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 二月二,龍擡頭,擡起一年好兆頭

二月二,龍抬頭,抬起一年好兆頭

二月二,龍抬頭,風雨順,又豐收。

大倉滿,小囤流,好年景,春開頭。

二月二,龙抬头,抬起一年好兆头

今天就是龍抬頭的日子,

屆時大地萬物復甦,

到處一片生機勃勃,欣欣向榮之景,

意味著春天,真的來啦!

二月二,龙抬头,抬起一年好兆头

二月二這天,正處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多地開始進入雨季。古人認為,這是“龍”的功勞

之後農村逐漸進入繁忙的春耕時節,選種、踏田、開犁……因此,二月二在北方叫“春龍節”,而在南方多叫“踏青節”

二月二,龙抬头,抬起一年好兆头

這一天,民間流傳著很多習俗……

而且形成了南、北差異

北 方

北方的二月二,就叫龍抬頭

剃龍頭

二月二,龙抬头,抬起一年好兆头

人們祈望龍抬頭這天龍能興雲作雨、滋潤萬物,而且“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民間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鴻運當頭、福星高照

圍倉

二月二,龙抬头,抬起一年好兆头

二月二正值驚蟄前後,百蟲萌動,疾病易生,因此人們引龍伏蟲,希望借龍威鎮伏百蟲,保佑人畜平安,五穀豐登

吃龍鱗

二月二,龙抬头,抬起一年好兆头

二月二民間飲食多以“龍”為名,吃龍耳、吃龍子、吃龍眼、扶龍鬚、龍鱗餅……寄託了人們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願望。

南 方

由於地域差異,

南方的二月二形成了

祭社(即土地神)為主的習俗!

因此也稱二月二為“社日”

奉祀土地神

二月二,龙抬头,抬起一年好兆头

二月二社日,民間會祭祀土地,分祭肉,聚眾宴飲,奏樂歡娛,《廣州府志》引《番禺志》載:“二月二日土地會,大小衙署及街巷無不召梨園奏樂娛神。”歌頌神靈,以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接社

二月二,龙抬头,抬起一年好兆头

接社,即孃家在社日接新嫁的女兒歸寧。早在宋代,婦女在社日一般不參加祭社活動,而出現婦女於

社日“歸寧”的習俗。

食社飯、餈粑

二月二,龙抬头,抬起一年好兆头

社飯起源甚早,宋代就有記載。食餈粑之俗多在兩廣地區,並且要放棠梨葉,傳說是吃了不怕雷公叫。

踏青

二月二,龙抬头,抬起一年好兆头

冬去春來,外出踏青,一舉多得。一來春遊大多在田地裡進行,能借此除去田間雜草,保證農田正常生長;二來民間稱吃野菜為“吃青”或“吃鮮”,不僅營養豐富,還可清熱敗火;三來遛百病、恢復體能、陶冶性情

二月二,龙抬头,抬起一年好兆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