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曾经风云一时的南斯拉夫,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云石君


如果南斯拉夫还存在,中国国足在世界上的排名至少提前六位。



南斯拉夫第一次进入中国民众的眼中,应该是1999年北约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也是世界性冷战当中的一个小插曲。南斯拉夫是一个短命王朝,建立于1918年亡国于2006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88年时间。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当年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独立出来的塞尔维亚族,建立起了塞尔维亚王国。在这个基础上经过了两次巴尔干战争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击败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奥匈帝国等周边小国家。在1918年的12月1日,成立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

仅仅过去短短十年时间,该国内部出现了混乱。统治者决定解散议会,并且实行国王独裁统治,更名为南斯拉夫王国。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轴心国德国和意大利的入侵,南斯拉夫王国宣布解体。后来在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赶跑了法西斯主义。


▲南斯拉夫士兵

二战结束之后,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解放者联盟解放了南斯拉夫全境,取代了原先的政权,并且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实行的是联邦制度,由六个国家组成,后来又改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指出一位优秀的领导人物——铁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法西斯的入侵,铁托领导并组织了南斯拉夫共产党和军队。他也是后来成立的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的第一任主席,采用的是社会主义制度。

二战结束之后,全世界陷入冷战。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北约,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华沙。但是铁托一直遵循的是不结盟和独立自主,南联盟也成为了欧洲唯一一个没有加入华沙条约的社会主义阵营。


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南斯拉夫也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经济的道路,使南斯拉夫成为东欧国家当中比较富有的一个。每年超过600万游客进入南斯拉夫,截止到1976年底,全国36%的人拥有汽车。每1.8个家庭就有一台电视机,每2.1个家庭就有一个冰箱。甚至7到15岁的孩子,还可以接受八年的免费义务教育。

尽管和当时的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世界上的社会主义阵营当中,绝对是独树一帜的存在。然而南斯拉夫也凸显出地区贫富差异大的现象,最发达的地区位于欧洲前列,最差的国家处于欧洲倒数。也为后来的解体,埋下了诸多隐患。

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之一,他没有像中国一样选择以苏联作为老大哥,反而在很多地方都和他对着干。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铁托是第一个敢跟斯大林叫板的人,也是第一个跟斯大林决裂的政党。但是整体上来看,苏联与南斯拉夫的关系就像是小情侣之间,一直是分分合合的状态。


苏南关系的冷战,一直到了赫鲁晓夫上台后才有所缓解。后来在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当中,苏联与南斯拉夫再次决裂。一直到了之后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与南斯拉夫的关系又开始升温。但是尽管在最好的时候,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也是坚决的不结盟,并且还拉了很多人一起抵抗结盟运动。

在上世纪50年代,铁托所领导的南斯拉夫频繁的与世界第三国家接触。从印度到缅甸再到埃及与印尼,在1955年更是开始与中国建交。随后铁托不断在世界范围内,呼吁各个国家拒绝结盟运动,拒绝参与冷战,拒绝加入两大条约阵营。

南斯拉夫与苏联的关系不仅不怎么样,与我们的感情也经不起风吹雨打。因为苏联方面曾经一度认为南斯拉夫是修正主义的样板,对于这种说法我们一直很同意。我们对于南斯拉夫一直惯称是修正主义国家,直到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上台,这种说法才被弃用。

▲铁托

而南斯拉夫的领导人铁托却去世于1980年,南斯拉夫在国际上的地位开始日渐下滑,内部各民族之间的争端不断。尤其是在苏联解体以及东欧剧变之后,世界范围内刮起一股独立的风潮,南斯拉夫内部也不例外。

从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短短一年时间里面,先后有四个国家宣布独立。原来的南斯拉夫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只剩下了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苦苦支撑,并且成立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但是两人的感情也没有走多远,2006年两个国家分别宣布独立,标志着南斯拉夫联盟的彻底解体。

至于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这是因为南联盟政府在1999年,拒绝了西方国家所主导的和平协议。美国以此为借口,开始了对南斯拉夫长达78天的轰炸。在当年的5月8日,北约的五枚导弹击中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在当年的6月,南联盟被迫接受和平协议,联合国和北约组织接管科索沃。


在同年的12月16日,中美两国关于“误炸”问题签署了协议。在该协议当中,美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支付2800万美元的赔款,作为在此次轰炸当中的损失补偿。另外拿出450万美元,作为遇难者家属的补偿。而美国方面给出的解释,则是当时一些部门的一系列失误,最后导致了这起“悲剧性误炸”事件。

对于美国这种用来搪塞的借口,虽然我们一直以来是不承认的。但是还是那句话弱国无外交,南斯拉夫如此,我们亦如此。


史之策


在历史长河中,曾有一些国家如同繁星,在某段时间格外璀璨,不过,最终却走向了陨落的深渊。南斯拉夫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从其前身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的建立,到南联盟最后只剩塞尔维亚和黑山,其历史加起来还不到一百年。对于中国人来说,印象最深非在科索沃战争中,中国驻南大使馆被美国轰炸最让人熟悉不过。

有着“欧洲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长期都是欧洲、俄罗斯、伊斯兰三方势力争夺的地方,是各大势力的逐鹿场,一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便是发生在这里。而在三大势力并没有哪一方有绝对压倒其它两方势力时,巴尔干半岛的命运便会是长期处于动荡中。再加上,这里是三方势力的边缘地带,受到这三方文明的辐射力度很悠闲。

从巴尔干半岛的内部地缘结构上来看,全境多山,地缘实力不佳,再加上这里支离破碎的地缘结构,很难形成强势的地缘核心区,最终致使内部分裂,多民族,多文化,及复杂的人文结构。

正常来讲,在外部有多方夹击包围,内部又是四分五裂的格局下,巴尔干半岛很难形成强势的本土势力。可是,南斯拉夫却打破了这种惯性,在一段时间里成为了巴尔干半岛上的区域性大国。

那么,为什么南斯拉夫能冲出重围,实现崛起呢?云石君将从以下几方面就行分析。

19世纪,巴尔干半岛受奥斯曼帝国控制。当时, 威震近东的奥斯曼帝国,被欧洲基督教势力赶超,已走向衰落,除了伊斯坦布尔一隅外,无力继续维持巴尔干半岛其他部分的统治。

在这样有利的大环境下,在巴尔干半岛中部占相对优势的塞尔维亚民族趁势而起,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在贝尔格莱德一带,建立了塞尔维亚国。

这里就有个问题,惦记巴尔干半岛的又不是只有奥斯曼帝国一家,还有西方势力和俄罗斯,他们就会眼睁睁的看着塞尔维亚国独立?

这个阶段的的奥匈帝国,内部有尖锐的民族矛盾,外部有崛起的普鲁士的虎视眈眈,内外交困之下,对巴尔干半岛的干涉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俄罗斯受自身地缘环境的限制,早已赶不上在工业革命及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取得飞跃发展的西方势力。1853年,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严重阻碍了其在欧洲扩张的进程。

这三大地缘势力,是有能力直接统驭巴尔干,而他们都身陷危机,为塞尔维亚发展壮大提供了良机。

而英法两国,为了维持近东的均势制衡,同时遏制奥匈、奥斯曼、俄罗斯三大帝国而且,选择了支持塞尔维亚,有意维持巴尔干半岛的政治独立性。

那么,英法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虽然,巴尔干半岛与英法同属于欧洲,但,英法在地缘关系上,远没有其他三大帝国的优势,使得他们不能直接占领巴尔干半岛。虽不能直接占领,但英法完全可以凭借全球最强的实力,通过地中海战略通道,来施加对巴尔干半岛的影响力。

在英法的强力支持下,塞尔维亚国家独立得到有利支撑,而且还有余力对付奥斯曼帝国相对弱小的区域。

一战中,塞尔维亚加入协约国作战,一战后,塞尔维亚从战争中获得巨大红利,决定了国家的历史性发展。

一战后,奥匈帝国四分五裂,奥斯曼帝国也失去了所有边缘板块,沦为二流国家,对巴尔干半岛基本构不成强烈威胁。而协约国成员俄罗斯,内部矛盾突出,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俄,一方面还未从战争中恢复元气,另一方面,因意识形态的关系,遭到了西方列强的一致围堵,也无力干涉班尔干半岛。

在这样有利的局势下,充分保障了塞尔维亚的国家主权,还将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以及其他几个地区,原属于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领土收入囊中。一夜间,塞尔维亚像泡了水之后的胖大海,不再干瘪,在这样的利好之下,南斯拉夫王国,初具区域性大国的样子。

虽然新成立的南斯拉夫王国看似强大了,不过,却存在了许多危机。

巴尔干半岛地缘结构四分五裂,地缘实力也不足,同时受到伊斯兰、东正教、天主教三大主流文明的影响,最终导致了巴尔干半岛错综复杂的人文结构。

南斯拉夫王国由塞尔维亚、黑山、波黑、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马其顿等不同的次级地缘板块,每个板块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主体民族,又有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诺文尼亚语、黑山语三种语言,还有天主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的深度影响。最糟糕的是,无论是地缘板块、民族还是宗教,这些不同的政治和人文组织,没有一个拥有足以压制其他势力的绝对优势。整合后的南斯拉夫王国无异于是个大杂烩,一个乱字了得。这样高度撕裂的国家地缘和人文结构,决定了南斯拉夫潜在的深度的分裂风险。

那么,怎样才能将一盘散沙装的南斯拉夫聚合到一起呢?

上策是用主体民族的政治和文明体系优势,来融合、同化边缘民族。

但所谓的南斯拉夫的主体族群——东正教系的塞尔维亚,无论是文明规模,还是发展水平的优势非常有限,在四分五裂的地缘格局之下,塞尔维亚根本没有融合、同化其他民族的能力。而巴尔干半岛地处三大文明交汇的特质也决定了,每一个族群,都能从地缘、宗教等层面,寻求到强势的外部支撑。如果强行搞族群同化,内乱也会一触即发,国家也将马上面临崩溃和解体,甚至被打回到成为其他势力逐鹿场的原状。

于是,只能大力鼓吹“南斯拉夫”族系认同。

虽然,巴尔干半岛上的族群关系错综复杂,但是他们的族群起源都可以追溯到南部斯拉夫人族系上,通过此来打造出一条获得普遍认同的纽带。再大肆宣传此纽带,来拉拢国民对斯拉夫人的认同之情,突破民族、宗教、语言、地缘的限制,最终将人心凝聚,达到增强国家认同感的目的 。

这才有一战后,领土扩张后的塞尔维亚王国,迅速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

不过,南斯拉夫族系并没能成为一条成功的纽带。虽然,设想很美,但是,现实毕竟是残缺的。在经历长达几千年的历史后,南斯拉夫族系认同,实在是件易碎品。在现实的民族、宗教、语言、地缘隔阂面前,南斯拉夫族系认同如同浮云。

也就是说,南斯拉夫严重的分裂隐患依旧。

二战爆发后,南斯拉夫在内忧外患之下,于1941年被德国纳粹拆解,匈牙利与保加利亚占领部分边陲地区,克罗地亚独立国成立,而米兰·内迪奇将军成立了“救国政府”,统治塞尔维亚余下的领土,并承认彼得二世为国王。抵抗组织在南斯拉夫共产党及其领袖铁托的领导下,利用巴尔干半岛多山的地貌,跟德军及伪政府大打游击战,并在此过程中发展壮大。

二战末,随着纳粹德国的土崩瓦解,南斯拉夫王国得以重建。没多久,被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南共武装改为“南斯拉夫民主联邦”,即后来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新的南斯拉夫联邦,与之前的南斯拉夫王国版图相同,也面临着内部地缘四分五裂、人文结构十分复杂的困境。

而当时的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以前的欧洲列强内战,转变为美苏两强对立,进入了冷战模式。

这种格局对南斯拉夫形成了巨大威胁。一战后,随着巴尔干半岛周边三大地缘势力的衰落,使得南斯拉夫拥有了相对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二战后,随着大美苏的崛起,巴尔干半岛又再次陷入到二霸争夺的焦点区。

内忧外患之下,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要如何应对才能摆脱困境?南斯拉夫如何才能再度崛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下一节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186章。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君地缘政治系列文章


云石君


南斯拉夫是1929年到2003年存在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国家,曾经兴盛一时,最终与苏联一样四分五裂,解体成了多个国家。

盛极一时的时候南斯拉夫面积超过26万平方公里,人口大约2300万,定都贝尔格莱德施行联邦制度,由6个共和国与2个自治省构成,始终与苏联保持距离奉行不结盟政策,因为国力强大被称作“巴尔干之虎”。

曾经的南斯拉夫,平均经济年增长速度超过7%,几乎能够生产所有的陆军工业产品,每年超过700万西方游客进入南斯拉夫。南斯拉夫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一份子,但却始终远离苏联保持着自己的相对独立,也是除了中国之外唯一一个敢对苏联说不的同阵营国家。

同时,南斯拉夫也非常富有,70年代,平均2个南斯拉夫家庭拥有1台电视与1台冰箱,三分之一以上人口拥有汽车,施行免费医疗,识字率超过91%,平均寿命超过72岁。

然而最终,由于复杂的民族、宗教与内部原因,加上西方的干涉,这个强悍的国家走向了分裂,解体成了多个国家。南斯拉夫最终分离出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黑山、马其顿、波黑和斯洛文尼亚。南斯拉夫彻底从世界上消失。


澹奕


南斯拉夫对于大多数的我们是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名字。提起南斯拉夫,大家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1999年的时候,美国利用导弹击中了我们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当时,这件事情可以说是刺激了无数人,毕竟那个时候国力比较弱,常常被人轻视,所以大家对美国这种行为是非常的愤怒。

当然,南斯拉夫联盟并不是那个风云一时的南斯拉夫。不过他们肯定是有关系的。南斯拉夫联盟存在的时间并不长,1992年成立,2003年就解体了。南斯拉夫联盟是有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组成的联邦共和国。这两个国家都是原来南斯拉夫的一部分,可以说南斯拉夫联盟继承了南斯拉夫的主体。

所谓的南斯拉夫全称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从名字上就能够看出来,他们和我们一下,都是同样性质的国家。南斯拉夫最有名的领导人是铁托,可以说南斯拉夫成也铁托,亡也铁托。

铁托是二战时期有名的政治人物。在二战期间,铁托带领着南斯拉夫人民沉重的打击了纳粹。正如铁托自己所说的那样:

我们是欧洲唯一自己解放了自己国土的人民。

二战期间,他们消灭了9.8万德国人,俘虏了28.5万德国人和伪军。当然南斯拉夫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欧洲,南斯拉夫的伤亡仅次于苏联和波兰,共计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0.8%,其中牺牲的战士高达30.5万,受伤有42.5万。

可以说正是通过二战的历练,铁托把南斯拉夫拧成了一股绳。

从历史上来看,南斯拉夫形成的时间并不长。他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形成的一个联合王国。南斯拉夫主要有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国组成。

由于二战的时候铁托个人能力非常的强悍,威望也非常的高,所以南斯拉夫能够紧紧的团结在一起。

当时的铁托可是一个敢于反抗斯大林的人。他不参加任何集团,可以说是不结盟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当时的南斯拉夫左右逢源,可以说是风云一时。这也使得铁托在世界上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以及影响力。

南斯拉夫在当时发展也算不错的。1976年,全国36%的人拥有自己的汽车,没1.8个家庭拥有一台电视,所有7到15岁的孩子可以免费接受8年义务教育。

不过前面说过南斯拉夫成也铁托,亡也铁托。他们在一些问题上是有着自己的问题的。比如由于铁托个人威望高,他活着的时候大家关系都很好,所以给人一种错觉就是南斯拉夫的民族问题已经彻底解决,因而他们实行一种宽松的民族政策。

特别是1974年,南斯拉夫的新宪法削弱了联邦的权力,为日后解体埋下了隐患。


历史是什么


这个问题好!石头君又可以给大家讲一个精彩的历史故事了。历史上南斯拉夫这个国家曾经在欧洲留下了很深的印记,建立在一战火药桶的废墟之上,却在二战中越打越强,在冷战中左右逢源,最后又在冷战后迅速崩溃,成为整个欧洲最后的血腥战场,那么南斯拉夫究竟是个怎样的国家呢?

南斯拉夫人的起源

南斯拉夫,顾名思义就是南方的斯拉夫人。斯拉夫和日耳曼以及拉丁并列为欧洲三大族系,也是欧洲历史的塑造者之一。但在斯拉夫民族内部,则又可以概略地分成三个族系,即以俄白乌为代表的东斯拉夫人,以波捷斯为代表的西斯拉夫人,以及由巴尔干各斯拉夫民族所构成的南斯拉夫人。

历史上的南斯拉夫人分布区域(绿色),图中灰色区域为其它斯拉夫民族分布区

南斯拉夫人早期也生活在斯拉夫民族的发源地南俄草原。在公元六世纪,原来生活在中国北方的柔然人在北魏和突厥的两面夹击下,国家灭亡。柔然人中的一部西迁欧洲,被称为阿瓦尔人。而在西迁过程中,他们在南俄草原将一部分斯拉夫人作为奴隶带到了巴尔干半岛地区。再后来这些斯拉夫人联合东罗马帝国推翻了阿瓦尔人的统治,自己成为了巴尔干地区的主人,他们最终发展成了南斯拉夫诸民族

各民族的形成

赶走阿瓦尔人之后,在巴尔干的南斯拉夫各部落有的曾短暂建立自己的王国,有的和从中亚迁居至此的保加尔人结盟,成为保加利亚第一帝国的一部分。后来又先后分别曾被匈牙利、奥地利和奥斯曼统治,最终因为各自不同的历史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在此期间,各个南斯拉夫民族虽然都先后接受了基督教,但因为地理位置的区别,他们所接受的基督教教派却各不相同:曾被匈牙利和奥地利所统治的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接受的是天主教,而曾被保加利亚和奥斯曼所统治的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则接受了东正教。

17世纪的欧洲,当时的巴尔干地区分属奥地利和奥斯曼,这也促成了不同南斯拉夫民族的形成

南斯拉夫国家的建立与灭亡

公元1878年,原本处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的塞尔维亚人在沙俄的帮助下获得独立。而在二战之后,原来占据了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奥匈帝国战败崩溃,克斯两族也获得独立。1918年,这三个民族和之前较早就获得了独立地位但却比较小的黑山,以及其它原来被奥匈帝国占领的南斯拉夫民族一起,组成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王国更名为南斯拉夫王国。1941年,纳粹入侵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王国灭亡。后来克罗地亚人铁托领导南斯拉夫共产党在南斯拉夫各地开展反德游击战,最终在1945年迫使德国撤出,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建立。1963年,南斯拉夫国名又改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在冷战期间,南斯拉夫虽然身为社会主义国家,但因为并非借助苏联的力量建立,所以政治上没有受到苏联控制,而是始终保持了自主,而且还成为世界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在整个冷战期间,南斯拉夫和西方的关系要明显好于苏东集团,西方的文学电影都可自由进入南斯拉夫,每年还有超过600万西方人去南斯拉夫度假。

可以说南斯拉夫是唯一一个经济上始终依赖于西方阵营,政治上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西方所接纳了的社会主义国家。1984年,南斯拉夫萨拉热窝还举办了冬季奥运会,成为第一个举行冬奥会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且没有受到西方的抵制。

1991年分裂之前的南斯拉夫

但20世纪80年代初,铁托去世之后,南斯拉夫国内因为不同历史导致的民族分歧浮上水面,民族矛盾逐渐加深。苏东剧变之后,南斯拉夫民族矛盾公开化。1991年,斯洛文尼亚率先宣布独立,克罗地亚、马其顿和波黑随后跟进,南斯拉夫内战爆发。在此期间,没有宣布独立的塞尔维亚和黑山在1992年将南斯拉夫国名更改为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而在各个战场,南斯拉夫内战断断续续持续了四年,其中在后期的波黑战争伤亡最为惨重,共有接近30万人死亡。而发生在这期间的萨拉热窝围困事件据估计共造成1万余名萨拉热窝市民死亡,震动欧洲。在欧盟和北约的干涉下,

最终南斯拉夫被迫同意斯克马波四国独立。

南斯拉夫分裂过程

后来1999年,北约又借口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受到种族清洗,对南斯拉夫发动军事打击,最终迫使南斯拉夫给予科索沃自治。2003年,南斯拉夫议会通过决议,将国名改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存在了85年的南斯拉夫不复存在。

2006年,黑山独立,南斯拉夫的最后遗产消亡。


桃花石杂谈


一说到南斯拉夫,我脑子里立即蹦出《桥》和《瓦尔特保卫沙拉热窝》两部电影的名字,还有那首经典的歌曲《啊朋友再见》,以及铁托、北约轰炸南联盟,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被炸,荷兰海牙法庭审判米咯舍.维奇这些人和事。不知您是否和我有同感。

南斯拉夫是1929年一2003年建立于南欧巴尔干半岛的国家,面积26.7万平方公里,人口2350万,首都贝尔格莱德。


1929年国名为南斯拉夫王国,1941年被德国侵略,1945年初,德国撤出南斯拉夫,在铁托的领导下,建立起了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1963年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92年解体,分裂为南联盟,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和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南联盟于2003年分为塞尔维亚和黑山。

二战胜利后,南斯拉夫在铁托领导下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国际上一支重要力量,60年代开始,经济快速发展,成为社会主义阵营中最发达的国家,远超苏联,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很高,人人亨有免费的教育和医疗,商品充足,生活安定。但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始终存在,1980年铁托逝世后,这些问题日益突显了出来,最后解体成七个国家,曾经一个强大的南斯拉夫也不复存在了。



谢谢阅读


雪上长留马行处


南斯拉夫在上个世纪曾是巴尔干半岛上一个统一的区域强国,为了生存,南斯拉夫选择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既没有加入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也没有倒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但是,这个当时红色阵营的第三强国最终却未能摆脱国家分裂的命运,分裂成六个国家,还有一个独立的科索沃未被国际社会承认。

本届俄罗斯世界杯32支参赛国家队当中就有两支是从南斯拉夫分裂出来的国家,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目前塞尔维亚止步16强,而克罗地亚成功晋级4强,这也延续了南斯拉夫历史上曾经创造的辉煌,为巴尔干半岛带来荣光。

那么,曾经强大的南斯拉夫为何会遭受如此厄运,被一分为六呢?今天铭苏先生就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

巴尔干半岛由于地处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东正教三大宗教文明的交界地带,因此成为各方争夺的猎场。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垮了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巴尔干地区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给了南斯拉夫人建国的机会。1918年,北部原属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组建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

1941年南斯拉夫王国被德国占领,其后铁托领导南斯拉夫人民抗击德国的侵略。1945年德国战败撤走以后,在铁托的领导下,巴尔干半岛成立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也走向解体,分裂为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塞尔维亚和黑山)五个国家,此时的南斯拉夫只剩下塞尔维亚和黑山。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借科索沃危机直接出兵军事干预南联盟,从而使科索沃脱离南联盟的管辖。2006年黑山的独立,标志着南斯拉夫彻底解体。那个曾经有着26万平方公里的南斯拉夫,如今只剩下8.8万平方公里的塞尔维亚,而2008年科索沃又宣布脱离塞尔维亚独立,但是未获得国际普遍承认。

虽然南斯拉夫的分裂解体有着自身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权力纷争,但是欧美国家的分化瓦解功不可没。那么,欧美为何一定要肢解南斯拉夫呢?

二战后,南斯拉夫虽和苏联保持了两年的亲密关系,苏南关系决裂以后,美国为了对抗苏联,一方面成功拉拢土耳其加入北约,另一方面转而支持红色阵营的南斯拉夫,以此来阻止苏联从海上和陆上南下地中海。此时南斯拉夫成为红色阵营中与美国走得最近的国家。

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占据了主动地位,随着戈尔巴乔夫上台进行改革,苏联对欧美的威胁逐渐减小。此时,美国和欧共体不再需要通过扶持南斯拉夫对抗苏联。此时,强大的南斯拉夫反而会威胁美国在中东及地中海的利益,因此美国转而执行分化瓦解南斯拉夫的政策。

对欧洲来说,南斯拉夫本属于欧洲国家,如果将其吸纳进入欧共体和北约,那么会壮大欧洲的实力。但是,如果直接将南斯拉夫全盘整体吸纳,以南斯拉夫的体量和实力,必然会成为欧共体和北约中的一股较强的势力,拥有较大的话语权,甚至有可能左右欧共体的走向,这对欧共体其他国家来说面临较大的风险。如果将南斯拉夫分化瓦解成多个小国之后再吸收进欧共体,那么将降低这种风险。

于是,从80年代开始,美国和欧共体一道开始对南斯拉夫进行渗透和分化,挑拨南斯拉夫成员国之间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结果导致南斯拉夫内部民族冲突不断。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际,南斯拉夫也走向四分五裂,一分为六。结果南斯拉夫只剩下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的南斯拉夫联盟。而欧洲和美国对于从南斯拉夫独立的国家马上予以宣布承认,欧美的分化瓦解政策取得初步成果。

然而,对于南斯拉夫解体后成立的南联盟欧美也不放过。为了使其继续分裂,美国和欧洲国家一方面对南联盟实施经济和军事制裁,另一方面继续对黑山和塞尔维亚进行分化和瓦解。1999年西方国家借科索沃危机爆发之际军事打击南联盟,使科索沃在欧美的保护下脱离南联盟而独立。2006年黑山的独立,标志着南联盟的彻底解体。从此,那个叱咤风云的南斯拉夫国家被压缩成为一个巴尔干半岛的内陆小国。

从南斯拉夫独立出来的国家纷纷投入欧盟和北约的怀抱,就连南斯拉夫最后的继承者塞尔维亚也向欧盟递交了入盟申请,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却忘记了自己是如何被欧美肢解的。

南斯拉夫这个曾经是红色阵营的三号强国,由于存在复杂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权力纷争,未能融合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缺乏民族认同感,结果在欧美的渗透和分化瓦解下走向四分五裂,南斯拉夫也因此成为一个时代象征。


铭苏先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克罗地亚人约瑟普·布罗兹·铁托率领南斯拉夫共产党建立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简称为“南联邦”)。这个国家的体制与苏联比较相似,一共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马其顿、黑山六国组成,国土总面积达25.6万平方公里,是南欧地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就是曾经有名的“巴尔干之虎”。



(南联邦国旗)

南联邦建国以后,既不依附美国领导的北约,也不归顺苏联领导的华约,而是与印度一样奉行“独立不结盟”政策。早在1956年时,南联邦的领导人铁托就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瑟共同发表了不结盟运动的声明,并得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普遍拥护。

冷战时期,南联邦为了防备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所保持的常备军在百万以上,而且装备精锐,算得上是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军事强国,“巴尔干之虎”的称号正是由此而来。


不过南联邦毕竟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其国内的民族众多,民族斗争比较激烈尖。铁托在世的时候,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威望压制民族问题。但他去世后,国内各民族的冲突不断加剧,而南联邦政府无法中央集权,最终导致国家四分五裂的隐患。1980年,铁托患病去世,南联邦随即进入了长达十年的动乱时期,诸如政局动荡、经济恶化、民族冲突等问题愈演愈烈。

90年代时,由于受到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影响,南联邦国内除了塞尔维亚族(主体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都在谋求独立建国。在1991年至1992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南联邦)最终分解为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波黑)、塞尔维亚、黑山六国,这就是南斯拉夫的第一次解体。


随后,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国组成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不过,南联盟因为科索沃自治省的独立问题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联军的空袭,最终再次解体。

(南联盟国旗)

1999年3月,北约以“人道主义和民主”的旗号对南联盟进行了长达78天的空袭,支持科索沃脱离南联盟独立成国。最终,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瓦解为塞尔维亚、黑山、科索沃三国,这就是南斯拉夫的第二次解体。



世界人文通史


诚邀,如题。世界上已经没有南斯拉夫这个国家了,要说对南斯拉夫有个定语,小编以为用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一朵奇葩最为准确。

南斯阿夫,地处巴尔干半岛,曾经是东欧列国中经济实力仅次于苏联的发达国家。

南斯拉夫的建国史并不长,1918年左右,也就是一战后期,由于俄罗斯,奥匈帝国宣告崩溃,巴尔干半岛出现了短暂的权力真空,于是以塞尔维亚人为主,南斯拉夫地区建立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后改名南斯拉夫王国。二战时期,南斯拉夫被纳粹德国占领,然后著名的民族英雄铁托就出场了,作为领袖,铁托带领南斯拉夫人熬过了最黑暗的时期,二战后,由于战争时期的威望,铁托成为了无可争议的领导,由于苏联的影响,这里也建立了巴尔干半岛上第一个红色政权。

南斯拉夫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并没有完全向苏联老大哥靠齐

作为红色阵营的第三强国,南斯拉夫仅次于苏联和中国之后,为了更好的发展并摆脱苏联的影响力,南斯拉夫选择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既没有加入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也没有倒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由于实行有限度的市场经济,南斯拉夫的轻工业很发达,百姓生活富足,当时的南斯拉夫都做到了全民免费医疗,这是苏联老大哥也做不到的事情,可惜的是,由于内部和国际环境的原因,这个当时叱咤风云的国家最终却未能摆脱国家分裂的命运,分裂成六个国家,不免让人唏嘘。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公元5~6世纪在由匈奴西迁引发的亚欧民族大迁徙过程中斯拉夫人逐渐分化为东斯拉夫、西斯拉夫和南斯拉夫三大分支。东斯拉夫人逐渐繁衍出俄罗斯、白罗斯和乌克兰三大支系;西斯拉夫人逐渐繁衍出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三大支系;而南斯拉夫人则分化出了数量最多的支系:塞尔维亚人、黑山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波斯尼亚人、马其顿人和保加利亚人。1389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科索沃战役中战胜了由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组成的联军,此后南部斯拉夫民族聚居的巴尔干半岛逐渐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征服。

1878年塞尔维亚和黑山在反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过程中建立了自己独立的王国。这时的塞尔维亚比今天的塞尔维亚多出了南部的马其顿地区,但多瑙河以北的伏伊伏丁那在这时还属于奥匈帝国治下的匈牙利。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造访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枪杀,7月28日奥匈帝国以此为由向塞尔维亚宣战,沙皇俄国和德意志第二帝国分别作为塞尔维亚和奥匈帝国的支持者而卷入战争,自普法战争后一直同德国矛盾尖锐的法国早就和俄国达成了东西夹击德国的协约,于是法国也被卷入战争。此后比利时、英国、意大利、奥斯曼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黑山等国也被卷入这场战争。战争甚至超出了欧洲的范围:美国、中国、日本、泰国等国也都卷入了这场战争,这场战争被后世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阵营战败,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奥匈帝国因国内民族问题而土崩瓦解——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等地都成为了独立国家。1918年12月1日独立后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同塞尔维亚合并成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亚历山大亲王继任国王后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王国。在此之前南斯拉夫只是对南部斯拉夫各民族的统称,更多的是一种地理文化上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南斯拉夫王国的诞生是历史上南斯拉夫一词首次被用于国家名称。尽管南斯拉夫以一个统一的国家形象出现在了世人眼前,但仍无法掩盖组成这一国家的各地区之间潜伏的矛盾——事实上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地区一直对塞尔维亚的集权政策甚为不满,担心南斯拉夫最终会变成一个“大塞尔维亚国家”。1930年代末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计划建立按种族区分的联邦行政区:前者希望马其顿、伏伊伏丁那、黑山与塞尔维亚合并,克罗地亚则想与达尔马提亚和部分伏伊伏丁那合并。至于拥有多数波斯尼亚穆斯林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双方都宣称拥有其主权。1939年8月26日克罗地亚省成立,更拥有独立议会,领土包括今克罗地亚与波黑西北部;而当地的塞尔维亚人则变成了少数民族。

当南斯拉夫王国内部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两大族系纷争不断之时正是纳粹德国开始大举对外扩张之际。这时的南斯拉夫国王是亚历山大国王的幼子彼得二世,由于他过于年幼而无法担任治国理政的重担,所以由亚历山大国王的堂弟保罗亲王为首组成的摄政团实际执掌南斯拉夫政务。保罗亲王因为担心以纳粹德国为首的轴心国势力攻打南斯拉夫,于是在1941年3月25日签署三国公约:答应同轴心国合作。然而此举引发了南斯拉夫国内大规模的示威活动。3月27日18岁的彼得二世在英国的支持下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亲王政权。南斯拉夫的新政府尽管是由英国扶植起来的,事实上也的确执行的是亲英的外交路线,但出于对轴心国入侵的担心并不敢公然表示反对轴心国。虽然如此,轴心国还是在1941年4月6日侵略南斯拉夫并占领其全境。彼得二世与王室家族一同逃亡到英国伦敦。随后轴心国瓜分了南斯拉夫王国的领土:匈牙利与保加利亚占领部分边陲地区;克罗地亚独立国成立;而米兰·内迪奇将军成立的“救国政府”统治着塞尔维亚余下的领土并承认彼得二世为国王。

二战时期以美、英为首的西方盟军一直承认彼得二世为南斯拉夫国王。不过此时实际领导南斯拉夫人民抗击法西斯的并不是伦敦那个以彼得二世为首的南斯拉夫王国流亡政府,而是南斯拉夫共产党组织的游击队,在这一过程中约瑟普·布罗兹·铁托逐渐成为南斯拉夫抵抗运动的领导人。1944年6月16日铁托与王室代表、前克罗地亚省省长伊万·舒巴希奇达成协议将双方政府合并。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人民在铁托的带领下赶走了德军后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这是一个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波黑)、马其顿、黑山6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联邦制国家。在1963年南斯拉夫通过的新宪法中将国名改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由塞尔维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黑山社会主义共和国、斯洛文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克罗地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社会主义共和国、马其顿社会主义共和国6个加盟共和国以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组成。

南斯拉夫面积合计25.58万平方公里,截止1983年人口达到2285万。尽管南斯拉夫是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但在对外政策上始终都苏联保持一定距离,坚持在东方阵营和西方阵营之间维持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政策。南斯拉夫得以执行这样的外交政策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其一相比其他东欧国家而言南斯拉夫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力量赢得的独立,而对苏联的依赖相对较少;其二南斯拉夫的地缘区位恰好处于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交汇地带,因此南斯拉夫一直坚持在两大阵营之间维持自己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尽管和同一时期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南斯拉夫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但在同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南斯拉夫绝对算得上出类拔萃:西方的文学、电影都被允许传播到南斯拉夫,每年有超过600万游客进入南斯拉夫,直到1976年全国有36%的人民拥有自己的汽车,每1.8个家庭拥有一台电视,每2.1个家庭拥有一部冰箱,所有7岁到15岁的儿童都可以免费受到8年义务教育。相对较大的国家体量、较为发达的经济生活水平、不俗的军事实力以及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使南斯拉夫享有”巴尔干之虎“的称谓。

然而在南斯拉夫的发展过程中也潜伏着危机:南斯拉夫的地区贫富分化问题一直非常严重——最发达的斯洛文尼亚与邻国奥地利、意大利经济水平相近,而马其顿、科索沃则是欧洲最贫穷的地区之一。过大的贫富差距同南斯拉夫内部各族系之间原本存在的矛盾综合在一起进一步加剧了各加盟共和国对中央的离心倾向——生活水平最高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就一直对贝尔格莱德的中央政府从他们手中收取重税支援马其顿、科索沃等地的行为甚为不满。1980年铁托逝世后南共内部一时间缺乏一个足以替代的强势政治人物,各地区的分离势力日渐抬头。随着苏东剧变后北约和欧盟的大举东扩,西方国家已将肢解南斯拉夫提上议事日程,因为他们不愿看到一个过于强大的国家成为巴尔干的区域霸主。1991年-1992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相继宣布独立,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联邦彻底解体,由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组成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议会两院分别以多数票表决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更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家联盟(简称塞黑)。2006年6月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家联盟正式分裂为塞尔维亚、黑山两个国家,至此了南斯拉夫联盟完全解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