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中科院院所开放日:让科研“现场”成为科学“游乐场”

中科院第14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中国科学院第14届公众科学日于19日、20日举办活动,一大批科研场所向公众开放。本届公众科学日活动的主题为“科技创新,强国富民”。参与活动的家长和孩子们都收获了哪些快乐呢?让我们一起跟着记者去看一看!

神“计”妙“算”游乐场

中科院院所开放日:让科研“现场”成为科学“游乐场”

记者:倪思洁

公众科学日当天,中科院计算所变成了一个游乐场。在四层报告厅,一条通往编程世界游乐大门开启了。

下午一点多,七岁的小学生田雨阳跟着妈妈和妹妹来到了这个编程世界。“跑一步”“如果左边有路就往左走”“如果有前方有路就往前走”……各种指令在田雨阳的手指下一一形成,虚拟机器人也跟着他的指令在迷宫里穿梭。时不时地,他还能得到计算所科学家叔叔的“外援”。看到他的虚拟机器人穿过迷宫拿到宝箱,田雨阳高兴地扭过头去望向一直在背后鼓励他的妈妈。两岁的妹妹则紧紧依在他身边,抱着智能小汽车,安静而好奇地看着他过关斩将。

当今时代,编程语言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语言。通过科研人员开发的青少年编程教育游戏手机APP,青少年们可以参与编程游戏对抗赛,优胜者还能获得科研人员精心准备的小礼品。

科学“游园会”

中科院院所开放日:让科研“现场”成为科学“游乐场”

记者:丁佳

作为本次开放日的“重头戏”,科学魔术秀《奇迹时刻》由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曹则贤与著名心灵魔术师木春联袂上演,科学与魔术的迷人魅力在表演中得以尽情展现。

曹则贤通过偏振光的原理为大家展示了现实生活中的“穿墙术”,还教会了大家让小钢珠穿越硬币的科学小魔术,让现场的小朋友们兴奋不已。而木春进行的现场“读心”则更加震撼,每位参与互动的观众都仿佛被木春看透,所有的微表情和小动作都没能逃开他的眼睛,不可思议全都变成可能。科学与魔术的碰撞激发了不一样的火花,让现场的观众大饱眼福。

此外,“科研零距离”让大家可以近距离观看科学家平时所使用的高端科学仪器。而“科学一起嗨”让来访的大小朋友一起体验各种科学实验。

中科院院所开放日:让科研“现场”成为科学“游乐场”

一起穿越大自然奥秘之门

中科院院所开放日:让科研“现场”成为科学“游乐场”

记者:张行勇 白洁

“通过研究这根像个特大竹笋的石头就能够知道古代的气候是比今天的冷或是热、雨水多或少?”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薛刚博士通过多媒体图片及影像资料向来自西安多所小学的师生讲解溶洞如何形成的。而溶洞里的石笋像记录气候变化的书籍一样,科学家通过分析研究云南小白龙洞的石笋样品揭开了我国西南干旱和厄尔尼诺等古气候变化的密码。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举办的主题为“科技创新,富国强民”公众科学日公众开放活动,向社会公众特别是小学生们讲解、演示监测雾霾污染浓度PM2.5方法、多核素(Be-10, C-14, Al-26, I-129)质谱分析装置在碳十四测年、环境考古方面发挥的重大作用和树轮、砗磲里记录的古气候变化、海表温度变化与今天和未来天气关系等知识。让大家通过亲身接触、亲耳聆听、亲眼所见,更好地了解科学、了解研究所,认识科学,对科学产生兴趣。

中科院院所开放日:让科研“现场”成为科学“游乐场”

让大气知识“活”起来

中科院院所开放日:让科研“现场”成为科学“游乐场”

记者:王佳雯

一切都是“活”的:活动的卡片,活泼的场景设置,还有活动的孩子们。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融化中的世界”项目中,参与者可以从志愿者手中领到一份任务卡,其中有涉及有观测记录以来二氧化碳历史新高数据、有现代观测记录以来海洋最热年等看上去十分专业的六道题目。这些题目的答案,都被科研人员藏在了碳排放序列的海报中,空气质量一体机,科氏力转移游戏等精心设计的游戏中,需要孩子们活动身体和大脑,一点点把知识搜罗起来。

有趣、直观、可参与,今年大气物理所在公众日活动中花了不少心思,还在室内外展馆中摆上了大气研究中所用到的无人机、探空气艇、自动气象站等设备,让孩子们和高大上的设备来了次“零距离接触”。

中科院院所开放日:让科研“现场”成为科学“游乐场”

还有自动化所的探秘“国重”实验室、自然史所的“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名家讲座”、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工业生物技术·创造绿色世界”等一系列活动,都在期待你的参与!

中科院院所开放日:让科研“现场”成为科学“游乐场”
中科院院所开放日:让科研“现场”成为科学“游乐场”

请按下方二维码3秒识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