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都挺好》苏明成舅家的孩子众邦为什么总是拿着手机玩,家庭条件一般父母还这样溺爱?

牛蛙君


你好,剧情终结者,不请自来。

苏佳他大舅的孩子众邦,从出场就是一直在玩手机,一是为电视剧打广告,因为有个游戏是宾果消消乐,从苏明玉开始玩手机,就一直在玩这个,这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编剧,想告诉观众总众邦存在智力方面的问题。相比于苏明成他的舅舅家,感觉才是真真正正的啃老一族,一家三口人都没有工作,靠着他这个姐和姐夫一家来生活。 这一家真的是没有洗白点的一家。


从孩子起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到众邦,大家都来帮他的意思。说到名字,都挺好,这一部电视剧里面的名字都很有趣,苏明玉,去万千宠爱于一身,掌上明珠的意思,苏明哲,通情达理,明通是非,苏明成,事业有成,家业有成,苏大强,坚强自立,独立自主。每一个名字都是反讽。确实很有意思


剧情终结者


《都挺好》我一集不落的追了下来,苏明成的表兄弟众邦,虽然出场次数不是很多,却也是一个看点。

剧中一个片段就是小的时候舅舅一家又来姐姐家蹭饭,谈到给儿子取名为众邦,寓意是儿子今后遇到所有困难都有众人帮意思吗?真心的觉得不要脸,自己夫妻两靠着姐姐的帮不就是助不思进取就算了,还想要让大家一起帮他养儿子。

众邦这个孩子看着人高马大的,年纪也不小,行为举止却宛如一个“弱智”儿童,看着都让人着急。

众邦考高中失利了,没有考上高中,所以想要找一个私立学校。一家人到苏大强家“打秋风”,他也是全程吃吃,玩游戏,可他明显内心不够成熟,两耳不闻窗外事,只知道玩游戏,处处需要人照料,不能自理。不管家人做什么,好像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后面他爸爸跟苏明成都打起来了,他还是无动于衷,照样玩着手机。等到他父母都走了,明城提醒他,他才傻咚咚的回应了医生,慢悠悠的跟着出门。

名成舅舅一家养出这样的巨婴也是没谁了。实在生活中像众邦这样爹妈宠着,吃喝不愁,每天只用低头玩手机就行了的比比皆是。电视剧表现的手法更为夸张一些。要培养一个孩子不容易,而要毁掉一个孩子其实很简单。


毁掉孩子最简单的方法:用钱

明成舅舅一家本来就仰仗着苏妈,拿了不少钱,他舅舅觉得自己的儿子众邦当然也得苏家接盘了,上学、结婚、生孩子都得管。明城舅舅一家,就是吸附苏母为生的吸血虫。这样的父母又怎么能给孩子一个正确的三观教育。

最好的老师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剧中的人设重男轻女都很严重,明成舅舅家也是而众邦是他们唯一的男丁所以就更加宠溺,有求必应。有一个场景就是他们跑到苏大强房子赖皮的时候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众邦都已经这么大了还被妈妈当婴儿一样照顾。

明明中考都考不好不是读书的拿块料,还硬要送去私人学校。自己没钱,就恬不知耻的要找姐夫一家子压榨。

恨不得倾家荡产只为了照顾孩子,甚至是清荡别人的家产。

最终换来的,却是孩子越来越不成器,也根本不珍惜父母花钱为他创造的生活。

在《反溺爱》一书中曾提到,被宠坏的孩子一般都有四个特征:
1.很少分担家务或其他责任
2.没有太多行为与作息规范

3.父母或其他人给予了他们过多帮助
4.拥有很多个人物品

像众邦统统都满足了,不过换句话说他遇到这样的父母又怎么能教会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所以,纵然他是一般家庭还被如此溺爱,是他的原生家庭导致的。是一个必然。

剧中大多数矛盾的起因都是因为经济问题。

对于金钱观的教育要趁早,不要让孩子为钱所困。

被溺爱的孩子,往往会本末倒置,不拿钱当回事,以为无穷无尽或者钻进钱眼里,甚至因此伤害家人。只有懂得金钱的价值,自己独立,孩子离开父母之后依然能幸福的生活。

毕竟,钱可以增加幸福感。

《都挺好》小说结尾有一段话:
我们不知道女儿长大后会成为舞蹈家还是银行家,没有办法控制她以后能赚多少钱。但我们可以借用诚实面对现在的用钱方式影响她。
不管未来她拥有什么,她都应该知道如何存钱,也应该知道如何与何时要舍得花钱,更应该学会不受金钱与其他想影响她的人摆布。
我们教育子女的时间不会很长,时机稍纵即逝。


凡是都是有度有量的,宠爱过多就是溺爱,溺爱不是真正的疼爱。

给孩子充分发展空间,一味自以为是的爱,毁了孩子三观不说,也可能毁了孩子的未来。


凰北辰


有一种心理叫“补偿心理”!!!

你知道吗?如果有钱人吃一碗清汤面,有人会说那是勤俭节约,而穷人吃一碗清汤面那就变成了穷酸。这种定位的差别,不仅存在世人眼中,也存在教育当中。

我们公司有一位非常厉害的HR,有一次闲聊,她说道,过去所有公司都乐于招一些穷人的孩子,因为他们更加的能吃苦耐劳,而现在,那些穷人家的孩子不太敢招了。不仅全然没了过去的思想,更多的是好吃懒做,遇事喜欢推脱责任。现在的教育中,家里越穷,父母越宠溺孩子,越是容易把孩子性格培养扭曲。

有一个真实例子,一个朋友离异后,条件不如之前,但正因为如此,有什么好的都留给孩子,尽量去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恰恰是这种“补偿心理”,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养成没有责任心、担当、缺乏感恩的性格。

《都挺好》中,众邦就是如此,爸爸做着发财梦,姐姐在世时,一切都靠姐姐接济,家里辛辛苦苦攒钱都为了给众邦读贵族学校,想尽办法给孩子最好的,这种补偿心理其实就是父母的一种自我安慰。


过去,穷人家的孩子他们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条件的缺乏,在教育孩子时非常的清醒,希望孩子知道苦难,从而靠自己去化解苦难。而现在呢!很多穷人都把贫穷归于不公平,觉得自己是没有那个机遇、遇不到贵人,不然自己肯定有一番作为。


因为自己苦了、被人看不起了,不想孩子也一样被贴上“穷人”这个标签,就给孩子穿名牌、不让孩子吃苦,这让孩子从小虚荣心极强、自尊心极强,这些看似补偿实则毒害的行为,让孩子将来走上社会不一定好过。


林青霞在自己最低谷的时候,一位大师跟她说:面对、接受、处理、放下。正确认识自己,而不是一味的去补偿自己本不该有的。


澳优袋鼠妈妈


《都挺好》中,舅舅家的孩子一直拿着手机玩,特别是撞明成的那段,放下手机,低着头就朝明成撞过去,结果明成只稍微一躲,他就撞到柜子。一是为剧中增加点喜剧效果,更重要的是说明,舅舅的儿子除了玩游戏,什么都不行,可想而知学习成绩怎么样。无赖的舅舅,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没孩子时,就靠明成的妈妈接济过日子,有了孩子,还是一个智力有问题的孩子,要问明成家要多少钱?明哲每年给家的5千美金,她一定悄悄都给了他,一直对明玉不好,经济上不支持,想来该给明玉的钱也都给了这个无赖舅舅。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不只是家庭条件好的溺爱孩子,家庭条件不好的有时溺爱的更厉害。他们觉得自己的条件不如别人,怕孩子受罪,所以不用孩子伸手干活,更可怕的,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没有给孩子讲道理,讲人生,让他们努力奋斗,而是给他们钱,花最多的钱让上好学校。至于孩子拿钱干什么,上什么学校适合他,他们都不想。这样只会害了孩子,也许,下一代的家庭条件还不如他们现在的生活条件。

试想一下,成天玩手机,吃零食的众邦,长大后,会干什么?生活条件能提高吗?他的父母还有个赵美兰(明成母亲)给钱,他会有人给吗?


狮脑山下小喇叭


《都挺好》这个电视剧,因为刺痛了很多人的感触,恰是反映了很多具体事实,有很多人感觉,太过真实而看得非常不舒服。但是,就是因为它演的就是事实。

苏家一家子都是奇葩,一个女主人加三个男人,个顶个的都很让人不可思议。女主人重男轻女的厉害,男主人,更是开创了“苏大强式的奇葩”,而明成兄弟俩也是各有各的“奇点”,让人感觉这一家子是怎么凑合在一起的呢!

而今天的问题,是舅舅家的孩子,众邦,这个名字起的,简直就是他的个人的写照,是家里人就打算这么“众帮”的。

舅舅家,条件好不好另说着,他们就是本着“吃姐姐啃姐姐”一套程序下来,各种理直气壮,对于已经去世的女主人来说,帮扶娘家帮扶自己侄子,更是比养育自己女儿还重要的多的事情。

这一家人的根深蒂固的不要脸的思想真的是令人唾弃!

而他家条件不好,更主要的表现在,教育思想的落后,条件不好,就好好教育孩子吧,结果,反而成了“寒家养贵子”的典范。

那个众邦,人高马大,却又是一个典型的弱智男,除了会玩手机,对于一切完全不放在心上。至于他父母厚着脸皮带着他上门求救,对于他来说,完全无所谓。能不能上学,上什么样的学,他完全不放在心上。他就是一个典型的“电子游戏迷”,而压根不思考自己的将来。

这就是一个“巨婴”,他的父母是一对“啃姐族”。

对于众邦之所以会这样,可以想象得出,一直是父母溺爱,并“千方百计地毁了他”,给了他一部智能手机,并灌输过“不怕,你姑妈会出钱”之类的说辞。

所以,这个孩子就被父母亲手毁掉了。表现得像个大傻子,啥也不会,啥也不关心,只是就是低头玩手机而已!虽然再刺眼,却真实存在!


Longsuixinyuan


众邦一直玩手机的状态,一是电视剧的广告因素,二是为了突出舅舅家一家人都属于非正常家庭,爸妈都是啃老一族,没有工作没有学历的背景,在教育孩子这块必然缺失,所以孩子也是以一种特殊的智力有问题的方式出现,三是这个电视剧本身讲的比较现实,也比较贴近生活,现在的孩子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积极备考,好好学习,被父母望子成龙的期望着同时父母也在践行着,实际上生活中有更多的父母没有那么高的价值观,甚至是对孩子除了给予金钱上的花费,从来不关心孩子的成长,要么直接抛给爷爷奶奶,而隔代的亲密,带来孩子的龟速成长,不会吃饭不会拿筷子的甚多,在家只是玩手机看电视,恣意的怼大人,不得不说现在无礼的孩子特别多,大人缺失了成长,而过两年孩子年龄一大父母反而去要求他该会做这做那却不知自己根本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总之,宠溺的孩子群体比例也是不小的,值得深思的问题哦😊


卢卢94


别给溺爱贴标签,溺爱跟家庭环境几何无关,溺爱也不是富人家才有的事情,笑贫仇富可以,别这么明显。

溺爱,对于条件不好的家庭才是更大的灾难。小时候要的玩具还可以满足,长大后要车要房你负担不起的时候,那怎么满足?

表弟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长大,从小被溺得不行,家在农村,不是拆迁户所以家庭环境非常一般。到了初三的时候,早恋了。人家女孩说了一句“KK真好,每天都开摩托车接送女朋友回家。”这小子就急了,立马就回家要买摩托车,还要买贵的,鬼火电喷还是什么的,牌子忘记了,就记得个价格是8000多。

又是不上学又是摔东西摆臭脸的,还说自己父母没本事,死穷鬼,害得他也是穷鬼在女朋友面前抬不起头。我姨没办法,闹不过孩子,只能去找亲戚借钱买了个车给他。家里亲戚劝啊,这毕竟也不安全不是?可架不住我姨一把眼泪一句悔。

终于,没个几天,撞人家小车上了,人也进院大修了。好吧,更让人受不了的来了,表弟居然说要买小车,如果买小车,就不会伤了!我的天啊!

这次没敢给买,当场我娘就反问我姨:“你这是要让他无证驾驶,给逮着进局里蹲几年是吧?”

不敢想象,这以后要是闹北上广深的房子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结果。溺爱毁的不仅仅是孩子,而是一个家庭。慎重!


淅爸育儿记


这个是为了剧情需要啦,就是为了打造这样一个显得笨笨蠢蠢同时又着迷于手机的众邦,来衬托他妈他爹的要求是多么可笑无理!

话说回来,现在不管家庭条件好坏每个家庭手机都是必须品了,大人每天手机不离手真的没法去责怪爱玩手机的孩子,要我说就应该从大人做起,回到家就把手机搁置起来,专心辅导孩子学习


晴儿妈聊育儿


正因为这种心态,才导致过度溺爱孩子,天天抱着手机玩,两个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玩手机,明明已经成年了却还像个孩子一样,什么都不管,不关心不关注。现在社会还有多少这样的家庭,为了不让孩子闹,丢给孩子一部手机就可以了?最初手机是为了方便通讯,现在手机代替电视电脑💻却也让多少孩子成瘾放不下。



涵涵妈999


我身边有好多的家长就是,自己跟个老妈子一样,孩子却一身名牌,没有礼貌,学习更是没有一个好的,我搞不懂为什么明明没钱还要把孩子养成富二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