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中国高储蓄率领先全球,有钱人都是怎么配置资产的?

中国高储蓄率领先全球,有钱人都是怎么配置资产的?

金钱永不眠。近年来,围绕国人储蓄率和资产配置习惯的各种话题层出不穷,每一次都能在社会上引起热议。

日前,在财经年会2020上,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称,中国十年前储蓄率达50%,现在是45%,仍是全球最高。

其中,高收入人群存钱多,特别高收入的人买房直接拿现金,而低收入人群借钱多,买房必然要依靠抵押贷款。


大家都不存钱了,难道是错觉?

在中国,金融业占GDP的比重在很大程度上与国民储蓄率有关,储蓄率越高,需要的金融服务就越多,储蓄率很低则贷款率也会很低。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了金融业的大发展,民众们除了传统的存钱之外,有了很多的投资渠道和消费需求。总之,需要花钱的地方多了。但是10月30日经济日报发布的《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9》显示:家庭金融资产分布依然集中于现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占比高达88%,接近九成。为什么储蓄率下降的幅度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呢?

从当前我国住户部门超过50%的杠杆率可知,中国高储蓄背后的事实是:高净值人群储蓄不断上升,低收入人群负债快速上升、储蓄不断下降,并且下降的速度超过高净值人群储蓄增长速度。

正是因为储户群体的二八分化(高净值人群的存款占据了大部分储蓄额度,剩余储户存的钱并不多),所以我们会有一种错觉:大家都不存钱了。


爱存钱的背后,都用来买了什么?

尽管之前不时有“月光族”报道,但相对14亿人口来说,月光族的群体终究是少数,毕竟家有余粮,心中不慌。

总结起来,就是很多人缺乏安全感,主要有四大担忧:①子女教育;②怕买不起房;③担心生不起病;④养老是个大问题;可以说面对医疗、教育、养老三大件,大家都会感到不安。

那么低收入者的钱都用来买什么了呢?

对于安土重迁的中国人来说,买房成家是主要的人生轨迹。据统计,中国人最早购房年龄为全世界最年轻,房贷是大多数人借钱的重要原因,因此可以得知,中低收入人群的钱多半都用来买房了。

而对于高净值用户来说,他们的收入往往是资本利得,所以更希望保障财富和现金流的稳定,从而给资金周转、资本投资、医疗保障留有余地,以备不时之需,这也是高净值人群喜欢存钱的原因。

在选择产品方面,高净值用户喜欢买安全性高、流动性高的理财产品,在保障自己资金安全的基础上,收益轻松跑赢通货膨胀,实现财富的保值及增值。


当下重要形势,如何配置资产?

极高的储蓄率无疑保证了资产的安全和稳定,但在当下全球货币超发的大背景下,也面临着财富缩水的风险。当然,国人在资产配置方面的不足,不仅仅表现为对储蓄的偏好。

据《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家庭资产规模虽然增长快速,但家庭财富整体却处于“亚健康”状态:一方面,房产占比过高挤占了家庭资产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家庭存在低收益资产上配置过多、高风险资产上投入太极端、投资不够多样化等问题。

金融市场日新月异,每时每刻都对人们的资产配置策略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应对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国人配置资产所采取的主要策略应是——多元化、分散投资。例如,在整体资产配置组合中,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占比约为10%,固收类投资占比约为40%,权益类投资占比约为30%,海外类投资占比约为20%。

通过分散风险来规避财富急剧动荡的可能,从而收获时间与复利所带来的长期资本增值,真正实现财富的保值与增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