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骨科醫生說,讓我休息﹢鍛鍊,不矛盾嗎?我到底該動還是不該動?

我們有句俗語叫

病要“三分治,七分養”

我經常跟病人講

骨科病人要三分治、三分養、四分煉

休息﹢鍛鍊,慢慢就可以自愈

骨科醫生說,讓我休息﹢鍛鍊,不矛盾嗎?我到底該動還是不該動?

又讓休息,又讓鍛鍊

這不矛盾嗎?

其實,並不矛盾

下面聽我慢慢道來

骨科醫生說,讓我休息﹢鍛鍊,不矛盾嗎?我到底該動還是不該動?

比如(一)

下肢骨折手術後的病人

休息就是患肢避免負重

因為在骨折癒合之前患肢的負重

主要是內固定在起作用

過早、過多的負重會導致內固定的疲勞斷裂

骨科醫生說,讓我休息﹢鍛鍊,不矛盾嗎?我到底該動還是不該動?

那怎麼又讓鍛鍊呢?怎麼煉?

鍛鍊的目的

1.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

患肢久置不動,血流緩慢,容易形成靜脈血栓

2.促進患肢消腫

鍛鍊可以使肌肉收縮,擠壓靜脈以利於靜脈迴流,達到消腫的作用

3.預防關節粘連

關節久置不動,容易發生關節粘連,屈伸活動受限

4.預防肌肉萎縮

如果肌肉缺乏運動,身體就會以為此肌肉沒有用了,而出現廢用性萎縮

怎麼鍛鍊才是安全並且有利的呢?

鍛鍊有兩種方式

1.肌肉等長收縮

緊繃肌肉,但關節無運動

骨科醫生說,讓我休息﹢鍛鍊,不矛盾嗎?我到底該動還是不該動?

2.肌肉等張收縮

肌肉收縮,帶動關節運動

骨科醫生說,讓我休息﹢鍛鍊,不矛盾嗎?我到底該動還是不該動?

再比如(二)

對於膝關節炎的病人

同樣需要休息+鍛鍊

休息,就是減少膝關節負重下的運動

以免加重膝關節的磨損

骨科醫生說,讓我休息﹢鍛鍊,不矛盾嗎?我到底該動還是不該動?

鍛鍊的目的:

1、促進關節軟骨的營養代謝,延緩退變

因為關節軟骨是沒有血管的組織

骨科醫生說,讓我休息﹢鍛鍊,不矛盾嗎?我到底該動還是不該動?

它就像一塊海綿

被擠壓時會排出代謝廢物

回彈時回吸營養液

所以關節久置不動勢必減緩關節軟骨的營養代謝

加速退變

2、加強膝關節的穩定性

關節就像軸承

骨科醫生說,讓我休息﹢鍛鍊,不矛盾嗎?我到底該動還是不該動?

如果存在不穩、晃動

不能在正常軌道上轉動

勢必會加速其磨損

而膝關節是個平面關節

其穩定性主要靠周圍的韌帶和肌肉來鎖緊

骨科醫生說,讓我休息﹢鍛鍊,不矛盾嗎?我到底該動還是不該動?

鍛鍊可以使關節周圍的肌肉和更加強壯

更有韌性

從而更好的穩定、保護膝關節

骨科醫生說,讓我休息﹢鍛鍊,不矛盾嗎?我到底該動還是不該動?

鍛鍊方法:

膝關節非負重,或儘量小的負重下的關節運動

1、 坐姿伸膝

骨科醫生說,讓我休息﹢鍛鍊,不矛盾嗎?我到底該動還是不該動?

要領:

1、勾腳,髕骨及腳趾朝上

2、緩慢伸直膝關節,此過程超過4秒

3、大腿不能離開椅子

4、維持伸直位5-7秒

5、緩慢放下,此過程超過4秒

一組10-20下,休息30-60秒

如此循環,連做3-5組

若此過程可以輕鬆完成,可以適當增加難度,腳踝處壓沙袋,或彈力帶輔助

骨科醫生說,讓我休息﹢鍛鍊,不矛盾嗎?我到底該動還是不該動?

2、 靠牆靜蹲
骨科醫生說,讓我休息﹢鍛鍊,不矛盾嗎?我到底該動還是不該動?

要領:

1、膝、髖儘量保持90度,膝蓋不要超過腳尖

2、根據自身情況決定靜蹲時長

3、休息30-60秒,再蹲一次,循環3-5次

想了解更多關於改善膝痛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點擊:跑步百利只傷膝?權威數據怎麼說?我來教你怎麼破!

再比如(三)

腰肌勞損的患者

曾經遇到一個腰痛的病人,我問他,平時幹什麼,他說:“我什麼也不幹,天天玩”,我問他玩什麼,他說“每天都打牌,一坐就是三四個小時,甚至更長”。

殊不知,久坐是對腰的損傷很大,相當於腰來講,久坐並不是休息,而是在幹活。

其實,椎間盤髓核組織像關節軟骨一樣

也沒有血管

骨科醫生說,讓我休息﹢鍛鍊,不矛盾嗎?我到底該動還是不該動?

其營養循環也是靠擠壓回彈,久坐不動必然影響其營養物質的循環;而且再看下圖

骨科醫生說,讓我休息﹢鍛鍊,不矛盾嗎?我到底該動還是不該動?

由上圖可見,仰臥位是對腰椎的壓力最小的,壓力過大,勢必會加快腰椎的退變

那怎麼鍛鍊呢?

鍛鍊,是鍛鍊脊柱周圍肌肉(核心肌群)的力量

肌肉力量的減弱

就會影響脊柱的穩定性

穩定性差了

在日常活動中

勢必會加速腰椎的退變

鍛鍊的目的

就是加強核心肌群的力量

方法:

1、飛燕式

骨科醫生說,讓我休息﹢鍛鍊,不矛盾嗎?我到底該動還是不該動?

要領:雙腿與髖同寬,腹部收緊;身體起至胸部離開就好,更多感覺延展而非抬高。挺起後堅持數秒,下落時不要完全放鬆,身體抬起部分剛剛貼近床面即可重複下一個動作。

2、平板支撐

骨科醫生說,讓我休息﹢鍛鍊,不矛盾嗎?我到底該動還是不該動?

要領:肩、腰、踝關節在同一直線上,上臂垂直於地面,頸部保持自然放鬆。維持此動作(大部分人應該在十幾秒至數十秒),直至堅持不了為止,休息2分鐘,重複此動作,做2-3組。

其實,上面這些不是我最想表達的

下面才是

骨科醫生說,讓我休息﹢鍛鍊,不矛盾嗎?我到底該動還是不該動?

就同一塊肌肉而言,也要休息的同時加強鍛鍊

骨科醫生說,讓我休息﹢鍛鍊,不矛盾嗎?我到底該動還是不該動?

休息是什麼?就是不勞動

勞動的特點是什麼

動作幅度小而快,反覆長時間重複同一動作

比如掃地、洗衣、擀餃子皮、織毛衣、剪髮等等

骨科醫生說,讓我休息﹢鍛鍊,不矛盾嗎?我到底該動還是不該動?

這樣的動作

雖然能活動到某一塊或某一組肌肉

但是對肌肉的壞處>好處

骨科醫生說,讓我休息﹢鍛鍊,不矛盾嗎?我到底該動還是不該動?

因為:

1、肌肉沒有做到全程的舒縮,對肌肉的刺激不夠

2、肌肉內有穿行其內並營養肌肉的血管

骨科醫生說,讓我休息﹢鍛鍊,不矛盾嗎?我到底該動還是不該動?

肌肉的生長需要血運的供應

肌肉需要充分的收縮和舒張

才會更好的擠壓排出代謝完的靜脈血迴流

並有充分的時間使富含營養的動脈血流入

幅度小而快、反覆長時間重複的同一動作

使動脈血一直無法充分流入

代謝廢物也無法被良好的帶走

從而導致肌肉缺血、疼痛

還會導致肌肉痙攣

骨科醫生說,讓我休息﹢鍛鍊,不矛盾嗎?我到底該動還是不該動?

這也是劇烈運動後第二天局部痠痛的主要原因

(乳酸堆積)

所以,劇烈運動、或者爬山後

應做拉伸

以恢復肌肉的彈性

所以

在做前文所講的鍛鍊動作,或其他鍛鍊動作時

或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

最關鍵的要領就是

幅度要大、速度要慢

幅度要大、速度要慢

幅度要大、速度要慢

骨科醫生說,讓我休息﹢鍛鍊,不矛盾嗎?我到底該動還是不該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