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LZTS1的表達與乳腺癌化療藥物敏感性關係的研究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近年來隨著飲食結構及生活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中國已成為乳腺癌發病率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復發和轉移是乳腺癌最重要的特徵之一。化療是復發轉移性乳腺癌患者重要的治療手段。化療藥物耐藥會降低患者生存率,甚至導致部分患者死亡。因此對乳腺癌化療藥物敏感性作深入研究,可為乳腺癌患者的個體化治療奠定基礎。

1999年,Ishii等利用微衛星技術對原發性食管癌進行研究時發現並命名F37/食管癌相關編碼亮氨酸拉鍊基因(FEZ1)。後來,人類基因命名委員會將其命名為亮氨酸拉鍊腫瘤抑制基因1(LZTS1)。LZTS1在許多正常組織中表達,但在人類不同組織學類型的惡性腫瘤中,LZTS1蛋白表達普遍下調。Ishii等報道在41個腫瘤細胞系和25個原發性腫瘤中,31個(76%)細胞系和16例(64%)原發性腫瘤中LZTS1的表達缺失。有研究表明,LZTS1體外可抑制MCF7乳腺癌細胞生長,並且可抑制腫瘤發生。Onken等的研究中報道LZTS1基因可以抑制人葡萄膜惡性黑色素瘤細胞的遷移和浸潤,在較早發生血行轉移的葡萄膜惡性黑色素瘤患者中存在明顯的表達沉默。LZTS1蛋白表達的缺失/下降與腎收集管癌的高淋巴結轉移相關,LZTS1蛋白表達陰性的患者傾向於更高的死亡風險。對肺癌和肝癌的研究也發現,LZTS1蛋白的表達與患者預後相關。在卵巢癌中,LZTS1的表達與藥物化療反應相關。LZTS1蛋白表達可以預測以紫杉醇為基礎化療藥物的完全緩解率。

本研究組的前期研究發現,LZTS1蛋白的表達水平與乳腺癌淋巴結轉移呈負相關,LZTS1基因啟動子區高甲基化是導致該基因失活和表達沉默的主要原因,LZTS1蛋白抑制乳腺癌轉移可能是通過抑制上皮間質轉化抑制腫瘤細胞侵襲和轉移。LZTS1與乳腺癌化療藥物敏感性及與化療反應的關係在國內外鮮有報道。本研究的目的在於進一步研究LZTS1與乳腺癌化療藥物敏感性的關係,為提高乳腺癌化療緩解率提供理論基礎。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122例行手術治療的乳腺癌患者(對其組織標本行原代培養檢測化療藥物敏感性,年齡30~78歲,中位年齡52歲)和278例術前穿刺診斷並行新輔助化療[其中193例接受含紫杉醇的新輔助化療(年齡28~75歲,中位年齡50歲),85例接受不含紫杉醇的新輔助化療(年齡27~72歲,中位年齡48歲)]的乳腺癌患者。患者均為女性,均接受3~6個週期的新輔助化療,具體的治療原則和給藥劑量和方法按照NCCN指南進行。乳腺癌患者分期依據第6版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JCC)標準進行,病理組織學分級採用Nottingham組織學分級。

1.2 方法

標本經4%甲醛固定,常規石蠟包埋,蠟塊連續切片,切片厚度4um。並行HE染色及免疫組織化學法(IHC)檢測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neu)、細胞增殖相關核抗原Ki-67及p53表達情況。其中LZTS1採用兔抗人多克隆IgG抗體(Sigma,USA),IHC採用SP法檢測,用PBS緩衝液代替一抗作為陰性對照,高壓抗原修復,染色結果用DAB顯色。LZTS1蛋白定位於細胞質內,呈瀰漫棕黃色顆粒(圖1)。本研究根據病理切片檢查結果評價藥物的化療反應(病理化療反應)。由2名經驗豐富的病理科醫師對化療前的粗針穿刺組織及術後切除的腫瘤標本進行常規病理診斷,對化療反應進行分級。參照相關診斷標準,回顧性分析病理切片,結合臨床資料分析臨床病理特徵。膠滴腫瘤藥敏檢測技術進行藥物敏感性測試。

LZTS1的表達與乳腺癌化療藥物敏感性關係的研究

1.3 統計學分析

採用SPSS17.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採用Spearman秩相關分析各指標間的相關性。樣本間比較採用兩組獨立樣本t檢驗。單變量和多變量分析完全病理緩解的指標採用Logistic迴歸模型。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1.1 藥敏檢測的乳腺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徵

對122例乳腺癌組織標本行膠滴化療藥物敏感性檢測。對LZTS1、ER、PR、HER2、Ki-67和p53行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LZTS1蛋白表達與組織學分級、淋巴結轉移呈負相關(r=-0.365,P<0.01;r=-0.495,P<0.01),與ER、PR表達呈正相關(r=0.305,P=0.001;r=0.287,P=0.002),與Ki-67表達呈負相關(r=-0.221,P=0.008),見表1。

LZTS1的表達與乳腺癌化療藥物敏感性關係的研究

2.2 浸潤性乳腺癌中LZTS1的表達與化療藥物敏感性的關係

浸潤性乳腺癌中LZTS1的表達與紫杉醇化療藥物敏感性呈正相關(r=0.311,P=0.001),與長春瑞濱化療藥物敏感性呈正相關(r=0.206,P=0.025),但與其他藥物(表柔比星、氟尿嘧啶及順鉑)無相關性(r=0.121,P=0.187;r=0.083,P=0.365;r=0.017,P=0.856),見表2。

LZTS1的表達與乳腺癌化療藥物敏感性關係的研究

2.3 粗針穿刺確診的浸潤性乳腺癌LZTS1表達與化療反應的關係

278例術前經粗針穿刺診斷證實為浸潤性導管癌的患者,行3~6個週期的新輔助化療。193例行含紫杉醇方案[TA方案(紫杉醇+多柔比星)、TE方案(紫杉醇+表柔比星)或TEC方案(紫杉醇+表柔比星+環磷酰胺)]化療的患者中,34例(17.7%)獲得病理完全緩解(表3),其LZTS1表達與化療反應呈正相關(r=0.248,P<0.01)。對193例行含紫杉醇方案化療的乳腺癌患者作Logistic迴歸模型單變量及多變量分析發現,除Ki-67和ER外,LZTS1也可作為預測病理完全緩解的指標(表4~5)。85例行不含紫杉醇方案[CEF方案(環磷酰胺+表柔比星+氟尿嘧啶)、CAF方案(環磷酰胺+多柔比星+氟尿嘧啶)或CMF方案(環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化療的乳腺癌患者中,6例(7.4%)獲得病理完全緩解(表6),但其LZTS1表達與化療反應無相關性(r=-0.114,P=0.311)。

LZTS1的表達與乳腺癌化療藥物敏感性關係的研究

LZTS1的表達與乳腺癌化療藥物敏感性關係的研究

LZTS1的表達與乳腺癌化療藥物敏感性關係的研究

3.討論

LZTS1在多種正常組織中普遍表達,但在多種腫瘤細胞系及腫瘤組織中表達均下降,其中包括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本研究組前期對30個乳腺癌細胞系和100例原發性乳腺癌組織樣本的研究發現,LZTS1基因在29個乳腺癌細胞系和72例原發性乳腺癌組織中呈表達下降/缺失,組織中的表達下降/缺失與患者淋巴結轉移相關。LZTS1在乳腺癌進展中發揮重要的抑癌基因作用。LZTS1基因表達異常導致LZTS1功能蛋白存在質和量的不足,失去抑癌活性。本研究發現,浸潤性乳腺癌組織中LZTS1蛋白表達下降和(或)缺失高達90.5%,說明LZTS1蛋白可能在乳腺癌侵襲和進展中起重要作用。LZTS1表達下降和(或)缺失除與其啟動子區域高度甲基化相關,其抑癌機制可能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相關。紫杉類是目前乳腺癌化療中最常用到的藥物之一。紫杉醇抗腫瘤毒性與其誘發細胞凋亡有關。長春瑞濱是長春花鹼類藥物,是一種細胞週期特異性製劑,在有絲分裂中期對細胞活動有阻斷作用。長春花鹼類藥物與微管蛋白單體結合,從而抑制微管形成。研究表明,在乳腺癌中LZTS1的低表達與紫杉醇的耐藥有關,並與患者的不良預後有關。本研究通過檢測122例浸潤性癌中LZTS1的表達發現,該基因的表達與患者對紫杉醇及長春瑞濱藥物的敏感性呈正相關(r=0.311,P=0.001;r=0.206,P=0.025),LZTS1蛋白表達量越高,患者對含紫杉醇及長春瑞濱的化療方案越敏感。分析193例行含紫杉醇藥物新輔助化療和85例行不含紫杉醇藥物新輔助化療的浸潤性癌病例發現,LZTS1的表達可以預測以紫杉醇為基礎的化療方案的病理完全緩解,而在不含紫杉醇的化療方案中未見此現象。Califano等的研究表明,在卵巢癌中,LZTS的表達與藥物化療反應相關,LZTS蛋白表達降低可以預測以紫杉醇為基礎化療藥物的完全緩解率,可以指導卵巢癌患者的個體化治療。本研究進一步將193例行以紫杉醇為基礎方案治療的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徵和LZTS1蛋白表達作多變量回歸模型分析。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除ER、PR和Ki-67這些公認的指標外,LZTS1蛋白表達也可以預測患者的病理完全緩解。多因素分析結果提示,ER、Ki-67和LZTS1蛋白表達等因素是患者的病理完全緩解預測指標。

綜上所述,在本研究中LZTS1和紫杉醇及長春瑞濱化療藥物可能起有效的協同作用,從而增強化療藥物敏感性。LZTS1可能作為指導臨床化療並預測化療療效的指標。

節選自:實用腫瘤雜誌2017年第32 卷第4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