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翁美玲1959-1985》第三章 回港

大学毕业,经过一段短暂的设计师助理的工作后,翁美玲于感情失意受挫中回到香港散心,住在代母的家中。

在英国八年,翁美玲的变化令这些亲友吃惊,他们纷纷夸赞翁美玲长相漂亮,而这种漂亮大概英国人是无法欣赏的,她热心的亲友团告诉她,不回香港发展太可惜了。

带着这些鼓舞,以及曾获得英国华裔小姐亚军的资历,翁美玲正式报名参加无线组织的香港小姐选美。

现在看到翁美玲选美时送上的照片,那个时候的她还有些肥胖。参加这个选美,她充满了自信,人们评价她回答司仪的提问,虽然不够流畅,但却有自己的个性。

但翁美玲选美失败了,拿到的第八名不足以安慰她,她在给其舅父的电话中,多次提到这是她人生中不能忘怀的失败,她自信,除此之外,她没有失败过。

但翁美玲在所有参选的佳丽中,是学历比较高的一位,无线看重她的这一点,以及她不同于其他人的气质,将她签下,成为无线电视台《妇女新姿》的新晋主持人。

《翁美玲1959-1985》第三章  回港

1982年3月,翁美玲因为心情不佳,而回到香港散心,其时正住在九龙城天光道的代母家中——翁在母亲离开香港去往英国而她暂住香港的时期,也多得这位代母的照顾。二十三岁的翁美玲,已是个妙龄女子,出落得不错,由于代母等亲戚朋友的怂恿,翁美玲报名参加了香港小姐选美。当时翁的亲友一致对她说,生得这么漂亮,如果不回香港发展实在可惜了(大概在英国,他们认为这名中国小姐的美貌是缺少认同,将要造成浪费了),因为这种怂恿,加上翁的年轻气盛,使得她很快便决定回港参加了选美。

翁美玲如愿入围“港姐”,从数千名佳丽里脱颖而出,按照比赛规定,此后到决赛期间,入围的港姐都不能会见记者。有信心进军“三甲”的翁美玲对此并不介怀,她很守规则,每次往返家中和集训场地,都是低头匆匆而来匆匆而去。选美是香港民众娱乐生活的一件热热闹闹的大事,自然很受关注。娱乐记者总能挖出各种小道消息,以作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由于入围,翁美玲的选美照片也流传于报纸杂志,在一张照片中,翁美玲像任何一个邻家女孩一样普通,她的皮肤很黑,身材也不够高挑,无论是打扮、气质还是容貌,暂时都看不出夺冠的希望。

其实早在两年前的1980年,翁美玲就在英国参加了英国举办的华裔小姐选美大赛,并取得了好成绩,获得大赛亚军。在这个基础上,翁美玲眺望自己夺得港姐选美的“冠军”是很自然的想法。

1980年的华埠小姐选美会是由英国华商总会举行的,为第三届选美,其时参加选美的佳丽达到了三千人,翁美玲能够脱颖而出,也实不易。这一次选美的负责人何小姐回忆说:“在翁美玲报名时,寄来的相片非常清纯,给人好感,比真人更胜故已感觉她可脱颖而出,在司仪进行问答时,她做出的回答十分尖锐,印象深刻。因此在华商总会第四届华埠小姐选举时,被邀为司仪,她的口才、台风颇佳,为人称许。而自她返港当电视艺员后,亦经常返英探望父母,虽然她在电视界蹿红,但返英探亲,在华埠酒家品茗,未有露出骄态,给人好感。翁美玲之死讯初传抵英国时,华人均认为是谣言,即后证实后,均感惋惜。”

自小独立惯了的翁美玲,对于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很主动。一般来说,她对自己的决定是不会与继父廖锦棠如何商量的,顶多与母亲做些交流。不过对自己这位无血缘关系的女儿的内心想法,廖锦棠也采取“无为而治”的方法,并不过问。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这些女儿家的事情,囡囡从不和我说,她总是对她妈妈讲,与她妈妈商量,征求她的意见,然后再由她母亲通知我。”廖锦棠语气之中,未尝没有一种不受尊重的失落感,不过他转而自我安慰地讲道:“其实她已经长大成人,还受过良好的教育……”

与翁美玲背景相似的影星是张曼玉,她们都是由选美而入行,不过翁美玲比张曼玉早出道一年,经过《射雕英雄传》的热播,她坐上了直升机,蹿红速度相当快速,很早便成为无线的一姐。

但是,无论从哪个方面看,翁美玲都没有张曼玉幸运。选美,翁美玲连三甲也没有进入,而张曼玉在翁美玲的参选的次年,便夺得了港姐亚军,以及“最上镜小姐”;在演艺事业的巅峰时刻,翁美玲为情自杀,而其时她的电视事业也开始在走下坡路,但张曼玉却在《新扎师兄》中大红,直接威胁她在无线的“一姐”地位,其后更是接替她完成了《桥王之桥》。翁美玲像颗流星,因为遽然消逝而使人怀念,张曼玉更让人感到钦佩和尊敬,是柏林电影节和嘎纳电影节的双料影后。这一些,都使翁美玲无法与张曼玉同日而语。

假设翁美玲没有自杀,她可能因为突破角色而持续走红,也很可能因为角色不断的重复而让观众消磨掉对她的“蓉儿”的热烈印象——这是很实际的可能。人们对翁美玲的印象至今依然是“蓉儿”,一般影迷甚至不知道她的作品除了《射雕》还有什么?《十三妹》、《决战玄武门》、《天师执位》这些电视剧都是相当陌生的名字。翁美玲因为早逝使她将“黄蓉”凝固为化石神像,且不管是否真的经典,都让她的热心影迷顶礼膜拜。

《翁美玲1959-1985》第三章  回港

1982年的选美是无线电视台举办选美的十周年纪念,为了隆重场面,主办方特意制作了一枝价值十万元,在白金、黄金上镶满钻石的权杖,颁发给当年年度的“香港小姐”,从此,冠军可以获得一枝权杖成为港姐选美的传统。

在最后入围决赛的所有十五名佳丽中,翁美玲是最矮的一个,决赛时,她与其他十四名佳丽站成一排,她的位置在最中间,与周围的佳丽形成众星捧月之状,但因为最矮,而显得光芒黯淡,她没有收获到众星捧月的幸运,最后要进入“三甲”的梦想也成为镜花水月的空想。

总结自己的失败,翁美玲将它归结于自己的身高,在决赛的照片中,翁美玲在十五人中站姿最为中正严谨,与周围的佳丽相比,不但身高略差,表情也有些生硬,也欠缺风流妖娆,所以拿了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第八名,也未尝不是评委的公正选择。

“第三位出场的是6号翁美玲小姐,翁小姐芳龄二十三岁,身高1.59米,体重45.5千克,是一位纺织设计师。”在选美赛场上,主持人如此介绍翁美玲的出场。回答司仪提问的时候,翁美玲虽然对答并不流畅,但因为学识和经历丰富,回答得也很机巧,令观众和评委印象深刻。对于选美这样的大场面,翁美玲并没有感到怯场的惊慌。

这种胆大的性格,也是翁美玲帮助家里打点店铺时历练出来的能力。从香港去英国生活之后,翁美玲几乎每天都要帮忙照看家里的外卖店,她早已习惯了和店里的客人和店员相处。不用说店里是男性店员居多,翁美玲与他们一同干活一同吃喝,日子久了,就养成了一种像男孩子那样的主观倔强的性格,同时也好像男孩子一样喜欢热闹,喜交男性朋友。而她那些叔叔哥哥们,又因为她终归是个女孩子,而人人都争着去宠爱她,事事顺着她的心意。那阵子,宠她的人不只有店中的员工,还有她母亲、后父、谊舅父和一些婶母等等。

还在香港读高中的时候,翁美玲就以出众的容貌和活泼的个性驰名全校,被誉为“校后”。到了英国之后,顿成空谷幽兰,英国人缺乏对她这个东方人的“审美”。因此,那里的生活到底是平淡而无趣的,在中等学校毕业后,翁美玲先后进过剑桥大学和英国中央艺术学院,攻读布料设计,并尽量花时间广游博览,扩展自己的生活领域。而到了大学时代,她参加了英国华裔小姐选美,并获亚军。

港姐选美只拿到了第八名,翁美玲大失所望,心里愤愤不平,耿耿于怀。她不是一个十分看得开的人,也绝不认为自己只有这样的成绩,虽然选美过去很久,翁美玲始终不能介怀。舅父陈景在翁自杀身亡后接受了记者采访,回忆了这一段的故事。“囡囡一直耿耿于怀(港姐选美失败),她非常不服气,她不能当选港姐。她有时打电话回来,在电话里也常说,她这一生没有失败过,最失败的就是没有当选港姐。我曾经安慰她说,没有当选港姐算得了什么呢?反正现在无线对你器重,你这一口气理应咽下了吧?但她口里虽然说是,心里还是老大不服气的。”

《翁美玲1959-1985》第三章  回港

没有当选港姐是一种遗憾应当可以理解,女人爱美,争奇斗艳当然是常事,但翁美玲把不能当选港姐当做人生的最大失败,并且是不服气的失败,怨天尤人,却是不智之举。也许在她心目中,落选不但意味着失败,也意味着她认为这个“港姐”的桂冠本来就属于她的,让她拿个第八名的安慰奖简直是种侮辱。翁美玲的这种心态已经超过了简单的争强好胜,而是一种心胸不开阔的表示,这种性格,也为她几年后的自杀埋下了伏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