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112:中国治理框架与浩然正气

2008年,随着全球性城市化拐点的出现,全球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投资释放货币的阀门悄然关闭,社会进入还债周期,资本主义内生性矛盾开始全面爆发。表现为:第一,2008年,全球金融中心美国爆发改变历史进程的次债危机,被全球深信不疑的美金,开始变成人类普遍质疑的、逐渐失去偿还能力的美元;第二,全球债务屡创新高,从政府到企业,从企业到家庭,债务的洪水开始渗透至全球的每个角落,债务让各种矛盾逐渐走向白热化。第三,城市化订单是阶段性、一次性需求,城市化拐点之后,订单结构性向下,而债务制度则要求经济永续增长,这导致人类开始悄然触碰环境的底线,全球环境开始面临系统性崩溃的风险。简言之,形成于300年前的资本主义治理框架已经不再适合于今天的世界,不再适合于智能化时代,尤其是不在适合社会主义中国。更直接说:资本主义制度的合法性终结于:它危害人类的生存。

一、资本治理框架预设危机,保证2/8法则

城市化拐点是现代经济(资本主义治理框架)的分水岭。在城市化拐点之前,市场订单以工业化和城市化投资为主体,投资来源:贷款。经济运行的主要模型:

贷款投资=企业收入=利润+工资=资本+储蓄

概括为:贷生存,居民储蓄不断增加,社会蒸蒸日上。

城市化拐点之后,市场订单以消费为主,经济进入还本付息周期。经济运行的主要模型:

储蓄+工资=企业收入=利润+工资=还本付息+工资

概括为:存还贷。由于贷款利息增速更快,因此,即使所有储蓄都被赚走偿还贷款,也依然难以偿还贷款的本息。这导致经济危机不可避免。

二战后,所有完成城市化的经济体都曾经遭受这一框架的重创。

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出现十年滞涨;

上世纪80年代初,拉美出现债务危机;

上世纪80年代末,东欧解体,社会主义阵营遇到普遍危机;

上世纪90年代初,前苏联解体,日本地产泡沫破裂,从此,曾经的两个世界第二,开始长期沉沦,俄罗斯陷入经济倒退,日本开始进入下流经济;

上世纪90年代末,东南亚遭遇经济危机,四小龙、四小虎的经济开始逐渐失去活力,老态龙钟。

2008年,全球城市化率达到50%,全球金融中心美国立竿见影的爆发次债危机,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反噬资本主义的中心与大本营。看似世界怀疑的是美元,实则世界是怀疑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合法性。但资本主义制度下,高度分工、高度分科、相互制衡的博弈框架又导致每个领域的专家都难以拿出全新的治理框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