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沒有標準跑姿,但是有錯誤跑姿,你跑錯了嗎

關於跑姿,各種流派說法不一,即便在高水平運動員中,跑姿也存在一定差異,這對於大眾跑友而言,就有可能造成困擾,究竟是學習某一種跑姿技術?還是模仿優秀運動員的跑姿?究竟有沒有標準跑姿一說?

沒有標準跑姿,但是有錯誤跑姿,你跑錯了嗎

跑姿的合理性

無論怎樣,良好跑姿的目的就是取得最佳生物力學效果—也即能耗最少和效率最高,圍繞這兩點,姑且不說最佳跑姿,合理跑姿應該是有的。合理跑姿四要素包括:

1. 頭部正直,軀幹挺胸收腹並略微前傾;

2. 以肩為軸心,自然前後擺臂,擺臂不要越過身體正中線;

3. 著地點靠近臀部下方,即重心投影點,同時著地輕盈;

4. 適當控制步幅,步頻180步/分最佳。

跑姿和速度的關係

如果說中長跑跑姿與短跑跑姿不同,大概大家都不會有什麼疑義。但即使中長跑,不同配速下跑姿也略有不同,對於這一點,大家怎麼看?對於跑姿,不能僵化機械地理解為中長跑無論速度快慢,就一個固定的跑姿,而是應當靈活變通的理解跑姿,也就是說抓住跑姿的關鍵原理即可。

沒有標準跑姿,但是有錯誤跑姿,你跑錯了嗎

尋找適合自己的跑姿

例如高水平馬拉松運動員幾乎都採用前腳掌落地跑法,非洲運動員中尤為明顯。前腳掌落地是一種更專業、更實效的跑法,具有很多優點,也有利於提高速度和減少損傷。但是這對於大部分普通跑友來說並不適用。

前掌跑法對速度和節奏的要求更高。雖然前掌跑法有利於速度和效率提高,但反過來跑的速度和節奏越快,就越容易實現前掌著地。普通跑者如果沒有一定的速度,或者沒有一定的協調性和控制能力,盲目地模仿前腳掌著地技術反而可能導致肌肉發僵,同時也增加受傷風險。

說直接就是由於每個人的速度、肌力條件不同,沒有必要非得學習大神的跑姿,適合獵豹的姿勢,不見得適合羚羊,如果不適合自己的,再好看、再標準也是沒有意義的。

沒有標準跑姿,但是有錯誤跑姿,你跑錯了嗎

錯誤跑姿要防禦

尋找到適合自己的跑姿需要一個漫長積累實踐和改正的過程,今天小編給大家總結了幾點普通跑者普遍的跑姿錯誤,讓大家在尋找適合自己的跑姿的過程中少走彎路。

步頻過慢,邁步太大

很多初跑者最容易忽略步頻的問題,總覺得雙腿倒的慢一些更省力,但是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雙腿受力時間的長短。

專業運動員的大步幅是由腰腹的左右旋轉推動的,腰腹力量越強大,步幅就越長,所以如果想實現大步幅,就要從核心力量下手。

上半身僵硬,動作不協調

一個跑步初學者,最難做到的就是在跑步途中讓全身放鬆,尤其是上半身的放鬆更是不容忽視,有很多初跑者緊握拳頭,上身極度不自然,這也是造成傷病的原因,而且時間長了,對自身的健康也沒有任何好處。

在跑步途中,不管疲憊與否,都要盡力保持上身的位置,不要低頭跑,不要後仰跑,盡力將頭部放到自身感覺最正確的位置,因為有很多時候,由於長時間的跑步,我們的身體會隨著疲勞自然產生動作變形,而在這之中,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力保持標準的姿勢。

重心後坐或前移,整體搖擺不定

任何一種重心的偏差都會造成不必要的衝擊力,膝蓋傷很多情況下就是沒有控制好重心造成的,而重心的不穩很大程度的原因也來自於臀部肌肉力量的不足,經常做深蹲,可以有效地緩解這種不足,同時,平時一定要抽時間做力量訓練,這樣才能保證跑步姿勢的標準和穩固。。

另外,跑步時,膝蓋應與臀部必須對齊,不要向內彎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