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LZTS1的表达与乳腺癌化疗药物敏感性关系的研究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及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已成为乳腺癌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复发和转移是乳腺癌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化疗是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化疗药物耐药会降低患者生存率,甚至导致部分患者死亡。因此对乳腺癌化疗药物敏感性作深入研究,可为乳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奠定基础。

1999年,Ishii等利用微卫星技术对原发性食管癌进行研究时发现并命名F37/食管癌相关编码亮氨酸拉链基因(FEZ1)。后来,人类基因命名委员会将其命名为亮氨酸拉链肿瘤抑制基因1(LZTS1)。LZTS1在许多正常组织中表达,但在人类不同组织学类型的恶性肿瘤中,LZTS1蛋白表达普遍下调。Ishii等报道在41个肿瘤细胞系和25个原发性肿瘤中,31个(76%)细胞系和16例(64%)原发性肿瘤中LZTS1的表达缺失。有研究表明,LZTS1体外可抑制MCF7乳腺癌细胞生长,并且可抑制肿瘤发生。Onken等的研究中报道LZTS1基因可以抑制人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迁移和浸润,在较早发生血行转移的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存在明显的表达沉默。LZTS1蛋白表达的缺失/下降与肾收集管癌的高淋巴结转移相关,LZTS1蛋白表达阴性的患者倾向于更高的死亡风险。对肺癌和肝癌的研究也发现,LZTS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相关。在卵巢癌中,LZTS1的表达与药物化疗反应相关。LZTS1蛋白表达可以预测以紫杉醇为基础化疗药物的完全缓解率。

本研究组的前期研究发现,LZTS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LZTS1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是导致该基因失活和表达沉默的主要原因,LZTS1蛋白抑制乳腺癌转移可能是通过抑制上皮间质转化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LZTS1与乳腺癌化疗药物敏感性及与化疗反应的关系在国内外鲜有报道。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进一步研究LZTS1与乳腺癌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为提高乳腺癌化疗缓解率提供理论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22例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对其组织标本行原代培养检测化疗药物敏感性,年龄30~78岁,中位年龄52岁)和278例术前穿刺诊断并行新辅助化疗[其中193例接受含紫杉醇的新辅助化疗(年龄28~75岁,中位年龄50岁),85例接受不含紫杉醇的新辅助化疗(年龄27~72岁,中位年龄48岁)]的乳腺癌患者。患者均为女性,均接受3~6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具体的治疗原则和给药剂量和方法按照NCCN指南进行。乳腺癌患者分期依据第6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标准进行,病理组织学分级采用Nottingham组织学分级。

1.2 方法

标本经4%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蜡块连续切片,切片厚度4um。并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及p53表达情况。其中LZTS1采用兔抗人多克隆IgG抗体(Sigma,USA),IHC采用SP法检测,用PBS缓冲液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高压抗原修复,染色结果用DAB显色。LZTS1蛋白定位于细胞质内,呈弥漫棕黄色颗粒(图1)。本研究根据病理切片检查结果评价药物的化疗反应(病理化疗反应)。由2名经验丰富的病理科医师对化疗前的粗针穿刺组织及术后切除的肿瘤标本进行常规病理诊断,对化疗反应进行分级。参照相关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病理切片,结合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征。胶滴肿瘤药敏检测技术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

LZTS1的表达与乳腺癌化疗药物敏感性关系的研究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样本间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完全病理缓解的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1 药敏检测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

对122例乳腺癌组织标本行胶滴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对LZTS1、ER、PR、HER2、Ki-67和p53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ZTS1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0.365,P<0.01;r=-0.495,P<0.01),与ER、PR表达呈正相关(r=0.305,P=0.001;r=0.287,P=0.002),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r=-0.221,P=0.008),见表1。

LZTS1的表达与乳腺癌化疗药物敏感性关系的研究

2.2 浸润性乳腺癌中LZTS1的表达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

浸润性乳腺癌中LZTS1的表达与紫杉醇化疗药物敏感性呈正相关(r=0.311,P=0.001),与长春瑞滨化疗药物敏感性呈正相关(r=0.206,P=0.025),但与其他药物(表柔比星、氟尿嘧啶及顺铂)无相关性(r=0.121,P=0.187;r=0.083,P=0.365;r=0.017,P=0.856),见表2。

LZTS1的表达与乳腺癌化疗药物敏感性关系的研究

2.3 粗针穿刺确诊的浸润性乳腺癌LZTS1表达与化疗反应的关系

278例术前经粗针穿刺诊断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行3~6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193例行含紫杉醇方案[TA方案(紫杉醇+多柔比星)、TE方案(紫杉醇+表柔比星)或TEC方案(紫杉醇+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化疗的患者中,34例(17.7%)获得病理完全缓解(表3),其LZTS1表达与化疗反应呈正相关(r=0.248,P<0.01)。对193例行含紫杉醇方案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作Logistic回归模型单变量及多变量分析发现,除Ki-67和ER外,LZTS1也可作为预测病理完全缓解的指标(表4~5)。85例行不含紫杉醇方案[CEF方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氟尿嘧啶)、CAF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氟尿嘧啶)或CMF方案(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中,6例(7.4%)获得病理完全缓解(表6),但其LZTS1表达与化疗反应无相关性(r=-0.114,P=0.311)。

LZTS1的表达与乳腺癌化疗药物敏感性关系的研究

LZTS1的表达与乳腺癌化疗药物敏感性关系的研究

LZTS1的表达与乳腺癌化疗药物敏感性关系的研究

3.讨论

LZTS1在多种正常组织中普遍表达,但在多种肿瘤细胞系及肿瘤组织中表达均下降,其中包括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本研究组前期对30个乳腺癌细胞系和100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样本的研究发现,LZTS1基因在29个乳腺癌细胞系和72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呈表达下降/缺失,组织中的表达下降/缺失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相关。LZTS1在乳腺癌进展中发挥重要的抑癌基因作用。LZTS1基因表达异常导致LZTS1功能蛋白存在质和量的不足,失去抑癌活性。本研究发现,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LZTS1蛋白表达下降和(或)缺失高达90.5%,说明LZTS1蛋白可能在乳腺癌侵袭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LZTS1表达下降和(或)缺失除与其启动子区域高度甲基化相关,其抑癌机制可能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相关。紫杉类是目前乳腺癌化疗中最常用到的药物之一。紫杉醇抗肿瘤毒性与其诱发细胞凋亡有关。长春瑞滨是长春花碱类药物,是一种细胞周期特异性制剂,在有丝分裂中期对细胞活动有阻断作用。长春花碱类药物与微管蛋白单体结合,从而抑制微管形成。研究表明,在乳腺癌中LZTS1的低表达与紫杉醇的耐药有关,并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本研究通过检测122例浸润性癌中LZTS1的表达发现,该基因的表达与患者对紫杉醇及长春瑞滨药物的敏感性呈正相关(r=0.311,P=0.001;r=0.206,P=0.025),LZTS1蛋白表达量越高,患者对含紫杉醇及长春瑞滨的化疗方案越敏感。分析193例行含紫杉醇药物新辅助化疗和85例行不含紫杉醇药物新辅助化疗的浸润性癌病例发现,LZTS1的表达可以预测以紫杉醇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的病理完全缓解,而在不含紫杉醇的化疗方案中未见此现象。Califano等的研究表明,在卵巢癌中,LZTS的表达与药物化疗反应相关,LZTS蛋白表达降低可以预测以紫杉醇为基础化疗药物的完全缓解率,可以指导卵巢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本研究进一步将193例行以紫杉醇为基础方案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LZTS1蛋白表达作多变量回归模型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除ER、PR和Ki-67这些公认的指标外,LZTS1蛋白表达也可以预测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ER、Ki-67和LZTS1蛋白表达等因素是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预测指标。

综上所述,在本研究中LZTS1和紫杉醇及长春瑞滨化疗药物可能起有效的协同作用,从而增强化疗药物敏感性。LZTS1可能作为指导临床化疗并预测化疗疗效的指标。

节选自:实用肿瘤杂志2017年第32 卷第4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