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俄国铁路史:克里米亚战争让不可一世的沙俄认识到了铁路的重要性

俄国铁路史:克里米亚战争让不可一世的沙俄认识到了铁路的重要性

  • 题/俄国铁路旧事(上):从克里米亚说起
  • 文/雨笠烟蓑
  • 文章声明:本文章属于“不易君子”原创内容,请您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本号。
  • 图片声明:本文内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
  •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9.11是世界历史的转折点。

1683年9月11日,当时的世界第一强国奥斯曼帝国大军最后一次围困维也纳。在遭受了历史性惨败后,奥斯曼帝国再也没有能力征讨欧洲,无可挽回地走上了衰落之路。

到19世纪,这个地跨亚欧的庞然大物已经成为一头气息奄奄的巨兽,吸引着周边猎食者贪婪的目光。

沙皇俄国蠢蠢欲动。

俄国铁路史:克里米亚战争让不可一世的沙俄认识到了铁路的重要性

尼古拉一世(yandex.ru)

俄国的历史就是扩张的历史。彼得大帝向北扩张到波罗的海,叶卡捷琳娜二世向西兼并波兰,南下侵略土耳其,夺取了克里米亚半岛和黑海出海口。

1825年尼古拉一世沙皇登基后,相继吞并了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芬兰。志得意满的尼古拉一世把目光转向了被称为“欧洲病夫”的奥斯曼帝国。

1844年6月尼古拉一世访问伦敦,对英国外交大臣艾伯丁勋爵说:“土耳其正在死亡,是个垂死的人”。他建议俄英两国赶紧瓜分奥斯曼帝国。当时的英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老大,压根没把俄国放在眼里。

英国首相比尔只冠冕堂皇地回答:英国对土耳其遗产毫无兴趣,只要求保证经埃及到印度的航行自由。尼古拉信以为真,回国后加紧战争准备。

俄国铁路史:克里米亚战争让不可一世的沙俄认识到了铁路的重要性

1825年时期的亚欧大陆势力图(图片来源于全历史)

文明世界的人很在意吃相,发动战争也要找个借口。宗教矛盾就是最好的借口。当时巴勒斯坦还是土耳其帝国的一个省份。很早以来,东正教和天主教一直为这个“圣地”的管辖权争执不下。

信奉天主教的法国和信奉东正教的俄国分别向土耳其施压,土耳其苏丹先是于1851年把圣地管辖权赋予天主教会,半年后迫于俄国压力又把管辖权给了东正教会。

法国人得知后立刻威胁要封锁达达尼尔海峡,土耳其苏丹两头惹不起,赶紧又把圣地交给了法国支持的天主教会。

尼古拉一世笑了。

俄国铁路史:克里米亚战争让不可一世的沙俄认识到了铁路的重要性

1852年俄国俄国海军部制定了在博斯普鲁斯的登陆计划,随后尼古拉一世召见英国大使,正式提出瓜分土耳其的方案:俄国占领君士坦丁堡,并将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置于俄国“保护”之下,而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和克里特岛则归英国所有。

英国人大怒:土耳其本来就是日不落帝国的势力范围,你想拿走,只给我剩下个成天闹独立的埃及和一个小岛。沙皇你也太过分了。

尼古拉一世决定不理睬英国的态度。

俄国铁路史:克里米亚战争让不可一世的沙俄认识到了铁路的重要性

“雷鸣”号军舰

1853年2月,俄国“雷鸣”号军舰进入博斯普鲁斯海峡,直接停在了苏丹皇宫旁边。

缅希科夫公爵到皇宫当面向苏丹提出最后通牒,要求撤换外交大臣,恢复东正教会对巴勒斯坦圣地的管辖权,承认俄国沙皇对土耳其境内东正教徒行使保护权。

看着窗外停靠的俄国军舰,苏丹咬牙接受了前两条,但坚决不肯放弃对境内子民的统治权。辱国可以忍受,丧权不行。5月,御前会议否决了俄国提出的第三条要求。

俄国铁路史:克里米亚战争让不可一世的沙俄认识到了铁路的重要性

英国、法国和奥斯曼的指挥官在战场上开会。英国的费兹罗伊·萨默塞元帅(英语:FitzRoy Somerset, 1st Baron Raglan)、Omar Pasha和法国的佩利西耶元帅(图片来源于网络)

保护教民,战争的借口找到了,可以动手了。

7月初,俄国出兵8万,占领了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的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并准备包围博斯普鲁斯。10月,土耳其苏丹正式对俄宣战,第九次俄土战争爆发。

战争在多瑙河地区、黑海沿岸和高加索同时展开。11月底,俄国黑海舰队对停靠在黑海南岸锡诺普港的土耳其舰队发动突然袭击,土耳其舰队在3小时内被全歼,俄国海军完全掌控了黑海。

俄国铁路史:克里米亚战争让不可一世的沙俄认识到了铁路的重要性

锡诺普海战,由艾瓦佐夫斯基绘画(图片来源于网络)

土耳其舰队被歼灭的消息传到欧洲,立刻震惊了英法两国。俄国掌控了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就意味着俄国独占了黑海、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不仅影响英法两国在土耳其的殖民利益,而且还能控制英国通往中亚和印度的贸易通道。

1854年1月,英法两国以维护土耳其领土完整为理由,组成联合舰队进入黑海。同时,法国拿破仑三世写信给尼古拉一世,要求俄国军队立刻撤出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两公国。对于两国的威胁,被初期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尼古拉一世嗤之以鼻,他回复拿破仑三世说:“1854年的俄国仍然像1812年那样强大”(1812年俄国军队在库图佐夫指挥下大败拿破仑一世)。之后,俄国宣布断绝同英法的外交关系。

1854年3月,英法两国正式对俄宣战。

俄国铁路史:克里米亚战争让不可一世的沙俄认识到了铁路的重要性

克里米亚战争示意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英法联军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先在远离战场的白海、勘察加和敖德萨对俄国进行远程炮击,并占领了波罗的海的阿兰群岛,以此牵制俄国,同时抓紧向黑海运送军队和物资。待克里米亚方向英法军队数量超过俄国一倍以上,1854年8月联军突然将攻势集中到克里米亚。9月中旬,英法海军陆战队在克里米亚沿岸的帕夫托利亚登陆,随后迅速向塞瓦斯托波尔挺进。

塞瓦斯托波尔是俄国黑海舰队所在地,也是黑海北岸的重要防御要塞。英法联军拉上了奥地利和撒丁王国,在人数和军事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沙俄以一敌五,明显处于下风,加上没有铁路,部队调动和装备运输只能靠马车和步行,在坚守了349天后,塞瓦斯托波尔失陷,黑海舰队遭到覆灭,克里米亚战争以俄国战败告终。

俄国铁路史:克里米亚战争让不可一世的沙俄认识到了铁路的重要性

弗朗茨·鲁鲍德笔下的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1904年作(图片来源于网络)

1855年2月,曾经不可一世的沙皇尼古拉一世在内外交困中服毒自尽。

顺便提一句,在这次战争中,英国女护士南丁格尔赶赴前线护理伤员,由此诞生了南丁格尔护理制度,后来更有了南丁格尔奖。俄罗斯至今无人申请南丁格尔奖。

1856年3月签订巴黎和约,俄国被迫让出多瑙河三角洲,把比萨拉比亚南部归还摩尔多瓦,取消俄国对土耳其属下东正教民的保护,黑海中立化,禁止外国军舰通过海峡,禁止俄国在黑海保有舰队和军事装备,列强共同保障奥斯曼帝国的独立和完整。

继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参加了父亲的葬礼和自己的加冕礼之后,痛定思痛,认识到俄国战败的教训主要有两条:一是陈腐的农奴制,二是落后的铁路基础设施。他决定大刀阔斧进行改革。

俄国铁路史:克里米亚战争让不可一世的沙俄认识到了铁路的重要性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铁路网发展规划》,俄国铁路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建设高潮从此开始

18世纪以前,俄国和多数欧洲国家一样,传统的运输方式是水运。早在18世纪初期,俄国已经将伏尔加河、第聂伯河、顿河、北德维纳河与鄂毕河的上游联系在一起,建成了发达的运河系统。

到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浪潮扩展到俄国,机器化生产逐渐代替手工业,工厂制度逐渐代替手工工场。工业化的发展必须解决交通运输问题,水路及公路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要。因此,在沙皇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俄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提出仿效英国修建铁路。

1810年俄国人弗罗洛夫在阿尔泰一个工厂修了一条2公里长的铁路。因为用马牵引,所以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铁路。马一次能拉三节车厢,运送8吨矿石。由于阿尔泰实在太偏远了,所以连沙皇都不知道有这么一条铁路。

俄国铁路史:克里米亚战争让不可一世的沙俄认识到了铁路的重要性

切列巴诺夫父子(yandex.ru)

1834年农奴出身的工匠叶菲姆.切列巴诺夫和米隆.切列巴诺夫父子在乌拉尔地区的下塔吉尔冶金厂修建了一条铁路。轨道用生铁铸造,全长854米,他们还为这条铁路制造了两台蒸汽机车。

第一台机车牵引重量3.3吨,可以乘坐40名旅客,时速13-15公里。第二台机车功率稍大,可以牵引16吨货物。

这两台机车先后因锅炉爆炸(这是早期蒸汽机车的通病)报废,第三台机车相当成功,但牵引能力还不如马。

俄国铁路史:克里米亚战争让不可一世的沙俄认识到了铁路的重要性

这条铁路属于企业专用线,不是公共运营铁路。

1836年4月,在奥地利工程师盖斯特涅尔建议下,尼古拉一世颁布诏令,决定修建皇村铁路。

工程投资300万卢布,于1836年5月动工,总共动用了2500名工人和1400名士兵,11月库兹明-帕维尔斯克段开通,盖斯特涅尔亲自驾驶蒸汽机车牵引。

俄国铁路史:克里米亚战争让不可一世的沙俄认识到了铁路的重要性

切列巴诺夫父子修建的铁路(yandex.ru)

一年后圣彼得堡-皇村铁路26公里全线建成通车,往返1小时,平均速度达到51公里/小时,最高速度60公里/小时。

此后一段时间,圣彼得堡-皇村铁路每天开行2对旅客列车,其中周六、日由蒸汽机车牵引,平时用马牵引,直到1838年才全部使用蒸汽机车。

皇村铁路的轨距最初是6俄尺(1829毫米),1903年改为5俄尺(1524毫米)。

有个关于俄国铁路轨距段子:沙俄准备修铁路时,管事的大臣前去请示沙皇,说其他国家铁路轨距都是1435毫米,我们大帝国是不是该比他们宽一些?正在忙着传宗接代的沙皇不耐烦地一挥手:宽个**!大臣赶紧现场量了一下,于是轨距就从1435毫米变成了1520毫米。

后排那位同学你坐下,这不是生理卫生课,你那个关于器官尺寸的问题我不回答。

其实,选择5俄尺作为轨距标准,仅仅是为了取整数,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计算方便。1851年俄国正式将1524毫米定为全国铁路轨距标准。20世纪70年代,由于普遍采用国际单位制,同样为了计算方便,苏联政府决定将全国铁路轨距拨成1520毫米。

俄国铁路史:克里米亚战争让不可一世的沙俄认识到了铁路的重要性

梅利尼科夫(yandex.ru)

1842年2月1日,沙皇尼古拉一世根据交通大臣梅利尼科夫及圣彼得堡交通工程学院学者克拉夫特的报告,颁旨修建圣彼得堡-莫斯科铁路,同年8月1日动工。

工程由梅利尼科夫和克拉夫特带领圣彼得堡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毕业班全体27名学生主持,梅利尼科夫负责北段,克拉夫特负责南段。

圣彼得堡-莫斯科铁路全长645公里,建设之初即为复线,沿线有大桥8座,中小型桥梁182座,34个车站。

1851年11月建成通车,成为俄国历史上第一条干线铁路。当时的旅客列车用圣彼得堡工厂生产的蒸汽机车牵引,列车11.15从圣彼得堡始发,次日9.00抵达莫斯科,全程运行21小时45分。

俄国铁路史:克里米亚战争让不可一世的沙俄认识到了铁路的重要性

莫斯科-圣彼得堡铁路示意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莫斯科-圣彼得堡铁路是当时世界上运营里程第二长的铁路(仅次于美国纽约州的伊利湖铁路),也是技术水平最高的铁路之一。

建设过程中共征用5万名农奴,其中十分之一死于劳累和各种传染病。

莫斯科-圣彼得堡铁路几乎是一条直线,只有三个小弯。

俄国铁路史:克里米亚战争让不可一世的沙俄认识到了铁路的重要性

1851年莫斯科-圣彼得堡铁路建成通车(twitter.com)

传说沙皇尼古拉一世亲自用尺子划出线路走向,三个手指头碰到了铅笔,才出现的三处弯道。

中国导游对此津津乐道,其实,三处曲线仅仅是为了避开困难地段而已。

铁路通车后,过去两地之间由水路及公路运输的粮食及农产品改用快捷的铁路运输,对俄国的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俄国铁路史:克里米亚战争让不可一世的沙俄认识到了铁路的重要性

俄国铁路史:克里米亚战争让不可一世的沙俄认识到了铁路的重要性

莫斯科的列宁格勒站和圣彼得堡的莫斯科站,二者外形完全对称(yandex.ru)

这条铁路被命名为尼古拉铁路,十月革命后改称十月铁路,至今仍是俄罗斯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

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给俄国国内带来了极大的震动,由于俄国在当时没有形成铁路网,军队从俄国中央地区步行到克里米亚花费了很长时间,途中遭受很大损失,而且后勤补给也十分困难。

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俄国铁路奠基人、首任交通大臣梅利尼科夫主持起草《铁路网发展规划》,同年,亚历山大二世批准成立俄国铁路总公司,由政府为铁路建设提供一亿卢布股票的担保。

俄国铁路史:克里米亚战争让不可一世的沙俄认识到了铁路的重要性

1848年圣彼得堡铁路车库(wikimedia)

由于资金不足,政府决定吸收私人资本参加铁路建设,政府担保5%的固定年收益。

与此同时,此前国家投资兴办的铁路由于经营亏损,也转归个人所有。到1871年,几乎所有的铁路都被私营化。

形成网络的铁路立刻显示出巨大的盈利能力,1880年俄国铁路平均收益率达到21.5%,1891年高达40.5%。

1895年起,政府又恢复了铁路官办的方针,将所有私营铁路全部以赎买方式收归国有。

俄国铁路史:克里米亚战争让不可一世的沙俄认识到了铁路的重要性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大批失去土地的破产农民源源不断涌入劳动力市场,成为廉价的劳动力。仅1861-1870年期间,外出务工的农业人口就达到130万,1881-1890年期间为500万,1891-1900年为700万。1900年达到1550万(全国总人口才1.4亿),占劳动人口总数的34%。

农村剩余劳动力降低了工业化过程中的劳动力成本,推动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成为俄国工业化的开端。

俄国铁路史:克里米亚战争让不可一世的沙俄认识到了铁路的重要性

乌法铁路大桥(yandex.ru)

历史资料显示,至1893年俄国铁路每公里建设成本为6.15万卢布,同期只有美国为4.98万卢布,低于俄国,其他国家如德国为7.7万卢布,英国高达17.5万卢布,法国9.8万卢布,都高于俄国。俄国铁路建设成本低的主要原因就是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1861-1875年,俄国共修建铁路15554公里,1876-1891年修建10295公里。1866年俄国平均每万人拥有铁路2.5公里,到1891年已经达到3.8公里。

铁路以莫斯科为中心,向西到当时俄国统治下的华沙,向南到黑海、向北到波罗的海和赫尔辛基(当时也属俄国),莫斯科成了全国铁路的中心枢纽,俄国铁路网已经初具规模。

俄国铁路史:克里米亚战争让不可一世的沙俄认识到了铁路的重要性

亚历山大二世(yandex.ru)

亚历山大二世兑现了他登基时的诺言,1861年废除农奴制,到1881年他遇刺身亡时,俄国铁路总里程已达到22525公里。

19世纪80年代,铁路先后修到了乌拉尔、里海、中亚和阿富汗边境。1881年至1910年间,俄国铁路里程增加到6.97万公里,至1916年达到8.54万公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俄国机车车辆产量也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第二位。

俄国铁路完成了向世界铁路大国和技术强国的跨越,而此时,清朝还在沉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