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漢字不會恢復繁體字也不可能繼續簡化

有人說,漢字還會繼續簡化嗎?如果漢字繼續簡化,那叫添亂!沒有任何科學基礎。如果回覆繁體字,同樣是添亂!

1978年推出過繼續簡化漢字的第二套簡化字方案,但是,遭到社會的反對,所以,第二套簡化字就等於胎死腹中。

第二套簡化字之所以被廢棄,除了激進的“漢字改革”思想的反省,還因為脫離文化,脫離群眾。例如把個別人使用的簡寫字,也當做標準字來推廣。

比如,幹部的部字,去掉了左半部,右半部,就是幹部的部字。餐廳的餐,只有左上,剩下的都刪除了。這就是添亂。

失敗的第二次漢字簡化已經教訓在前了,你還簡化什麼漢字?

再說呢,如今,寫字已經不是繁重的勞動方式之一了。

電腦手機的使用頻率比鋼筆還高,人人都能在手機上工作了。

而且,因為電腦手機是文字輸入,所以,也不存在繁體字與簡化字的差別了。

但是,如果是手寫,仍然有簡體字和繁體字的效率差別。但是,由於手寫負擔已經降到最低限度了,所以,也沒有特別增加負擔的擔憂了。

所以,簡化字已經沒有必要再簡化了,也沒有必要再“恢復”繁體字。

從國際化來說,中國推行的標準字大法就是《新華字典》,全中國全世界都知道《新華字典》裡的字是中國的標準漢字,你總不能今年《新華字典》這樣寫,明年《新華字典》那樣寫吧?

漢字需要穩定。中國的漢字從唐代就基本穩定下來了。

《康熙字典》蒐羅了5萬多漢字,其實90%是“異體字”,但是,寫法有繁有簡,都是楷書書體,參考對照的古老標準字是小篆體字。

《新華字典》存1萬1千多字,也有繁體字對照,沒有小篆。其實,也就7000多字。

對於90%的人來說,《新華字典》裡的字,你學一半就夠用了。

即使你想當作家呢,把《新華字典》裡90%的字,大約6000字學好,足夠對付的。

除非你是專門研究文字的,《新華字典》肯定不夠用。

由此來看,簡化字版的《新華字典》,就是最好的漢字普通學習標準了。

而更專業的漢語漢字的學習,與普通老百姓關係不大,就是像我天天玩文字,也沒有學習過篆書。

那麼,為什麼第一次漢字簡化是成功的呢?

兩個原因。一個是機會原因。當時,確實需要簡化字。不識字的人太多,普及漢字,就是以簡化字為標準的,因此,大家在第一時間,就接受了簡化字。形成了認同簡化字的最大群體基數。

第二,簡化字有深厚的歷史傳統。簡化的一些漢字,絕大部分是古代使用過的“異體字”。

例如萬和萬,後和後,雲和雲等等。雖然有些簡化字也是本來的字,例如子曰詩云的雲和太后的後,他們本來就沒有繁體字,但是被簡化字借用到繁體字中,代替繁體字了。

只有少部分,根據書法規律,整理了一下,推廣出來了,所以,機會和歷史都符合大眾接受。

而第二次簡化字,就有些離譜,所以,漢字再也不能簡化了,簡化必然會產生非常大的文化負擔和經濟負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