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宋朝第一名妓李师师结局如何?

人参的杯具


李师师是宋朝名妓,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才女,关于他和宋朝文人士大夫之间的故事有太多了,今天我们说一个和李师师来往,且身份比较特殊的才子吧。

这个才子为什么身份比较特殊呢?

因为他是北宋的皇帝,也就是那个集才艺与美貌于一身的宋徽宗。

宋徽宗绝对算的上,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才子,尤其他的瘦金体以及他的画作,动则就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拍卖价格。

但是,宋徽宗绝对不是一个好的皇帝,这就是他作为皇帝的悲哀之处了,北宋为何会亡国呀,还不是这个叫宋徽宗的人,整天和奸臣厮混在一起,把朝政弄的乌烟瘴气,给了敌人一个侵犯的机会。

我们来看看这个宋徽宗到底有多么对昏庸,他又是如何和李师师有交集的?

李师师在北宋都城开封的大名,可以说是世人皆知,可以说当时王公大臣,文人士大夫都瞻仰过他的尊容。

这件事自然也会传到宋徽宗的耳朵了,于是,宋徽宗就有了见一见这个北宋第一才女,究竟有多美的心思?

可是,话又说回来,他可是皇帝呀。若是让天下人知道,他也找名妓的话,那他们皇家的名声岂不是臭大街了?

宋徽宗很惆怅,他就和大臣(个别大臣)商议,这个事情该怎么办?

大臣就给宋徽宗出主意,等到黄昏之后,我们换上便衣,然后偷偷的爬墙出去,这样神不知鬼不觉的不就把事情给办了吗?

宋徽宗觉得这个计策很高明,两个人开始行动,等到天色昏暗的时候,两个开始去找墙来爬了。

爬墙恐怕这是宋徽宗有生之年第一次才干的事,可以说他的动作实在是不雅,还好大臣在帮着他,两个人好不容易,总算出了皇宫。

皇宫距离李师师的住所不是太远,他们两个直奔李师师的房间来,李师师看到那些昔日在他面前耀武扬威的人,都对一个人十分的尊重,她也有猜到,这个人绝不是平凡之辈。

所以,李师师就尽其所能的在宋徽宗面前表演才能。

宋徽宗先是被李师师容貌所折服,又被他的才能所打动。

这样的美人,宋徽宗不能独占,这恐怕也是天下一大撼事吧。最起码宋徽宗是这么想的。

李师师和宋徽宗第一次见面之后,两个人对彼此的印象都很好。尤其是宋徽宗,回到皇宫之后,对李师师是念念不忘。

他总是想尽办法,要出皇宫和李师师花前月下。

但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宋徽宗也怕这件事被天下人,或者文人士大夫知道了。若是被他们知道了,自己还不被他们给骂个狗血淋头呀。

宋徽宗不想爬墙了,他告诉宠臣,再想办法,怎么能更便捷的见到李师师。

这个大臣又给宋徽宗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挖地道,这个地道直接从皇宫通向李师师的屋内。

这确实是个好意见呀,不但使用,更重要的是安全呀。

自此之后,宋徽宗就成了李师师那里的常客。

当然这样有的时候也会出差错,比如有一次李师师和才子周邦彦正在吟诗作画呢?这时候宋徽宗突然来了。

这可怎么好,周邦彦可是皇帝的臣子呀,若是宋徽宗知道周邦彦也泡他的马子,肯定是不高兴的。

没办法李师师只好把周邦彦给藏到了柜子立。藏在柜子里的周邦彦也是郁闷之极呀。

他在里面只能听着宋徽宗和李师师调情,听着不过瘾,他还用笔给记了下来,把宋徽宗和李师师的谈话写成了词。

有一次李师师就唱周邦彦的这首词,恰恰被宋徽宗听过到了,宋徽宗很不高兴,这不是我和你的谈话吗?你怎么唱出来了,这是谁写的?

李师师不得不把周邦彦给说出来,就这样周邦彦被宋徽宗给贬了官。

这样的皇帝,这样的臣子,还有这样的名妓是不是很有意思。


史学达人


李师师是水浒传中最著名的一位青楼女子,天子为了他都来到青楼!可见李师师这小我私家有多大魅力,其时的风骚才子周邦彦也和她是知心人。她最浪漫的恋爱照旧和梁山豪杰荡子燕青的故事!

水浒传里交接的很明白,李师师第一见燕青就喜好人家了。可以说是一见钟情的那种!

第一梁山豪杰一起去东京看花灯,在李师师那边落脚。风骚的燕青也是喜好李师师的,终究是玉人,勾引挡不住!燕青寂静的偷了李师师的萧,效果不巧被李逵给搅黄了,招惹了大批官兵,梁山豪杰被迫撤回梁山!

厥后宋江为了和朝廷搭上线,调派燕青到东京与李师师晤面,在李师师那边两小我私家把酒言欢,结为义姐弟,李师师27,燕青25。招抚以后,梁山泊义师担当招抚后,正遇辽兵侵占,宋江受诏破辽。

于是雄师北进,攻陷檀州,夺回蓟州,智取霸州,霸占幽州,兵围燕京,辽主请罪克服敬佩。宋江凯旅返国,依照徽宗旨意,将所夺州县仍退还给了辽邦。 回到都门,徽宗下诏,令宋江去安定河北田虎,随后又调去安定淮西王庆和江南边腊。

在安定方腊军的历程中,义师丧失惨重,固然末了擒获了方腊,大功乐成,但却阵亡59条豪杰,病去世10条豪杰,共69人。回军途中,鲁智深在杭州六和寺坐化(僧人盘膝打坐平安而去世),残废的武松不肯回京,就在这里出了家。脱离杭州后,林冲瘫痪,杨雄、时迁、杨志、穆弘病去世,燕青又寂静拜别。

水浒传中提到,荡子燕青寂静拜别,并没有提到李师师的着落!不出不测的话,李师师是和燕青一起走了!


煜之轩


在中国历史上,名士和名妓往往都有数不尽的风流暧昧,两者如同太极八卦,阴阳互补。

名士普遍风流,时常出入青楼,寻找精神快感与创作灵感,李白与白居易都是青楼的常客。名妓与一般青楼女子的不同之处在于接待的客户,如果李师师的客户是普通消费者,那她就成不了名妓,而是风尘女子;她的客户是宋徽宗,她就成了名妓,她与宋徽宗的行为就是千古风流。

李师师能够成为名妓,长相自然是必备条件。她可以说是开封城的颜值担当,大文豪晏几道曾经专门为她的姿色作过一首词《生查子》: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

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颖川花,不似师师好。”

李师师天生一副好嗓子,经青楼老鸨的悉心栽培,豆蔻年华的她就已经“人风流、歌婉转”,成了北宋好声音的头号小姐姐。随着名气的传扬,慕名而来的才子络绎不绝,其中不乏北宋作协的张先、晏几道、秦观、周邦彦等当世文豪。她与宋徽宗的风流韵事,更是名传千古。为了争李师师,宋徽宗甚至罢了情敌周邦彦的官。后来,李师师被宋徽宗接进宫封为李明妃。

宋徽宗退位后,李师师被贬为庶人,并被赶出皇宫。传说中,出宫后旳李师师被抄家,变得一贫如洗,为了自保,甘愿成为道姑。

等到金国南下,靖康之耻后,关于李师师的记载,主要存在于野史之中,有三种说法流传于世:

第一, 舍生取义,以死殉国难。金国攻陷开封后,金国皇帝也听说李师师风华绝代,想据为己有,于世派人寻找,但是苦寻多日也不可得。后来在张邦昌的帮助下,金国人找到了李师师。李师师不愿意伺候金国人,誓死不从,自杀而亡。死前还大骂张邦昌:“告以贱妓,蒙皇帝眷,宁一死无他志。若辈高爵厚禄,朝廷何负于汝,乃事事为斩灭宗社计?”

第二, 自然老死。《青泥莲花记》记载:“靖康之乱,师师南徙,有人遇之湖湘间,衰老憔悴,无复向时风态。”

第三, 被金国俘虏,带到了北方。开封沦陷后,李师师也被俘虏,和金军北上。到了北方,曾经辉煌的李师师无依无靠,被迫嫁给了一个残疾的金兵,就此了却余生。

作为一名烟花女子,引得帝王名士趋之若鹜,李师师已经是青楼业的传奇,后世的陈圆圆、柳如是也难以望其项背。作为女人,李师师的下场充满悲剧色彩,没有真心疼爱她的丈夫,没有温暖的家庭,有的只是风花雪月的回忆。


秋媚读史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

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农民起义此伏彼起,宋徽宗、蔡京、童贯统治集团想乘辽朝衰亡之际,采取联金灭辽的战略,夺取五代后晋割给辽朝的燕云十六州,以建立“万世功业”。

公元1125年3月26日,辽天祚帝在应州被金人完颜娄室等所俘,宣告国祚200余年的辽朝灭亡。

宋朝和金朝一开始的合作是齐心协力的。但是他们忘了一个唇亡齿寒的道理。辽朝灭亡后,宋朝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却等来了金朝的矛头。

金朝灭掉辽朝以后,没有了后顾之忧,转过头来开始了对宋朝的进攻。

公元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

由于这是在宋钦宗靖康二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所以史称靖康之变,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

靖康之变发生后,金朝除掠走徽钦二帝之外,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

宋朝的皇室成员都被掠走了,剩下的老百姓都当了亡国奴。

遭此剧变以后,老百姓的苦日子就来临了。

老百姓的生活是这样。那么当年名冠京城,红极一时的名妓李师师,最后到了何处?

关于她的下落, 有一种说法。

在金人围攻汴梁时,宋钦宗不敢反抗,只好按照金人的要求,挖地三尺,将都城的金银财宝和女人悉数送至金营。

后来汴京被破,金人早就听说过李师师的美貌,点名要她。

此时的李师师东躲西藏,最后还是没有躲过,被傀儡皇帝张邦昌找到,送到了金营。

得到如此绝色的女子,金军的将领当然不肯放过,要强行一亲芳泽。

李师师虽然只是一个歌姬,但这时表现出极强的民族气节,她奋力抗争,宁死不从。

在反抗无果后,先是吞金簪自杀,未果后又将金簪折断而食,最终香消玉殒,魂断金营。

那么这个说法是史实吗?其实这都是野史中的传说而已。

为什么有这个传说?

因为徽宗、钦宗二帝,对待金人的欺凌,实在过于软弱。

堂堂的一国之君,居然做了金国的阶下囚,可谓是丢尽了国人的脸面,所以,老百姓为了讥讽这些贪生怕死之辈,演绎出一个青楼女子奋力抗争故事来。

这个故事的寓意非常清楚,那就是在面对外辱时,普通百姓都有以死抗争的勇气,而这些所谓的皇室成员、达官贵人,却连以死明志的骨气都没有,他们实在连一个妓女都不如!

既然说这只是野史的一个传说,那么在汴京城破后,李师师到底去了哪儿呢?

其实,李师师和大部分的老百姓一样,为了躲避战乱,从北方逃到了南方。

一说到青楼,大家很可能要往别的地方想。其实那是大家的一种误解,在这里有必要做一个普及工作。

宋朝的青楼是一个充满了文化氛围的地方。在那里有诗,有酒,有曲,有艺。并不如大家所想象的,里头充满的都是肉欲。

青楼里的女子,多指卖艺不卖身的妓女,古代妓女中只有娼妓是卖身的,歌妓,舞妓等妓女一般都是不卖身的,称为清倌人。

有极少卖身的,称为红倌人。但是她们的档次都非常高,个个多才多艺,并且接待的都是些达官贵人,风流才子,一般人别想染指。

如果说是纯粹做皮肉生意地方,统称为称为“窑子”,档次就很低了。

文人墨客来到青楼,主要还是一种情绪的释放,他们在这里吟诗诵词、弹琴唱曲并且欣赏歌姬们甜美的嗓音、妙曼的舞姿,自然是一种别样的艺术享受。

李清照当然是清倌人,她有颜、有文、有艺,还有情趣,所以来捧场的文人很多,自然就红了起来。

可以这么说,当年北宋最著名的青楼女子,莫过于李师师了。她先后与张先、晏几道、秦观、周邦彦等人都留下过缠绵悱恻的故事。

由于声名远播,都传到了皇宫里。宋徽宗听说了,铁了心的要一睹芳容,于是离开森严的皇宫禁地,来到了青楼。后来的结果自然是和李师师演绎了那么一段艳丽的故事。

但是这个时间并不长,就被金人的炮火给打断了。

在靖康之变前几年,宋徽宗一个是年老体衰,再一个因金人的咄咄逼人,整天弄得他焦头烂额的,使他不厌其烦。

后来他干脆连皇帝都不做了,还哪有那么浓的兴趣再搞些风花雪月之事?所以逐渐的就和李师师失去了联系。

而李师师呢?在靖康之变中,她的家产尽被抄没,在京城也没法呆了,于是趁乱离开了汴京,随着大队的人流南下,跑到湖湘一带谋生。

我们可以在一些诗人的诗句中,寻找到李师师的芳踪。

南宋诗人刘子翚写了一组《汴京纪事》的诗,其中有一首专门提到李师师: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

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就是:帝京当年是多么地繁华热闹,回想起来,使人无限地伤感;李师师也老了,漂泊流落在湖湘的民间。

旧时的舞衣与檀板都黯然失色,饱受了风蚀尘染;有谁相信,她当年轻歌一曲,竟能使君王倾倒迷乱?

俗话说,孤证不立。光凭刘子翚的这么一首诗,没法确认李师师就在湖湘。但是我们再拿出别人的证据,就不由得大家不相信了。

靖康之变后,从北方逃往南方的人很多,这里头就有著名的词人朱敦儒。

他当年在汴京的时候,文人雅聚时,曾经欣赏过李师师曼妙的舞姿,婉转的低吟,所以对李师师印象很深刻。

来到南方,文人之间也少不了一些雅聚。有一次他受邀参加一个宴会,在这里,不期偶遇了李师师。

同是天涯沦落人。此时两个流落他乡的北方客在此相遇,真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触。他们共同回忆起当年汴京的繁华美景,对比今日的孤苦伶仃,不由得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于是李师师献艺,特地为朱敦儒吟唱了一首当年汴京的旧曲,歌声中充满了对目前颠沛流离生活的哀怨。

那朱敦儒是词人,听了李师师这幽怨的倾诉,也唤起了他心中的万千思绪,于是为李师师写了一首《鹧鸪天唱得梨园绝代声》相赠:

唱得梨园绝代声。前朝惟数李夫人。自从惊破霓裳后,楚秦吴歌扇里新。

秦嶂雁,越溪砧。西风北客两飘零。尊前忽听当时曲,侧帽停杯泪满巾。

这首词的大意是:北宋末年,在梨园中唱得最好的,要数名妓李师师了。靖康之变,金兵入侵,惊破了朝廷的霓裳羽衣曲,我们的师师也就此流落到江南,在她的歌扇中新增添了南方听众喜欢的吴楚歌曲。

听着北飞大雁的哀鸣和南方妇女的捣衣声,在西风中,我们两个流落南方的北客,痛感自己的飘零生活。我在酒桌上忽然听到北方熟悉的乐曲时,不禁黯然放下手中酒杯,忍不住泪水沾满了衣巾。

由以上的证据可以充分证明,李师师的确是南渡到了湖湘。

但在经受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再加上岁月的磨蚀,李师师现在已经年老色衰,不复当年的风采了。

最后的结局,必然是寂寂无名的终老于南方的市井间。

《宋史》元·脱脱

《金史 》元·脱脱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唐圭璋等


老衲侃春秋


李师师是北宋末年青楼歌姬,据传,李师师曾深受宋徽宗喜爱,并得到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的垂青,在水浒传中还与燕青有过爱情故事,可见其事迹颇具传奇色彩,民间对其有相当多的传说。

李师师出生于公元1090年左右,天生一副好嗓子,不满十五岁就已经是“人风流、歌婉转”,在东京汴梁各教坊中独领风骚。根据各种资料来看,和李师师有过交往的历史名人中有北宋著名词人张先、晏几道、秦观、周邦彦以及宋徽宗赵佶等人。

“靖康之耻”后的李师师下落,主要有四种说法: 第一种,以死殉国。《李师师外传》记载,金人攻破开封后,金国皇帝久闻李师师大名,在张邦昌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李师师。李师师不愿意侍奉金主,先用金簪自刺喉咙,没有成功,又折断金簪吞下自杀。临死前大骂张邦昌:“告以贱妓,蒙皇帝眷,宁一死无他志。若辈高爵厚禄,朝廷何负于汝,乃事事为斩灭宗社计?“这一说法成为后世主流,多见于相关传奇故事、通俗小说中,为的是以身为妓女的李师师之爱国气节,表达对当时大批误国文人的讽刺,形成强烈的对比。但此种说法目的性过强,况且没有正史证明,只见于小说情节。恐怕还是后人借李师师之忠义讽刺那些不抵抗的男人而编造出来的。

第二种说法,老死江湖。《青泥莲花记》记载:“靖康之乱,师师南徙,有人遇之湖湘间,衰老憔悴,无复向时风态。”南宋刘子翚《汴京记事诗》云:“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缕金檀板今无色,一曲当年动帝王。”这个说法,十分凄惨,无限惆怅,也很可能是时人借描写李师师晚年的愁苦,实则抒发自己的情感。

第三种说法,被俘北上。有传闻李师师在开封城破后被俘虏,被迫嫁给一个病残的金兵为妻,耻辱地了结残生。当然这也只是某些小说中情节,传奇意味太过浓厚。

第四种说法,出家做了女道士,南渡至江浙一带,不问世事。这流传于民间传说。

很遗憾,真实历史上李师师的结局是没有明确记载的,以上四种或其他结局都是传闻,并没有确凿证据。而身为京中名妓,与北宋诸多达官权贵甚至皇帝都有过往,实在太有话题性,千百年来民间对其故事与结局不免有很多臆测与加工,至今天我们很难探究事实真相究竟如何了。


公孙枫翔


女婴出生不会哭笑,却一进寺庙就号啕大哭,僧人翻脸:让她赶紧走

一般情况下来说,在现代生孩子的时候,女人都会去医院进行生产,而古时候是没有医院的,都是在家里面自行生产,然后找产婆过来接生。可不管是在哪里生孩子,孩子出生之后都要发出啼哭声才算是健康,如果没有声音的话,有人就会觉得这个孩子是不正常的。有一个古时候的女婴就是如此,她出生之后不哭也不笑,但是她却有气息。

那时,她的母亲都没来得及看她一眼,就已经离去了。所以,她父亲给她喂豆浆长大,父亲就觉得这个孩子不哭不闹,一定是有问题的,找到了很多名医来给她医治,可是名医都救不了这个孩子,因为根本就查不出来这个女孩儿,到底是哪里有问题。可这个孩子,后来自己就好了,只因她去到了一个庙中。

那个时候,她的父亲带着她去寺庙,希望可以求神拜佛帮女儿治病。可没有想到,她从进入寺庙之后就开始哭闹,有一位方丈看到了这个女孩,立马就翻脸表示,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赶紧走吧。于是,她的父亲就带着小女孩回了家,然后女孩儿就和平常的孩子一样了,也知道哭也知道闹,那她究竟是谁呢?

不知道你们聊不了解,北宋的时候有一个名妓,她叫做李师师,而我们刚才所说的那个女孩子就是李师师。李师师是一个名妓,很多的王公子孙,还有文人雅士,都是对她争夺不已,就连宋徽宗和她之间也发生了一些故事。所以,她自然是一个红颜祸水,一个女人和多个男人发生过感情,在古折后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因此,方丈才会怒斥这个女孩子。

哪怕,当时的李师师还没有成人,方正也一眼看出,李师师长大之后一定会是一个妓女,这才不愿意让她出现在寺庙当中,以免扰了其他人的清静。李师师是一个才情容貌都特别厉害的人,就是因为如此,她才和很多的男人发生过感情。有人说她是独领风骚在青楼当中,她也交往过一些著名的词人,像是晏几道以及秦观等。

她最擅长的自然就是唱小曲了,试想一下,在古时候有这样的女子,自然会引起很多男人的争夺,所以她的名声并不是很好。但也有很多的词人为她写下过诗词,像是晏几道的生查子就是为她而写。以上所说,就是关于这个女孩的故事了,不知道你们是否了解了呢?


刘大妈说三农


关于李师师的历史记载很少,生卒年不详,但从事迹看看,比宋徽宗大二十岁以上,张先曾专为李师师创作新词牌《师师令》,而张先死于1078年,古代女子15岁 及笄,也就是把头发盘起来,表示成人,一般青楼培养伎女也是十五岁出道,按此推算,李师师最小也是在1063年生人,这个是按照张先快死了还去狂青楼,还给李师师写词来算的,如果张先不是临死那一年才作的词,李师师很可能生于1060或者更早的年代,而徽宗赵颉比李师师至少要小二十多岁,如果根据资料1109年第一次见到李师师,那么此时的李师师已经年过半百,宋徽宗总不会有恋母情结吧?

如果按此推算,金兵攻陷汴梁城时的1127年,李师师都快七十岁了,古代能不能活到这个岁数都很难说,就算活着也是土没脖子的老太婆,金兵会感兴趣吗?所以我们还是不要替李师师担心了。

那么李师师和宋徽宗是否真的有一腿,这个就很难说了,很多人肮脏的认为去青楼就是满足兽欲的地方,大错特错,在宋代,青楼技坊表面上是高雅的地方,很多才子名流常到青楼出没,苏东坡、晏几道、秦观、周邦彦等人都是青楼常客,那个时候青楼女子叫伎女而不是妓女。这些女子都是从小培养琴棋书画,吟诗作赋,礼仪更是必修课,只有少数有天分的人才能成为名妓,而成名最重要的条件就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技能高低,那么多大才子趋之若鹜,你以为仅靠长相能做的到吗?就算你长得如花似玉,没有才学,那么多名动一时的才子好意思挣破脑袋往里钻吗?起码给那些人一点亲近的堂皇借口吧?

其实古代卖淫也是违法的,也是为人所不齿的事情,古代的青楼和现在的大夜场差不多,虽然大部分背后存在皮肉生意,但明面上都是卖艺不卖身的。这也是那些名人高士可以冠冕堂皇出入的一个理由。

李师师应该也是一位文化功底极其深厚的奇女子,接近他的大多是一些名流雅士,宋徽宗有名分的嫔妃过百,对于色这一方面的需求应该不是特别强烈,但是,宋徽宗是少有的艺术家,琴棋书画水平绝对是超高水平,正所谓曲高和寡,能入宋徽宗法眼的人并不多,李师师名动一时,连秦观和李邦彦都为之倾倒,才学自不是一般。宋徽宗遇到有很高的艺术眼光,才学出众的李师师,成为挚友不足为奇。一个艺术要求很高的人能够遇到知音,那种感觉远比遇到美色给人带来的心理愉悦强得多,宋徽宗与大自己很多的李师师亲密也不足为奇。


山野论史


李师师在《水浒传》里最后和燕青浪迹天涯,这是大家认为最好的结局,但是这是小说演义的,其实李师师到底和燕青有没有双宿双飞谁也不知道。

李师师,是北宋开封府染坊老板王寅的女儿,家境不错,三岁时,父亲把她寄名在佛寺,主持老和尚为她摩顶加持,她突然大哭,老和尚觉得她很有佛缘,当时佛门弟子被称为“师”,于是她就改名为师。谁知家道突然变故,父亲王寅因罪死在狱中。她因此流露街头,以经营妓院为业的老板见她是个美人坯子,于是将她收养,老板姓李,遂改姓为李,叫李师师。妓院的老鸨专门找人教她琴棋书画、歌舞词令,由于李师师才色双绝,一时间名满青楼,成为了当时公子少爷,王公贵族争相追捧的名妓。

根据各种资料来看,和李师师有过交往的历史名人中有北宋著名词人张先、晏几道、秦观、周邦彦以及宋徽宗赵佶等人。李师师最擅长的是“小唱”,所唱多为“长短句”,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宋词。

和李师师交往最有名的人物就是宋徽宗赵佶,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文人墨客辈出的朝代,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都有一个毛病,就是喜好吹拉弹唱,顺便在逛逛窑子,宋朝也是如此,李师师的艳名早就被这些文骚墨客传的天下皆知了,那宋徽宗是什么人物呢?首先他是一位皇帝,同时还是一位著名的书画家,词人,宋徽宗当皇帝非常不成功,但是作为文人来讲,绝对是超级文化青年,非常有成就,这个没毛病!

宋徽宗和李师师认识后,非常喜爱李师师,顿感后宫佳丽黯然失色,每日思念李师师,可白天要上朝,而且皇帝逛窑子万一被人知道,可是不光彩的,于是就夜晚偷着出宫,去李师师处寻欢,后来皇帝身边的宦官张迪出于对皇帝安全的考虑,从宫中挖了一条地道专门通往妓院,这样徽宗就能随时去找李师师了,没有不透风的墙,皇帝和她交往,很快就被人知道了,大家都开始反对,但是迷恋李师师的皇帝怎能听得进去呢,反而更加宠爱李师师,据说仅仅赏赐给她的金银财宝就多达几十万两。

宋徽宗昏庸误国,北方的金国虎视眈眈,最后金兵的铁蹄踏破了大宋的歌舞升平,“靖康之难”后,徽宗和钦宗二帝被女真人掳走了,最后屈辱的死在了异国他乡。李师师的结局如何呢?相传有好几个版本!

  • 一、金兵包围开封府后,李师师把多年的积蓄全部奉献给了国家,作为抗金的军费,自己跑到了道观做了女道士,但是金兵后来还是找到了她,她拒绝服侍贼人,趁人不备就吞金自杀了。

  • 二、李师师在“靖康之难”后,心灰意冷,投湖自尽,被一路过的商人所救,商人爱上了李师师,就把她娶回了家,最后无疾而终。

  • 三、就是水浒传的结局,和燕青浪迹江湖(这个是最完美的)。


其实李师师的事迹,正史上几乎没有,所闻皆为野史,一个皇帝喜欢一个妓女、戏子,因而误国,这个皇帝属于不务正业,不过李师师作为女人而言,她是没有过错的,本身就出身很苦,为了生存游走在男人之间,是值得同情的,可是宋徽宗作为一朝天子,却天天声色犬马,不敢正事,任用奸臣,祸国殃民,最后被掳走到金国,受尽侮辱,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鸿涵先生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是我国古代文人对妓女的歧视之言,但是古往今来还是有不少的妓女在亡国之际作出了悲壮的殉国之事,较之许多文人士大夫更有气节!李师师就是一个悲壮殉国的名妓,她可不会像宋徽宗那样为了苟活而去金国受罪。我认为李师师在金人胁迫她的时候,她用计杀了一名金将,然后从容自尽了,金人为了泄恨将她的尸体砍成肉酱,并挫骨扬灰。李师师虽身死,但是无疑美名留传世间。

金军攻破东京之后,将宋朝宫室的一切金银珠宝、古懂字画全部收刮干净,打包装箱带回了金国。然后金军将宋朝皇室的大部分男丁斩杀,只留了徽宗钦宗父子俩;皇室女眷、大臣女眷、包括太皇、皇后、公主、嫔妃、宫女、大臣的妻女,只要是年轻的都被金人虏掠走了。不仅如此,金人还在东京抢掠百姓的财产,稍有反抗就格杀无论,漂亮年轻的女子同样被金兵抢走。

金国人自然知道宋国第一名妓李师师,一个金军将领带了几名亲兵直奔李师师住处,他想占有李师师。国破山河在,血水满街留,杀声震天际,李师师在城破前拒绝了宋徽宗让她南逃的要求,也拒绝了燕青带她远走高飞的企图。李师师认为宋徽宗作为亡国之君,当承担他亡国的罪责;燕青作为武将,还有收复河山的重任;国家亡了,就让李师师的血来祭奠吧。

金将闯了进来,李师师假意奉承,让金将先饮美酒,再品美色,她则先抚琴一曲。李师师边谈边唱,其词曰: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李师师唱至动情处,泪如雨下,哽咽不止。金将见此状况,心中大喜,有了一股强烈有征服欲望,急不可奈的脱去战甲,卸去兵刃,上来抱住李师师要行房。当此之时,李师师拨出青丝上的发簪,一击直刺入金将太阳穴之中,金将立时毙命!李师师不愿受其它金兵侮辱,于是从容自尽而死,金兵发现后乱刃将李师师分尸,一把火烧将房子连同李师师的尸体烧了。


大秦铁鹰剑士


宋朝史料中有名有姓的倡妓,随便能列出一长串:王朝云、梁红玉、李师师、甄金莲、谢玉英、张采萍、琴操、李念奴、苏小卿、阎惜姣、谢素秋、花想容、莘瑶琴、谭意哥、严蕊、陶小红、毛惜惜等等,还有很多,不过,最著名的不是王朝云,虽然他被苏东坡纳为爱妾,最有名的是李师师,因为她与皇帝宋徽宗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还与著名才子周邦彦、梁山好汉燕青,有些不明不白,所有,最惊艳的花容月貌都存在于李师师身上,自然名扬千古。

北宋的汴京,从清明上河图就能看出,繁华似锦,车水马龙,繁华的背后,歌舞娱乐便成了许多有钱有地位的人热衷的享乐,倡妓业因此而发达。根据宋朝人的野史笔记记载,李师师大约出生于宋朝灭亡前20多年的1090年前后,其父王寅在汴京开染房,因为家庭变故,从小被送进教坊习艺,国色天香加上才艺卓绝,使年轻的李师师迅速成为了汴京青楼之间最艳丽的奇葩,公子王孙、大商富贾和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挤破了门槛。

据说,除了除了宋徽宗、周邦彦曾慕名追求她之外,彼时已经老得掉了牙的张先、晏几道、秦少游等老文人也相继打过李师师的主意,张先当时都已经80多岁了,老夫聊发少年狂地为李师师创作过新词牌《师师令》。晏几道也为李师师填过多首词作,其中《一丛花》词曰:“年来今夜见师师。双颊酒红滋。疏帘半卷微灯外,露华上、烟袅凉口。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

大诗人晁冲之也曾钟情过李师师,《宋诗钞》载:“晁冲之,字叔用,举进士,少年豪华自放,挟轻肥游帝京,狎官妓李师师,缠头以千万,酒船歌板,宾从杂沓,声艳一时。” 缠头即歌舞之际赠给妓女的锦帛,其赠品多达成千上万条,既见晁冲之用情之深,也可见李师师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

李师师身上发生的最有名的事件,就是引发宋徽宗吃周邦彦醋的事件。南宋张端义《贵耳录》就记载了这个皇帝因妓女吃手下醋的故事:“道君(宋徽宗)幸李师师家,偶周邦彦先在焉。知道君至,遂匿床下。道君自携新橙一颗,云江南初进来。遂与师师谑语。邦彦悉闻之,隐括成《少年游》……”

李师师既是宋徽宗的情人,又是词坛霸主周邦彦的红颜知己。一天,宋徽宗生了点小病,李师师以为他不会来了,正好周邦彦来吃花酒,二人遂对酒欢歌起来。谁知不久宋徽宗却突然而至,周邦彦吓得一溜烟钻到了床底下。宋徽宗此来,还给李师师特地带来了江南新进贡的鲜橙,李师师剥了鲜橙,与徽宗一起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全然不顾床下周邦彦的感受。

宋徽宗尽兴之后,离开了,周邦彦才大汗淋漓地从床底下钻了出来,后来便把李师师与徽宗的吴侬软语写成一首《少年游》曰:“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玩到三更了,皇帝要离去,师师说,外面霜太重,马蹄会打滑,再说,街上都空无一人了,留宿算了。宋徽宗虽恋恋不舍,但因为公务繁忙,到底没留,悄然而去。这首词迅速传遍了京城,后来辗转让宋徽宗读到,周邦彦因此而丢了官职。

关于李师师的结局,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华人名大辞典》有“李师师”条目载:“金人破汴,主帅欲深得师师,张邦昌等踪迹之以献金营。师师折金簪吞之死。”金兵攻破汴京以后,金帅欲得李师师,宰相张邦昌找来献给了金帅,李师师不堪其辱,竟然当场吞金簪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