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地鐵“給力”爭創國家中心城市

地鐵“給力”爭創國家中心城市

13號線高架航拍圖

地铁“给力”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青島TACS聯調聯試集中控制與顯示中心

地铁“给力”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城陽產業園項目規劃圖

地铁“给力”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西海岸智慧小鎮項目規劃圖

地铁“给力”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慶祝建黨95週年“頌歌獻給黨,共築地鐵夢”合唱演出

□ 本報記者 吳宏林

□ 趙 宗

青島市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熱門候選城市之一,得到了山東省的全力支持。然而,想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嚴格的評價指標體系中脫穎而出,仍然任重道遠。候選城市的人口規模、經濟實力、創新能力、交通條件、國際化程度以及所在的城市群地位等都是競選項……

在接下來的發展規劃中,青島市已經用十五項攻勢托起了新的城市目標: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並重新把深圳確立為學習趕超的目標城市。

地鐵作為城市發展的新命脈,是青島市“修煉好內功”的重要支撐,青島地鐵的建設、發展、創新正在強有力地助推青島市爭創國家中心城市。

根據青島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青島軌道交通遠景年線網由18條線路(含兩條支線)、400餘個站組成,總投資4000多億元,全長838公里,即“18448”工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規劃中心城區800米半徑站點覆蓋率將達到80%,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目前形成了以膠州灣東岸、西岸、北岸城區為核心,“三城三網,網間快聯”的基本形態,為城市空間發展戰略提供強力支撐。

記者實地調查後得知,青島地鐵的高速、高質量發展,尤其是創新發展,在大幅提升青島這座美麗海濱城市綜合實力的同時,亦將助力提升軌道交通行業在國內乃至世界範圍的發展……

產業創新引領

產業集群與軌道交通帶動區域發展

目前,一些軌道交通發達的國內外城市普遍採用了以城市軌道交通走廊為紐帶和導向模式(即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以綜合用地組團為節點的產業化運營模式,這種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發展模式已被廣泛地認同為可以有效利用城市土地資源、減少環境汙染、滿足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城市發展模式。在東京、斯德哥爾摩、中國香港、深圳等一些軌道交通發達的城市普遍採用。

2016年12月27日,青島地鐵集團聯手華潤置地以41.3億元的價格拿下了嶗山區遼陽東路地鐵上蓋地塊,聯手開啟“地鐵+物業”的全新生活模式,成為山東省首例正式落地的地鐵場站上蓋項目,也是TOD理念的首次應用落地。“這是順應青島軌道交通建設理念的必然選擇。”青島市地鐵辦副主任、地鐵集團副總經理張君介紹,這種“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TOD開發模式,以人為本,最大程度上發揮公共交通的作用,目前在國內許多城市備受推崇。青島的地鐵建設也在遵循這一模式,以軌道交通站點為中心實現圈層式的發展,打造地鐵經濟。

“遼陽東路地鐵上蓋地塊項目通過與華潤置地股權合作模式,地鐵集團實現三級收益,即一級土地出讓收益返還、二級開發收益分配、三級自持物業經營,這些收益可以部分解決地鐵後續建設資金和運營難題,實現軌通交通的可持續發展。”在張君看來,在城市發展中,TOD模式的作用遠不止此,它能有效地促進周邊土地的開發,使其價值得到實現,並通過立體空間的連接讓整個城市更緊湊,避免“攤大餅”式大幅度的蔓延,起到優化城市結構的作用。

在TOD模式基礎上,資源開發公司進一步踐行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強化土地複合功能的理念,在國內首次系統地提出了“TOD+產業導入”即TIOD(Transit Industry Oriented Development)開發模式。TIOD開發模式,在原有軌道交通站點綜合開發的基礎上,結合區域特色有針對性地融入產業開發,進一步突出軌道交通與產業集群對區域發展的帶動作用,為城市功能再造、提升區域活力、產城融合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產業興,則城市興;產業強,則城市強。產業發展是城市發展的基礎載體,城市的發展必須依靠產業的支撐。TOD模式與產業的結合,將進一步放大軌道交通對城市發展的拉動效應。一方面,在實現城市綜合開發的基礎上推動城市產業集聚發展,加強資源整合,形成產業間的凝聚力與擴散力,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延伸發展。另一方面,TIOD作為一種城市規劃方式,將切實發揮軌道交通在空間佈局和資源配置中的先導作用,進一步優化園區基礎設施,完善園區的配套服務體系,促進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融”產業生態圈的形成,實現產業園區的可持續發展。

據青島市地鐵辦主任、地鐵集團董事長賈福寧介紹,地鐵集團與西海岸新區、即墨區、城陽區規劃並推動實施了西海岸智慧小鎮項目、即墨城軌配套基地項目與城陽地鐵創新產業園項目,目前三大產業項目均已進入落地實施階段。

即墨城軌配套基地項目。青島地鐵以“產城融合”的發展思路及TIOD交通產業引領區域的發展模式,打造高品質城軌配套基地,同時注重生態環境的打造及區域泉文化及古驛道等文化積澱。項目總投資額180億元,位於即墨區南泉片區膠濟鐵路東、岙東路北側,總用地面積約3000畝,總開發體量200萬平方米。項目以軌道交通產業設備維修保養、整車組裝、核心零部件製造、軌道交通配套產品生產等為重點發展方向,總開發建設週期約5年。

城陽地鐵創新產業園項目。借國家高速列車創新中心批覆契機,地鐵集團、城陽區政府共同規劃並推動實施青島地鐵創新產業園項目。項目總投資150億元,位於城陽區洪江河以東、G204國道以北,總規劃面積2000畝,總開發體量210萬平方米,規劃產業聚集區與學苑區,以軌道交通上下游產業鏈總部基地、雙創孵化基地、大數據中心、檢測認證中心為主要產業發展方向,同時規劃佈局地鐵綜合實訓基地與軌道交通專業院校,總開發建設週期為7年。

西海岸海洋智慧小鎮項目。西海岸海洋智慧小鎮項目為西海岸新區12個特色小鎮項目之一,已列入2018年西海岸新區重點推進項目。項目總投資額約300億元,東至琅琊臺南路,南至濱海大道,西至規劃珠山路,北至明富大道,總規劃範圍約為2800畝,總開發建設體量約200萬平方米。項目以海洋產業為主導、智慧產業為基礎,重點發展海洋高端設備、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新能源、智慧交通以及智慧醫療產業,項目總體開發建設週期約為6年。

“小鎮將在橫向上,從配套、管理、政務、交流等方面,打造優質服務園區;在縱向上,從技術、資金、人才、市場等方面構建專業產業園區。”海洋智慧小鎮項目負責人透露,通過交通升級引導城市變革,最大程度實現對城市土地資源的高效複合利用,解決城市發展空間不足、土地資源受限、環境質量改善等一系列問題。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西海岸新區首個依託地鐵建設的城市綜合體,形成產、研、商、娛、居綜合的全新區域。

未來,青島地鐵的產業化佈局和發展潛力更值得期許。在不久前發佈的一份基於研發能力、產業鏈基礎能力、現狀及潛力、政策支撐力等指標基礎上的城市軌道交通產業報告中,青島市居國內軌道交通產業發展潛力的第二梯隊。在政策支撐能力方面,青島市則居國內第一。“產業化思維的導入,既給現在的地鐵建設增強了自我造血功能,也為未來的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持久動力。”青島市地鐵辦主任、青島地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賈福寧說,未來,青島地鐵將進一步踐行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強化土地複合功能,更深度地融入軌道交通產業鏈,由“建地鐵向建城市”轉變,著力打造國內地鐵產業化運營的標杆。

青島地鐵遠景年線總里程為838公里,18條線路,總投資4000多億元。張君告訴記者,目前,儘管青島市地鐵獲得了一定的金融資本支撐,但現有地鐵資金籌措機制難以支撐地鐵可持續發展,一線一模式,政策碎片化。按現行資金籌措政策,2017年~2026年市本級財力年均需求80億元,若有後續規劃線路繼續建設,市財力未來十年資金壓力量將會繼續增大。與此同時,經過近年來的積澱發力,青島地鐵已經具備了連接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推進產業化的基礎條件。目前,青島地鐵與16家軌道交通科研平臺、國家軌道交通建設公司以及整車製造、零部件、系統研發製造企業等形成了巨大的業務網絡,成為完善產業生態的重要保障。

在市、區兩級政府的支持下,通過產城融合發展戰略的導入,資源開發公司深入踐行“TIOD”開發模式,2018年西海岸海洋智慧小鎮、即墨城軌配套基地、城陽地鐵創新產業園項目已落地實施,不僅增強了青島地鐵的“自我造血”功能,未來也將為青島市軌道交通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持久的動力。三大產業園的落成,將為青島市引入優秀企業上百家,向社會提供就業崗位超過3.5萬個,達產後預計年產值逾150億元,年利稅近15億元。

技術創新引領

地鐵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互促共進

青島地鐵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不斷完善科技設施和科技條件建設,在建設、運營等各階段加速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和推廣,能夠縮短建設工期,提高工程質量,提升運營品質,減少能源消耗,降低各類成本,促進可持續發展,從而帶動產業發展,實現地鐵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互促共進。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青島地鐵積極探索,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注重外引內聯,產學研相結合,致力於通過對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等的研究、應用,解決設計、建設、運營和企業發展中的技術難題,力求在節能、安全技術、重大災害和事故防範與應急處理技術等方面有所突破,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和實效。

目前,國內外城市軌道交通普遍採用的是“列車自動運行系統(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簡稱ATO)”,即車輛運行採用“車—地—車”的通信和控制架構,兩列運行的車輛之間無法直接完成信息交互,須接收和執行軌旁和中心設備的指令。簡單地說,就是在列車上、軌旁地面上分別預設足夠的設備,把列車的運行數據發送回控制中心,控制中心也要集中設置大量的設備,接收和分析數據後再向列車發回指令,控制列車的開和停。業內人士形容說:“相當於列車只是‘軀幹’,控制行動的‘大腦’其實在控制中心,‘眼睛’卻分散佈置在軌旁地面。而‘列車自主運行系統(Train Autonomous Circumambulate System,簡稱TACS)’,採用的是‘車—車’架構,用不著集中的信號控制設備,列車之間可通過無線通信完成信息交互,從而直接獲知前行列車的位置和速度,並控制列車運行的系統。如此一來,就好像是列車自己有了‘大腦’和‘千里眼’,完全能夠自己判斷路上的情況,安全、智能、飛速地‘奔跑’起來了。”

可以說,TACS或是目前“最聰明”的列車運行控制系統。它的優勢也非常顯著:發車間隔比傳統控制系統縮短了,軌旁設備配置減少了、列車上的各個系統高度融合,大大提高了在站臺停車的精確度和區間運行的舒適度——擁有了自主判斷力的地鐵開得更快更平穩,停得更精準且用時更少,還融合精簡了硬件設備,提高了運營效率,也節約了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

青島地鐵6號線“列車自主運行系統(TACS)示範工程”的正式示範應用,將實現從傳統的“自動運行”到智能的“自主運行”的技術跨越,為我國各地城市軌道交通的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提供示範和樣板,不但能夠推動解決既有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中面臨的供需不平衡的問題,也將真正實現站在國際軌道交通技術前沿引領國際軌道交通行業技術發展方向,使得中國的軌道交通列車控制技術趕超世界一流水平,實現從跟隨到引領的超越。

BIM技術是一種應用於工程設計建造管理的數據化工具,是輔助傳統項目管理和專業技術的手段,是項目管理者必備的技能和有力工具。通過參數模型整合各種項目的相關信息,在項目策劃、運行和維護的全生命週期過程中進行共享和傳遞,使工程技術人員對各種建築信息作出正確理解和高效應對,為設計團隊以及包括建築運營單位在內的各方建設主體提供協同工作的基礎,在提高生產效率、節約成本和縮短工期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以建設和運營維護需要為出發點,以提高地鐵全生命週期價值工程為目標,青島地鐵聯合市城鄉建設委、青島理工大學等單位就成立BIM技術聯盟,積極普及和深化BIM應用,通過建設虛擬的數字化軌道交通系統與實體相對應,在13號線實現規劃、設計、施工、運維全過程的BIM系統性應用,做到了BIM技術應用統一系統、統一管理、統一標準的“三個統一”,BIM技術應用項目和成果獲得市級通報表揚、省級建築信息模型技術應用大賽一等獎等多項獎項。

目前,BIM技術在青島地鐵13號線的車站公共區、設備區、走廊等管線密集區域的機電和裝修領域都得到廣泛應用,在設計階段一步到位,施工階段減少變更,為整個工程保質保量按期完成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而對乘客來說,使用BIM技術完成的站點裝修、導向等設計,集藝術性和實用性於一體,不僅帶來美觀的視覺感受,更是減少了擁堵等不便,乘車體驗將會有很大的提升。

傳統的地鐵施工中,安全監管大多由人力來完成。在地下的隧道環境裡,人的目視距離只有50米左右,如果要對軌行區實時全程監控,每隔100米就要部署人力。地鐵13號線全長70公里,很難想象到底需要部署多少人力才能滿足需要。同時,較差的通信條件讓這一情況雪上加霜,車輛和人員進出、交叉施工都面臨較大的安全風險。“軌行區智慧雲平臺”的使用則極大地節省了人力、減少了風險、提高了交叉作業的效率。這套系統集軌行區全程視頻監控、隧道內外語音通信、人員機具實時定位、車輛運行臨近報警、交叉施工虛擬安全防護、限速區域設置和超速報警、手機客戶端管理等功能於一體,對於傳統地鐵施工管理中遇到的每個問題,都有相應的解決對策。

通過“軌行區智慧雲平臺”的運用,地鐵13號線施工中節省人力成本上千萬元,總工期節省近6個月,施工管理安全性也得到極大提高,為青島地鐵軌行區管理樹立了新的標杆。

軌道交通可以說是城市裡的能耗大戶,青島地鐵在節能減排方面採用了很多新技術。在地鐵13號線首批即將起用的7座地下站中,有3座設置了地面蒸發冷凝機組,3座設置了整體蒸發冷凝機組。與傳統空調機組相比,這種新技術優勢十分明顯:不但節能,而且環保。

在這整套能源管理系統當中,有一項技術特別關鍵:風水聯動系統,它可以分析環境的變化,自動調節空調機組的運行狀態,同時優化設備運行方案,充分發掘節能潛力。此外,地鐵13號線還採用了可開啟通風窗站臺門、水環熱泵、列車再生制動能量回饋裝置等諸多新技術,這些充滿科技感的詞彙,都是為了達到節能的目的,一邊開發使用替代能源,一邊降低日常能耗,地鐵13號線在節能減排方面打出了“開源節流”的組合拳,做實了青島地鐵節能、環保、綠色出行的理念。

在建築工程施工過程中,青島地鐵還進行了以下技術的創新:研發液壓應急支護成套技術;推進TBM綜合技術研發;推廣應用U梁敷板式吸聲降噪器;推廣噴射混凝土作永久襯砌技術及標準;富水砂層災害控制關鍵技術及開挖支護配套工藝;優化襯砌管片設計;推廣先張法工藝,提高沿海環境預製U梁結構耐久性;基坑維護結構採用TRD工法;青島地鐵高耐久性襯砌混凝土技術等。

黨建創新引領

五個方面發力打造行業標杆

青島地鐵集團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視察青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積極發揮國有企業黨組織政治核心和領導核心作用,堅持黨建領航聚力發展,體現為“四高四新”。

堅持高起點謀劃,全面把握黨的建設新要求。

突出政治建設,逐級壓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召開巡視整改等各級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並開展民主評議黨員;圓滿完成向市紀委全會述責述廉工作,受到市紀委和各級駐青黨代表的一致肯定。

突出思想建設,全力推動十九大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舉辦各類主題宣講培訓,累計參加黨員群眾5000餘人次,確保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入腦入心;周密組織“學習強國”APP下載和使用,黨員參與率和總積分等指標位居市直企業前列。

突出政治巡察,提高站位推進問題整改落實。對自行查擺的立查立改、邊巡邊改和長效機制等問題,精準發力、精準施策,均已在巡察期間整改到位;修訂完善《全面從嚴治黨檢查考核辦法》,加強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監督,啟動電子監察平臺二期建設,完善監督體系。

堅持高標準落實,著力展現黨建力量新擔當。

發揮管理職能,推進黨建標準落地生效。修訂完善《組織生活制度》,明確“三會一課”等基層黨建工作執行標準;開展基層黨建工作專項整治,對年內培養的入黨積極分子420人、接收的預備黨員70人、預備黨員轉正的130人、黨組織關係轉接的400餘人,嚴格按制度標準對工作流程和程序開展全面“回頭看”排查,對查出的問題立即整改不過夜。

豐富載體平臺,激發基層黨建活力。拓寬“互聯網+黨建”工作思路,做好“燈塔—黨建在線”綜合平臺使用管理工作,實現黨組織、黨員信息採集、“e支部建設”、黨員學習教育信息在線監控管理,為後續黨建信息化建設提供基礎數據支撐,通過各類平臺的學習,增加理論知識,提高理論素養;舉辦慶七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十九大精神知識競賽,為黨員職工分別編印《應知應會》口袋書;組織中層以上幹部參加全市德廉考試,參觀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觀看警示教育影片,提高廉潔自律意識。

嚴格督導考核,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水平。制定基層黨建檔案標準化清單,開展4次集中及專項檢查;對未巡先改中各基層黨組織存在的共性問題,著重針對“三會一課”記錄不規範等方面,開展專項指導,督促落實整改;組織半年及年度“兩個責任”履行情況檢查,發現問題現場開具整改通知單限期整改,逐一銷項。

堅持高質量發展,勇於謀求黨建工作新作為。

深化黨建聯建,服務中心工作。以三方黨建聯建為基本形式,與各區(市)軌道交通工程徵遷任務相結合,參與月、季、年度徵遷調度與考核,共有100餘個工點(工區、站點)簽訂協議,為工程建設順利推進和運營服務保駕護航。

聚焦志願服務,助力重大活動。借鑑深圳等先進城市經驗,組織開展志願服務標識、歌曲徵集,招募社會及高校志願者800餘人,進行專業培訓;舉辦了“文明地鐵行,魅力新青島”上合組織青島峰會黨員志願服務上崗儀式;峰會期間,千名志願者為地鐵運營總服務時間突破20,000小時,10月份助力“青島馬拉松比賽”圓滿舉辦,成為青島市又一道亮麗的城市名片。

強化典型選樹,深化理論研究。精神文明建設再獲佳績,青島地鐵集團成功獲評省級文明單位;評選示範、過硬、合格黨組織和集團優秀共產黨員,對先進典型的事蹟通過多種形式加大內外宣傳,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加大黨建理論成果研究和經驗推廣,集團黨委《黨建領航聚力發展》被列入市委優秀調研成果和《黨建突破項目選編》;《青島地鐵的建立和發展》被市委《改革開放實錄》收錄,列入青島市改革開放40年成果,面向全國發行。

堅持高水平推進,努力開創黨建領航新局面。

紮實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改進”。大學習方面,青島地鐵集團黨委和基層黨組織各層面的集中學習,創新學習形式,開展集體學習研討,召開專題務虛會,將大學習與解決安全生產實際問題融合推進;大調研方面,集團領導班子成員發揮頭雁效應,帶頭轉變作風,根據分管工作,深入基層帶頭領題調研,撰寫高質量調研報告21篇,找準問題和改進措施;大改進方面,形成問題清單,即知即改,並將與主題教育有機銜接,持續改進,有關改進案例被青島市國資委黨委在《黨建工作交流》專題刊登。

深入推進“解放思想大討論”。深入研討挖根源,青島地鐵集團黨委每週舉辦1次頂層設計方面研討交流,指導各單位把研討會開到生產建設一線和車間班組,確保全員參與研討,群策群力,夯實大討論群眾基礎;尋標對標求突破,集團領導班子成員帶隊,赴先進城市考察學習,撰寫對標考察報告10餘篇,為集團後續經營發展找準突破口和發力點。

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將黨建與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工作深度融合,籌集專項資金500萬元,對口幫扶萊西市河頭店鎮,圓滿完成3年扶貧任務;派駐優秀管理人員參與鄉村振興工作隊,想方設法引進優勢項目,將扶貧與扶智、扶志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地鐵平臺優勢,助力該鎮立足特色促經濟發展,體現了青島地鐵的社會責任擔當。

當前,青島地鐵已邁入“大建設、大運營、大經營”的發展新階段。賈福寧表示,新的階段,地鐵集團將全力落實青島市委發起的15個攻勢部署,堅持黨建領航聚力發展,在工程建設、運營管理、地產品牌、資本運作和軟實力等五個方面發力,全力打造行業標杆。全體幹部職工將轉作風、尚實幹、勇作為、敢擔當,堅持建設和運營管理並重,努力把青島地鐵打造成優質服務的窗口、城市文明的窗口和展示城市國際化水平的窗口。助力青島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建設!

(本文配圖由青島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