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當年滿街跑的東歐車,因何有"四大破"?

前段時間發了一組關於一臺正在整修的破伏爾加轎車的圖片,沒想到引發不少朋友的感慨和議論。表面上大家議的是車,其實最本真的,還是對歲月的回憶與留戀。

當年滿街跑的東歐車,因何有

上世紀7、80年代,乃至到90年代初,中國的大街上奔跑的汽車,多數都是進口自東歐,保有量比較大的有拉達、伏爾加、莫斯科人等。國產車以東風、解放、黃河卡車為主,如今牢牢把持產銷量前三甲的大眾,90年代初在中國剛剛起步,至於日產和別克還根本沒引進。

那麼,曾經佔據統治地位、滿大街跑的東歐車因何有"四大破"之稱呢?其實,"四大破"說的是四個品牌,因為設計、製造、維修等原因,存在不耐用、故障多等問題,因此開不了多長時間就得維修,跑了沒多少路就破破爛爛,所以被稱為"四大破"。 "四大破"究竟有哪些?我們一一來看:

一大破:拉達。

拉達汽車廠於1970年4月19日開始生產汽車,在3年半內,亦即1974年,自第一臺車製造之後,達到它的全產能運轉,每年生產了66萬輛車——即每天生產2203輛車。到1984年時,年產量達到72萬輛,而製造總數量已達到1300萬輛。這樣的數字即便放到今天,對於一座汽車廠來說,都是不容易達到的。

當年滿街跑的東歐車,因何有

熟悉嗎?

拉達汽車雖然產量大,但是走的路子確是二戰時期蘇聯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模式:以數量代替質量。簡單、易於製造、價格低廉,便於大規模生產和購買,這就使得拉達車可靠性較差。蘇聯人對於拉達車的使用方式是:小毛病要麼不修湊合著開,要麼簡單處理一下治標不治本。大毛病乾脆把車報廢,反正新車也不貴。

當年滿街跑的東歐車,因何有

曾經的拉達尼瓦,如今再次被引進,想好好摸摸它

二大破:伏爾加

(Volga)是俄羅斯高爾基汽車廠的一款著名汽車品牌,曾被廣泛地用於的公務用車,在東歐、中國、朝鮮等國也極為常見。配備一輛伏爾加汽車,在當時是一種身份與地位的標誌。前期圖集中的伏爾加,就來自於前浙江軍區的一位首長。而網友們對此車缺點評論最多的就是:耗油量大、夏天空調不行、易開鍋。

當年滿街跑的東歐車,因何有

這coupe造型怎麼樣?

三大破:莫斯科人

人()汽車廠成立於1930年,上世紀70、80年代佔據著俄羅斯汽車業的龍頭地位,曾經被認為是蘇聯汽車製造業的一面旗幟。Moskvich於1947年開始生產首批Moskvich汽車,之後隨著市場上的熱銷,市佔率越來越高漸漸把Moskvich推上蘇聯汽車業的第一大廠。儘管如此,這個品牌的汽車也存在著可靠性差、維修困難的問題。

當年滿街跑的東歐車,因何有

那個年代的背掀,是何等前衛?

莫斯科人汽車引入我國的數量沒有拉達多,位列四大破之三。

四大破:達契亞

說起這個達契亞,實實在在是個奇葩。這個羅馬尼亞生產的品牌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曾經一度活躍在中國,似乎一夜之間冒出來許多,但時間不長几夜之內又紛紛消失,真是來得快去得也快。

當年滿街跑的東歐車,因何有

這才叫跨界車

引入中國的車型很多是一款小皮卡,之所以稱之為小皮卡,是因為它比一般的皮卡都要小上兩圈,而且在駕駛的感覺上挺輕便,乘坐也較傳統的皮卡舒適。

不過在可靠性和耐用性上,達契亞連上面那三位都不如,曾經的保有量也不多,因此四大破裡面排名老末。

結束語

不少朋友把波羅乃茲、斯柯達也列入東歐大破車的行列。餘暉認為,斯柯達的品質還是不錯的,要明顯高出其他幾個東歐品牌。波羅乃茲確實不咋地,和那幾個哥們兒相比不遑多讓,姑且稱其為"一爛"吧。

當年滿街跑的東歐車,因何有

波羅乃茲

如今的00後基本沒有聽說過也沒有見過"四破一爛";90後有個別人坐過"四破一爛";80後對"四破一爛"很熟悉;而70後、60後以及50後,則是看著、坐著東歐的大破車長大的,大破車伴隨著他們走過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留下了此生難以磨滅的情懷。

在那個年代,如果你能經常坐上小汽車,基本都是幹部身份或是幹部家屬,不少人對於車的喜愛完全是因為愛坐車。司機還是一個"離地三尺賽神仙"的職業,屬於技術活兒,受到大家仰慕。

如今,除了百萬以上的豪車,沒人再喜歡長時間的坐車。日子好過了,小身板兒卻經不起風吹日曬了;當然,面子也是不能丟的,別的地方可以省,這充門面的車不能省。如果不是因為這兩個原因,還真不見得有多少人愛開車了。以前是幾年都見不上一次大堵車,加油維修都是老公家的事兒。現在養個車,就跟供了個祖宗,這到底是時代的進步呢,還是人類的退化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