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美味的调和

豫西山区盛产各种菌类,香菇、木耳、猴头菇,鹿茸、全菜、羊肚菌,还有牛肝菌、姬松茸、大花菇等,达数十种之多。然这菌类固然营养丰富、有益健康,但多多少少地总会有一些苦味和涩味。其中尤以猴头和羊肚菌表现突出,如果制作方法不当,吃起来会非常地苦和涩。

美味的调和

记得又一次,我自己在家做猴头汤。知道猴头苦,所以事先大约泡了有一两个小时。但是做出来的汤还是非常地苦。家人说是因为猴头放得太多了,后来才知道,不是因为放得太多了,而是泡的时间不够久,方法也不对。

然而这些问题到了真正的大厨那里,便全部迎刃而解了。猴头的苦,除了要泡,还要用高汤煨;羊肚菌的涩,最佳的解决办法是在每一枚羊肚菌上均匀地涂抹上精心调制的虾蓉,用虾的鲜味来中和羊肚菌的涩味。

由此延展到豫西更加驰名的羊肉汤,为了调和羊肉的“热”,大厨们在熬制羊汤的时候,都会在里面放入各种各样凉性的中药材,用以减少这热性对人体的影响,使人既可以享受羊肉的美味,又不至于火气上身,引发不适。

美味的调和

或许是出于同样的考虑,四川的麻辣火锅也在锅底加入了很多凉性的中药,为的就是要中和麻味和辣味带来的火气。与之相毗邻的重庆,人们之所以喜欢吃麻,最主要的原因乃是重庆气候潮湿,吃麻可以中和体内的湿气。

美味的调和

家里做红烧肉,以前总喜欢放红萝卜和土豆块儿。作为不喜欢吃菜的我,总觉得这红萝卜和土豆是多余的。后来慢慢明白了,这土豆其实一点都不多余,它们的作用乃是为了吸取肥肉的油腻,使肉口感更好;而红萝卜的存在,则是看中了它的甜味,使这红烧肉更加美味。

美味的调和

再比如北方人和南方人的饮食。北方人喜欢吃面,南方人喜欢吃米。喜欢吃面是因为北方苦寒,人们需要借性温补的面食来滋养身体;喜欢吃米则是因为南方酷热,人们则需要用性寒凉的米饭来中和体内的热气。故而人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绝对是有道理的,这里边也存在一个调和的问题。

吃是一门学问,同样的食材用不同的做法去做,感觉完全不同。不同地域的人吃同样的食物,感觉也完全不一样。所以,美味的调和不仅仅是味道的范畴,还可能会涉及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但与此同时,不管怎么调,其出发点和根本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更利于人的健康、为了获得更好的口感和更加愉悦的美食体验。

民以食为天,在千百年的美食实践中,人们不断地推陈出新,创造出许许多多、琳琅满目的美食,这中间的学问是一篇短短的小文所难以尽述的。我要说的只是关于美食的一些浮光掠影的只言片语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