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菩萨当中只有地藏菩萨是以僧相显现的吗?你怎么看?

关运福


菩萨之中并不是只有地藏菩萨以僧相显现。

首先我们要弄清菩萨到底是什么。菩萨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意思是“觉有情”,是求无上菩提,利益众生,于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菩萨是自觉、觉他,觉悟一切有情众生,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救度一切有情众生。为了救度众生,菩萨常常化身为六道众生,对不同的众生显现出不同的形象来。

比如观世音菩萨,他可以化身为天众,化身为阿修罗,化身为畜生,化身恶鬼,比如有一个著名的面然鬼王,又名焰口,就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当然,观音菩萨也可以化身为各种各样、各种职业的人,当然可以化身为僧人,甚至可以化身为妓女。当然,观音菩萨最著名的形象就是南海观音。

除了地藏菩萨以外还有弥勒菩萨也以僧人的形象而著称。在五代十国的后梁,奉化有一位法号契此的僧人,他整日背着一个布袋,袒胸露乳。契此圆寂之时,留下了一首偈子:“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这时大家才知道契此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后来,中国寺院中的弥勒菩萨像,往往按照契此的形象,塑成大肚能容、笑口常开的样子。

而中国寺院里供奉的地藏菩萨形象,来自于唐代一位僧人。此人本是新罗国王子,名为金乔觉,他出家法号地藏,又被人称为金地藏。金地藏来到中国学习佛法,在九华山住了下来,苦苦修行。他圆寂后,尸体成了肉身舍利,骨骼如锁链一般,人们这才知道金地藏就是地藏菩萨的化身。后来中国寺院中地藏菩萨的形象,就保持这金地藏的形象。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欢迎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梦露居士


地藏菩萨的来历,来源于佛教故事。据说他成佛前,曾立下宏愿“地狱不空 誓不成佛”,因此被教徒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应现的道场在安徽青阳九华山,是源自《地藏菩萨十轮经》上的一个说法。

很多人有疑问,为什么地藏王菩萨是个光头僧人形象?其他菩萨都是头戴天冠,脚踩莲花,地藏王菩萨却是一个僧人的样貌,这背后有什么故事?

实际上,我们现在看到的地藏菩萨是从唐代才正式定型。唐朝时,朝鲜半岛分裂为三个国家,其中就有新罗国的王子,名金乔觉,此人生得相貌奇特,顶骨耸出很高,且力大无穷,非常聪明,金乔觉出家后就叫做地藏比丘,带着一条白犬,在茫茫大海中渡海来中华,游历各地数年后,在唐朝开元年间来到九华山,后来在九华山修行成道,在此圆寂,世人都传说他就是地藏王菩萨的化身。

所以自唐朝末年后,地藏王菩萨的形象就被固定下来,成了僧人样貌,他的来历就是唐朝的新罗王子金乔觉。地藏菩萨在九华山苦修多年,于唐开元26年入灭,共活了99岁, 每年农历七月三十这一天,安徽九华山的香火尤其旺盛,许多信奉地藏王菩萨的人都前来祈求,希望能保佑家人平安,老人身体康健,而他的样子就一直没有变过。

亦文亦物出品,原创不易,关注看更多有趣、经典、实用的传统文化小知识


亦文亦物


地藏菩萨确实是以僧像示人,但是没有必要纠结,不管是地藏菩萨还是观音菩萨,都有百千万亿化身,菩萨为了度化世人会根据情况不同现不同身,可能是男人,女人,乞丐,国王,官员,动物,天人,饿鬼,阿修罗,甚至佛,所以佛经中讲真正的菩萨并非只是在寺庙中的形象,而是示现不同的化身度人,是因为菩萨慈悲为怀而世人不悟。

地藏菩萨放弃成佛的机会,投身三恶道,发誓度尽世人方再成佛,这种牺牲度人的精神,让他成为佛陀涅槃后,度化六道的代理佛,直到未来佛弥勒佛出世之前,地藏菩萨发的大愿非常殊胜,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度尽众生方证菩提。



紫玄修行


按照佛教说法,每一尊菩萨,每一尊佛,都有无量化身显现无边世界,据众生因缘根基,救拔苦难,使令成佛。其中有化身为有天龙八部,帝王将相,童男童女,甚至饿鬼夜叉,乃至旁生……等等不可胜数,非旦佛身僧像独显其前。

在无量无数的佛菩萨中,与娑婆世界最有缘份的有四大菩萨,分别为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大菩萨。其中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的形象多以佩带珍珠璎珞,服饰精美,发髻也特别讲究,让人感到资产富有。而地藏菩萨一直以来,以僧像示现,没有过多的装饰品。究其原因大致有三,分别说之。

一者,地藏菩萨久远劫来,救拔一切罪苦六道众生,使令远离恶道,得生人天,日夜勤奋,完成着“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没有时间去穿金戴银。

二者,安忍不动,地狱为六道中居住环境最为恶劣的地方,菩萨以禅定之功住于此处,为了再多救助一个受苦之人而幸劳,而甚深禅定是佛家的必修课,因而示现出僧人形象。

三者,僧像是佛家三宝之一,并且蒙佛祖授权,在佛法哀微之后,并在弥勒出世之前,一切众生皆由地藏菩萨救度,也可以说,是代理佛,因而,地藏菩萨一直以来,以佛之代言人身份广度有情,示现僧像。


月影浮空


菩萨当中只有地藏菩萨是以僧相显现的吗?你怎么看?

仁道居和大家一样,在寺院里见到的地藏菩萨通常都是出家僧人的形象。不过,不只有地藏菩萨是以僧相显现的。例如西游记里面观世音菩萨曾经显一卖袈裟和锡杖的老僧形象。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化身。大悲咒每一句都是观世音菩萨一种化身。

浅显的来说,诸佛都有三身,三身,梵文 Trikāyāh,”即法身、报身、应身三种佛身,又叫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身” 除指体貌外,亦有“聚积”之义,即由觉悟和聚积功德而成就佛体。由此含义而有三身、三十二应身、千百亿化身等说法,而以“三身”的说法影响最大,即所谓理法聚而为法身,智法聚而为报身,功德法聚而应身。因一佛具三身之功德性能,所以三身即一佛。

用现代词汇和现代人的理解来说佛与菩萨无非是无线信号,但是这种无线信号是宇宙中最高等的智慧信号。觉悟的信号。例如某人觉悟高,救助他人,常被百姓称呼为活菩萨,那么他在人们心中其实就是菩萨了,因为他的思想是觉悟的,无论他是什么样的形象。

大家可能或多或少的听说过一些关于某佛,某菩萨现身救助他人的故事吧!有人说菩萨是那个样子的,也有人说菩萨是这个样子的。其实佛与菩萨不是固定形象的。

再举个例子。例如学雷锋。有的人遇到他人帮助以后会夸赞那人是活雷锋。其实一个道理。


神学老罗怡康斋


传说释迦牟尼当年拉屎,手痛,不能用手擦屁股,手上有一鸟毛,信手擦之。随手一扔,掉入毛坑,而毛坑化地狱,鸟毛化地藏。于是,地藏与毛坑,历万劫纠缠。永不分离。后秃驴美化地藏曰。毛坑不净,鸟毛何出也。呜呼!!!


首真道长


不是的!

地藏菩萨也是表各种相的!

四圣道中:声闻,缘觉,菩萨,佛。

这个很直观。就是不做菩萨是不能成佛的。

地藏菩萨虽有誓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实际《地藏经》中有讲到贤劫千佛灭度,只有地藏菩萨誓愿未了,还要继续行于六道。所以,众生不仅限于凡众,也包括我们四众弟子。因此地藏菩萨会以种种形来度化众生。

关于地藏菩萨像,显密的造像有许多法相。有僧相,就是常说的和尚相。有庄严相。还有表法相。

观音菩萨相也是如此。《普门品》中有说观音菩萨32应身或28应身。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就是大乘教义的一个核心!就是:菩萨!

菩萨者,菩提萨埵,觉悟有情。

简单的理解就是陪伴众生,随顺众生,现种种形,善巧方便,教化众生,逐步觉悟,到达智慧彼岸,也就是成佛!

菩萨的任务是全心全意为众生服务!这也是大乘佛法的任务!

所以,不仅是地藏菩萨现僧相。四众弟子也是众生。菩萨的任务是繁重的!护持三宝,教化民众,觉悟有情,发大誓愿!

成佛是必须要从菩萨过渡的!

不渡众生不成佛!

所以,菩萨化种种形!


上官恨水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祈祷][祈祷][祈祷]


觉醒极乐



地藏菩萨是出家后才证果,其他菩萨是在家就证果的。他们都是正等正觉。也就是说无论在家出家,只要精进持戒,都能成佛。





止于心动于行


佛菩萨都是随顺众生而幻化形象,地藏菩萨因要度化地狱众生故以僧人像,而观音菩萨更多是事迹是度化凡人,所以化过女人身,化过男人身。学佛本也不该纠结佛菩萨形象,所有的影响都是人们内心中的形象。“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相皆是因缘和合而成,不可取不可得。阿弥陀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