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解讀|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及企業上雲現狀

隨著人類進入高度的信息化時代,對於“雲”這個詞也越來越不陌生,它正在逐漸深入到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中,為我們提供著便利。在當今的IT行業,雲計算成為最火的一種新興服務模式。大到數字化轉型,小到傳統企業的變革,雲計算都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

解讀|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及企業上雲現狀

一、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現狀

從2009年到2018年的時間,雲計算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10年之前,準備發展階段,雲計算的概念,架構的落地和大家初步的認識。第二個階段是2013年左右,是成長的階段,從概念,公有云、私有云、混合雲模式初步清晰。從2013年到現在,雲計算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雲已經成為IT的重要基礎設施。產業規模2009年為249億,2018年達到2400億,規模近10倍增長。

從市場規模來看,2010年以來我國雲計算市場規模保持了逐年較快增長,2014年為1315.8億元,2015年全年的規模在150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4%。

從市場的滲透情況看,雲計算在目前甚至是未來幾年內在中國仍是一門新興產業,其未來的發展一方面有賴於雲計算知識的普及以及相關使用者對其的評價和反饋,今後5年內將會達到至少30%以上的增長水平。同時,各省市政府對雲計算的政策支持和相關的示範性工程將給雲計算的市場推廣帶來正面作用。

從產業層面上看,由於涉及虛擬化、雲平臺、分佈式資源管理、海量分佈式存儲、雲安全等核心技術,因此雲計算市場的發展將全面改變由CPU、存儲、服務器、網絡、運營商、終端、操作系統、應用軟件及各種應用所構成的整條IT產業鏈,並深遠地影響從生產到生活的智能化應用。

可以預見,未來雲計算將推動傳統設備提供商進入服務領域,帶動軟件企業向服務化轉型,催生跨行業融合的新型服務業態及新的商業模式,支撐物聯網、智能電網等新興產業發展,加速製造業、服務業的轉型和提升。

解讀|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及企業上雲現狀

中國雲計算產業鏈企業潛在發展方向

目前,部分雲計算平臺已開始向企業和社會提供服務,具體表現為部分基礎運營商和數據中心企業已經著手建設面向企業服務的雲計算基礎設施;新興互聯網企業已開始提供服務於產業的雲計算基礎平臺;傳統軟件企業紛紛推出面向行業的雲計算解決方案。

近幾年,國內雲計算產業發展、行業推廣、市場監管等重要環節的宏觀政策環境已經日趨完善。2015年,國務院先後出臺三項與雲計算密切相關的政策文件,為雲計算發展奠定了重要政策基礎;中央網信辦發佈了關於黨政部門雲計算安全管理的文件,在政務雲領域發揮重要影響;新版《電信業務分類目錄》針對雲計算業務形態,明確了互聯網資源協作服務業務的概念,相關市場管理政策相繼配套出臺;工信部於2017年發佈《雲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提出了我國雲計算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

解讀|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及企業上雲現狀

2015-2018年中國雲計算行業政策彙總


二、中國企業上雲的現狀

企業上雲是指在互聯網環境下,企業為降低信息化建設成本、優化運營管理流程、創新業務發展模式,以硬件、軟件、數據等基礎要素遷入雲端為先導,快速獲取數字化能力,不斷變革原有體系架構和組織方式,有效運用雲技術、雲資源和雲服務,逐步實現核心業務系統雲端集成,促進跨企業雲端協同,不斷融入開放創新生態的轉型變革過程。

企業上雲的主體是互聯網環境下的企業,是擁有群體智慧的高級智能體,能夠更好地發揮協作優勢,企業上雲將推動企業主體依託雲平臺構建起一種新型互聯網生態系統。

調查顯示,企業上雲的原因如下:雲計算剛出來的時候大家就覺得節省IT成本的支出,目前為止成本是首要原因,穩定性也是企業上雲的主要原因。公有云的用戶以成本為首,私有云和混合雲更多考慮安全性、穩定性,包括混合雲用戶會強調靈活可伸縮,還有易監管的調度。現在已經上雲的企業,越來越多的把管理系統和核心業務系統往雲端遷移。

對沒有上雲的企業調研的結果顯示,大概30%的企業會在未來三年內採用雲服務。短期來看,我國雲計算增長的潛力和增長的價值還是很大的。500人以上的企業上雲的意願高於其它規模,中小企業是特別大的市場,大型企業短期內還是市場增長的主要來源。而目前企業上雲關注的因素,最重要的還是安全、穩定。

解讀|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及企業上雲現狀

從2009年到2018年出臺了大量的文件,政策紅利不斷的加碼。近十年的上雲率從2009年的3.2%到目前的40.3%,增長趨勢比較明顯。2018年7月23日,為推動企業利用雲計算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推動企業上雲實施指南(2018-2020年)》,對雲計算應用的方方面面做出詳細指導和支持,可謂是手把手教企業上雲。

從業務方式來看,公有云佔22.4%,私有云是15.3%,混合雲佔了2.6%。公有云還是企業的首選方式。從上雲率來看,我國還是處於比較初步的階段,公有云平臺作為普遍服務市場滲透明顯不足,但市場潛力較大,企業覺得雲服務的種類和創新服務還有待提高。

從上雲企業用戶規模看,可以發現100人是上雲的節點,100人以上的規模企業上雲比例顯著高於100人以下的企業。大中型企業上雲需求得到了釋放,是當下雲建設的核心力量。但是我們國家的中小企業數量巨大,這塊市場潛力還是非常大的,也是值得關注的。

全國上雲的態勢,呈現東高西低的趨勢。有的地區經濟不是特別發達,但是上雲率比較高。大概33.8%的企業上雲以後將50%的業務放到雲上。而且50%以上的小微企業業務上雲佔比較高。大企業的資產比較大,有些業務放到雲上,整體業務上雲還是需要一定過程,複雜度也是比較高的。

在雲平臺類型選擇方面,我國大型企業更傾向部署私有云平臺,而中小微企業更側重使用公有云平臺。29.7%的大型企業使用私有云平臺,分別超過中型與小微型企業77.8%與137.6%。

解讀|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及企業上雲現狀

三、雲計算行業應用統計

1、工業雲

2018年工業雲上雲率21.3%,GE、西門子、航天雲網有很多好的平臺,但總體的技術水平和質量還有待提高,工業企業思維還需要轉變。其中,電力、石化、電子等,電子和石化行業上雲比例高一點,其它細分行業發展平均。電力和石化業信息化和網絡化水平比較高,因此上雲速度更快一些。工業雲的市場規模,2017年約43億,2018年預計將達到62.5億的規模,增長速度44%。

目前,國內已經建成了一批工業雲平臺,是面向企業提供一些基礎類的工業軟件、知識庫、標準庫,還有裝備製造這樣的雲服務,形成按需使用,就是"以租代買"的方式,就是滿足工業企業裡面的實時查詢、匹配、比對、交易,打造整個工業軟件的服務的新形態,真正降低企業的建設成本。

2、政務雲

數字經濟是政務雲的一個大頭,也是雲裡面做的比較好,做的比較早的領域。我國政務雲的發展經歷了多年的培育和探索階段,已經進入全面應用的普及階段。據統計,2017年,我國政務雲市場規模292.6億元,政務雲用雲量增長迅猛,超過了工業、金融、互聯網等其他行業,預計未來幾年仍保持穩定增長,到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到813.2億元,政務雲的市場還是有較好的發展勢頭。在政務雲的市場結構調查中,2017年還是以IaaS為主的市場規模,大概有119億的規模,而近幾年,政務雲的PaaS增長比較顯著。

目前市場上角逐政務雲的廠商分為四類,一是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基礎電信企業;二是浪潮雲、曙光雲、華為雲等傳統IT廠商;三是以騰訊雲、阿里雲、京東雲、數夢工場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四是太極軟件、神州數碼等系統集成商。從政務雲市場份額上看,仍是以三大運營商、傳統IT廠商佔據絕對優勢,另一方面,互聯網企業入局雲計算勢頭兇猛,在PaaS和SaaS層成績亮眼,從能力和戰略上看都有不俗的表現,各大廠商都在加快政務雲領域的佈局,以期獲得獲取未來市場的主動權。

3、金融雲

金融領域已經成為當下應用雲計算技術最迫切的行業之一。隨著大量的金融機構開始應用雲來承載應用和處理高併發業務。雲計算技術正在與金融行業快速結合,在金融行業內快速發展。銀行、基金、保險、券商等金融機構紛紛涉足雲計算,拉開了金融信息和數據管理創新的帷幕,給金融雲廠商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平臺。

2018年上雲率達到66.2%,金融核心交易數據不會放到公有云上,整體來說,混合雲解決方案會是金融的一個趨勢。金融雲市場的規模2018年可能會達到90億的水平,增長速度是44.6%。金融雲是增長潛力很大的領域,用戶需求的第一位還是安全。第二位的是關注自己的技術能力,實現金融產品的創新,包括交易模式的創新,最後才是預算。目前,市場中並沒有形成具有絕對優勢的廠商,市場競爭空前激烈。按市場佔有率計算,華為、雲宏、九州雲、EasyStack等廠商位居市場前列。


素材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中國企業上雲報告、中國企業上雲指數報告及網絡,由頭條號作者“蘇州智能製造”整理後發佈,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