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学习力是什么?(二)

前段时间,我们说到学习能力包含有:自信、毅力、习惯、学习技巧、记忆方法、考试技巧、注意能力、情绪管理等等;谈了自信和毅力两个方面,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习惯和学习技巧。

(一)学习习惯:

哲人查尔斯曾经说过: “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重要性,我们发现许多成绩不好的孩子大部分学习习惯也不好。

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孩子:“上课铃一响,他总是踩着铃声进门,从来不会早十来分钟进教室;”还有的孩子“总是迟到?考勤表上X不知道有多少?” 还有没有发现这样的孩子“寒暑假总是玩得很尽兴,临近开学一周,忙里错乱补寒暑假作业?” 还有没有发现这样的孩子“一个题做了五六遍,依然会错,从来不会总结?”还有的孩子“书包、书、文具到处乱扔,不会整洁归类,一会这个不见,那个不见”.......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些都是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由于习惯不好,那么成绩也会受影响。

有的孩子从来不会复习,也不会预习,我们说学习的三部曲就是:预习、学习、复习。这三部曲看似简单至极,但真正做好的却不容易,不动脑筋不花心思去完成,除了浪费时间和精力之外,毫无意义。

有的学生,仅仅靠老师上课45分钟,纯粹的记忆,临到半期考试和期末考试时候,才发现慌了阵脚。一到考试发现这个好像很简单,那个好像也熟悉,但怎么都记忆不起来。艾宾浩斯曾经讲过记忆的规律,小学、中学大部分都要考记忆,因为要经常复习,一个不会复习的人,如何进行记忆呢?所以很简单的题也不会做。

学习力是什么?(二)

有的学生不会写计划,小学时候课程比较少还能应对,上了中学,发现一下子科目多了许多,课程内容复杂了,就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知道从何开始,也不懂得自己的时间管理,往往出现,有的学科复习了五六遍,有的学科,一点都没看过;要么就是今天想起了做一点,明后天就放弃了,习惯养成21天,如果能坚持21天,甚至三个月,就好了,而许多孩子往往做不到。

同时作为家长,我们往往去改掉孩子的坏习惯,殊不知,花费的精力很大,收效甚微。与其改掉坏习惯,不如培养好习惯,好习惯越来越多,坏习惯就越来越少,怎能舍近求远呢?

2)学习技巧:

谈到学习,不得不说学习技巧,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一些学生,别人才阅读了一页,他已经看了2-3页;别人还在努力查阅资料,他已经安排好课后时间。

我记得自己读书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情况,我喜欢看武侠小说,往往一部大头,两三天就看完;言情小说,更是几个小时就搞定;我有同学问我:“你都记得么?”至少60%没问题,其实我当时心里是明白的,像这种书籍,我只要广泛涉猎就可,不用精读,细细品味,类似快餐文化。而像《红楼梦》这种名著就要看四五遍,因为要学里面的精髓。

大学的时候,我记得大三写论文,中文系老师各科老师都布置有论文。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学期末考试的论文就是个过程,什么复制、整合都有,真的是时间紧任务重。 我记得有一个期末10天内,要搞定6篇论文,我一边叫着任务重,一边在一周内搞定了,还不忘去同学寝室串门。看着同学们抓耳挠腮的还在写,我心里那个得意劲。这也是一种心理和技巧吧,这种应对大学期末学分的论文,可以说含金量都不是很高。而面对大学科研立项的论文,性质大不同,用半年甚至一年来做。所以学会分对象,花费不同时间。

其次,懂得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时间爷爷很公平,一天24小时,但许多学生不会安排。比如早上和晚上记忆效果最好,许多学生往往不安排背诵和记忆,用于做题,这就浪费了时间,导致事倍功半。我读书的时候,习惯早上背诵文科类,晚上做题,临睡前听听力,中午用于理科答题。

同样学会总结,善于梳理学科脉络,建立自己的错题本也很重要。前两天给两个高二的孩子做《学习法》训练,问他们有没有错题集,“有,不怎么看”,这就是问题症结。错题集是最容易给孩子提示的。我们读书的时候,每一次大复习,许多的卷子,都是自己定好一起的,把错题翻来翻去看,因为那是最容易模糊的问题。如果只是收集,不经常回顾,那有何意义呢?

所以,许多孩子成绩不好,真的是与学习技巧也有关系,为什么成绩好的孩子,你发现她用了别人一半的时间做了同样的事情,学习效率很高,是自成套路的。

家长要帮助和协助孩子建立自己的一套学习技巧和方法,当然方法和技巧是可以借鉴的,一定有适合他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