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如果夏利20年前被豐田收購,自主品牌格局或將改變

01 前言

夏利,連續18年佔據自主銷量冠軍,“國民轎車”的鼻祖。

夏利,在90年代的發展非常迅速,2010後的衰敗更是令人惋惜,只停留在80後的回憶裡。

很多人都說是一汽惡意收購了夏利後才導致夏利的出局。

真的如此嗎?本文簡單介紹下夏利的發展和衰落。

02 夏利的誕生與輝煌

1965年,在汽車修配廠的基礎上成立了天津汽車製造廠,主要生產輕型貨車。

到70年代,我國全面進入改革開放,當時一汽、上汽、北汽分別與奔馳、大眾、克萊斯勒進行合作。

在此背景下,在1983年政府確定在天津建設微型汽車生產基地。同年,天津派考察組赴日考察,尋找適合中國國情的經濟型轎車。

如果夏利20年前被豐田收購,自主品牌格局或將改變

考察後發現,日本的大發很適合中國,最終在1984年,天津汽車和日本大發簽定協議,引進微型麵包車Hijet 850的全套生產技術,生產“華利”麵包車。當時“華利”麵包車主要作為出租車使用,塗裝黃色,稱為“黃大發”。

當時的外資車企大部分希望採取合資的形式進行合作,津汽希望通過技術引進的形式進行合作,而大發同意技術引進的合作模式,這也是選擇大發的很重要原因。

如果夏利20年前被豐田收購,自主品牌格局或將改變

1986年,津汽又引進大發Charade車型,在中國組裝成夏利車型出售。

夏利的推出非常符合中國市場的需要,紅遍大江南北,1988年天津市汽車工業公司決定正式成立天津市微型汽車廠

1997年8月28日,為更好發展夏利品牌,天津微型車廠改製為天津夏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至此,夏利正式成為獨立的汽車品牌。

1997年12月夏利TJ7130U問世;1999年夏利推出適應環保要求的TJ7101和TJ7131車系,皆使用電噴發動機,化油器時代結束。

據當年《中國經營報》報道,1999年,夏利在北京地區的總銷量在2.3萬輛左右,其中90%以上為出租車。

乘勝追擊,1999年,津汽集團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03 夏利艱難的新千年

新千年發生的2件事情對夏利影響很大。

第一件事:我國成功加入世貿組織;

加入世貿組織後,來自海外車企對中國市場衝擊力逐漸加強,而同時國內許多民營自主品牌也逐漸壯大。

其中體現最明顯就是夏利在出租車行業的衰落,夏利出租車在長期高強度運轉的情況下暴露出了不少小毛病,人們對夏利的抱怨逐漸增多,留下了廉價的印象。

與此同時,合資汽車的迅速崛起,一些配置高、質量好的車型價格也不斷降低。

第二件事:主要城市開始限制小排量

1998年12月26日,北京市公安局發出通告,禁止排量小於1.0升的小轎車白天通過長安街。之後,全國大約有22個省市的84個城市出臺了限制小排量車上路的政策。

這個現在看起來很荒唐的政策,在當時非常風靡,各地開始限制小排量車,理由是造成了交通擁堵。歧視小排量汽車的政策直接導致了中國汽車市場格局變化,對於以小排量為主力的夏利,首當其衝。

如果夏利20年前被豐田收購,自主品牌格局或將改變

由於政策的衝擊,夏利人將精力逐漸轉向三廂車型。很快,豐田Platz便被引入中國,它在國內的名字叫做夏利2000。

但夏利2000的命運卻給了津汽人沉重的打擊,由於頗為怪異的造型和很弱的動力,人們對它並不感冒。上市兩年後,平均每月不足1000臺。

04 與豐田合資,被一汽收購

90年代,豐田公司看上夏利在中國小型車市場的領先地位,希望收購夏利50%股份,開價淨資產的4倍,在這樣優厚的條件下,天津市國資委拒絕了豐田公司。

2000年7月,豐田汽車最終與天津夏利各自出資50%組建了新的合資公司:天津豐田汽車公司

而正是看上了豐田這塊肥肉,天津汽車引來了一汽集團的關注。

為了振興東北,解決一汽配套廠大量產能閒置問題,國資委要求天津汽車與一汽集團重組,其實就是將天津的工業產值轉移到東北。

如果夏利20年前被豐田收購,自主品牌格局或將改變

2002年6月24日,重組方案敲定,津汽將夏利股份有限公司84.97%中的60%出售給一汽,之後,一汽成為了夏利的實際控制者。

而其實在被收購前的2001年,天津汽車已經開始虧損,虧損達到8700萬。

05 夏利溫水煮青蛙式的衰敗

收購後,夏利卻發現一汽的“重心”放在了豐田身上。收購後,一汽豐田便不斷推陳出新,在眾多領域搶佔著國內汽車市場。

而夏利卻受到了冷落,沒有得到一汽集團資源的傾斜,更沒有從戰略上進行長遠佈局,而是隻是自生自滅的慣性發展。

從2002年至2019年,夏利汽車錯過了新能源汽車浪潮、錯過了產品升級、錯過了互聯網造車。反觀夏利的對手們,紛紛提前佈局,夏利在戰略佈局上就開始了落後。

2004年~2009年,夏利發佈了夏利N3和N5兩款新車。

2011年,一汽夏利達到了企業的巔峰,銷量達25.3萬輛巔峰。

而轉眼到2018年,夏利的全年銷量滑坡到18791輛,被主流汽車市場無情拋棄。

如果夏利20年前被豐田收購,自主品牌格局或將改變

2018年9月,一汽夏利正式發佈公告,將天津一汽華利汽車100%的股權轉讓給南京知行公司,即新勢力造車“拜騰”的母公司,售價“1”元,同時承擔相應債務。

06 綜述

一家曾經如此輝煌的老牌大型國有企業,就這樣溫水煮青蛙式的衰敗,值得深思。

曾經一位夏利人士談起公司為何走向衰落時答覆到:“自己對公司很有感情,經營只是一方面,夏利面臨的情況遠比想象中複雜。”。

表象是夏利戰略沒有跟上汽車產業的發展步伐,缺乏創新,低價導致低質,產品品質出現問題,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

而根本原因可能有國家政策的不利因素,更可能有母公司的決策牽制等。有業內人員分析,夏利與一汽重組後的企業經營限制於一汽集團,沒有獨立的決定權,而一汽的自主品牌重心則放在奔騰和紅旗上。

如果20年前夏利被豐田收購,或許夏利可以發展的更好,自主品牌的格局也將改變。

我相信每個夏利人都在討論為何衰敗,每個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