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增速超20% 雲南“雲上雲”信息產業營收破千億

(本報記者 王冰報道)大數據時代,雲南省信息產業突破傳統邊界,雲計算、互聯網+、電子商務與跨境電商等新一代信息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已成為經濟領域創新發展的“引擎”。

自實施“雲上雲”行動計劃以來,2016年和2017年,雲南省信息產業主營收入分別完成826億和1004億,增速超過20%,產業投資規模分別實現156%和60%的增速。

產業佈局:實體與“數字”融合發展

隨著雲上雲信息化中心、華為西南雲計算中心、普洱雲計算中心、麗江大數據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入運營,雲南“一核、六群、一帶”的信息產業佈局基本形成。

雲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王祥表示,兩年來,以呈貢信息產業園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核心聚集區,以玉溪高新、紅河經開、滇中空港、文山硯山為代表的電子信息製造,以保山、麗江、楚雄為主的硅電子材料及昆明國家稀貴金屬新材料產業等集群效應初步顯現。紅河、文山、保山、德宏等沿邊地區產業基地和出口加工區建設提速發展,2016年、2017年全省信息產業出口分別實現15.14億美元和18.32億美元。

通過多方技術合作和產業培育,雲南省信息產業門類日趨完善,研發能力不斷增強,實現了移動終端、平板電腦、液晶電視、柔性顯示器、機器人、智能家居產品、可穿戴設備、車載電子等產品的“雲南造”。軟件開發、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無人機、3D打印、虛擬與現實等多個領域,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成效顯著。

王祥表示,雲南將做大做強“滇貴”、“滇屏”、“滇光”等特色優勢產業,突破稀貴金屬電子材料深加工關鍵技術,做大做強硅、鍺、砷化鎵、氮化鎵等半導體材料產業,打造“原材料--材料加工--光學成像器件--整機--應用”一體化紅外光電完整產業鏈,完善光伏上下游產業配套,打造全國領先的光伏產業基地。

華為入滇 20餘企共謀“雲上雲”

2015年12月,華為與雲南省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入滇。兩年來,華為和昆明、玉溪、保山等城市在產業雲、軟件雲、政務雲、大數據、智慧城市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2016年,玉溪華為雲計算數據中心正式落成投產,標誌著華為參與雲南“雲上雲”合作漸入佳境。玉溪雲計算大數據中心是全國唯一獲得國際T3+雙認證數據中心,是西南地區最高標準和規格的數據中心。該中心一期建築面積約12590平米,可容納約1000個物理機櫃,放置10000多臺服務器。

同時,華為玉溪政務雲平臺承載了教育、醫療、人社、環保、國土等30多個部門的業務系統和數據,教育雲已成為全國樣板點,解決了100萬師生教學資源不均衡的問題,平臺已入駐學校達到610所。

華為中國區昆明企業部部長李志龍表示,基於昆明、玉溪和保山三地數據中心的建設,華為已率先在雲南構建了“一核兩翼”雲服務災備體系,年底將實現三地雲計算數據中心的互聯互通,從而具備承載國家數據中心和麵向南亞東南亞服務的能力。

隨著雲南“雲上雲”信息產業規模不斷壯大,一大批電子信息產品製造企業先後入滇。截至目前,華為、騰訊、浪潮、紫光等20餘家國內外知名企業與雲南省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同時雲南還“引”進有影響力的電子產品製造企業20餘家,有一定規模的配套企業50餘家,產品覆蓋10多個產業門類。

外資、外力、外智帶給雲南信息產業縷縷清風。紅河凱立特手機、平板電腦生產項目,玉溪酷備族智能穿戴生產項目,昆明優必選智能服務機器人項目,文山永盛傑汽車導航自動化生產線項目等重點項目紛紛竣工投產。截至2018年7月,雲南信息產業儲備重點項目104個,總投資947.64億元。其中,含10億元以上項目29個,投資額高達724.52億元。

據云南省統計局最新監測數據,2018年上半年,雲南省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647億元,同比增長22.1%,預計全年可完成1200億元的發展目標。按此增速,雲南信息產業“2020年主營收入達1600億元以上”的目標,或可提前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