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你如何理解鲁迅先生所说的“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句话?

用户62715563608


我这个年纪,反复读的书只有两种:一种是儒家经典;一种就是鲁迅先生的作品。

一定有人会说,这两类书,难道不是正好相反的吗?

是否相反,怎么个相反法,今天就不说了,今天只说问题里鲁迅讲的这句话:

这句话出自鲁迅的《灯下漫笔》,我不知道现在的中学课本是否选了这篇当课文,我猜测是没有的。估计在有些人看来,这篇文章还当课文?最好读都不要读。

《灯下漫笔》写于1925年,正是北伐前夕,北洋政府已经基本丧失统治合法性,政治形势进入到最混乱,最不稳定,也最穷凶极恶的那段时间。现在常常有一种说法:鲁迅在他所处的时代,因为是乱世,所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种观点是片面的,鲁迅没少接到过威胁,甚至是生命威胁,他的勇气,是值得敬仰的。

在这一背景下,《灯下漫笔》并没有直接抨击具体的事件,而是直击中国人的一个本质性的问题:人格不独立。

鲁迅先生说,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时代: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什么意思呢?他自己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那一面,但又属于无论那一面。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

也就是说,想做奴隶而不得,就是上文所举的,被强盗和官兵都来杀戮的时代,你想安安稳稳的种地,交税,养家,都不行;

而暂时坐稳了奴隶,则是上文说的,有个一定的主子,哪怕自己当牛做马,但是可以保命啊。这就是安稳的时代了。

这两个时代,用我们更熟悉的话说就是:一是乱世,一是盛世。

张养浩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兴,就是坐稳了奴隶的时代;亡,就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但是,鲁迅的真正含义并不止于此啊,不止于批判。

他的希望在于,百姓们,你们要明白自己是“人”啊,人是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力量,不是生来就要当牛做马的。

鲁迅在这篇里继续说:

“我们的古圣先贤既给与我们保古守旧的格言,但同时也排好了用子女玉帛所做的奉献于征服者的大宴。中国人的耐劳,中国人的多子,都就是办酒的材料,到现在还为我们的爱国者所自诩的。”

这里的征服者,不仅是外国人,是指一切的征服者。有些中国人,对外国人的耀武扬威感到十分耻辱,这个当然是没有问题的;可同时对本国人的耀武扬威,总觉得是自家的事,没有耻辱感,倘若有外国人来指责这些本国人的耀武扬威,这些人反而要骂外国人对自己指手画脚。这当然也是鲁迅先生所说的,“还没有挣到过人的价格”。

所以,归根到底,鲁迅不是去批判历史,而是借此指出,每一个中国人,要在外国人面前,也要在本国人面前,都要站出人的价值、人的人格,而不是表现出奴隶的品格。

不过,在20年代,鲁迅也是没有办法改变什么,只能寄希望于未来:

“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danyboy


呵呵,不得不说先生之死,实在是及时,后来的世界,用先生自己的话说;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特么是枣树!他老人家拿着几百大洋的薪水,住着北京一环起码两进的四合大院,说这种话,分明是看不起北洋那几丛灌木丛,实际上人家也确实拿先生没什么办法。要换今天,看看小崔得了,一个新浪就给他拍死沙滩上,先生这样一贯乱说乱动,流血的可未必就是刘和珍君了。


另外,好歹当年先生论战,一个个有名有姓的具是大能名家,吵也吵的有名堂,搁现如今,那还不非要给那种愤怒声讨敦刻尔克大撤退,居然一点都不提中国远征军当在前面流血的功劳的大V号咬着不放,你老周,留学东洋,还成天跟内山混在一起,你还跟西方势力一样,一口咬定敦刻尔克没有中国远征军?我们先不管真的有没有,你先说说你屁股到底坐那边?咱们中国人批评外国,你不帮中国人,你来扯什么历史真实,你到底分不分的清轻重?


煌煌五千年华夏历史,你一个学医的,就敢简单的给划分成两个时代,果然是知识越多越反动啊!你看看你说的那两个时代……,咦?!你还别说,挺合乎那个宁为太平犬,莫为乱世人的逻辑的,整天剪辑国外乱象集锦,可不就为这个么?但是你说的那么直白,你到底想让谁直面惨淡的人生?想让谁直面淋漓的鲜血?


李三万的三万里



作为一个标准的中国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及对其作品的学习,早在初中便开始了,并注 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至今日,相信也几乎没有学生可以自信的说,我已完全的了解了鲁迅先生并了解了其全部作品。而要理解鲁迅先生说的“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这句话,必须回归到这句话的出处也就是作品当中。

这句话出自鲁迅的作品《灯下漫笔》,所谓“漫笔”即没有过多格式要求,从内心的真实情感出发,而恰是这种真实的情感才能感染读者。文章通过银票贬值时期折现银的故事作为线索,叙述了人们在危难之中容易“降低活着的标准”的保命心态以及行为,从而引申到中国自古以来的历史现状,得出当时中国人民”做人而不得,只能做奴隶,甚至常常连做奴隶也不得“的结论;并从劳动人民和奴隶的角度,将中国历史分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呈现出一种死循环的状态。“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是指人们 在中国长期固有文化“礼教纲常”的耳濡目染下,形成了忍辱、压制自我、苟且偷生的社会性格。由于这种广泛性的社会认同,,给人民带来畸形的自我满足感:“自己是早已布置妥帖了,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一级一级的制驭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在这种畸形满足感的掩护下,人们在所谓的“太平盛世下”将就得活着。人们习惯了屈服,习惯了听从“安排”,习惯了如同动物一般的生存,就像关在盒子里的老鼠,当它习惯被束缚,及时盒子打开,也不迈出半步。“暂时”意味着这种局面终会被打破。但被如何“打破”?被“打破”为何种面目?便是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之一。鲁迅先生带着一种进取之心,批判着中国落后的封建文化,并期望着有一天会改变,希望新的文化、新的思想能像一轮骄阳,照亮每一个劳动人民愚昧的心灵。



中国落后封建传统

文化,对劳动思想的束缚,使当时劳动的奴化意识根深蒂固。在阶级社会的几千年的

历史中,奴隶和劳动者向来是被人践踏,或者是作为战争与服劳役的工具,丝毫没有实现过人的价值,仿佛被侵略、被奴役、被侮辱是可以接受的事,从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阿Q”等具有典型性人物形象,便可以看出。所谓“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也不过是将劳动人民和牛马放在同等位置,人勉强地可以生存下去。以小见大,使中国真正强大起来的核心,就是改变人民根深蒂固的落后思想,变革中国落后的封建文化。也正是这种急切的变革精神促使着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奋笔耕耘。




开往春天的Tractor


鲁迅搞错了几个问题:

一,我们只能要求自己具有独立人格,而不能要求别人不做奴隶。责人先责己,正人先正己。

二,独立人格是文化熏陶出来,向圣贤贵族士族精神学习出来的,体现出来的是高贵的人格,是化出来的。不是骂出来的。

三,具有独立思考,独立人格的是少数精英阶层。老百姓大多是愚昧和盲从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舍生忘死,见利思义……等品质不具有社会普遍性。所以鲁迅要求最底层老百姓有很高的人格,否则就是一通谩骂,这本身就是离谱的。

四,鲁迅本人是不是奴隶呢?鲁迅的独立人格又提现在哪儿?也只能体现在纸墨上。现实生活中呢?根本经不起考验。


空空空42973354


鲁迅这话不难理解,奴隶是失去人身自由被他人任意驱使的,为他们做事的人,奴隶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奴隶主是奴隶的主子,有主子的奴隶也有了自己的身份,有了最卑贱的炫耀,就像阿Q也姓赵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