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是谁杀死了“再来一瓶”?原来都是幕后“黑手”在搅局

“再来一瓶”这个营销策略出现的时候,在饮料市场和酒水市场嫌弃了惊涛骇浪似的轩然大波。某品牌成功的成为了饮料市场推广策略的“标杆”,没有“再来一瓶”的饮料都是没有诚意的,没有“再来一瓶”的饮料都是“耍流氓”。

这个营销策略瞬间把竞争对手逼到墙角。对于分销商和最终用户来说,饮料产品的优惠政策都是非常重要的。与空箱返利、毛利支持、开盖奖励等市场推广活动相比,再来一瓶对消费者最为实用,经销商推广产品、清点库存更为可行。然而,任何追随者都必须权衡他是否有能力跟进。

是谁杀死了“再来一瓶”?原来都是幕后“黑手”在搅局

但是,杀敌三千,自损八百。当“再来一瓶”攻城略地时,也容易被这把双刃剑所伤。“再来一瓶”曾经让分销商拍手喝彩,这让他们在销售季节临近时想哭。不仅如此,再来一瓶最终销声匿迹的主要原因是促销行业出现了“大蛀虫”,极大地影响了生产企业的利润,最终不得不停止。

随着“再来一瓶”影响的扩大,尤其是大多数饮料企业采用这种方法后,各种突发情况也开始陆续出现。

因为每家企业每年都会提前为“再来一瓶”促销计划产品的数量和交付时间。一般情况下,年底前应将中奖的瓶盖退回制造商。但结果令人惊讶!一年来,制造商实际收到收到的“再来一瓶”的瓶盖竟远远多以实际印发的数量。

是谁杀死了“再来一瓶”?原来都是幕后“黑手”在搅局

从经销商的角度来看,他们也不会拒绝这样的交易:他们从制造商处购买的商品的购买价格可能是2.5元,但如果他们可以从中间商处以每人1.0元的价格购买伪造的“再来一瓶”瓶盖,然后再去更高级别的经销商或制造商处交换一个已售出的公司。

每年快速消失的饮料数量是惊人的,在这个基数下,这个利益链也是相当惊人的。

后来,也因为这类劣质厂家专门批量生产制假中奖瓶盖来交换的越来越多,厂家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并逐渐取消了这种推广方法。后来,业内许多分析人士也将饮料业务大幅下滑的部分原因归因于这种大规模粗制滥造的“再来一瓶”促销方式。

是谁杀死了“再来一瓶”?原来都是幕后“黑手”在搅局

所以,慢慢的,厂家意识到这种机会主义的伎俩,再加上自身成本的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曾经流行的促销方式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而取而代之的就是现在常见的“一元换购”的新“套路”。

但是不管怎么样,能利好消费者,同时为企业增加宣传和知名度的行为都是无可厚非的,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