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新華聯集團傅軍:“敢闖、敢試、敢犯錯,敢於走自己的路”

新華聯集團傅軍:“敢闖、敢試、敢犯錯,敢於走自己的路”

【編者按】從田間作坊到市值百億的企業,從中關村的街頭到納斯達克的舞臺。從改革開放初期“敢為天下先”的第一代企業家,到如今世界互聯網領域“追風逐浪”的第五代企業家。英雄輩出的中國企業家,正在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助力中國經濟的前行與發展。

作為國內領先的門戶網站,搜狐網及搜狐財經始終在關注和報道中國企業及中國企業家的動態和故事,見證他們的進步與創新。

11月13日,2019搜狐財經峰會在北京舉辦。峰會中,“搜狐財經2019十大年度企業家”榜單正式發佈。入選的十位優秀企業家有很多共性,他們履行社會責任、敢於擔當,積極投身國家重大戰略,為經濟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本文為“搜狐財經2019十大年度企業家”系列報道第八篇,關注企業家為新華聯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傅軍。

新华联集团傅军:“敢闯、敢试、敢犯错,敢于走自己的路”

“我是湖南人,湖南有三點,‘恰得苦、霸得蠻、耐得煩’,這也是對民營企業的一種評價。” 在2019年搜狐財經峰會上,新華聯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傅軍,講述著他對民營企業的理解。

在傅軍看來,民營企業“敢闖、敢試、敢犯錯,敢於走自己的路”。這既是民企的發展之路,也是傅軍29年商海浮沉的真實寫照。

投資秘訣:看得遠、選對人、守得住

1957年出生的傅軍,26歲就擔任了湖南省醴陵市外貿局局長、黨組書記;30歲,傅軍被調到省城長沙,擔任湖南省工藝品進出口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在體制內順風順水的傅軍,卻在33歲時做了個“驚人”的決定——辭去公職,去“闖”南洋。

1990年,傅軍下海經商,遠走馬來西亞,成立新華聯的前身——華聯貿易公司,做和內地之間的貿易。

遠赴他鄉,白手起家,傅軍回憶,創業前五年是他最艱難的日子。

有一回,傅軍約定為湖南的一家工廠提供表背板貨源,在馬拉西亞尋找材料時遇到騙子,50多萬人民幣交付以後,對方人間蒸發,這幾乎是傅軍當時的全部家底。

為履行合同,傅軍來到貨源地原始森林,以尋求低於市價的原材料。歷經舟車勞頓、蚊蟲叮咬,最終迎來轉機,湖南的工廠得以如期開工。

“闖”出了一番天地的傅軍,在1992年帶著創業所得第一桶金,回國創業,涉足房地產行業,始於廣西北海,後轉戰湖南長沙。

創業之初,傅軍便在“試”著走出一條企業長久發展的多元化之路。

“搞一個產業,遇到週期性的變化你可能就死了;搞兩三個產業的,可能還有迴旋餘地,這個不行那個行。我不主張大型民營企業只搞一個產業,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傅軍曾吐露新華聯集團多元化的初衷。

1994年,傅軍回到家鄉醴陵,合資組建湖南華聯瓷業;1996年,新華聯看準市場對製冷劑的需求,投資東嶽化工;同年,新華聯投資近3000萬元,與日本三菱汽車、

7319工廠合資成立湖南長豐汽車公司。

1997年,新華聯進入白酒行業,起初代理“川酒王”,後與五糧液集團合作,生產“金六福”酒。

帶領新華聯成為業務多元化的範本,傅軍投資的秘訣是“看得遠、選對人、守得住”,也“敢犯錯,敢於走自己的路”。

對東嶽化工的投資,便體現了傅軍上述理念。1996年,傅軍來到山東桓臺,因偶然的機會見到了濟南化工廠桓臺分廠廠長張建宏,彼時東嶽化工還叫桓臺分廠,是一家處於困境和停滯中的鄉鎮企業。

在與張建宏對談半小時後,“敢犯錯“的傅軍果斷決定投資桓臺分廠,這背後一來是對製冷劑市場的看好,二來則是欣賞張建宏,認同他規劃的綠色製冷劑發展方向。

為了使張建宏充分發揮自主性,身為大股東的傅軍還將董事長之位讓於他。掌握了對企業經營自主權的張建宏不負所望,以工匠精神帶領東嶽化工不斷獲得技術突破,成長為亞洲規模最大的氟硅材料生產基地。

“敢闖、敢試、敢犯錯,敢於走自己的路”,29年來,在傅軍帶領下,新華聯走出了一條“多元化做大、資本化做強、專業化做精、品牌化做久”的經營道路。

管理心經:專業、共享、制度建設

從貿易、房地產起家,新華聯一步步走到現在,傅軍如何掌控跨度如此之大的業務版圖?

在1996年的大會上,傅軍強調,“要打造百年新華聯,創建一流企業,新華聯必須從能人經濟過渡到制度經濟,必須貫徹制度是第一競爭力的理念。”

不破不立,要建立起一套公司制度,家族的利益勢必受到影響。90年代,傅軍用考試的方法對公司內部的家族成員進行了一次大篩選,篩選的標準為是否擁有過硬的崗位技能。考場上,有人打小抄被抓到,當場被取締考試資格,請到財務室辦理離職手續,沒用通過考試的收拾行李回了家。

家族成員退出,新華聯得以引進一批新鮮血液,這也是新華聯多元化的支撐。傅軍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新華聯內部有一個明確的規定:多元化投資,必須專業化管理。

在新華聯涉足城市燃氣時,因為沒有找到專業團隊,推遲了一年多才進入。最後傅軍把天津市燃氣公司的常務副總、石油管道局的兩個處長挖過來,心裡有底了才開始正式做。

有了專業化的人才,還要給予人才充分發揮的空間。“能不能放權,敢不敢放權,這是決定我們多元化成功與否的一個關鍵。”東嶽化工的張建宏、華聯瓷業的許君奇、金六福的吳向東均在新華聯展現了他們的才幹。

為了集團發展,傅軍放下的除了手中的權力,還有自身的利益。

1996年,傅軍即提倡“耕者有其田,經營者有其股”。從那時起,他將自己原本佔有的80%股份陸陸續續稀釋給集團骨幹。直到今天,新華聯將近400名骨幹成員享受到集團股份,傅軍的股份剩下40%。

“大手筆”留住人才,回報有時頗為豐厚。為了研發關鍵材料離子膜,東嶽化工為牽頭的張永明教授在1個月內建立起實驗室,研究經費佔到銷售收入的10%。

歷時8年攻關,2009年,東嶽離子膜成功下線,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標誌著我國氯鹼離子膜實現產業化,此間東嶽化工在配套工程、人才和研究院等建設方面已投入了近10億元。

在多元化投資與專業化管理的加持下,新華聯已連續14年躋身中國企業500強和中國民營企業100強的行列,傅軍個人也因突出的經營成就和社會影響入選“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榜單。

回到新華聯商業帝國的原點,1990年,33歲的傅軍放棄一帆風順的仕途下海經商,在這個改變一生的決定背後,是一段關於貧窮的見聞體悟。

1990年,傅軍來到革命老區瀏陽搞思想教育。進入山區,傅軍被眼前農民的危房、破爛的家居、簡單的食物所震撼,心生悲憫。他對妻子說:“我不想這麼耗下去!我不想幹了!我見不得鄉親們受苦!”

自此,傅軍立下“實業報國”的志向,並貫穿在他創業經歷的始終。“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建功立業,企業的最高境界在於造福社會。什麼是造福社會?就是努力解決就業,為國家創造稅收。”

截至目前,新華聯集團已在扶貧、慈善公益方面投入了5億元。傅軍表示,新華聯集團今後在履行社會責任上也需要更上一個新臺階。新華聯集團將在資助教育、產業扶貧、扶貧濟困等方面開展更多的活動。

“如果只是為自己掙錢,我真的不用再搞企業了。一個人來到世界,我們能力所及,就要為社會實實在在做些事。如果成功了,那就要給更多的人提供平臺,與更多的人一起,做成更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傅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