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参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10个武将,最终下场如何?

殷诗妍


宗法嫡长继承制,维系了政治等级,确保政权及家族传承的稳定性,但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弊端也显而易见,626年六月初四,建立九年的唐王朝便面临如此的挑战,太子建成齐王元吉和天策上将秦王李世民的冲突已无法调和,李世民紧急调兵遣将,以秽乱后宫罪名迫太子入宫辩解,而又设伏兵于玄武门杀了建成元吉,一举扭转形势,秦王变身太子,三个月后登上帝位。


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十名将领是谁有二种说法,比较流行的是,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其中长孙无忌是李世民正妻长孙皇后的兄长,关陇贵族代表,深受太宗信赖,全力拥立李治继位,高宗前期权倾朝野,受到高宗与武则天的打击,被贬黔州自缢而死。


尉迟敬德:玄武门政变后任命为太子左卫率,赏赐齐王府的府第及其中钱财器物,悍勇善战又性情暴躁,因与同僚不和被外放为官,晚年闭门避祸,不问世事。侯君集:曾随李靖讨平突厥,后讨灭高昌国时私取宝物而被治罪,心生怨恨,荫发反心,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谋反,受到牵连被处死。

张公谨:629年,随李靖征讨东突厥进封邹国公,三年后病死,追赠左骁卫大将军郯国公。刘师立:原是王世充手下,兵败后李世民赦他死罪,参与讨伐平定罗艺叛乱,长期与吐谷浑对阵,640年逝世。公孙武达:跟随秦王李世民讨伐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平突厥有功封封东莱郡公,在高宗时逝世,李治为他废朝举哀。(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独孤彦云:玄武门之变后,封幽州都督、历阳郡公,死于颉利可汗与唐朝的对阵中。杜君绰:以功被封为开国县侯,担任玄武北门、翠微宫、玉华宫等宫殿的守将,高宗时参与征讨高句丽,斩首三万封左领军大将军,662年逝世。

郑仁泰:长期在秦王府任职,因讨西突厥不利而外放,高宗时,与薛仁贵分兵讨铁勒,薛仁贵大胜他大败,皇帝并不降罪,生卒年不详。李孟尝:初随王君廓,后投瓦岗再降唐,跟随李世勣大破突厥,在地方为官平蛮夷之乱并有政绩,666年突然暴病而死。


南方鹏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由秦王李世民为首的秦王府集团在唐朝首都长安城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李世民杀死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成为皇太子并掌握京师兵权,不久之后李渊即为时势所迫而禅让,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公元626年9月4日)世民继承帝位,是为唐太宗。

参与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武将根据《旧唐书》记载,为以下十名: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都是李世民秦王府的人,下面我来一一说下他们的结局。

长孙无忌,永徽六年(655年),高宗欲立武则天为皇后,长孙无忌坚决反对,招致武则天记恨。后许敬宗诬陷长孙无忌谋反,高宗削长孙无忌爵位,流放黔州(今重庆彭水郁山镇),659年被逼自缢而死。

尉迟恭,又叫尉迟敬德,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高宗显庆三年(658年)卒,唐高宗废朝三日,诏京官五品以上及朝集使赴第临吊,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忠武,陪葬昭陵。生子尉迟宝琳,袭爵鄂国公。

侯君集,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太宗后期太子李承乾同魏王李泰争争夺太子之位,侯君集亲近太子,策划兵变,事发被捕。定罪后,太宗于刑前,亲往质问,侯闻言动容,拜倒大嚎,最后求皇帝念旧,允留侯门香火(当时论罪当族之)。太宗许赦免其妻及一子(后迁岭南),侯君集被处死。但是唐太宗并没有撤掉侯君集在凌烟阁的图形。

张公谨,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隋末时为王世充手下洧州长史。618年,随洧州刺史崔枢归属唐朝。任检校邹州别驾、右武候长史,尉迟敬德向秦王李世民介绍把他召入秦王府。跟随李靖平定东突厥颉利可汗,以功封邹国公。官至襄州都督,年三十九卒。追赠左骁卫大将军,谥曰襄。贞观十三年(639年),太宗追思旧功,改封郯国公。

刘师立,隋末时为王世充的将军,很得王世充的礼遇。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在虎牢之战中击破窦建德,进而包围洛阳,刘师立跟随王世充被迫出降。王世充被杀,刘师立本来要被一起处死,但李世民爱惜他的才能,被赦免招收进秦王府,担任左亲卫。贞观十四年(640年)去世,谥曰肃。

公孙武达,在隋朝做过骁果军(御林军)士卒。武德初年,投奔秦王李世民。后以功封为东莱郡公。高宗永徽年间授右武卫大将军。去世时高宗废朝举哀,赠荆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壮。

独孤彦云,是李渊太原起兵原从功臣,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因功封幽州都督、潥阳县公,死后陪葬昭陵。

杜君绰,起初在起义军,后归附唐朝,跟随秦王李世民征讨各地军阀,参加过讨伐刘武周、宋金刚等战争。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 ,杜君绰拜左戎卫大将军,兼太子左典戎卫率。同年上朝时,死于禁庑之中。高宗下诏追赠为使持节都督荆、硖、岳、朗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谥曰襄公,陪葬于昭陵。

郑仁泰,很早就是秦王府中的将领,被李世民引为腹心左右。武德二年,跟随秦王李世民征讨王世充、窦建德。龙朔三年(663年),为防备吐蕃,高宗诏令凉州都督郑仁泰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率军驻守凉州、鄯州,以备吐蕃。龙朔三年十一月十九日因病死于凉州官舍,年六十三。诏赠使持节代忻朔蔚四州诸军事、代州刺史,陪葬昭陵。

李孟尝,隋末李孟尝入山为盗。后归附唐朝。武德元年李渊登基后,被秦王李世民招入府中为将。李孟尝跟随李靖在阴山大破突厥,以功赏赐奴婢一百口。贞观五年,进封食邑二千户,后改封汉东郡开国公。乾封元年五月三十日(666年7月7日)暴病死于长安静安坊的府第,年七十四。高宗下诏追赠使持节大都督荆、硖、岳、朗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谥曰襄公。陪葬昭陵。


治史局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为争夺皇储之位,采纳部下建议,在玄武门设计杀死大哥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的一次政变。结果是李世民成功上位,唐高祖李渊在“玄武门之变”之后不久将皇位禅让于李世民。

参加这次政变的秦王亲信有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一说程知节、秦琼也参与了这次政变),后上述人物因功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独孤彦云除外)。那么此十人后来结果如何呢?我们来看:

1、长孙无忌:李世民发小和大舅哥双重身份,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是李世民天策府重要成员,玄武门之变后受封宰相,后李世民驾崩后,在“立后”一事中与唐高宗李治产生分歧,遭武则天记恨,被诬“谋反之罪”,流放黔州后自缢而死。



2、尉迟恭:刚开始是刘武周麾下大将,后被李世民招抚,对李世民忠心耿耿,在随李世民平定天下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天下大定后受封鄂国公,老死于高宗年间。



3、侯君集:战功赫赫,后来在唐太宗晚年因帮助太子李承乾同魏王李泰争夺太子之位失败后被以“谋反罪”处死。



4、张公瑾:原王世充麾下部将,后被李世民招抚。曾跟随李靖平定东突厥颉利可汗,受封邹国公,年三十九病故后改封郯国公。



5、刘师立:原王世充麾下部将,后被李世民招抚。曾在平定罗艺叛乱、平定党项和平定吐谷浑等战役中立下大功,后来在贞观14年去世。



6、公孙武达:李世民集团元老级人物,秦王府嫡系。多次参加对突厥的战争,后在唐高宗年间去世,善终。



7、独孤彦云:秦王府嫡系,玄武门之变后不久在与突厥军战斗中死于战阵。



8、杜君绰:秦王府嫡系,玄武门之变后一直负责率领御林军保卫皇宫安全,后来在上朝时猝死于皇宫中。



9、郑仁泰:秦王府嫡系,先后参加过平定刘武周、宋金刚、王世充等战争,后来病逝于唐高宗年间。



10、李孟尝:起先为盗,后随王君廓一起投奔李世民,追随李世民征战四方,后在唐高宗年间暴卒。

我是“才子八怪”,期待您的关注!


才子八怪


绝对不止10个武将,就现在出土的墓志铭来说参加玄武门的就好几个都是史书失于记载的。。他们分别是常何,安元寿,曹钦,许洛仁,王神庆。还有秦琼很明确他也参加了。还有长孙顺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