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遠古時期的動植物身體都非常大,如果把人類放到遠古時期,也會變成巨人嗎?

開心就好141540711


這個問題,需要分成兩部分來回答。一,遠古生物為何都巨大;二,人類在那個時期,也會巨大嗎?

首先回答第一個。遠古生物都巨大嗎?並不盡然。確實,遠古時代,出現了眾多體型巨大到令人瞠目結舌的物種,比如人盡皆知的恐龍。據說體型最為巨大的震龍,首尾相連,只要兩三隻,就可以從足球場這個球門連到對面的球門。

而且,高度可達18米,有板樓那麼高!體重的話,能達130噸!可以想象,走起路來,大地都會震動,所以起名(地)震龍倒是實至名歸!

另外還有巨型蜻蜓、

巨型馬陸等等,連昆蟲都巨大到讓人目瞪狗呆!

然而……令人不敢相信的是!迄今為止,地球上出現過的最為巨大的動物,卻是藍鯨,正好好的在我們的海洋裡遨遊呢!它嘴裡立個桌子,坐四個人打麻將還嫌寬裕;光一條舌頭就能有4噸重……最最巨大的生物,正和我們人類同行!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所以,“遠古時代動植物都體型巨大”,不妨修改得更為嚴謹一點:遠古時代多巨型陸生動物。這是因為,第一體型越大的動物越不容易被捕食而存活下來,所以體型成了軍備競賽的一個方向;第二,遠古時代氧含量非常高,能夠支撐體型巨大的陸生動物存活。

由於體型只是軍備競賽的一個方向,所以遠古時代其實也和現如今一樣,大大小小體型的動植物都有。比如下圖右側被追擊的始祖馬,就比現如今馬的體型要小非常多!

至於你覺得遠古動植物都非常巨大,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那些巨大的動植物更容易引起科學家、媒體和民眾的關注啦 !

再回答第二個問題。人類如果在那個時期生活,會不會選擇進化出巨大的體型。其實,在恐龍滅絕前,人類的始祖就已經和恐龍同行了。它們是最早的胎盤哺乳動物,溫血,有皮毛。

不過令人失望的是,你也看到了,它們的體型非常小,說得不好聽一點,類似現在的老鼠。夜行晝伏,好鬥,以昆蟲為食……你看,它們就在巨獸橫行時的侏羅紀選擇了小體型嘛,並且憑藉體型小的優勢,實現了數量上巨大領先!

而如果你是指以現在的人類形態放到恐龍時代去生活會選擇怎樣的進化之路的話,我覺得以目前人類的智力水平,更沒必要長成傻大個了。當然了,巨高的含氧量和豐富的資源,是完全可以支撐人類擁有巨大體型的,比如史前就出現過巨猿這樣的物種。

但理論上可行,並不代表是最優選擇!因為體型巨大也是要付出代價的,需要更多時間去發育,需要更多的資源,需要更大的棲息地等等。從目前的人口規模和地球資源總量來看的話,巨大化的體型,顯然是行不通的,會直接造成物種內部的互相碾壓。而且進化出巨大的體型,對環境地適應也要慢很多,要花非常長的時間去進化,環境能等你嗎?恐龍不就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引起氣候劇變來不及適應而滅絕的嗎?

都還記得這句名言吧!“假如進化的歷史重來一遍,人出現的概率為零”。所以啊,你就慶幸吧!在這伸手不見五指處處是坑隨時斷種斷根的進化之路上,咱們的祖先們是多麼幸運,才一步步走到今天的?!這是神蹟啊~阿門!


不入流的大劉


如果回到遠古時期,人類也會變成巨人。因為遠古時期不明原因的造成骨骼異常堅硬,據計算霸王龍腿的骨骼每平方釐米承重230公斤,看看我們人類腰椎承重40公斤就會腰椎間盤突出,股骨骨折,崴腳,扭筋的,幸好不是巨人,如果是巨人,那麼骨折會每天發生。骨骼承重成為進化成巨人的最大阻力。

一些人認為遠古的身體龐大是因為氧氣足造成的,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認識,海洋中的氧氣比空氣中的氧氣要少得多,為什麼海洋中的藍鯨比陸地動物大得多?主要原因就是骨骼承重問題無法解決。

目前地球上最大的動物是海洋中的藍鯨,長可達33米,重達181噸,是大象的30倍,為什麼水中的動物比陸地上的大30倍呢?是因為水中有浮力,不完全用骨骼承重。遠古時期的恐龍的骨骼強度大象的六倍。我身邊曾經有一個身高在2.40米的人,走路非常困難,一走就腿疼。

美國的羅伯特·沃德洛,身高2.72米 ,吉尼斯記錄最高的人,體重222公斤,22歲去世。



曾金蓮,生於1964年生,湖南益陽

沅江市

南嘴鎮

餘家村

人。體重132公斤;18歲時,身高增至2.47米。1982去世,壽命28歲。

桑迪·艾倫曾經是世界上最高女性,2008年8月13日逝世於美國印第安納州謝爾比維爾地區一家療養院,享年53歲。

他們最怕的是摔跤,摔倒後很難爬起來。

身高太大的人,一般都生活困難。養育後代也沒有優勢,競爭力大大下降,如果有一天人的骨骼強度大大提升,人還是能進化成巨人的。


萬綠叢中一瓢蟲


這個問題非常簡單。

6500萬年小行星撞地球,加上隨後100多萬年的彗星雨,地球質量突然增加近10%,引起引力增加,地球自轉速度增加,偏角改變,這些是這個星球上不能再維持大型動物,6000萬年人類隨其他哺乳動物一起出現的根本原因。

事實上,6000萬年以來,地球上的動物也在緩慢變小,比如甘肅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的動物化石從3000萬年到300萬年的歷史進程中都存在一個逐漸矮化的現象。根本原因還是這個階段地球也在緩慢接受宇宙空間的隕石雨,而地球上的物質沒有反向飄向宇宙空間。此外,現在我們的一年是365天,而6000萬年前盤古時代的一年只有360天。(節選自雪山精靈的啟示。)

除了我們在地球表面看見的固體隕石外,更多的是冰體彗星,這些彗星長期給地球帶來新的水,同時也在增加地球的質量,因而增加地球的引力。

美國科學家弗蘭克認為,地球上的水,至少絕大部分的水,並不是地球本身固有的。冰隕石几乎每時每刻都在襲擊著地球。在1981~ 1986年間的數千張地球大氣層輻射圖中,總會有一些小黑點,每個小黑點的出現時間大約是兩三分鐘,面積約有2000平方千米。他認為當有冰球組成的小彗星撞擊地球大氣層時,因摩擦生熱而融化成水蒸氣,便形成了照片上的小黑點。

弗蘭克推測地球上每分鐘大約有20顆冰球小彗星隕落,每顆小彗星的直徑約為20米,可融化成100噸水。地球一年可以從小彗星上獲得10億噸水,在地球46億年的歷史中,可從小彗星中獲得460億億噸水。自從人類在哺乳動物大爆發時期誕生以來,6000萬年間僅僅水的增加就非常巨大。按照地球引力對動物身高和體積的影響,同一物種,赤道附件的人就矮小一些,南北兩級的人就高大一些。這種思維邏輯地推斷,盤古時代的人就高大一些,而百萬年,千萬年後,人類普遍會更矮小一些。



幻想的野草


遠古動物體型大,說明了兩個問題。首先,那時候的氣溫要比現在高很多,只有這樣才能這樣冷血動物保持體溫,早知道他們的散熱面積都非常大。比如鱷魚那時候和現在都有,但是現在的體型比那時候小的多,而現在小體型的鱷魚,也只存活於溫暖的地方。此其一。其二,那時候的地球引力必然比現在小。比如現在體型巨大的鯨魚,是恆溫哺乳動物,用肺呼吸,只能存活于海洋,原因是體重太大,在陸地上自己就把自己壓死了。據說鯨魚原來也是生活在陸地上的。所以地心引力那時候必然比現在要小。具體什麼原因就不知道了,也許現在的地球比那時候質量大,也許是現在的半徑小。誰知道那。把人類放到那個環境,在低重力下進化,長成巨人是大概率的。


羊羔43


距今約2億年前,劇烈的火山運動使地球被濃濃的二氧化碳覆蓋。整個地球環境溫熱潮溼,導致植物瘋狂生長,乃至有些高可參天!植物繁茂,釋放出大量的氧氣。當時地球的含氧量約是現在的2.5倍!再加上食物充足,導致動物體型龐大!

比如我們熟知的恐龍!在河南洛陽出土的黃河巨龍化石,長度就有18米,高8米,單一根腳趾就有20釐米長!如果其存活到現在的話一頭就相當於20頭大象!可見體型之龐大!



如果把如今的人類放到遠古時期,在當時的環境下,個體也很容易成長的更為高大一些,但是肯定不會變的像恐龍一樣巨大!

人類跑也跑不贏,皮膚也不夠厚,指甲也不鋒利,咬合力也很弱小!但是有碾壓其他生物的智力!無論何種體型,估摸很快都會淪為人類的食物!所以不需要進化到超級巨大的體型去適應生存!

而且如今地球上人類雖然有個別會比較高(3米左右),但是整體的體型依舊很小。像大象,鯊魚,鯨魚等,他們體型遠大於人類,說明如今的環境也是支持巨形個體出現的,但人類並未出現巨人!

所以現在的人放到遠古,最多會因為環境等自然因素生長的更為高壯一點,不太會變成巨人!


東郭先


遠古也有人類的祖先,只不過那個時候哺乳動物都很小,藏在地下!每個階段都有特定的動物佔據統治地位,哺乳動物不是那個時代主角。由於環境因素的原因,就是現在的人類的個頭也無法在那時候存在,更別說會長的更大!要是可能的話,當時那些哺乳動物早就長大了!順便說一句,那個時候的細菌和今天的細菌的大小應該沒有差別!


月上柳梢54


這個問題答案是必然的。

首先在遠古時期的環境根本不適合現在的人類,那時氧氣含量遠遠超過現在的氧氣含量,如果人類直接進入遠古時期,吸入濃厚的氧氣,人機會中毒,肺部就會出現異常,人也會慢慢死去。

還有就是當時的動植物都特別的大,人很容易遭到髮型食肉動物功績,很難生存。

那時的環境變化很大,也會讓人適應不了。

所以人到了遠古時期根本無法生存。


西部六神


會啊,很簡單啊,大自然需要他們長得大一點,他們就一定會變得很大。

地球從熔岩星球冷卻到液體行星的時候積攢了無數的原始生物,直到大量的被子植物的出現,而被子植物多了肯定會影響地球自身的發展,那麼大自然就讓恐龍出現了。

由於食物異常的多,所以草食性恐龍會長的非常大,為了平衡生物界,就產生了適量的肉食性恐龍,也是非常大的體型的。

接著是植物已經被吃得差不多了,那麼恐龍就沒有利用價值了,於是恐龍被滅絕了,有些恐龍變成了今天的鳥類。

然後麼就是一直髮展到齧齒動物和哺乳動物的興盛,然後發展出智人。

智人進化到遠古人類,遠古人類建立了繁榮的文明世界,但是還是被大自然滅掉了,僅留下了蛛絲馬跡。

最後是現代人類,通過考古還原部分的歷史。

如果這一代的人類滅絕了,那麼下一代出現的人類的身高肯定是在一米左右的,一米六可能是極限了。

生命需要變得越來越小,才能降低對食物的需求,間接提升自己的生存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