩坤湖·百年漁火情”的定位,圍繞湖泊休閒、風情體驗、異地養老、養生度假、康體運動主體功能,深度融入名仕休閒文化、山水生態文化、長壽養生文化、瑤壯民族文化,高規格規劃打造景區,成為桂西旅遊扶貧的“網紅景點”。

在位於浩坤湖的浩坤村,村民通過“庫區補償、養殖分紅、產業帶動、門票扶持、上崗就業、資源租賃”等方式,端穩了“旅遊飯碗”,並有效帶動周邊弄福、陶化、初化等村增收。

廣西日報 | 凌雲:靠山吃山 脫貧路寬

培樹永續發展理念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

凌雲人矢志不渝地保護生態,培樹永續發展理念。

廣西日報 | 凌雲:靠山吃山 脫貧路寬

圍繞“生態立縣”戰略定位,全縣劃定了重點發展區、拓展發展區、農業生產區和生態保護區4類空間功能區。還把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納入幹部考核評價體系之中,每年考核各鄉(鎮)、縣直相關部門的生態建設成效,推動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

如今,8個鄉鎮已有7個獲得自治區級生態鄉鎮命名,先後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等稱號。

廣西日報 | 凌雲:靠山吃山 脫貧路寬

建設生態鄉鎮,打造生態鄉村。生態理念深入人心,生態文明理念已滲透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每個公民,湧現了一批環保志願者。參與環境保護、維護生態安全、杜絕人為破壞、建設美好家園已經成為廣大市民的行動自覺,“綠色機關”“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企業”“綠色村莊”“綠色農場”遍地開花。

生態山水名縣、旅遊度假休閒勝地……該縣實施新農村建設工程、人居環境重點整治行動和美麗鄉村建設,城鄉變得山清水秀地乾淨、精緻整潔人文明。

廣西日報 | 凌雲:靠山吃山 脫貧路寬

文字:徐順東 通訊員 任上騰 馮文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