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最近看到很多中年人。因为心肌梗塞去世的案例,应该做什么检查比较好呢?

飞63406366


心梗能提前检查出来吗?

心梗引发的猝死频发,令人心惊。很多朋友问,能否提前检查出来,早期治疗,避免猝死。

要预防心梗,就要控制冠心病高危因素,例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吸烟等,如果针对这些高危因素,及时发现,积极干预和治疗,自然能够减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风险。

但如果想在没有症状的时候,通过体检筛查出急性心肌梗死,是不可能的。

有网友可能郁闷,现代医学影像检验如此高的水平,居然检查不出来?

是的,我们不妨看看常用的体检项目,看看他们能查到什么、不能查到什么。

1. 血液化验:

血糖、血脂这些指标很容易监测,但并非心肌损害的证据。而对于心肌损害的特异性指标如肌酸激酶、血清肌钙蛋白,都是在心肌梗死发生之后才释放入血,通常在心梗后2-4小时才能监测到。这显然也无法提前预测心梗,只能用于发病后早期诊断。

2. 心电图:

作为一项传统、无创、简单宜行的检查,心电图为人们所熟知。心电图能够探查心脏的部分心电传导、心肌缺血信息,但也有明显的局限,心电图的异常也经常不代表冠心病、血管狭窄,而心电图正常也不能排除冠脉有狭窄和阻塞。

3. 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主要探查心脏结构大小、心脏壁厚薄、运动协调性、心脏瓣膜开合是否正常,是否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很难给我们提供冠脉血管的信息,一些冠脉明显狭窄的冠心病患者,超声心动图完全可以正常。

4. 冠脉CT造影:

冠脉CT造影检查,能很好的评估冠脉狭窄程度,是评估冠脉血管的良好标准,无创。但造影检查本身是一种放射性检查,对身体有损害,并且冠脉CT造影价格不菲,并非常规体检项目。医生会根据特异症状的临床表现,结合其他危险因素综合评估,才会选择本项检查。

5. 经皮冠状动脉造影:

这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冠脉造影能确切评估冠脉狭窄部位、狭窄程度,并相应给予介入治疗。但这是一项有创检查,价格昂贵,也不是常规检查项目。去年,我老家里一位60多岁的大爷,有发作性胸闷胸痛症状,本身多年高血压、糖尿病,医生才安排造影检查。

更令人沮丧的是,即使是冠脉造影能清楚的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狭窄部位,但并非明显狭窄就会发生急性心梗,无明显狭窄就不会发生心梗。

实际上很多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所致,而现有的影像学技术根本无法判断哪些斑块容易破裂,哪些斑块不容易破裂。


虽然我们无法提前发现急性心肌梗死,但我们仍然可以有所作为,尽量减少心梗猝死的发生。

1. 生活方式调节:增加运动、地中海饮食(低脂低糖),减肥,戒烟,限酒,保证睡眠,不要过度劳累。

2. 干预已有的高危因素,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3. 早期识别急性心梗的症状,活动后胸闷胸痛,头晕冷汗,疲乏,恶心上腹痛,放射至肩背部、颈部、左前臂的疼痛等。

4.及时就医或寻求120急救。


更多急救,关注@急诊夜鹰


急诊夜鹰


心肌梗塞发生之前,绝大多数人都是有征兆的,只是很多人不懂有关知识,没能提早发现,提早治疗,才会造成最终心梗的发生。心肌梗塞是因为附着在血管壁上的斑块破裂,堵在了血管狭窄处,造成血管的完全堵塞,形成心肌的坏死。那么在血管已经形成狭窄这个阶段,其实很多人都有了心肌缺血的症状,只是不懂其严重性,或者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最终才造成了心梗的发生。如果平时日常生活中,发生胸闷憋气,或劳累后心前区疼痛,应及时去医院做心电图检查。真正的心绞痛,是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感,紧缩感,或胸口感觉有一块大石头压着,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15分钟,临床上经常会听到有些病人描述说,心脏部位有针扎一样的感觉,几秒钟就过去,还有很多病人因后背持续疼痛,前来心内科就诊,这些感觉并非心绞痛的特征,不必紧张,但因人体的复杂性以及个体差异,心绞痛的症状也会多种多样,所以无论有没有症状,40岁以上的男性都应该每半年做一次心电图检查,一旦提示心肌缺血,应及时做冠状动脉造影进一步确诊。女性因为有雌激素的保护,心肌梗塞的发病年龄明显高于男性,如果没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60岁以前基本不会发生心肌梗塞。



lianxiaoqingqing


现代社会多媒体迅速发展,人们可以方便的了解到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信息。通过这些手段我们了解到很多中年人都因为心肌梗塞而去世,由此可见心肌梗塞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的疾病,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体检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预防并发现疾病的重要方法,当然心肌梗塞也可以通过检查早期发现,那么应该做哪些检查呢?

心电图是我们检查心肌梗塞最常用也最简单可行的方法,通过心电图可以观察心肌是否有缺血、心梗的症状,还可以大致判断梗塞出现的部位及时间,对于判断心肌梗塞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冠脉CTA是一种针对冠状动脉血管的检查,通过血管的增强CT,可以初步的反映血管是否有狭窄、硬化,以判断是否有心肌梗塞的症状。

其次可以行冠脉造影检查,通过直接观察心脏冠脉血管的情况,可以准确的反映血管是否有狭窄、堵塞现象,还可以反映血管堵塞的程度及部位,如果堵塞严重的可以行冠脉支架植入术以开通堵塞的血管,减少心肌梗塞带来的危害。

再次可以通过检查凝血功能、D-二聚体定量等检查以辅助进行诊断。

通过检查虽然可以有助于早期发现,但是有些急性的心肌梗塞往往是猝不及防的,因此我们要注意养成健康的习惯,避免引起心肌梗塞的诱因,减少由此带来的危险情况的发生,更好地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本期答主:徐霞,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生命召集令


心肌梗塞又叫心肌梗死,是指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液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持久性的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人,会感到胸骨后剧烈的疼痛,发热,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合并症,能危及生命。

它很大程度上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血栓形成而引起的。过度疲劳、情绪激动都可以成为它的诱因。常用的检查方法如下:

1. 心电图,动态观察。

2. 心肌酶谱。在血或尿中直接检出有关酶的含量,用于诊断急性心梗。

3. 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

4. 彩色多谱乐超声心动图。

现在这样的疾病越来越多发了,也越来越年轻化,三十多岁,四十多岁一直到老年,都是此病多发年龄,在生活中必须做好预防,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心态平衡、避免过度疲劳等,对于预防心肌梗塞疾病很有利。


a梦美儿


王医生,我不怕花钱,只要能给我做个检查,看会不会得心肌梗死,多少钱都花。

王医生说:基因检测好像还在研究阶段,目前比较现实的检查就是,您有症状了,尽快评估,进一步检查心电图或冠脉CTA或冠脉造影,结合病史及高危因素综合评估心肌梗死的风险。

绝大多数心肌梗死在梗死前都会有一些提示,可是常常被大家所忽视,导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死亡。

只有直接第一次发作就是猝死的心肌梗死才没有办法预防,其余的大多数都有预防的办法。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最重的阶段,冠心病一般是血管狭窄,心肌梗死就是血管完全堵死了。所以要检查,最基本的也是检查是否有冠心病。

目前的流程是,患者先有不舒服去检查,然后排除是否有冠心病。而做不到大家都来查体,做一些检查就可以预判是否有冠心病。

所以症状非常重要:

1、心绞痛觉不仅仅是心前区疼痛,当然包括心前区疼痛,而不仅仅是心疼。心绞痛的部位可以从头到胸部、腹部、肩膀、背部等等。可以是牙疼,咽部紧缩感,胸闷憋气,心慌气短,出汗,乏力,不能表达的不舒服等等。

2、心肌供血不足,每次持续时间两分钟到十几分,如果发生上述任何症状,含服硝酸甘油一两分钟缓解,那么也可能就是心绞痛,也就是含完硝酸甘油会明显舒服一些。

3、都是发作性,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多于活动后发作,上楼,跑步,劳动后加重。

如果发生这些情况需要尽快就诊,这也许就是身体在做最后心肌梗死前的提醒。

到医院后,我们综合评判后,可以通过心电图、运动试验、动态心电图、冠脉CTA、冠脉造影等检查来进一步确诊,这样综合判断可以预测是否会心肌梗死,最主要是予以干预,预防心肌梗死发生。

预防心肌梗死最基础的就是冠心病预防。

冠心病的预防有三道防线,即三级预防。

一级最基础的预防,也是王医生每天科普的目的,未病先防,不治已病治未病。

二级是已经有冠心病了,防止进一步加重。

三级是最重了,很严重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等。

三级预防就像打仗的三道防线,层层阻滞疾病入侵,阻滞危及生命。

总之,冠心病虽然有三道防线,但我们一定要在前面顶住,莫要等敌人打到咱们家门口才想起来预防。

心肌梗死就是敌人已经攻陷你的堡垒,直插心脏!


心血管王医生


其实,如今的心梗不仅发生在中老年人,还发生在年轻人,并且心梗一旦发生,必须紧急处理,否则可能会危及生命。



为什么一发心梗很难治疗?那是因为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时间一旦过长,比如在起病3-6小时内,最长在12小时内,使闭塞的血管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濒临坏死的心肌可能得到存活或者使坏死范围缩小,如果超过12小时,那么心肌细胞就会坏死,造成心肌不可挽回的损失,而这与心梗面积大小有关,面积越大,预后越差。



那么,心梗有哪些症状呢?我们熟悉的有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典型疼痛的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似,但是疼痛性质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可达到数小时至数天,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伴有焦虑不安,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全身软弱,而非典型心梗患者可表现为上腹部,颈部,下颌,左肩胛及背部等,或者表现为休克,心衰等。其他还有发热,心动过速,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心衰等。






心梗检查,主要是心电图,心梗三项,必要时检查血常规,血沉,胸部平片,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检查(PET)。

发生心梗时,第一时间拨打120,然后身边如果有硝酸甘油,拜阿司匹林,立即舍下含服硝酸甘油(当有低血压禁用),口服3片阿司匹林,立即平躺,保持通风和安静,等待医疗救援。


杏仁健康


近期确实有不少类似的报道,突发心梗后的头几天特别是第一天容易发生猝死。至于心梗应该做什么检查的问题,一旦突发胸闷胸痛怀疑心梗时,首先应该是立即做心电图,绝大部分心梗的患者会出现T波高尖、ST段抬高、压低、病理性Q波等异常表现。心梗患者应该不断的做心电图,会发现心电图有动态的演变。但也有极少数部分心梗患者心电图可无明显异常表现。

其次,心梗的确诊主要是靠抽血化验心肌酶。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好的心肌酶主要包括CK-MB、肌钙蛋白I和肌钙蛋白T等。当然现在也有一些新型的心肌酶,如高敏肌钙蛋白I等。

最后,心梗的最佳治疗是在时间窗内最快时间打通堵塞的冠脉血管,所以在胸痛后第一时间通过120送到医院的胸痛中心非常关键,如果院外出现猝死,在医护人员赶来前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或许有生存的希望。


医患家


这个情况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心肌梗塞有明显年轻化趋势,过去是老年人多见为什么现在中年人成了心肌梗塞的高危人群了?

在分析做什么检查比较好之前先要明确心肌梗塞是怎么发生的?究竟有没有方法可从预测?做什么检查才能预先判断提前预防?

心肌梗塞绝大部分都是动脉内粥样斑块惹的祸。血小板在血液循环中不会聚集为血栓,但遇到粗糙面它会被激活并形成瀑布现象(凡接触到已激活的血小板其他血小板均被激活),激活后的血小板暴露了IIb、IIIa受体即纤维蛋白受体,可以通过纤维蛋白将激活后的血小板连接在一起,那就形成了血栓。就像皮肤不小心划破,压迫一回出血很快止住了,伤口上有一条红线这就是遇到破口面激活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聚集形成的血栓邦你止血。如果动脉内斑块破了激活血小板形成血栓最坏的结果就是堵塞动脉导致器官因缺血而梗死。

随着冠脉造影广泛开展发现一个现象:斑块多少、血管腔狭窄程度与心肌梗塞不成正比,而是与斑块性质密切有关,即那些脂质核心长得快而大,外面包裹斑块的纤维帽很薄的斑块很容易破裂而产生心肌梗塞,人们把这种斑块称为不稳定斑块、易损斑块或软斑块。长这种斑块的人往往与高血压、糖尿病、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过高有关,如果再嗜烟那么动脉内膜损伤厉害,LDL大量侵入受损内膜下同时招来各种炎症因子,大量具有吞噬氧化的LDL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白细胞侵入损伤的内膜下贪得无厌地吞噬氧化的LDL形成体积膨大的泡沫细胞,堆积在一起就是斑块的核心脂质。若纤维帽跟不上核心脂质形成的速率就是易破裂的软斑块。

至于斑块为什么会破裂?长期来圍绕着生物医学模式来转,于是产生了各种假定:炎症反应过强、斑块糜烂、主动性破裂、心室收缩过强、收缩舒张时的剪切力等等十分牵强的理论来解释,直到2013年11月出版第二版内科学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用,上册第三章心血管系统疾病增加了一点新意。如冠心病的定义: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即冠状动脉痉挛一起统称为统称为冠心病,请注意是并列的,因为两者的后果是一样的:心绞痛或心肌梗塞(P273页),而在P295页上也将冠状动脉痉挛列为斑块破裂的重要触发因素。冠状动脉短暂的痉挛可能只是心绞痛,但也可能造成不稳定斑块破裂发生心肌梗塞。如果痉挛超过15-20分钟即可发生无血栓形成的心肌梗塞。生物医学开始和临床心理医学结合了。可惜有几个心血管专家拜读过?

早在1985年美国对十五个卅22个医疗点心电图明确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狭死者屍体解剖后发现10-15%的灰白色心肌梗塞灶前的供血冠脉内根本没有血栓,于是冠状动脉痉挛的理论提出来了,很可惜临床心理医学研究的结果临床医生却不重视,因为医学院培养出来的医生是纯生物医学模式,包括上级主任、专家,谁会去学自己根本不懂的临床医学心理学的知识?卅十几年过去了心血管医生还是用最新的指南、最新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最新的药物被动地被疾病牵着鼻子走,而这些“最新的”多年后部分可能都成了“垃圾”,人类对社会一心理一身体疾病这个医学模式走得太坚难了,但患者却需要这种心理+生理的医学模式来邦他们防病、治病。。三高当然要防、要治疗,但不该再忽视冠状动脉痉挛可以直接导致心肌缺血、心肌梗塞或斑块破裂触发心梗。这不是医生的错,而是医学教育模式的錯,遗憾的是至今国内外医学院仍仅用纯生物医学模式来培养医生絲毫无改变的跡象。

因此不是做什么检查来预则和防止心肌梗塞发生,而是在严格控制三高的基础上对容易发生心梗的高危人群用阿斯匹林或氯吡格雷来预防谁也不知道斑块什么时候破裂时阻止血小板的激活,用他汀类药物将过高的LDL下降达标来稳定斑块或逆转斑块。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避免冠状动脉痉挛防止斑块破裂而发生心肌梗塞。以下几条是我个人深切体会的供同仁和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1.保持良好的心态是防止交感兴奋释放过多儿茶酚胺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这是最重要又是最难做到的。人无法改变自己的性格,但好心态和坏心态都是自找的,尤其有三高的中年人都承担着一身中最大的责任和压力。记住我二句话:命比天大。遇到最烦心的事、做到三个字一一无所谓!因为紧张、激动、暴怒,恐惧和郁闷都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肯定有人会问自己为什么控制不住情绪?有没有办法邦助自已控制好情绪?肯定的回答:有的!你情绪过高或过低是你大脑中的某些神经介质不稳定,遇事后回吸收太快,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水平跌得太低,用些药抑制它们的回吸收,心的情绪立即可变得平稳了。遗憾的是绝大部份医生都不懂,什么运动、瑜珈、音乐、旅游甚至信教都没用。

2.戒烟!我刚做医生时遇到一个28岁,以急腹痛为主诉的下壁心肌梗塞患者,失恋后每天2-3包烟(平时不到一包),那时就FDP+利多卡因静滴+安定每天三次。年青冠状动脉储备功能好,后来活得挺好,但再也不敢抽烟了。

3.应酬或一顿吃得太飽容易发生斑块破裂,因为胃扩张时容易引起迷走神经兴奋。美国人上世纪90年代就报导过:迷走神経兴奋使正常的冠状动脉扩张,但会使内膜受损的冠状动脉痉挛。过去总以为吃得太飽血都到胃腸道才会发生心肌缺血。那梗塞呢?现在知道迷走神经除了对抗交感兴奋外,也有使皿管理使血管痉挛的作用,比如脑基底动脉痉挛引起脑供血不足产生头晕以外、也会噁心、心率减慢。

归纳一下首先要预防三高发生,有了三高必须积极治疗来达标,使斑块稳定甚至逆转,这是最好的预防方法。其次改变不良的生活模式和坚持药物治疗。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抗挫折能力,协调好工作和休息,压力和放松、学会寻找生活中的快乐,保持良好的心态。记住前不久钟南山院士讲过的话:疾病的发生70%与心理因素有关系!

2018.9.29


我想说点真话


的确,近期有很多因“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报道,而且多为中年人。该如何预防呢?

知其然就要知其所以然,想了解如何预防心梗猝死,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心肌梗死”这个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营养心脏的血管)管壁上的“斑块”破裂,局部形成了血栓,导致了血管腔的闭塞所致。

为什么会有“斑块”呢?

斑块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很多因素相关。

1.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高盐高糖高脂肪摄入、缺乏运动、熬夜、吸烟、酗酒等。

2.肥胖:超过标准体重20%称为肥胖(标准体重=身高(cm)-110)。

3.某些疾病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等。

4.遗传因素:有冠心病家族史的罹患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大大增加。

因此,要想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立即纠正,肥胖的开始制定减肥计划,合并某些疾病的需要积极的控制达标,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斑块”的形成。

斑块为什么会“破裂”呢?

血管壁上的斑块分为“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斑块的核心是脂质成分,表面有一层纤维帽,如果脂质核心很大,纤维帽很薄,这就是“不稳定斑块”,如同薄皮厚馅儿的饺子,很容易破。

某些情况会导致这些“不稳定斑块”破裂,应该特别小心。

1.寒冷。天气寒冷会造成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和剪切力增加,就容易导致斑块破裂。这就是为什么近期心梗猝死患者报道较多的原因。

2.晨6时-12时,交感神经活动增加,机体应激反应增强,心肌收缩力、心率、血压增高,冠状动脉张力增高,“不稳定斑块”容易破裂。

3.饱餐。尤其进食大量脂肪餐后,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加。

4.劳累、情绪激动、血压骤升或用力大便时,心脏负担明显加重,斑块容易破裂。

4.吸烟。吸烟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引发斑块破裂。

因此,要想预防“不稳定斑块”破裂,需注意:天气寒冷时注意保暖,不宜进行过早锻炼,建议8点或出太阳以后;清晨醒来后不宜立即起床,“赖”一会儿床,待完全清醒再起床;早餐不宜吃得过饱,八成饱即可;避免劳累、情绪激动;戒烟!

此外,出现心绞痛症状或心梗先兆时,及时正确的就医,也可以避免心梗避免猝死的发生。

了解更多心血管健康知识,就关注“心血管徐医生”吧!


心血管徐医生


心肌梗塞,去大医院的心内科,讲诉自己平常的症状。一般做心电图、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等等,医生会给你开检查单。如果有冠心病,住院后可以办特殊病种,平常拿药一般自付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