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男女比例接近一比一,進化怎麼解釋?

圖片發自簡書App

男女比例接近一比一,進化怎麼解釋? | 《自私的基因》PART 3

1

進化角度看,男女比例為什麼接近一比一?

由於X精子、Y精子與卵細胞隨機結合,所以生男生女各有50%可能性?

但這只是一個結果,從進化的整個進程來看,為什麼大自然更傾心於這種趨勢,最終形成了這種模式呢?

2

這是最“合於邏輯”的模式?

Nonono……

我們知道,雌性個體提供的是卵子,並且受孕需要相當的時間;而雄性個體提供精子,每天能夠製造千百萬個,也不需要受孕過程,可以繁殖幼兒的數量實質上是無限的。那麼,從理論上講,若1個雄性個體所產生的精子足以滿足100個雌性個體的需要,從“自私的基因”的角度來看,在進化的初期,為了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在動物種群中,雌雄兩性個體的比例應該是100:1,生育的雌雄個體比例應該也接近100:1。

比如這個冷知識

在一項海象的研究中,據觀察,4%的雄性海象所進行的交配佔所有交配的88%……但即便如此,海象所生雌雄比例是3:1。也就是說,有大批剩餘的從未交配過的獨身雄性個體,它們可能終生得不到機會進行交配。

那麼在進化過程中究竟是什麼在背後起作用,維持性比率??

3

道金斯在書裡提出了這麼一個假設:假定在上面海象的群體裡,出現了一個突變基因——“生女兒”基因(有使做父母所生的大部分是女兒這種趨勢)。比如,“生女兒”基因表達時,可能使父親只製造X精子,可能使母親分泌一種選擇性的殺精子劑,或者使男性胎兒流產。

那麼這種基因能否“上位成功”呢?

開始應該是沒問題的,因為只要有幾個雄性個體就足以提供一大批過剩的雌性個體所需要的精子。而世代更迭是沒有終止的。這個“生女兒”基因一代一代傳遞下去,呈指數不斷的擴散開來。總會達到一個不平衡的程度,剩下的少數幾個雄性個體搞得筋疲力盡才能勉強應付……

但別忘了,此時那些“生兒子”基因的為數不多的父母,其實逐漸享有巨大福利。簡單來說就是,這些父母所生的雄性,變成了“稀有物”,他們就有極大的機會成為幾百個海象的祖父或祖母,自他們遺傳下來的“生兒子”基因就開始擴散開來。“生女兒”基因就相形見絀了。因此,“生兒子”基因又多了起來。

性比率的鐘擺又擺了回來。

4

【鐘擺】

這個模型很生動,不僅僅因為他說明了——當某一方即將佔有絕對優勢的時候,一定會向反方向擺動回去,也說明了一個現象——自然的調節帶有慣性和反作用力,也就是說,擺動回去一定會向另一方多偏一些,不可能直接靜止於中間。這永遠是個動態的過程,只不過是外力與幅度的問題。

其實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裡面,在解釋很多問題的時候,都用了類似的思路,只不過更強調了另外一個詞——“穩定” ,大概可以理解為鐘擺的中心位置。在進化心理學中有個術語,“進化穩定策略”(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 ESS)——在給定環境下,如果一個策略被群體大部分個體所採用,並且由於其他策略無法產生比使用該策略更高的收益,該策略無法被其他策略所代替,則稱該策略為進化穩定策略。

從上面的假設和推演可以看出,性比率一定是在一定範圍內波動,比率不會有很大偏移,因為這樣,是“最穩定”的狀態。

這種【穩定】很有意思

一方面,這個結果並不是有意而為的、也不是理性選擇的,無論是基因層面、動物層面、自然層面,沒有任何有意識的思考摻雜在裡面。而是在漫長的時間裡不斷打磨,經過自然選擇與淘汰,最終存留下的。

另一方面,從道金斯在論述一個個問題時候的思路、鐘擺模型裡面也可以看到,有一種推理方式,是先打破平衡。想看一個因素在一個複雜的體系裡面所起的作用、因素與因素之間的相互關係,不妨有意的假定一個特殊、極端情況,接著放任其碰撞,去模擬情景。這就像是打破一個化學平衡,再放任其反應,但最終依然會回到那個狀態。這種狀態,便是最穩定的狀態。

這不一定是一個“最理想”的狀態,但一定是一個“最適合”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