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華為中興,恩怨情仇,到底誰最值得被吹捧?

談中興,繞不開華為;

提任正非,免不了侯為貴。

既生瑜必生亮,一狼一牛,恩怨情仇。

華為中興,恩怨情仇,到底誰最值得被吹捧?

華為為狼

在華為內部,《華為基本法》就是法律

公司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法律"上都有規定,並且不容改變。

華為中興,恩怨情仇,到底誰最值得被吹捧?

"奮鬥精神"、"速度"、"衝刺"、"破釜沉舟"、"活下去"、"自我批判"、"脫胎換骨"、"重新做人"這些是任正非講話最常用的詞語。

華為中興,恩怨情仇,到底誰最值得被吹捧?

任正非嚴厲且富有攻擊性,狼性十足,致力為團隊注入"狼性基因"

中興為牛

侯為貴是一個典型的東方企業家,為企業植入的是"孺牛文化"。

當慣學霸、做過老師的暖男——侯為貴,一直喜歡四平八穩的處事風格,也很少有過激行為,做事永遠不緊不慢。

華為中興,恩怨情仇,到底誰最值得被吹捧?

舉個例子:

當年華為和中興的官司爆發後,侯老就一直想不通一個問題——"華為為什麼要起訴中興呢"?

華為中興,恩怨情仇,到底誰最值得被吹捧?

狼要吃肉,牛要吃草,雙方狼牙對牛角、針尖對麥芒。

惺惺相惜

兩人同為"40後"

,堪稱"共和國一代"創業家,是新中國最早下海的一批人。

同樣在在沒有任何指引的情況下開始創業生涯。

華為中興,恩怨情仇,到底誰最值得被吹捧?

同樣深耕通訊行業,同樣叱吒全球,一個是鐵血軍人,一個是技術暖男

同城"兄弟"惺惺相惜,兩人多次私下一起探討民族通信業的未來。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

因為兩家公司太過相像,任正非所制定的發展計劃和產品結構上,幾乎和中興如出一轍,有超過一半的產品是重合的。

兄弟倆頭一回有了針鋒相對的苗頭,自此拉開了此後長達15年的"混戰大幕"

華為中興,恩怨情仇,到底誰最值得被吹捧?

天生"狼性"的任正非組建了一批極具攻擊性的銷售團隊,四處出擊,爭奪市場;而侯為貴則使出價格利器,用低價俘獲人心

撕破臉皮,兵刃相見

那一年,華為在湖南、河南項目的投標書中,加入了打擊中興的內容

第2天, 中興開始反擊,以牙還牙,如法炮製。

第3天, 結果,中興贏得了大額的訂單。

不甘心的老任,隨後在法院起訴了中興,狀告其將"中興電源"與"華為電源"進行引人誤解的對比。但很快,中興便以相同的理由狀告華為

華為中興,恩怨情仇,到底誰最值得被吹捧?

雖然侯老想不通老任這麼做的理由,他也不太願意大動干戈,後來,隨著競爭不斷加劇,他也就慢慢習慣了。

四起官司,雙方各贏一半,華為被要求賠償中興經濟損失180.5萬元,中興被要求賠償華為經濟損失89萬元

在這場"中華"大戰中,華為輸了官司交了銀子卻贏得了品牌和市場

貼身肉搏,員工互罵

雙方的"戰火"延伸至國外,在印度、尼泊爾等地展開激烈爭奪。

這期間,雙方你爭我鬥,半路截住對方投標人員的事情時有發生

華為中興,恩怨情仇,到底誰最值得被吹捧?

雙方員工以各種外號來"互罵"

華為員工稱中興為26,暗喻對方是二流企業;中興員工則稱華為是28,比26還2...

打歸打,罵歸罵,都是一個"媽"生的,03年美國思科起訴華為侵權時,中興就曾發聲力挺華為。

華為中興,恩怨情仇,到底誰最值得被吹捧?

混戰結局

"拼殺"的結果現在大家都已知道,以華為甩中興幾條街而告終。

華為中興,恩怨情仇,到底誰最值得被吹捧?

2015年10月中興通訊發佈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中興通訊實現營業收入685.23億元;而華為2015年的業績是3900億元...一舉奠定了自己的王者地位。

2016年1月,侯為貴正式交棒,標誌著一個時代的落幕。

華為中興,恩怨情仇,到底誰最值得被吹捧?

30年間,他將中興從一個做外貿加工的小企業帶進世界通信設備廠商的前四強,可謂功勳卓著。

儘管與華為相比,仍遜色不少,但考慮到紛紛陷入衰退中的歐美企業,以及中興在美國市場上的影響力,已實屬不易。

華為中興,恩怨情仇,到底誰最值得被吹捧?

侯為貴曾總結說:"從開始的小打小鬧,到後來的劍拔弩張,再到最後的刀刃相見,我們跟華為的競爭總體上利大於弊,因為競爭激發了雙方員工的熱情,更重要的是,20多年的競爭,兩家的身體更強了,外國同行反而弱下去了。"

任正非說,

對於我和侯大哥,歷史上的"既生瑜,何生亮?"是不對的,其實我們應該用"既生瑜,必生亮!"來形容,他為中興所做的一切令人尊敬。

逆境中見潛能,實力者自前行。兩位都值得我們敬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