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假《兰亭序》为何被鉴定成“真迹”?因为鉴定方法是伪科学!

“假《兰亭序》惊现北京,被鉴定为‘真迹’”的消息传出后,经过各大媒体(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媒体)的深挖,惊人的发现:这件伪作之所以被鉴定为真迹,是因为使用了新型鉴定技术“量子检测”。

那么,这种方法靠谱吗?我认为不但不靠谱而且还是伪科学!

假《兰亭序》为何被鉴定成“真迹”?因为鉴定方法是伪科学!

兰亭

不可否认,我对“量子”一词的认知还停留在物理课本上,为了弄明白我特意补了补课。的确,近些年全球在这方面有一定的突破,但也仅是“突破”而已,并非真正得到广泛使用。而鉴定《兰亭序》使用的方法,正是“量子检测”。

假《兰亭序》为何被鉴定成“真迹”?因为鉴定方法是伪科学!

“量子检测”

上图就是检测用的仪器。据知情人士透露,只要将古董、书画往上一放,材质、年代和名称就显示在电脑上了。哇塞!太神奇了!多年来一直困扰收藏者的鉴定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是不是感觉很高兴?别激动,对此我有两个疑问:

第一,这种仪器没有获得专利,也没有任何许可,检测报告可信度几何?第二,国家级的博物馆和文物机构都没有这种仪器,还要依靠传统的鉴定方法辨别,一个“野鸡协会”能拥有这种“高科技”吗?

假《兰亭序》为何被鉴定成“真迹”?因为鉴定方法是伪科学!

网络截图

说不定是人家独有的呢?即使是,这种检测方法也不靠谱,因为有前车之鉴:

大家是否还记得,当年央视报道过一则这样的消息:某人在拍卖行购买了一件清代名家的绘画,后来发现是假的,之后将拍卖行告上法庭——拍卖前,这幅画的鉴定依据:仪器化验,确认画纸是清代的;问题出在哪了呢?出在了画上——墨汁、颜料、印泥都是当代的。当代人使用古代的材料可以理解,但古代人使用当代的材料就说不通了。最后判定:这是一张由当代人拿清代纸伪造的假画。

假《兰亭序》为何被鉴定成“真迹”?因为鉴定方法是伪科学!

网络截图

另外,《兰亭序》创作于东晋永和九年,这个时间点王羲之在序首写得很清楚,毫无争议。永和九年即公元353(癸丑)年,而“量子仪器”检测出来的创作时间为公元367年,完全驴唇不对马嘴。

还有一种自然现象可以否定“量子仪器”:纸张会自然风化——即使保存再好,时间长了也会有不同程度的风化;永和九年距今1666年,而今天鉴定的这件《兰亭序》竟然和新的一样,你说这是不是扯淡!

假《兰亭序》为何被鉴定成“真迹”?因为鉴定方法是伪科学!

神龙本《兰亭序》图1

相传,《兰亭序》是王羲之酒后打的草稿,后来觉得涂抹不好看,又写了几遍,但都不满意。“量子检测”的这件,会不会是王羲之后来写的呢?我认为绝对不是!草稿有涂抹,重新在写还会有涂抹吗?即使有,也不会出现在同一处!这件作品涂抹修改之处,恰恰与唐代冯承素神龙本《兰亭序》出现在一个位置上。

假《兰亭序》为何被鉴定成“真迹”?因为鉴定方法是伪科学!

神龙本《兰亭序》图2

唐代临摹的母本会不会是这一本呢?我认为更不是!因为冯承素临摹使用的是双钩填墨——就是说,拿一张白纸覆在真迹上面,用笔勾出轮廓再添墨,以此缩小与真迹的差距。而我们看鉴定的这一件,笔画瘫软无力,字字呆滞毫无一点生气,如果说这是母本,那王羲之的水平也太差了。

综上所述,可以确定这件《兰亭序》是伪作无疑。之所以会被鉴定为真迹,是因为不靠谱的“量子检测”;而问题最大的,是那个叫“中国书画量子研讨会”组织,完全就是伪科学。这帮人利用“量子”一词大做文章,用伪科学蒙骗大众,为自己谋取不义之财,这种行为应该受到全社会的谴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