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鄭商所:繼續為機構投資者提供良好發展環境

中證網訊 (記者 張勤峰 周璐璐) 12月1日,鄭州商品交易所在深圳舉辦第四屆期貨投資機構論壇,作為第十五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的專場論壇之一,該論壇聚焦機構建設發展和商品配置價值,吸引了眾多機構投資者和產業客戶參加。

隨著國內期貨衍生品工具的逐步完善,越來越多券商、公募、私募和銀行等機構投資者開始參與進來,併成為期貨市場重要的主導力量之一,投資產品化和散戶機構化趨勢正在形成。“越來越多機構投資者的進入,對於構建種類齊全、結構完善、功能互補的市場參與者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鄭商所副總經理王曉明在論壇上表示。

據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何曉斌在論壇上介紹,截至今年6月30日,基金業協會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4304家,已備案私募基金77722只,2018年末為74634只。50億以上規模私募數由2018年末的508家,上升到541家,呈現出較穩健的發展態勢。

以鄭商所為例,目前鄭商所主要品種的法人客戶持倉佔比均超過50%,菜籽油、棉花、PTA、動力煤期貨的法人客戶持倉佔比已超過60%,多個品種持倉結構接近國際先進期貨市場同類品種水平。

“鄭商所在服務機構投資者方面做了多方面工作,包括,加快品種創新和供給,為機構投資者提供更多地投資品種和策略組合;促進市場功能作用有效發揮,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積極探索場外市場建設;修改完善品種合約規則,提升投資者參與空間;大力推進國際化等。”王曉明表示。

據瞭解,未來兩個月內,鄭商所將上市純鹼期貨和PTA、甲醇、菜籽粕期權等四個新品種新工具。今年以來,鄭商所修改完成了強麥、玻璃、棉紗等品種合約規則,優化了PTA、棉花、蘋果、菜油和菜粕等品種交割倉庫佈局和升貼水。10月份,鄭商所還對部分期貨及期權品種的限倉進行了調整。截至10月底,鄭商所期貨持倉量達533萬手,較上月末增長了40%,市場容量的擴大,也為投資者提供了較為充足的流動性。在2019年上半年證監會組織的期貨品種功能評估中,鄭商所PTA、甲醇期貨位居化工品第1、2位,動力煤期貨位居黑色系品種第1位,菜油、菜粕期貨位居農產品第2、3位。此外,鄭商所去年上線的場外綜合業務平臺也穩步推出了多項場外業務,今年以來已經攜手結算銀行,為20家實體企業融通資金超20億元。

此外,目前鄭商所對外開放已邁出實質性步伐。PTA期貨引入境外交易者平穩實施,邁出了建設國際定價中心的第一步。年初,鄭商所被批准成為合格中央對手方(QCCP)並完成合格中央對手方原則及量化信息首次信息披露工作。鄭商所已成功舉辦了4屆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鄭商所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首批獲准發行的商品指數ETF,追蹤鄭商所PTA、甲醇、動力煤等期貨品種走勢的建信能化ETF已於11月11日在深交所公開募集。“商品指數ETF對於機構投資者的資產配置和風險對沖具有重要意義。”建信基金資產配置與量化投資部總經理助理朱金鈺表示。

“從全球視角來看,中國世界第二的GDP體量和仍然較高的增速為商品衍生品的發展提供了土壤。”敦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施建軍在論壇上表示,自己對機構投資者在市場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我國期貨監管政策的主線,一是防控風險,二是提升市場運行質量,其中包括增加品種供給、完善交易機制和培育機構投資者。”

對此,王曉明表示,進一步推動期貨市場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為機構投資者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將繼續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進產品業務創新,改善產品供給。加快推進PX、短纖、咖啡、花生期貨上市,紮實做好價格指數等期貨品種的儲備,推出更多場外新業務,不斷豐富服務手段和服務方式。

二是完善規則制度,做精做細已上市品種。加快修改完善動力煤、水稻等品種合約和規則,在更多品種上擴大品種持倉限額和持倉標準,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降低投資者的交易成本,擴大“保險+期貨”的力度。

三是優化技術系統,提升服務質量與效率。鄭商所今年制定了信息系統發展規劃,推動現有系統全面升級,進一步完善新一代結算平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系統,完善交割、倉單等業務辦理功能。

四是加大市場培育力度,為機構投資者創造良好投資環境。將繼續加大“三業”活動、現貨市場調研和大宗商品業務培訓班等各類市場培育活動的力度,推動機構投資者瞭解參與期貨市場,推進產投對接、深化產融結合。不斷擴大“保險+期貨”試點,支持期貨公司與銀行、保險公司等機構合作,共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